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魯迅寫的“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會成為名句,而不是病句呢?

遊走在機械的線條裡


如果說是病名,請問錯在哪裡呢?這句話沒有語病,只是出自名人之口,令人費解,細細想來,這句話就像是一個小孩子說的,一般成年人會直接說成“我家門前有兩顆棗樹”,但是魯迅是詩人也是作家,他這樣說不太符合常理,所以人們會很好奇,越多的人好奇,它就成了名句。

我作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可能是當時出版社要求作品的字數有點多,其實以魯迅的水平,就算用再少的字也能把內容表達出來,只是迫於無奈,只能硬湊字數,把一句話拆成兩句話來說,就好像我現在的情況,官方建議精彩回答要200字以上,但我想說的話已經說完了,字數還沒夠,只好出此下策,因為字數還未夠,所以我要繼續補充,補充之後我數了下還是未夠,無奈我還得想辦法看看還有哪句話可以折成兩句來講,最後我發現有些事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真的很難,我想模仿魯迅的技巧,但其實並不容易。所以大師就是大師。

好了,這下應該夠了吧。


楊弘易




這是病句嗎?來分析一下:

1、非病句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單看這一句,以通常的眼光來看有點囉嗦。但是,當你看完全文就可以理解了它非病句。

2、文章的主題

這篇文章是《秋夜》,文的主題是描寫高怪寒冷的夜裡的棗樹。夜晚光線不好,發現一棵棗樹又發現一棵棗樹,從邏輯上看是合情合理的。棗樹是本文重點,所以文章開頭也由棗樹展開。

3、深層含義

文中的棗樹含義是什麼?一是,一棵棗樹指作者自己;二是另一棵棗樹指和自己有一樣目標的人。所以在魯迅看來,兩棵棗樹是有區別的。

4、時代不同

現代人單看這句確有病句的嫌疑。想象當時的社會,魯迅這篇文是寫給誰看的。當然是看懂他文的人,尤其是和魯迅有同樣思想的人。

所以說,“明白人”都能看懂這句話。他們不僅不會把它看成病句,反而看成妙句。這大概也是它變成名句的原因吧。



作者用《秋夜》當武器,用冷峻峭拔的語言,著力渲染蕭瑟森然、幽遠清寂的秋夜氛圍。在這冷寂深邃的意境中,既蘊藉又強烈地表達了一個既彷徨又執著的孤獨的求索者的心緒。

棗樹的枝杈“死命的”刺向寒冷高怪的鬼魅秋夜,寒月嚇的蒼白,鬼魅的寒夜瑟瑟發抖。


表現了作者與“志同道合的人”的堅定和不畏艱難的滿腔熱血。

在此,深深地感謝這些勇敢的人。因為你們,我們才有美好的生活環境。


紫藤講故事


我是寫代碼的,有一些寫代碼的經驗可以先分享一下。

一般來說,為了實現某種功能,都會有一些通解,例如要求你得出從1加到100的和,並且顯示出來,這時候會有哪些做法呢?一個通解是寫循環,我用偽代碼寫一下:

數字等於1

如果 數字小於等於100

那麼 和等於和加數字

數字加一

輸出和

這是一個會循環一百次的條件判斷,是一個無可挑剔的解法,不僅可以算從1加到100,從1加到10000也是可以算的,任何一個有代碼基礎的人都能寫出來,這是一個通解。

但是,如果用高斯算法,這個問題就有另一種解法

數字等於100

和等於(數字+1)*(數字/2)

輸出 和

沒有循環,只需要做幾次計算便可得出結論,省時省力,我們把這看作為一個妙解

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這麼寫

輸出5050

這樣一來,程序都不用做任何計算,都可以直接輸出通常情況下至少需要很多步計算的結果,雖然這樣的寫法會有很多問題,例如如果要求你求從1到1000的和,就完全錯了,而另外兩個卻可以得出正確結果。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在要求的情況下,它是得出了需要的結果的,我們把這種事實上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某種情況之下的權宜之計,叫做hack

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看,沒有語病的句子是通解,頗有文采的句子是妙解,而魯迅的這句話,是hack的句子

有的人可能不太明白,我用程序做比喻所想講的意思,在這裡再解釋一下,寫一句話,不管這句話寫得好不好,都是為了表達一個意思,那麼,只要把意思表達出來了,不管這句話是如何表達的,都可以看作是達到目標了,而在不同的情況下,某種特定的方法,是最好的,卻不一定是理論正確的


超級王登科


作家劉震雲在得了茅盾文學獎之後接受採訪,提到他特別喜歡這兩句。

大意是,劉震雲的母親是位基層勞動者,文學水平也不高,有一天母親突然問劉震雲:魯迅這個人水平怎麼樣,是不是你們這行比較厲害的。劉震雲說是啊,母親接著問他是不是寫過一句我家門前……,劉震雲說對啊,這是魯迅的名句。

接著母親說,那要是這樣,我也會寫“我們供銷社門口有兩口缸,一口是醋,另一口也是醋”,我的水平和魯迅差不多。劉震雲聽了之後說:對,媽媽,這兩句話確實是魯迅的名句,因為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生活的真實和內涵。

另外,法國人說:世界上第一個把女人比做花的是天才,之後的都是碌碌無為的模仿者或附庸風雅者。

最後說一句,前些年有個梨花體詩人 作品都是大白話,很多人不理解怎麼就火了,其實文學的意義就在於如何用新的語言形式表達人的感受和對事務的理解。


頭條青島


“東邊一顆大柳樹,西邊一顆大柳樹,南邊一顆大柳樹,北邊一顆大柳樹。”這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寫的一首詩的前半段,讀起來俗不可耐,但是看了這後半段後你可能會拍手叫絕。“任爾東西南北,千絲萬縷,總系不得蘭舟住。這邊啼鷓鴣,那邊喚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


前半段,完全是十分平淡的幾句話,甚至可以用一句來代替,但是加上後半段,這種奇特的化學反應讓人覺得讀起來十分爽快。不但能呈現出一派情真意切的送別場景,更能體現出詩人巧妙的構思。

魯迅,作為歷史上一個十分正直的作家,他的筆就是槍,他說學醫醫不好中國人,而他的筆就是醫治病入膏肓的國人思想。一棵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給人莫名的壓抑感,這樣更能體現出那個時代的黑暗。



如果單純的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則顯得過於平庸,毫無新意,魯迅的這種表現手法是一種十分討巧的形式,顯得十分文雅,又能體現出作者的心境,引起讀者共鳴,還能多賺些稿費。高,實在是高!


歷史密探


“你是養牛的,那我問你一下,你平時都給牛喂什麼呢?”

“你是問黑牛還是白牛?”

“黑牛!”

“玉米和小麥。”

“那白牛呢?”

“玉米和小麥。”

“……”

“那一天都喂多少?”

“你是問黑牛還是白牛?”

“黑牛!”

“五斤。”

“那白牛呢?”

“五斤。”

(−_−#)

“老鄉,有一個問題。我可能沒太搞清楚,就是說,同樣的問題,你為什麼總要我問你兩遍呢?”

“因為黑牛是我的。”

“那白牛呢?”

“也是我的。”

(╯‵□′)╯︵┻━┻


吃雞的二貨


看到魯迅先生的這”兩棵棗樹“,我的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曾經,”我就死在這兩棵棗樹之下“是魯迅毀了我的美好前程。如果您能聽得到,魯先生我真想對你說:”咱不帶這樣玩的,好吧?可讓你給害苦了!“



記得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有一道題就是考的魯迅的這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當時記得很清楚,”請你根據時代背景說說魯迅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寫?他想表達一個什麼意思?“



接到訊息我的大腦開始飛轉,搜索語文老師當時講這篇的情景:依稀記得老師說過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過的很清貧,吃上頓沒下頓的。於是,我就這樣作答了。”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唉!好幾天都沒吃主食了,天天吃棗都吃膩了,要是另一棵樹是桃樹或蘋果樹該多好啊?”



結果,結果你們猜怎麼了?就因為這2分沒考上北大 !於是,我一氣之下讀完高中就不念了,出遠門到工地打工去。打了52天工,吃了51天土豆,於是我寫下一句話給老闆看:“一天吃三頓土豆,早上吃的是土豆,中午吃的是土豆,晚上吃的也是土豆。”老闆看完回了個紙條,上面赫然寫了五個字:“不願吃滾蛋!”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出了名,隨便一句話很多人都會拿來研究,你要不出名,同樣一句話只會遭來謾罵。(完)


歐陽大拙


分享我讀這句話的心路歷程!

課文記得好像是在高二的語文讀本上看到的。

當時我一腳懵逼,作者為什麼要寫: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當時我一臉懵逼,這不是病句?!

但一想,嗯,不對,魯迅這麼牛掰的人怎麼可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不可能!那一定是有深意。但這深意有是什麼呢?!

不知道。



不久後,翻書看別人點評,一頓分析,這是反映了某某的黑暗現狀,渲染了某某氣氛。

然後我一看他的履歷。臥槽,點評的這人是作家、思想家以及詩人等等,總之各種名號頭銜一大堆。

你看,連這種人都這麼說,肯定要深意,嗯,肯定錯不了。



於是,某年某天,某青年讀到這篇文章,看到這麼一段話竟然憤懣丟書而起,啥玩意。有人見次情況便好心提醒,這是魯迅的文章。

啊,原來魯迅老師,失敬失敬。遂重新拾起次書仔細端詳。開玩笑,這麼有名的人,絕對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於是咬盡腦汁一想,嗯,這一定是揭露了某某現象,渲染了某某氣氛。你看,其他名家都是這麼點評的,看來以後還的多多點醒後代謹記呀!

遂無盡流傳下來。



再看與之相對的另一部作品。不同領域的。

就是大話西遊。

本來簡簡單單的一部電影,沒有受到某些人喜愛很正常嘛!可是,北大的學生看到了,搞笑、無厘頭,以及悟到人生的責任與無奈,很喜歡也很正常嘛!

因為我也是這麼解讀的。



可是,後來大家又解讀到什麼後現代主義,什麼哲理思想啊。簡直什麼都可以套用進去。這就厲害了。

其實,我不是否認這部電影,包括愛情以及其他哲理思考。只是因為其信息量太豐富了,為多意闡釋提供了可能性。難怪導演本人都要跳出來說,大家過度解讀了。

回到魯迅的棗樹。



想起高中讀書時,看到一篇有趣的報道,韓寒說他有篇文章被選入某中學考試試題。然後他就找到了這張卷子來做,完後看參考答案,結果這道閱讀理解題全特麼錯了。

所以,筆者只想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看到的也就不同,除了知人論世外,也不必用其他名人的點評來做標準答案,畢竟,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想那麼多,你說呢?

最後引用餘華的觀點作結,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也講述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


美家手記


這句話,魯迅根本沒說過

原話是這樣的。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句話是病句嗎?

你要明白這是寫的秋夜。

你站在窗戶向外看,誒呀有兩顆樹,再一看一顆是棗樹,再一看哎呀另一顆還是棗樹。

這沒問題吧!

如果換成我家後園有兩顆棗樹。

那麼我就要問了,有沒有杏樹?有沒有梨樹?有沒有桃樹?

你只說有兩顆棗樹,沒有說沒有其他的樹對不對?

那麼你又要說了,可以改成我家後園只有兩顆棗樹。

這句話還是有問題,只有兩顆棗樹,還是不能排除有其他的樹。有兩顆棗樹,兩顆梨樹,也可以說成是隻有兩顆棗樹。

所以,是我家後園有兩顆棗樹有問題呢?

還是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有問題呢?

魯迅的話明確告訴你,有兩顆樹,就說明,後園只有兩顆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就是告訴你,後園只有兩顆棗樹。

那麼你只能這麼改了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兩株都是棗樹。

馬上就失去了原先句子透露出來的單調滋味。

最後要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句最棒呢?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兩株都是棗樹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另外這句話有沒有深意建議看完魯迅的秋夜再說,別瞎說話,胡扯好不好!


以上

目西


目西


其實首先要說的是,這句話魯迅先生說他的時候肯定是另有所指的,深具含義的,絕不是簡單的重複,這就從文學角度來肯定他確實又成為名句的資格。當然現實點的說法,還是名人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呢。

魯迅像


我想這句話,相類似的說法,比如說,我有兩支筆,一支是鉛筆,另一支也是鉛筆,因為是我說的,網友可能就覺得我說的這是啥,那不如說自己有兩支鉛筆得了,誰又會考慮我說的有沒有其它內涵深意呢,其實是不會的。

再比如說,同樣一幅潑墨畫,我隨便潑墨,勾勒幾筆出來,蓋上畫界大師的印章,掛出來供人欣賞,問他們說怎麼樣,和我直接不蓋章掛出來問他們怎麼樣,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天差地別的。

魯迅像


這就是名人效應,也不是說東西不好,其實就是說,名人大師的著作名言,我們往往能夠把他往好的,高深的方向去想,覺得肯定是另有深意,自己想到了一個自己滿意又能解釋的通的解釋,就更加覺得對,而對於一般人的,可能就不會去把他想的那麼深,我想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當然了,這只是部分的一個個人見解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