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電視問政 問到幹部“痛點”處 問到群眾“心坎”上

荊楚網訊 通訊員 保紀宣

“新建的房屋不通水、不通電,請問王書記,您願意去住嗎?”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的驗收標準,您清楚嗎?”

“短片中呈現出的吃水難、生活不方便和房屋質量問題,怎樣解決才能讓老百姓滿意呢?”

保康:电视问政 问到干部“痛点”处 问到群众“心坎”上

問政現場。 通訊員 供圖

12月6日晚8時,保康縣委黨校一號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嚴肅,一場《電視問政》正在現場直播。主持人“連環炮”式發問直擊問題本質,讓“被問者”紅臉出汗、坐如針氈。

當晚,是該縣2018年第二期《電視問政》,以“拷問作風,倒逼落實,讓群眾滿意,差距在哪裡?”為主題,現場問政4個鄉鎮和4個單位“一把手”。

《新家,為什麼不願意搬?》《如此幫扶、豈不兒戲?》《有了河長,為什麼河水還這樣髒?》《民生工程成了“豆腐渣”,該誰負責?》《扶貧產業,咋就成了荒草地?》等5個電視短片依次播放,通過暗訪記者大量走訪、“刨根問底”,精準扶貧、河庫長制落實不力等問題被徹底曝露在聚光燈下,一覽無遺。

少數單位在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讓人難以置信:貧困戶的包保責任人外出打工一年多,扶貧產業長期空白;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出現了空擋;黃堡鎮大竹園村貧困戶劉聖地不知道自己的包保責任人是誰。

在座的單位“一把手”啞口無言,無地自容,現場作出深刻檢討……

推行河庫長制的目的就是修復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實現“水清、岸淨、河暢、景美”目標。而暗訪短片則呈現出寺坪鎮蔣峪河和馬橋鎮金斗河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沿河群眾叫苦不迭。

“今天‘問政’的主題很明確,就是聚焦‘落實年’我們差在哪?請問馬橋和寺坪兩個鄉鎮的主要負責人,在河庫長制上你們差在哪?”主持人的提問,一個比一個犀利,“被問者”的回答,一個比一個壓力大。

隨著主持人的“窮追猛打”,2名鄉鎮黨委書記誠懇地開展自我批評,並當場表態,壓實責任,立行立改。

“講政治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沒有把河庫長制落實好就是行動上不講政治的表現。”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崔健民教授作為本場問政特邀評論員直指問題,入木三分。

剛修的公路,不到三天就損壞;產業扶貧項目缺乏論證和調研就倉促上馬,荒了土地,損了群眾利益。這些看似“小”問題,卻折射出幹部作風不實的“大”隱患。然而這樣的問題,卻在大部分鄉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現場4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和4個部門“一把手”主動作出莊重承諾,立即整改、馬上整改、徹底整改。

“問政‘辛辣、透明、務實’,不僅問出了扶貧領域‘不作為、慢作為’等突出問題,也問出了問題整改的好做法、好態度,希望這樣的節目多辦一些。”觀摩群眾接連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