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不派戚家軍出征後金?

大名42


在明朝與八旗軍第一場大會戰薩爾滸會戰,就有戚家軍參戰。在八旗軍3月初4日圍攻劉廷的戰鬥當中,八旗軍首先是阿布達裡岡全殲了劉廷主力,並且導致劉廷陣亡。

在薩爾滸會戰的最後時刻,八旗軍突然發現,還有一支明軍屹立不倒,在曠野上擺開陣型。這就是監軍康應乾指揮的4000戚家軍。清朝太祖實錄記載:見應乾部下兵皆執莨筅竹杆長槍,披藤甲皮,朝鮮兵皆披紙甲,柳條盔,槍炮層層佈列。

戚家軍排列出戚家軍最經典的陣型,而且還有來自半島的鳥槍手提供火力掩護。即便,明軍主力已經基本上全軍覆沒,他們還是勇敢的站在戰場上,等待著最後的考驗。

明朝聯軍先是密集發射槍炮,戰場上煙霧瀰漫,在大風當中,煙霧已經籠罩在整個明朝聯軍陣營當中。就在這個時候,八旗軍開始集中對明軍進行騎射攻擊,隨後,強勁的箭陣在明軍陣線上終於打出了缺口。

隨後,八旗軍重甲騎兵發動衝鋒,一舉從缺口突破明軍陣型。導致,明朝聯軍完全崩潰,弓馬騎射追擊,明軍難以重新組織,變成了單方面的追殺。當最後大風停止的時候,明軍僅康應乾等以身倖免,其餘4千明朝聯軍全體陣亡。

《明史卷247列傳135》記載:“時應乾及朝鮮軍營於富察之野,大清遂移師邀之,應乾及朝鮮兵列械將戰,狂風驟起,揚沙石,應乾發火器反擊己營,大亂。大清兵趨擊,大破之,掩殺幾盡,應乾以數百騎免”。


深度軍事


還真是派了的,且戚家軍在遼東呆了很長時間,只是彼時戚繼光已經病逝,是他的族侄戚金在帶領這支精兵。萬曆末年的時候,打完朝鮮的戚金本來在家養病的,聽聞遼東不寧的消息後自請出關抗敵。

到了天啟元年,努爾哈赤圍攻瀋陽,明朝派陳策率軍救援,救援的部隊包括了戚家軍和秦良玉的白桿兵,這已經是明朝所剩不多的精銳了。他們先解救了奉集堡被圍困的遼東兵,準備和瀋陽的守城明軍夾擊後金。可是時間不在他們這邊,這時候的瀋陽城已經失陷,總兵陳策見事不可為準備撤軍,遊擊周敦吉則一再請戰,最後說“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年近七十的陳策也被激出了血勇,那就戰!他以白桿兵渡過渾河在橋北立營,以戚家軍再橋南立營。後金騎兵數次衝擊白桿兵無果,損失慘重仍無休無止,川軍連翻惡戰,飢腸轆轆還寸土不讓。最後漢奸李永芳帶來了炮手,火炮齊發之下,白桿兵幾乎全軍覆沒,殘部退入橋南營地。

輪到戚家軍了,先以火器遠程打擊,殺傷無數。火藥用盡再近身肉搏,戚家軍沒有弓箭,以竹槍、長刀為武器,身披內襯鐵片外鉚銅釘的棉甲,刀箭難入,於後金軍激戰到入夜,打的八旗軍竟然出現了逃兵。此時後金的援兵終於來了,戚家軍再沒能支撐下去,陳策戰死,年六十九歲。後金的援軍也被這支瘋狂的軍隊嚇怕了,不敢再近身肉搏,引弓萬箭齊發,戚家軍全軍覆沒。總兵童仲揆戰死、總兵張明世戰死、總兵戚金戰死,都司袁見龍、鄧啟龍皆力戰殉國。

到了這個時候,明朝的援軍仍然不見蹤影,其實他們早就到了,只是在白塔鋪躊躇不前,被皇太極又趕回了武靖營。武靖營的主將朱萬良並不是惜身怕死,他是錯誤的估計了戰局,後來在遼陽他也力戰而死。

筆者就生活在瀋陽,有時在渾河岸邊散步路過當時的戰場,我會告訴別人,這裡就是戚家軍寫下結局的地方。


奉天老朽


作為明朝末年最強的一支軍隊,戚家軍在東南抗倭和萬曆援朝中大放光彩,但在抗擊後金中卻知之甚少。

倭寇之亂被平定後,戚家軍前往明朝北疆的九邊軍事重鎮薊鎮,以防備蒙古。先後趕往北方的戚家軍共計兩萬餘人,被稱為“浙兵”或“南兵”。

萬曆援朝中,戚家軍大放光彩,作戰勇猛。根據《朝鮮宣祖實錄》描述:“南兵不顧生死,一向直前,吳惟忠之功最高。”其中吳惟忠是薊鎮主將,戚家軍老將。雖然援朝之役中戚家軍大放光彩,但悲劇已經默默降臨,史稱“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

“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中,北兵屠殺從平壤撤回的三千三百餘南兵。這次兵變的表象是邊關拖餉欠餉,深層是南北地域黨派鬥爭。

這次兵變對南兵造成嚴重打擊,天啟元年的“渾河血戰”中,明軍以4000餘四川白桿兵和3000餘浙江兵,被努爾哈赤數萬後金軍所圍。戚家軍幾乎全軍覆沒,最終湮滅在歷史中。

最後,戚家軍的悲劇不在於後金軍的強大,而是死於明朝末年的黨爭和邊關的腐敗。


五味社


薩爾滸渾河一戰明軍十萬精銳全部陣亡,連劉鋌都戰死疆場了,戚家軍,四川長槍兵都完了,如果播州楊應龍的土司兵和廣西瓦氏夫人的狼兵健在的話,數萬狼兵參加決戰,不知道薩爾滸之戰的結果如何。


海濱7330


渾河血戰了解下,戚家軍和西北狼兵被邊軍賣了,從此大明再無精銳


愛虞還姬


後金興起是在戚家軍消散之後!


南宮彥博


能無差別攻擊的只有蒙古,戚家軍建立是為了打誰的,這問題問的,老孃們兒水平


29951065


你說的是那隻在渾河邊上被後金全殲的戚家軍麼?


頭像說明明粉是什麼


戚繼光去世後,戚家軍抗倭援朝的那部在薊州兵變中被殺了大約三千二百人。與後金作戰時,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帶領的最後3000多戚家軍,在渾河之戰全部戰死了。


Z166550663


戚家軍不是官軍,只是招聘的身強體壯的漁民與礦工。加以訓練的武裝。而明朝兵制是軍戶制。難以選擇優秀兵員。因而很多精銳,多是蒙古與女真人。這也是滅亡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