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工地不採用監理制度,讓施工單位自己幹,你認為可行嗎?

鄰居家的大嫖客


當然可行!

監理模式是本世紀初才引進實行的。在這之前工程質量不比有監理差,而且比現在好。

實行監理模式之前的建築工程質量由建設單位自行管理;屬地縣級質檢站監督。因為工程是自己單位的,基建部門是事無具細的全程監督;上至報建、規劃,下至工期、質量、安全、工程款撥付,均是自家人同步跟班;重要節點質量驗收報請質檢站,與現行報監程序一致。不難理解,自己的事自己辦,那種認真勁頭是沒有第二的。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及時處理糾正,少了推諉、扯皮的過程,中間環節少了,就比喻廠價直銷;消除了‘’瘋狂‘’的‘’潛規則‘’。質量由建設方基建部門負全責,自己的事自已當家做主,不用請示、請示、再請示,一溝水順利流到頭;當然是責任非常重大,沒有人敢翫忽職守,對工程質量管控比現在嚴格的多。那時也有人情,不過就一頓飯、一點小禮物而已,而且人人有份,象現在公開整梱的奉上鈔票絕無僅有,非常稀少。

自從引進監理制度後,表面上象是卸載了質檢站的擔子,代表甲方行使管理職權,實則增加了承建方的負擔;監理原則上應恪守公平原則,化解雙方糾紛,架起雙方溝通的橋樑,監督雙方履約過程(包括督促工程款撥付);實則不然,監理拿著甲方的工資,聽憑甲方的安排,非但不公平公正處理問題,完全沒有原則;吃、拿、卡、要已成了乙方痛恨的重點。本可以協商解決的問題,不但不參入調解,且極力充當刁難乙方的馬前卒。特別是變更籤證,沒有權利、不能處理也就罷了,反而極力迴避,不出面作證,更無處理問題的態度。監理與承建方的矛盾自初始到現在,不斷的磨擦、不斷扯皮的向前走著;插入這一可有可無的‘’槓子‘’真沒必要。

項目施工中,建設單位也是人馬一大班,各種建制齊全,其實不缺監理人員的人才;多此一關,問題多一關,遇見問題推諉卸責,:溝通渠道毫不暢通。這不明不白設計的監理模式,那能真正解決問題呢?多一班人馬,多一筆開銷,增加一筆造價,況且管起事來沒有甲方‘’厲害‘’,解決問題沒有甲方及時和暢快,何況多數解決不了。

不站觀點的想法,也是為購房者計,不必增加這筆費用,何況,建築工程質量終身制,有問題項目經理、總工跑不了,這就是證書的威力。


看世態的炎涼


完全不行,這個時代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我經歷過一個公司,甲方和監理是一回事,我們的公司總工掙錢多了去了,老闆和總經理本身為不懂工程。開槽能多挖好多土出來然後賣掉,這樣一來設計標高低了吧,人家能把負二層加高,改設計,改規劃,一般人還挑不出人家毛病。場區裡一點土不存,該車庫回填了,回填沒有土怎麼辦?開二期的兩個樓,開始挖槽,我們都知道二期不能開但是不行,說話不好使啊。結果挖了個大坑,回填土夠了不管了。和施工單位串通一氣,偷工減料誰去管,?我們低下人管管去說說還他媽的得捱整,整跑2個人。結果現在工地一團亂麻,公司高層領導對工地也迷迷糊糊,還有很多就不說了。我說這些有點跑題,但是我想說,如果我們工地有監理的話多少會好很多。說這些跑題了,但是一個項目沒有監理的話會更不像話,以前實習那會有個施工員說過這麼一句話,監理管的嚴是個好事。現在在建築行業幹了這麼幾年也慢慢的明白了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也包含了些許的無奈啊。


花竹6666


這麼說吧,如果沒有監理:隱蔽工程施工單位將大量偷工減料,做工粗糙,因為設計院都是保守設計,所以短時間內也不會出問題;施工安全措施費施工單位將能省就省,全部省下才符合他們心願,有時措施費不投入也會僥倖不死人,只是增加了安全事故概率;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簽證計量,施工單位能謊報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將給建設單位帶來很大經濟損失;施工單位使用的原材料品牌、質量會隨意更換,大多以次充好,降低施工成本才是王道;總之,站在施工單位角度肯定不希望有監理,隨意幹最大降低施工成本才符合他們心願。可是國家為什麼還強制執行監理制度,說明監理存在肯定是必要的。


kusenianhua


說來說去就是說,就是認為監理吃了,拿了,卡了,要了,但是你知道監理為了核心的工程質量被施工單位斷伙食嗎?你咋不說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串通一氣啊?加了這個監理這個槓子,那這個事就不好辦!你以為監理都是負責制啊,最終核心問題也不想擔責任,現在的鋼筋你去做實驗全是合格的可是你在高層上用的時候,用熱熔機熔過以後全是接口脆斷,


哥242553742



探索130


怎麼說呢?六七十年代或八九十年代初,那時確實沒有工程監理,那時的工人階級工作認真,建築材料實打實的,沒有偷工減料之說,工程質量自然可信,建築工人八大工種都是按技術評級,又都是一個單位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質量檢驗,馬虎不得。現在呢,都是勞務分包,小老闆多,建築單位自負盈虧,能剩就剩,能不花就不花,能不給就不給,偷工減料,降低減少措施費,不配安全員和安全用品,降低安全成本,既不能保證安全也不能保證質量。這是現在安全事故和質量事故頻發的根源。


王鳳忠6


最起碼現階段不行,沒有監理樓可能也蓋不塌,但會增加很多質量隱患及購房者質量投訴點。就像路口協警(不是交警),很多很本份的人有時也會違反交規,得有人疏導。再者,現在掛靠頗多,所謂不知者無畏,他們膽大了去了。現甲方代表能代表監理嗎?當然不能,甲方代表也是和建設單位合同關係,當然是用工合同,他就不會吃拿卡要?所謂三權分立,總有相互制約。


用戶5765975814294


本人是業內一個多年工作的監理,曾經有個同事(比我年長,以前做施工)和我聊天說,現在的工程參建方(包括甲方、施工)啊和過去無法相比,過去是要臉不要錢,現在的是要錢不要臉。


1200012321


這個問題從局部觀點看沒問題!以前沒有監理,以後也可以沒有監理!從物理操作講也沒問題!人民大會堂也沒用監理嗎!保密工程也沒用監理嗎!從行業角度看,較複雜的生產需要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能更好的協調生產技術和管理,評價體系才能更準確的描述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適應性!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第三方的信息。從社會發展角度講,第三方的發展壯大,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必然結果!例如香港反腐,警隊的機構末起到效果,不是不反了,把警隊的機構撤了,而是新建了廉政公蜀這樣的機構!形式在變,名稱也可能變,但社會發展需要的那個功能不會減輕,而會加大!例如中國之監查部門!


朱小龍7


如果工地不採用監理制度,單靠施工單位自己的管理,那肯定是不行的,這相當於運動員自己給自己做裁判。有很多施工單位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偷工減料的現象非常的嚴重!如果不親臨其境是根本覺察不到的!至於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的名聲不好,那是因為方式方法不是很好!還有最關鍵的就是沒有抓住重點,有很多監理單位,他們的監理人員根本沒有經驗,只重外觀感受,總是生搬硬套,最終質量並沒有提高,還讓施工單位的工人非常反感。所以一個優質的工程,必須要有一個切實有效的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