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服論蕭何,劉邦是如何說的讓所有人都服氣的?

Blood_puppet


蕭何是劉邦欽定的第一功臣、漢初三傑之一。

一、說服群臣,最先封賞蕭何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做了皇帝,開始論功行賞。群臣爭功,吵吵鬧鬧了一年多仍然沒有一個結果。

劉邦以蕭何的功勞最大,先封他為酇侯,食邑八千戶。

其餘功臣都說:

“我們披堅執銳,多的經歷百餘戰,少的也有幾十戰,攻城略地,功勞大大小小各不相等。蕭何沒有前線作戰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髮表議論,不去打仗,封賞反而在我們之上,為什麼?”

劉邦問:“大家知道打獵嗎?”

群臣回答:“知道。”

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

群臣又回答:“知道。”

劉邦說:“打獵,追逐野獸兔子的是獵狗,而放開系狗繩,指示野獸所在的是人。如今大家只能捕捉到野獸,功勞像獵狗。至於蕭何,放開系狗繩,指示獵取目標,功勞和獵人一樣。何況,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一家多的也不過兩、三人,蕭何家族幾十人都追隨我,這個功勞不可忘記。”

群臣都不敢再說什麼了。

二、欽定蕭何功臣榜第一

後來,群臣受封完畢,排列位次,都說:

“平陽侯曹參受傷七十處,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該列為第一。”

劉邦心裡想讓蕭何位居第一,然而之前壓服功臣們多封了蕭何,至於位次,不好再出面與功臣們爭論。

關內侯鄂秋懂劉邦的心思,他進言道:

“群臣的議論都不對。”

“曹參雖然有野戰略地的功勞,這只是一時的事。陛下與項羽相持五年,損兵折將,多次隻身逃脫,蕭何常常從關中派軍隊來補充。不是陛下詔令召來士卒,卻有數萬人在陛下危難時趕到。”

“漢與楚在榮陽對壘多年,軍中沒有現存的糧食,蕭何從關中轉運糧餉,保證供應。陛下雖然多次丟失山東,蕭何能夠保全關中以待陛下,這是萬世的功勞。”

“即使沒有曹參這樣的人一百個,大漢又能損失什麼?為什麼要以一時之功加於萬世之功之上?”

“蕭何應當第一,曹參次之。”

劉邦很高興,拍板道:“好!”

蕭何光榮成為功臣第一。

劉邦賜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朝時不必小步急行)。

聰明的鄂秋也得到了劉邦的獎賞。

劉邦說: “我聽說進賢要受上賞,蕭何功勞雖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

在鄂秋的關內侯二千戶之上,又加封鄂秋為安平侯。

三、提出“漢初三傑”的說法

一次,劉邦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問道:

“你們說說看,我為何能取得天下?項羽為何失去天下?”

王陵等人回答道:“陛下能用人,與人同享利益;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所以失去天下。”

劉邦說: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這段話非常精彩,所以我在這裡保留了《史記·高祖本紀》原文。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這是劉邦對蕭何充分的肯定。

蕭何由此躋身於“漢初三傑”之列。

《史記·蕭相國世家》

《漢書·蕭何傳》

《史記·高祖本紀》

附:

蕭何畫像

蕭何劇照(電視劇《楚漢傳奇》)




餘明講歷史


在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導致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按照楚懷王的調遣,從南北兩路進兵。公元206年,劉邦奪取南陽,越過武關,攻克嶢關,於當年十月搶先攻進了秦朝國都咸陽。

咸陽城中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把劉邦和麾下將領們的心都吸引住了,而宮殿之中大量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把很多人的魂也勾住了。劉邦在王后將相的牙床上打滾,將士們在"肉林酒池"邊痛飲,然後紛紛運走了一車又一車的金玉珠寶。



在這暫時的昏昏沉沉的勝利之中,也有少數人的頭腦是清醒的,劉邦的事務官蕭何便是其中之一。蕭何一進咸陽,首先想到的不是那宏偉的宮殿,也不是罕見的珠寶,而是秦朝的一大批檔案材料。他帶著兵士們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把這裡收藏的所有秦國文件、律令、地圖、書籍全部收起來裝了滿滿幾十輛車子,當時有人還譏笑他,蕭何卻說:"這是無價之寶"。


不久,劉邦被迫退出威陽,項羽一把火將成陽化為灰燼。後來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奪天下,進行了五年的戰爭。蕭何憑藉著繳獲的那些秦國資料,為劉邦的重大決策部署提供了非常正確的意見建議。在雙方交戰中,哪裡是平原,哪裡是高山,哪裡有關口,蕭何都可以提供出相關的地圖;什麼地方人口稠密,適合招兵買馬徵集糧草都由蕭何提供具體資料;哪些道路適合運輸糧草,哪些道路合適調遣兵馬也有蕭何指點。總之,在劉邦與項羽的交戰中,都少不了這個後方的得力參謀,而蕭何之所以能無所不知也全憑那些繳獲而來的秦國檔案資料。


所以在劉邦打敗項羽做了西漢開國皇帝之後論功行賞,首先封賞的就是蕭何,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眾大臣也一致讚揚蕭何的遠見卓識!


不二說說


後勤補給決定戰爭的可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