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囊丨高三成績忽高忽低,家長和考生該如何應對?

高中三年,高三是最關鍵的,這一年中三天一小考,一週一大考在正常不過了,即使是學習再好的考生,成績也會有波動,而每次的波動,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考生的情緒。

尤其是近期的期末考試,因其意義深遠,更容易影響考生和家長的情緒,那麼,如果出現成績波動,考生和家長都該如何處理?


一、成績波動出現的原因掉分析


1

首先,需明確高三期間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普遍的現象。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考生成績不穩定主要表現:分數不穩定和排名的不穩定。(童鞋們要對號入座哈)

分數不穩定一般是由試卷的難易程度和考生複習效果決定;考生排名不穩定一般是全體考生成績水平控制,從客觀程度上來說,考生個人比較難把控,所以會出現恐慌心理。

高三生成績不穩定是正常、普遍的現象

。除非極少數學生的排名,始終在年級特別靠前或特別靠後的位置,其他大多數的考生的成績如果始終處於中間某個位置,這樣成績太穩定的學生,他的學習情況應該存在比較多的問題,說明他在學習上是沒有進步的。

對於一些成績優秀的考生,甚至是常佔年級前幾名的考生,在高三一年中,他們也會偶爾考砸一兩次。因為誰都很難保證自己在每次考試中都能發揮出最佳的狀態。特別對於重點中學的考生來講,誰又敢肯定自己有這個“絕對的優勢”呢?

2

其次,分析有哪些因素能導致高三學生成績不穩定?


一般有以下幾個因素:

(1) 高三生應試狀態不穩定

很多高三生“挑燈夜戰”,造成身心疲憊。在心理上,很多考生都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績,對自己希望過高,或者是外界的壓力太大,在考試中揹著心理的包袱,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考試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

又或者身體狀態不理想的話,如感冒、痛經,考試成績不理想自然是很正常。所以不要過於擔心,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參加高考的必備條件。

(2)知識點、題型方面的原因

基本上每個高三生都有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即便是擅長的科目,也有比較薄弱的知識板塊。如果某次考試剛好考察到的是高三生不擅長的知識板塊,可能成績會不理想。這時你需要注意的是,明確自己的知識漏洞,及時補救!

就算是知識點都很熟悉了,也要看題型。考試的題型和平時練習的題型是有差別的,平時練習的題型一般趨向於比較直觀的、經典的,而考試的題型會出現創新的類型,在知識考察方面也沒那麼直觀,很有可能繞的彎比較多,一下子沒看出來,會出現不會做,或者做不完的情況。

(3)對考試認識不足

有些高三生容易出現上次考試成績很好,下次考試成績落後很多的現象,這部分高三生很有可能是因為某次考試考得稍好一些就沾沾自喜,在接下來的備考中疏忽,特別是對一些事情想當然,覺得自己在下一次考試中應該不會存在問題,結果由於自己的疏忽,在下次考試中成績一落千丈也是常有的事情。

二、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成績下降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家長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除了成績之外,學生在備考中學會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不可能每個學生高三這一年成績都穩定在前幾名,也不可能每一個學生成績不斷的提升。因為每個人的潛力、現實、目標院校都不一樣,如果考生能如願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那麼對於高考來說是相對成功的。

因此,家長面對孩子成績不穩定的現象時,可以這樣去做:

(1) 對成績不穩定這個問題的看法做出相應的改變,通過上面的一些列的分析,家長應該從多個角度瞭解一些導致考生成績不穩定的因素。

(2)對於成績一直優秀的考生來說,偶爾一次考不好,家長應該多鼓勵,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能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對於成績上下浮動很大的孩子來講,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歸納一下考試中的得失,屬於自己優勢的地方應該保留下去,屬於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時發現,及時應對。

(3)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析問題,不能一味的抱怨甚至責備。並非所有的考生成績下滑就是基礎不好,或者說是不努力造成的。應該全面分析一下原因出在哪裡,然後針對情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三、考生該如何應對成績波動


從考生的角度上來看,首先需要明確兩個概念,排名僅僅只是參考,更要學會從考試中總結出現的問題。

(1)排名僅僅是參考,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一些考生看到自己某次考試沒有考好,情緒低落,甚至失去信心,考生應該相信自己,因為高考題型是有限的,知識點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時間去調整。

(2) 學會總結考試中暴露的問題

這個道理每次考試前後提及到,可是現實中多數學生拿到成績後的表現可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後的那種靜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學習。而是一種焦慮、急躁、甚至對自己失望。

當然這樣的“靠後綜合症”僅僅持續了幾天時間,他們又被捲入都茫茫的備考大軍中去了,依然沒有效率,甚至盲目的複習,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這樣一來,一直到高考,都是這樣循環著——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失落。

對於考生這種情況,小編建議這樣來做,建議家長轉給自己的孩子看看!


建立高考備考日誌


一份完整的《備考日誌》需要解決6大問題:

(1)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你的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有的學生越到臨近考試,越緊張,甚至在考上外還加班加點的看書,打算考試的時候能對到一些題目,心理不斷的暗示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對自己丟失信心。

有的考生考試之前盲目的士氣高漲,覺得:”反正考試還沒有考,什麼都可以發生,我這次考試肯定能打翻身仗。“結果很多人事與願違。還有的指望通過這次證明自己,也有人覺得這次沒有複習好,考試肯定完了,考試之後再好好努力吧.....那麼你是哪樣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那麼就在考試之後把它寫下來吧,把幾次考試的日誌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會收穫得更多。

(2)考試時,你對各科試卷的感覺如何?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優勢的學科,特別時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時候卻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那麼考試時對試卷的認知最為重要,是不是你考試中對某科,某個題目意識決定了你考試中出現的一些不足?所以說不管你每科成績怎樣,你在考試中肯定對每科都有不同的認識,那麼在考試之後就應該把這些認識記錄下來,看看在接下來的複習中,你能發現些什麼?

(3)考試結束後,你感覺如何?

大型考試結束之後,學校一般都會放兩天假,那麼在這兩天的時間裡,你是否忘記了考試?如果沒有忘記,那麼你最擔心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擔心?如果你能忘記考試給你帶來的不快樂,是哪些方面給你的力量?

不管你是否忘記這次考試,你肯定屬於自己的感覺,下一次考試還會如期的到來,為了有更多的收穫,你也應該把考試結束後的感覺寫下來。有人心裡沒有底氣,有人怕第一時間見到分數,也有人盼望著早點知道成績,更有人對成績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數時,你的感覺如何?

拿到各科成績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覺肯定不一樣,考好的人往往春風得意,一切在眼裡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對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麼面對才好。

都說分數是命根子,在現實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數的時候,對自己不滿意,發誓學習,結果沒有堅持幾天,就忘記了這事情,下次考試一樣如此,結果高考敗得很慘。

你是否有一種”在成功的喜悅中歡天喜地,不在失敗的苦痛中呼天搶地“然後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最後做一個真實、最好的自己,那麼也就擁有自己了。因此說,拿到分數之後,你應該記錄下你的感覺。

(5)在備考中,你做哪些事情對你這次考試有了很大的幫助?

你做了哪些事情,阻礙了這次考試的發揮?這一條很重要,學習過程中,最摧殘人的就是做了很多無用功,並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例如很多學生都把時間留給作業,把自己折騰的身心疲憊,結果學得東西考試沒有考,考得東西沒有學到。

還有用一些資料,都是一些老題、舊題甚至錯題,那麼你就在這次考試過後有新的認識了,知道什麼資料好,什麼作業好,平時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於學知識,同時適應考試。

(6)對下一次考試有什麼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試絕對不能出現哪些錯誤,同時在現實中一些學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學習計劃,還有下一步的目標很不合理,到頭來什麼願望都沒有實現。那麼你對下次考試有什麼期待?在這次考試之後詳細的寫下來,下次考試驗證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合理,這能折射出你備考過程是否合理。

四、優秀老師王金戰的實際經驗


王金戰老師從教三十多年,曾任班主任、教導主任、校長等職,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2003年他所帶55名學生的一個班,37人進了清華、北大,10人進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他被評選為“中國教育界領軍人物”、“全國十大名牌教師”。2006年他把獨生女送進了北京大學,可謂成功的家長。

面對考生的成績波動,看看他是怎麼處理的,或許你會更受啟發。

下面為正文:

很多同學問我:“我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穩定,有時考到第十名,有時考到第二十名,我該怎麼辦呢?”我發現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思維方式,為什麼成績起伏就一定是不好的現象呢?

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豐富人生的過程。成有成的快樂,敗有敗的回味。但是很多學生,卻總是讓自己敗不起,似乎學習成績必須非得是直線上升的不可。

我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我教的所有學生,成績基本上都是一個波浪起伏的過程,我還沒有見過哪個學生的成績是一直上升的。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誤並不斷改正的過程,所以成績的起伏再正常不過了。

當一個學生要求自己的成績非常穩定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已經違背了正常的成長規律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我們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但絕不是追求完美的過程。


現實案例一

我的復讀班曾經招收了一個學生,她離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只差2分。這個學生高三時三次重要的模擬考試都考了全班第四名,報志願的時候就只報了清華大學這一個志願。

最後的結果是,她所在的班上有十多個考上北大、清華的,而她卻以2分之差落榜了。

後來她聽說我所在的學校要招復讀生,就跑到我的辦公室來詢問我失敗的原因。我告訴她:“原因很簡單,就是你三次模擬考試都太穩定,才註定了你要落榜。

哪怕有一次的成績是波動的,清華大學你百分之百就能夠考上。我當老師這麼多年,知道成績這麼穩定是非常不正常的,因為所有的學生的成績都應該有波動。

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實好多問題已經被掩蓋了,只是你沒有發現。到了高考的時候,問題才暴露出來,所以就有了今天的結果。”


現實案例二

我的女兒上高三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了108分,她拿著卷子回家,悲悲切切地跟我說:“老爸,你得做好思想準備。”

我看見她的樣子,已經預感到了,為了不給她帶來壓力,我故作輕鬆地問:“怎麼了?”

她回答:“我這次數學沒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著我,問:“你真想知道?”

我點點頭,並說:“我向你保證:我今天肯定不跳樓!”

她就把卷子遞給了我,“108”這個數字鮮紅而刺眼。我的孩子要考北大,結果數學只考了108分,這意味著她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所以基本上就等於“判了死刑”。

我看了她一眼,她的表情看起來已經近乎絕望,我知道,我的首要任務就是不能讓她喪失信心。

於是我笑著說:“太好了,祝賀你,這次竟然考得這麼好!”

女兒一愣,問我:“老爸,你是不是生病了?我只考了108分,這分數上北大是不可能的,你怎麼還高興成這個樣子,還‘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釋:“我問你,假如你這次考140分的話,你是不是挺高興的?140分近乎完美,卻把你的問題掩蓋了。你以為數學學得很好了,現在寒假到了,你整個寒假就不會再想著學數學了,開學之後的第一次數學考試,你肯定要敗下陣來。既然這一次的成功註定下一次的失敗,你說這次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次只考了108分,你肯定想著,數學都考成這樣了,再不學數學,還有什麼出路?於是你的積極性就來了。

另外,你考了108分,足足扣了42分,這42分是怎麼丟的,它明明白白地寫在了你的試卷上。你把你的試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這些分到底是因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還是基本技能出了問題,然後你整個寒假就針對失分暴露出的問題,徹底地投入學習,開學之後第一次考試,你肯定能考好。這一次的失敗註定下一次的成功,難道這次失敗不好嗎?”

(亦歌點評:老師太會說教了,有時候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從失敗中看不出問題所在。)

我的女兒一聽,覺得有道理呀,忍不住感慨道:“老爸,你太牛了,這都能讓你把我說通,你太厲害了,我今年寒假一定要把數學學好!”開學以後的第一次數學測試,她果然考進了班級的前十名。


考試中的失分就是一種無聲的警告。只有聽取這些警告,才能及時調整,才能在重大考試中發揮平穩、所向披靡。

現在的學生對於平時的、特別是高考之前的成績波動都非常恐懼,總是把成績的波動等同於退步。

錦囊丨高三成績忽高忽低,家長和考生該如何應對?


殊不知成績的波動,特別是高考之前成績的波動,對於學生而言,正是一個“天賜良機”,如果把握好這個機會,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最大的勝利。

現實案例三

高考前一個多月,有個北京的高三女生找到我。她的成績一直很好,所以高考志願報的是北京大學。考前做了三套外地模擬題,結果出問題了:她做的三套卷子,每一套都不超過110分,他平時的數學成績通常都在130分以上。

這一下她就慌了神了,原本臨近高考壓力就很大,現在又增加了這些壓力,她一下子就被壓垮了。這個女生想:還有半個月就高考了,我數學居然還有這麼多問題,今年我的志願報高了,北大肯定考不上了。

所以這個學生就逼著她爸爸,非要把志願改過來,還聲稱不參加高考了。家長一著急,趕緊出去找人,也不知道誰把我“出賣”了,於是家長半夜12點給我打了電話。

半夜12點家裡的電話響,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我提心吊膽地接起了電話。

聽見那頭有人說:“王老師,我可找到你了,求求你救救我們一家的命吧!”

我這邊一聽不妙,忙問:“你家怎麼了,進去暴徒了?”

對方說:“我們家比進了暴徒還嚴重。”

我就趕緊問怎麼回事,家長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給我講了一遍,我一聽鬆了一口氣,說:“這事好辦,明天讓你的孩子到我辦公室來,我保證,第一不用改志願,第二今年她照樣上北大。”對方沒聲了,他沒想到我口氣這麼大,而且不容置疑。

雖然家長還有些半信半疑,但是第二天,孩子還是來到了我的辦公室。

我對她說:“我問你兩個問題。第一,現在離高考還有半個月了,你不會的數學問題,相對而言已經是個常數了,你能理解嗎?”

我看她有點不理解,就接著說:“也就是說,高考數學中130個左右的知識點,你不可能每個都會,也不可能每個都不會,對吧?”她說是,我又說:“所以你不會的問題相對來說已經是個常數了。”

“第二,你不會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對吧?也就是說,高考考這個題你不會,高考不考你還是不會,我說的你能理解吧?”她點了點頭,我接著說,“現在離高考還有半個月了,在你不會的問題已經是個常數的前提下,你是希望在考試之前,你不會的問題暴露得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呢?”

她說:“我當然希望暴露得越多越好了。”

我說:“怎麼暴露呢?不就是通過考試和寫作業來暴露嗎?你想想,你利用兩個小時這麼寶貴的時間做一套卷子,得了滿分,這意味著從這張卷子裡,你一個問題也沒發現。你認為這套卷子對你重要嗎?”

她說:“不重要!”

我說:“豈止是不重要,我要告訴你,離高考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你拿出兩個小時做一套卷子,竟然一個問題都發現不了,那不白白浪費了兩個小時嘛。

所以你看現在,這三套模擬卷都得了不足110分,那相當於每一套卷子中都有40多分的問題暴露出來了,這對你多重要啊!

你抓住高考前的關鍵時機,把暴露出來的問題徹底消滅掉,那麼你高考的時候不就是多了一分輕鬆,多了一分得高分的可能嗎?學習中有這麼一句話:‘只有平時多發現問題,高考的時候才能少出現問題。’

你現在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心煩意亂,懷疑自己不行了,你見過哪個考生能每次都拿滿分的?所有的考生,都會帶著一些遺憾走向高考的考場,關鍵是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些遺憾。”

學生聽我說到這個份上,心裡的結已經完全解開了,她說:“老師,非常感謝您!我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您就看我的表現吧。”

結果她回家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只要遇到不會的題就興奮。

後來在當年的高考中,以超過北京大學錄取分數線20分的好成績考上了她的第一志願。


離2018年高考還剩最後134天的時間,會有更多的考試等著考生,相信每一次考試對考生來講,都是一次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調整的機會。很多問題只有成績不穩定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來。

希望家長和考生都能放平心態,高考前發現的問題越多,高考的勝算才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