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學的長壽法:叩齒吞津養生術

“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古諺語曰:

“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

隨著年齡的增長,糖友們身體各器官由成熟逐漸走向老化,其功能漸漸衰退,牙齒也不例外。對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在這裡向廣大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朋友介紹一些牙齒保健的方法。

據文獻記載,一千四百多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仍牙齒完好,身體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

唐代名醫孫思邈也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他的長壽經驗就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

【操作要領】

最容易學的長壽法:叩齒吞津養生術

叩齒

早晨醒來後,先不說活,心靜神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徽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地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剛開始鍛鍊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鍊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

吞津

從傳統中醫養生之道來看,叩齒結束,要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擊後,用舌在口腔內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攪動36次,可按摩齒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當感覺有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嚥下繼續攪動,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顎部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最後分三次徐徐嚥下(咽津)。

【時間及次數】

以上為一次完整的“叩齒吞津保健法”,每當做時以十次為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鬆動,此時叩齒既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唾液與脾、腎二髒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醫著《紅爐點雪》中指出:“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叩齒吞津所發揮的的養生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健脾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出自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 (飲品和食物 )”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佈散全身),減輕脾胃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補腎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出自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誌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律”,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強骨益腦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聰耳明目 《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美顏榮發 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髮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說明】

糖尿病患者在中醫看來主要為陰精虧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齒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恆,所產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臟六腑。津液滋潤上焦心肺,消除口渴欲飲之感,即產生的津液將心肺中虛燥的火氣清潤後,糖尿病屬“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飲,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狀便會消失;津液滋潤中焦,會使人食慾正常,即產生的津液將中焦脾胃滋潤後,胃中亢進的火氣自然退去,糖尿病屬於“中消”型患者“食慾亢進,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現就會慢慢消失;叩齒本身可以固齒,齒為腎之餘,經常叩齒,可以固密腎氣,同時,產生的津液可以滋潤腎陰,糖尿病患者屬“下消”型的“小便多,腰痠易疲勞”的感覺就會慢慢緩解,腎氣逐步充盈。可見,叩齒吞津法通調上中下三焦,補充陰精,固充腎氣效果非凡,不啻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選。

——轉自 糖覽天下《中華糖友》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