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鋼鐵企業不斷面臨破產倒閉?!原因可能就是這些

2018年瀕臨破產和已經破產的企業遠不止有國資背景的世界500強企業渤海鋼鐵,負債1920億元;更有在我們身邊倒下的不少中小型民營企業,西林鋼廠、東北特鋼、北滿特鋼、西南不鏽鋼等。

有些企業老闆自我解嘲苦笑著說:“現在申請破產要比申請註冊公司要難得多”。

2018年!中國企業怎麼啦?

中國不少企業的現狀是“頭大——充滿理想,身肥——機構臃腫,腿瘦——沒有前進的動力”。很多企業做大了,但同時也就做空了,現金流斷裂了。很多中國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就像盾安集團持續性的業務擴張和上市等行為給集團帶來巨大的資金鍊壓力;就像沃特瑪在國家加大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的背景下,加快擴產步伐,在銅陵、十堰、荊州、唐山、渭南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大躍進式發展的背後卻是債臺高築。


為什麼鋼鐵企業不斷面臨破產倒閉?!原因可能就是這些



盾安集團和沃特瑪進軍的行業都是政策性極強的行業,坊間流傳一句話:但凡政府鼓勵的新興行業,如果存在大量補貼,那這個行業多數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中國的企業家都很喜歡做夢——充滿理想,就像盾安集團創始人姚新義一直有一個夢想,未來集團年度營收可達到2000億元。

中國實質上缺少能真正稱得上企業家的商界才子,因為近些年國內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很多企業的營收增長不是自身能力增強,而是市場份額增長帶來的收益。今年,市場環境稍微惡劣些,很多企業的老闆便叫喊頂不住了;沒有經營與管理過經濟滑坡或經濟持續低迷企業的老闆,就稱不上真正的企業家;企業要經過春夏秋冬才會成熟,不能冬天剛來臨就喊受不了。

2018年不少企業老闆喊料工費太高了,稅費也太高了。

其實是,大環境好時,企業賺錢矛盾就隱藏了,利潤高的企業掩蓋了企業經營與管理的不足乃至缺陷;其實,以前稅費也高,為什麼現在呼聲就這麼高這麼響?因為大環境不好了,企業不賺錢了,不賺線時矛盾就暴露了。

大潮退去,才能看出誰在裸泳,而現在大潮才剛剛退下一波,已經開始有裸泳的企業就顯形了。

東方的企業關注市場佔有率和產品銷售額,西方的企業關注現金流量和股東回報率。小企業是經營風險,看產品是否好賣;大企業是財務風險,看總資產和總負債。


為什麼鋼鐵企業不斷面臨破產倒閉?!原因可能就是這些



在中國死掉的大企業不少都是因為財務風險導致的,當企業擴張過快資金鍊出現問題時,企業表現在現金流量上就是不斷地融資並付息、不斷地拆東牆補西牆、不斷地累積應付賬款和推遲還款;再加上國家經濟去槓桿化,銀行銀根收緊,加強收貸和清理不良資產,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企業在病榻上沉痾死亡。

從前的巨人集團由於投資做長期產業導致現金流不足,於是抽掉主營業務的錢投入到非主營業務,欠下供應商的貨款長期不支付,結果導致供應商不供貨致使企業停產而破產。從前的中國最大民營企業,號稱“股市第一強莊”的德龍集團用短期融資去做長期投資,10個杯子6個蓋,怎麼也週轉不過來,龐大的商業帝國半年就轟然倒下。

為什麼低價競爭會坑死客戶?


為什麼鋼鐵企業不斷面臨破產倒閉?!原因可能就是這些



品質和服務的前提是利潤,利潤空間可以被擠壓,但不能消失,否則連同利潤一起消失的還有品質和服務。企業倘若不能推出優質、有競爭力的產品,就如同任正非所說,將失去未來戰略競爭力。

“金品質、立天下”這句氣勢磅礴的廣告詞,曾經是金立手機輝煌時期的最好見證。有人總結出金立手機消亡的四個重要因素:1.品牌定位搖擺不定;2.過度營銷燒錢傷身;3.重資產模式拖垮現金流;4.創新乏力“爆品”難出。

這四點是壓垮中國不少企業的稻草,尤其是第3點和第4點,值得我們企業家們多自省多反思。有些企業家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上規模就等死,上規模是找死;不技術升級就等死,技術升級是找死,而上規模就得大量投資機器設備,企業就由輕資產變為重資產,重資產就會影響企業資金鍊”。

企業的財務管理由現金變資產,由資產變現金,這一個循環就是企業的經營;循環的要求是“安全、增值、順暢、速度、變現”。我們怕就怕現金變不回來,變成庫存、變成損耗或變成不良資產。

企業財務管理就是要現實盈利和變現的匹配和平衡。正如同魯冠球所說:“經營者就是資源優化配置者,誰在這方面做得好,誰就是贏家”。

企業生存的秘訣不但在於冒險,更在於避險。企業發展的秘訣就是要在冬天談春天的溫暖,春天談冬天的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