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又要來了,今年電商促銷乏力,消費者越發不買賬

“雙12”又要來了,今年電商促銷乏力,消費者越發不買賬

圖片來自CNSPHOTO


動輒千億銷售額的“雙11”才過去不到一個月,“雙12”的促銷短信又開始“轟炸”大家的手機了。雖然線上商家已經開始預熱促銷,但是促銷力度並不十分誘人,而線下的商家對“雙12”也不太熱衷,打折的商家寥寥無幾。另外,消費者也對頻繁的促銷漸生反感,開始謹慎消費。

還有兩天“雙12”又要來了,這次你還會“剁手”嗎?

最近,一些電商平臺已經將“雙12”的促銷方案推出來了,但是不少消費者看後吐槽“雙12”降價促銷毫無新意,而且力度較小,難以引起興趣。“我們上網買東西本來就圖個物美價廉,如果東西和平時的價格相差不大,那幹嘛非要著急這一時買。”市民張女士認為,“雙12”的吸引力遠遠比不上“雙11”。而在線下,大多數商場、超市,都沒有將“雙12”作為促銷噱頭進行推廣。大商場對“雙12”不感興趣,小店更是對“雙12”隻字不提,這與一些小店在“雙11”時爭搶搭乘順風車形成了鮮明對比。商家們更傾向於即將迎來的聖誕、元旦大促,從時間節點上看,當前的“雙12”多少顯得有些雞肋。

電商頻繁造節促銷已經提前透支了消費者購買力,畢竟消費者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密集“造節”可能會導致“消費疲勞”。另外,集中消費導致快遞速度過慢、部分商家的產品以次充好等問題集中凸顯,極大地損害了網絡平臺的形象,讓很多消費者不願掏錢消費。

一位市民稱,這幾年“雙11”已經由初始的“光棍節”轉變為人氣爆棚的購物節,受關注度與消費需求均很旺,“雙12”緊跟其後,本已不佔優勢,何況之後還有聖誕、元旦,且相距很近。處在前後夾擊的空檔很是尷尬。年末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商家,促銷頻率明顯加快,如果說對最早的促銷還有點熱情的話,越往後購物心態越疲憊、越麻木。感覺促銷已經常態化,含金量不高。

宋女士從十多年前開始網購,那時還沒有網購狂歡節的概念。她說,剛開始嘗試網購時,購買的是線上線下同一款商品,看中的是實體店與網店的價差。如今,網購的原因更多,省事、方便、選擇多、有促銷等等,實則背後也有問題。看不到實物產生圖物不符退貨多,促銷商品較平時價差不大,因選擇多欲望多盲目購物多……真正根據自己的需要購物的只佔少數。收包裹麻煩,拆包裹產生的垃圾也在增多。在崇尚低碳、環保生活方式的今天,“斷舍離”生活理念受到推崇,一些人對物質與生活的關係,正重新理解與定義。減去多餘需求,理性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商品,不管是“雙11”還是“雙12”,勿被商家的促銷牽著鼻子走,省去徒增的浪費與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