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今年雅康高速即將竣工,讓我們從珍貴文字和影像資料中,回顧雅安至康定道路百年變遷。

雅康公路

始建清朝光緒年間(1907年)

事實上,據《清末川滇邊務檔案》等相關資料記載,川康公路建設之始,始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當時,川滇邊務大臣、護理四川總督趙爾豐以“治邊”為由,修建成都至康定的騾馬車道,預算銀20萬兩。所選路線,自雅安經滎經小河場進溝,過蒲麥地、龍巴鋪以達康定,其用意是避開大相嶺、飛越嶺兩座大山,但因當時測量與築路工程人才缺乏,未經勘測即盲目動工。後趙爾豐調遷,築路未果。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1950年,天全縣武裝自衛隊配合解放軍修築二郎山沙坪大橋。

1912年,川康公路成雅段開始籌備修建。後來,川康公路停工。此後10餘年間,因無人管理,已築路段的擴寬部分復為農田。1925年,國民政府軍二十三軍軍長劉成勳為鞏固防區的軍事需要,決定修築成康馬路。12月,成康馬路在成都武侯祠舉行開工典禮,次年秋完成成都至新津土路40公里。新津至邛崍、邛崍至名山、名山至雅安3段分段同時開工。1927年,成康馬路工未及半,劉成勳被二十四軍劉文輝部打敗,通電下野,築路工程遂停。同年,劉文輝設成康馬路總局於邛崍,歷時10個月僅將新、邛段41公里打通。成雅路長15l公里,經“二劉”兩度修築,直至1932年夏,先後費時近8年,派款銀近40萬兩,才勉強打通。路基一般寬約7米,礫石路面,彎多路窄,逢場鎮穿街而過。

1935年5月,為堵截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蔣介石飛抵成都督戰,將川康公路列為戰運幹線並限期趕築。8月,公路總局派工程師洪文鈺先行踏勘由雅安經滎經至瀘定路線。後蔣介石行營公路監理處又派工程師王永祓踏勘由雅安經天全至瀘定路線進行比較。隨後蔣介石派美籍技術專員凱恩浩復勘定線:由雅安向西經飛仙關至兩路口,折向西南越二郎山再經幹海子至瀘定,過大渡河經冷竹關而達康定,全長224公里。

1936年7月,西康建省委員會成立後,雅安至康定的公路建設計劃加快提上了議事日程。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飛仙關大橋通車典禮。

“西康交通之困難,可謂冠於全國。自康定至成都計程九日,最為捷近。餘則無論入藏、入滇、入青,平均皆逾四十馬站。且各路崇山峻嶺,羊腸小道,出關則尤冰天雪地,寒冷異常。因交通之險阻,而各項要政亦隨之而停滯,故發展交通為建設新西康之先決問題。”“交通是我們的致命傷,交通又是我們的生命線。”劉文輝認為,“唯其它(交通)是西康的致命傷,我們必須克服它;唯其它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必須建設它。”

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又電令重慶行營:“大規模計劃興修西康省各公路,撥款先修川康路”。5月,公路監理處再次組建川康公路工程處於天全,行營監理處副處長彭先蔚兼處長,王永祓、駱美輪為副處長。經工程處測定全線里程為225.9公里(實際僅有219公里)。決定採取分5段自雅安向西逐步推進的施工順序。路基土方徵調民工開挖,先後共徵調13萬餘人。路基石方及橋涵等招僱石工,常年8000餘人,最多時達2萬餘人。

第一段雅安經天全至下南壩長72公里,徵調雅安、天全各1.2萬人,滎經、漢源各0.4萬人,名山0.7萬人,蘆山0.3萬人,於1938年5月開工。

第二段由下南壩經兩路口至龍膽溪長36公里,徵調四川省丹稜、夾江、洪雅、蒲江、邛崍5縣民工共4萬人。

第三段由龍膽溪經二郎山埡口至幹海子長23公里,此段海拔最高,冬春積雪沒脛,必須搶時在冰雪封山前打通。規定由天全縣徵調築路及運輸民工各5000人。這段工程到1939年2月結束。

第四段自幹海子經瀘定至冷竹關長60公里,徵調雅安、漢源、滎經、蘆山4縣民工3萬餘人修築。

第五段自冷竹關至康定27公里,徵調名山、洪雅、丹稜、蒲江4縣1.5萬餘民工修築,1940年秋完工。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飛仙關大橋通車典禮。

1940年10月15日,川康公路工程處主持試車,組織小客車及大卡車各一輛,從天全出發,小車顛簸6天於20日到達康定。1941年2月,又由交通部另行組設川康公路改善工程處於天全,時經一年全線勉強通車。

川康路雅康段的修築,從1936年6月算起,共四年半。據1940年《康導月刊》第三卷載:“川康公路修築時,民工死亡約3000人,負傷者約6000人。”

在付出無數的犧牲之後,川康兩地終於修通了公路,川康公路也連通了漢藏各族人民的交通往來!

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在彭縣通電起義。13日,西康省公路局局長陳光藻,號召全局員工堅守崗位,護廠護車迎接解放。1950年2月1日,解放軍入康,黨、政、軍人員進抵雅安,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交通接管組派軍代表傅奔濤接管原西康省公路局,接收客車3輛、貨車8輛。

“一面進軍,一面修路。”

“為了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

1950年,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號召,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立即成立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由陳明義兼司令員,西南交通部公路局局長穰明德兼政委,將整個工程具體分為四個階段實施。

“海拔2980米的二郎山埡口工段最為艱苦,陰雨不斷、雜草叢生、病疫肆虐,有段時間部隊患病者竟達三分之一,仍頑強地帶病修路,與天鬥、與地鬥、與殘匪頑敵鬥,戰勝二郎山天險,用血與汗譜寫出二郎山的壯歌,此後《歌唱二郎山》的歌聲唱遍全中國!”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的飛仙關鐵索橋。

雅康古道

多條通行且艱險

實際上,雅安古時進入康、藏地區的古道有多條——

據雅安市交通資料記載,公元前316年秦並巴蜀置蜀郡後,雅安始開青衣道幹道。由於古代軍事駐軍和驛道管理的需要,為來往的軍政人員和郵傳士卒提供食宿方便而設置了塘汛、驛站(鋪司)。隋大業時期(605—613)開闢入藏茶馬道,以雅州之茶,易藏地之馬。

“天全稱為碉門,以禁山懸空,兩山夾峙如門,岩石錯雜,類若碉樓,……徼外有番夷三十六種,酋長皆由和川(天全河)出雅入京。”

《天全州志》記載:唐初在此置和川兵鎮,唐末至清初為楊土司駐地,北宋在此設茶馬司,清雍正七年(1729)設天全州,碉門改稱禁門關。此關由天全河切割落溪山和大崗山南北構造而成,中為深峽河谷,兩山對矗,狀若石門,地勢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古時築有碉門關城,常設戌兵。

《蘆山縣誌·古道路》載:隋大業時(605~618)在碉門(天全)已形成茶馬市場,“以漢人之茶,易吐蕃之馬”。《宋會要職官》說:“蕃戎嗜名山茶,日不可缺……一百斤名茶,可換四尺四寸大馬一匹。”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的飛仙關鐵索橋。

在隋代,漢區生產的茶葉入藏,始陽道由碉門分兩路直通瀘定、康定:

第一條是始陽道,從名山、雅安經飛仙關入天全境,沿綠永河,過虎頭峽,順滎河,翻大相嶺,經宜東至烹壩,過冷竹關到康定約290餘公里,這條道路較寬,民間稱茶大路;第二條是和川道,從名山經雅安到天全,又經紫石關、大仁煙、兩河口,越馬鞍山至冷竹關,與第一條道路相會至康定。這條道路雖較短(約260餘公里),但陡窄難行,民間稱為茶小路,邊茶運輸抵達康定。

除幹道之外,還有兩條支道可以進入康藏地區——

一條叫作“夏陽道”(此道宋代稱靈關道,清代稱夾金山小路),其路線由蘆山經靈關、寶興、饒磧,再北上,經扎谷巴關(今雜谷壩)、筲箕窩,越王母寨(夾金山頂)入小金縣境,沿木城溝,經長海子、達維至小金縣城。

另外一條叫作富(林)康(定)道,其線路由漢源縣富林上場口出發,過流沙河,上蘿蔔崗,經下燈壩、青槓嘴入豐樂場,經高河壩、宰羊溪、美羅場、八牌、安靖、禮約、挖角,上扁羅崗、雨灑坪入瀘定至康定,全長160公里。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雨季到來後的川康公路。

1930年的《康導月刊》記載:“川康間行旅往來,向持肩輿,民國五、六年後,多為滑竿,因山高路險,行旅欲速,氣力不濟,則吸菸以興奮之,日久成癮,非煙不行,以每日所耗飯食,不過一、二角,而煙費則八、九角。”1934年《康藏前鋒》刊載:“西康交通極為困難,雅(安)、康(定)道路遙遠,茶包運輸盡系人力。由康以達各地,純賴‘烏拉’。烏拉者運輸之牛馬也,日行不過四、五十里,千里程途,有一月始達者,因牲畜無糧,純賴途中水草生活,故不能計程而行;亦有用羊馱載者,因山路窄狹,牛馬不便,故以羊運之。”

1938年,雅安軍界人士曾鑄九用黃金一百兩購回汽車一部,為雅安第一部私人汽車。1939年,雅安商人葉憲文等合股購買汽車,為康藏茶葉公司運茶。1940年,西康省交通局購回汽車10輛,參加成雅線客、貨運輸,是為西康公營運輸之始。至1949年,由於國民黨潰軍的破壞,雅安境內公路僅剩下市區至金雞關10公里路通車,其餘公路不僅機動車輛難以通過,馱馬行人也感困難。

1950年2月雅安解放後,由於客車少僅能維持成雅線客運,雅安至康定班車曾一度採取貨車附搭旅客辦法,暫時緩解雅、康間乘客困難。

“為解決川康公路客車不足的困難,1950年4月,西康省交通廳制訂‘軍、公、商車附搭旅客管理辦法’——凡車輛利用空餘噸位載客,統一由省運司各站辦理登記,並填給總票;貨車裝貨後,載重在安全限度以內,且又出自乘客要求,准許附搭;軍、公車輛回空以及商車載貨搭客,票價按省運司規定的普通班車客票價率計收,由各汽車站統一發售,省運司從票款中提取10~20%作為業務管理費。”

雅康公路的前世今生

漢源縣三交鄉過去是雅安通往瀘定、康定的背夫必須經過的交通要道。

1951年1月,為支援解放軍進藏,西康省交通廳在雅安組織“民營獸力運輸生產第一聯營社”,並在滎經、富林、濫池子(今新溝)、瀘定等地設立聯營站。當時二郎山冰封雪阻,汽車不能暢通,支前物資-—茶、鹽、糧及其他軍需品,急需馱馬擔任由濫池子去瀘定的轉運任務。因支前運輸緊迫,雅安民營獸聯社從籌備到開業僅一週時間,當年共馱運支前物資1459.5噸。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全線通車,雅安各界2萬多人集會,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志高剪綵,省運司副經理高明芳帶領汽車124輛,滿載進藏物資,參加通車典禮。“二郎山埡口海拔2980米,公路彎多坡陡。西康省交通廳鑑於康境公路崎嶇危險,除軍車、特種車外,實行夜間交通管制。”

“如今,雅安至瀘定的高速公路通車後,從雅安雨城區出發1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甘孜瀘定,較沿國道318線通行的時間縮短近一半。全長13.4公里的二郎山隧道,海拔高度比國道318線老二郎山隧道降低約700米,通過時間縮短到15分鐘。去康定和西藏就方便多嘍!”市民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雅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