華大基因CEO尹燁:真正的“長壽之鄉”是北上廣深,平均年齡均超80歲,你怎麼看?

文學痞子


對於這一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北上廣深雖然人均壽命長,但主要得益於醫療技術水平較高以及生活條件相對較好。不過,對於平均壽命80歲以上的年齡,實際上背後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食品衛生問題、生活環境問題、工作與生活壓力問題等。實際上,在各大主要醫院,70歲尤其是80歲以上的患者居多,醫院床位供需失衡,而在現有的狀態下,一旦老人生病,基本上需要動用一家人的力量才能夠給予支持,而有時候為了享受醫保待遇,即使身患疾病,尚未痊癒,也需要15天左右就需要辦理一下出院程序,或轉移其餘醫院進行治療,而從身體素質以及壓力狀態來看,非北上廣深城市的優勢仍然存在。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二三四線城市的醫療技術條件也在不斷提升,估計未來北上廣深人口過於聚集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不同城市之間的競爭優勢也有望得到發揮。但是,對於北上廣深人均壽命長的現象,並不能夠因為壽命長而忽略背後付出的代價,實際上醫療成本與家庭包袱並不輕鬆。


郭施亮


姑且就同意這樣的結論吧,但要保證我們老的時候,還繼續留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醫療條件好。

但我不知道這類數據怎麼統計的,是不是90歲以上來北京養生治病的都算北京人,或者按戶口來算的,其他上海、廣州、甚至類似。按戶籍的話,這些城市的居民的確更富裕,財富與健康成一定正比關係,但平均年齡超過80歲,這樣的現象還是超乎我的想象,我也不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與個人觀感有很大出路。

身邊沒幾個80歲以上的人,也很少見到這樣的人,為什麼就能有這麼高的年齡呢,不會是胡說吧。

年近40歲,聽得更多的是某某生病,不認識的某某某得絕症之類的信息,好像不好好注意身體,隨時都有over的可能,但按平均年齡看,似乎也不要太擔心呢,至少還有40年的活頭。

就這樣的平均數是不是也要遵循二八原則,也就是說這個平均數是20%的強者貢獻了力量,80%的人實際上是在平均數以下的。

終歸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我們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基因水平再不斷突破的話,說不定就活個上百歲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醫院工作多年,覺得這話說的沒水平,不是貶低不是吐槽,在好的醫療條件下,是平均年齡超過80,但是你調查過80歲以後的人的生活狀況嗎?以我們醫院為例,部隊醫院的幹部病房,4個病區,常年住的滿滿的,都是70歲—95歲的老幹部,大部分都上著呼吸機,要麼營養液維持,有的常年昏睡著,是都活著,但是生活質量呢?這個ceo考慮過這些問題嗎?我相信以北上廣的經濟實力,各大醫院都有這樣的情況存在,而且現在的養老院也是,所以我認為“長壽之鄉”應該用在那些環境氣候好,包括當地的食材,當然也有基因遺傳,所以國家可以在這方面多研究。


榮錦堂中醫館


通常,我們將某個平均壽命高的地方叫長壽之鄉,但是那是在自然狀態下的情況,我們知道,壽命長短受到基因影響很大,長壽是可以遺傳的,如果一個地方有長壽基因存在,那麼在這個地方,通過人類的繁衍生息,就可以將長壽基因遺傳下來。就容易形成長壽村。當然這也與各種自然條件有關。

北上廣深,是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最繁華的城市,人口眾多,各種資源相對集中,醫療資源充裕,普通民眾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醫療保健等,所以平均壽命提高是必然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是長壽之鄉的轉移。從基因來看,大城市平均壽命提高跟基因關係不大,主要是外部條件造成的。

我是蘭陵小秀才,這是我的意見。🙏🙏🙏


思維沸點


當今社會,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度越來越高漲。隨著美好生活的高度享受感,延年益壽在人們心目中是第一希望。從當今現實生活中看來,城市的長壽意識最高,這是具備了多方面的有利條件。不只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全國的中小城市也是如此。我認為,1.人的長壽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2.與生產工作生活條件好壞密切相關;3.與醫療科技水平密切相關;4,與健康意識,自我保護保健意識密切相關;5;與人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6;與防控措施能力密切相關。如果及時有效的把握重要關鍵,人的健康質量普遍提高了,人的壽命不論城市和農村人的壽命平均年令達到75歲至80歲以上或者更長壽是沒問題的。


銀眾匯


所謂的北上廣深,是中國幾乎80%醫療資源在這些地方,北京霧霾十幾年,不是基因牛逼,是醫療資源厲害。


楓16695138


中國最長壽的地方是三亞吧,另外中國的醫療總收入世界第一,老百姓的錢基本上一場大病就差不多了,所以長壽點不對嗎??自己買的


李夢的世界


平均年齡=平均壽命???


臻山裡娃79


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是日本和香港,這兩個地方人口密度大,空氣汙染程度比長壽村嚴重多了,但是為什麼呢?


粵港澳博多多


壽是長了…活的質量如何這是主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