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

梅姐跟你說


清朝有規定,宮女只從內務府包衣家庭中選取,不是誰都能當的。而且,清朝還不讓滿人當太監,只用漢人做太監!從這個標準就可以看出,宮女其實屬於“吃香”的職業。如果,宮女真的沒人願意娶,滿清早就全部從漢人中選宮女了,何必坑自己人?!

這是個假命題。如果宮女真的沒人願意娶,滿清皇室不就是在害自己人嗎?

滿清選秀最初是宮女和秀女一起選的,直到順治十八年,才把選秀女和選宮女分開。從此以後,秀女從八旗官員的女兒中選取,可以選為妃嬪或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而宮女,只從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佐領下的女子中選取,供宮中役使。

根據清廷制度,在適齡年齡的包衣佐領以下家庭的女子,都要參加遴選。這些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被選入宮。根據各人資質,分出等級,分配到各宮中。然後,經過宮中嬤嬤的半年時間的調教,才能上崗,開始領月錢。他們的月俸最低的4兩,高的可達20兩。

而且,宮女吃穿用度都是內務府供應。每次做衣服,都是一次四套,提前一個季度就有人來量衣定製。吃飯也是很有講究,每天的餐食種類豐富,各種麵點和菜餚經常變換。雖然菜餚很精緻美味,但是,宮女怕當差時出“虛恭”,再好吃的飯也只吃七八成飽。他們是寧可捱餓,也不願意在主子面前出醜。

一般情況下,經過四五年的當差,等到宮女十八九歲時,就可以出宮嫁人了!

滿清之所以每年二月初二就要選一次宮女,就是考慮到宮女要嫁人的問題。所以,上三旗包衣家庭並不擔心女兒入宮當宮女。相反,很多包衣家庭還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入宮。因為,入宮以後,宮女要是被主子寵信的話。不僅她本人會得到很優厚的封賞,而且,自家父母兄弟也會“雞犬升天”!

不過,大多數宮女的父母,只是為了讓女兒有機會嫁給某個侍衛就行了。侍衛都是上三旗旗人子弟,地位比包衣要高很多。而且,宮女嫁給侍衛,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真正等到二十五六歲才出宮的,都是主子們比較依賴的宮女。這些人享受的恩寵也多,她們的眼光也高,一般人家還不一定嫁。

不過,也有慘的。例如哪些跟太監對食的,肯定不好嫁人。還有就是被主子指婚給太監的。不過,這都是特例,正常人家的女子還是會照常出宮嫁人的。

還有,一部分人說宮女長得醜,所以嫁不出去。那更是汙衊。不要用現代人的審美來衡量古代人!而且,現在網上百度出來的那幾張照片,也不能代表宮女的整體容貌水平。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宮女是皇宮裡伺候皇帝、妃嬪及其他皇室貴族的女人,一般來說,一進皇宮那就是皇帝的女人,宮女當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清朝的宮女出宮機會還是比較多的,這就為他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便利,悅史君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辭退

皇宮中主要做事的人,除了太監就是宮女,和影視劇中宮女滿皇宮亂跑,跟著皇帝、嬪妃四處折騰不同,她們實際上要做很多細緻而繁瑣的工作,堪比工廠裡的流水工。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進宮沒多久的宮女就受不了了,或者是無法適應宮廷生活,因為她們那個時候也就十幾歲,還是青春期的少女。

對這一部分宮女,每年都會進行淘汰,讓她們提前出宮回家。

由於這些宮女出宮之後,正是婚嫁的年齡,而且又在皇宮裡見過世面,只要自己願意嫁還是很容易的。

第二,賜婚

前面悅史君也說過,宮女名義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自然要受到皇帝的支配。

有些王公大臣立下大功,或者是皇帝特別寵幸的,有時候就會把宮女賜給他們,作為一種獎賞。

這些宮女進了王公大臣的府邸,自然就是錦衣玉食的太太了,就算他們已經有了原配妻子或者其他小妾,但因為宮女是皇帝所賜,一般也會對她青眼相看。

這一種宮女,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正常出宮

清朝的宮女並不需要終生都在皇宮,如果沒有跟皇帝發生親密接觸,她們出宮都比較順利。

有的皇帝會隔幾年就宣佈放一些宮女出宮,還有的就是宮女進宮十年左右,正常把她們遣到宮外。

這一部分宮女當時也就20多歲,雖然在古代年紀有點大,但她們在皇宮裡呆的時間長,見過的世面多,而且她們跟過的主人,會在出宮時給她們一大筆賞賜,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達官貴人或者貴族公子,是很希望跟這些宮女結婚的,

因此,這些宮女的出嫁也就不成問題了。

當然,有一種宮女肯定是沒人敢娶的,那就是跟皇帝發生過親密關係的,因為她已經事實上是皇帝的女人,但這種宮女也是沒有機會出宮的,自然也就不存在出嫁的問題。

有一個事實悅史君還要強調一遍,宮女很多時候是在幕後做事,皇帝的面都難得見到,因此,大部分清朝的宮女,還是會正常或非正常出宮,在宮外過自己的正常生活。

綜上,宮女不存在沒人娶的問題,婚姻幸福指數比當時普通百姓家的女孩,要高很多。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宮女一般在很小的時候就入宮了,在二十五歲時就會放出宮去。然而很多宮女出宮後,生活並不如意,甚至是有些悽慘。

為什麼呢?

有人說由於宮女長期在宮中高壓的環境下工作,很多規矩都要恪守,吃飽睡覺都是必須按照規定來,一但做不好就是動輒打罵,心裡壓力很大,而且還不能吃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不然衝撞了主子又是一頓打。

這樣的環境下她們天天睡不好吃不香,神經高度緊張,那十五六歲正好又是身體發育時期,那所以很容易得病,導致不育。在古代娶媳婦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傳宗接代,那不能生育的女性一般很少會有人去娶。而且,宮女出宮有時候會牽涉到宮中秘事,人們怕惹禍上身,殃及池魚,因此一般人都不敢娶。

在清朝滅亡以後,溥儀一直處於到處躲藏的生活,因此他不得已遣散了所有的宮女和太監,這下可苦了宮女們,她們當初進宮就是為樂謀一份差事,而且只會伺候伺候主子,被遣散出宮後,沒了工作,她們有什麼都不會,對很多人來說是必死無疑。

有一些運氣比較好的宮女隱瞞了自己是宮女的真實身份,出宮以後便嫁了人,過自己的日子,在宮中表現比較好的有打賞的宮女們,也不愁出路,她們可以拿著自己的錢另謀出路,但是一大部分的宮女為了生活不得已去了青樓當娼妓,沒錢還沒有本事,只能去伺侯伺候有錢的公子哥們,也勉強可以吃個飽飯生活下去。

當然,還有一些宮女被拐賣,或者沒有親人,無依無靠,獨自一人面對這個社會不知所措,最後只能慘死街頭,也有不少宮女自殺了。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宮女是分三六九等的,從滿清八旗選的秀女屬於後宮佳麗三千成員,隨時等待被臨幸;從包衣三旗選的秀女是給皇室當粗使傭人,永遠得不到臨幸機會,沒人願意娶的是後一種。


同為粗使下人,宮女的地位要比太監低得多,她們勞動強度很大,得不到充足的休息,長期以往,大多數宮女都患上“血鬱症”,也就是血氣積鬱,積勞成疾,這個病不是要命的病,但卻很容易造成氣血不暢,終生無法生育,這在當時是極其可怕的後果。

清朝的宮女一般到了25歲就可以選擇出宮,這個年齡現在看來還很嫩,但在當時已經是“大齡剩女”。宮女出宮後,稍有姿色的可以嫁給大戶人家做個小妾,或者嫁給年齡大的光棍做個老婆,可她們中的大部分都患了‘血鬱症’,僅僅這一個毛病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願意娶一個生不出孩子的女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要娶宮女,則必須要宮女被放出宮之後才能取。可是要放出宮也得看情況,不是每一個進了宮的宮女都有機會出宮,運氣不好的有可能早成了某一棵樹或者某株花的花肥,運氣好的被某一位上位賞識,這些都是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出宮的了。



就算一生平庸,無功無過的被放出了宮,年齡也有二十五六歲了,在那時十三四五歲就結婚生子的年代,就像是現在娶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這個年紀還有誰取呢。


再就是,這些人在宮中乾的本身就是伺候人的活,就算有些積蓄出了宮一無所長,別無他物,怎麼生存。一個人過也過不下去。所以但凡能不出宮的都儘量不出宮,出了宮的沒過多久大多自殺或者孤獨終老。這些女子可以說受盡苦楚啊。

我倒不覺得是因為長得醜或者得了病之說,一來不是每個嫁不了的都很醜,也不是每個嫁了的人都很漂亮。而得了病,在宮中不好治療,出了宮要治療還是沒問題的。


夜月下鳴蟬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是最主要的

眾所周知,古代太監算不得是正常男子,因為他們失去了某種能力。但大家卻不知道,很多宮女也是這樣,這就導致了她們即使出宮,不再為人奴也很難嫁出去。但是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難道她們也和太監一樣有宮刑?不是還有宮女能成為妃子嗎?一系列疑惑在大家心中。其實不是因為受刑,而是多年的宮廷生活導致了她們這樣的結果。



根據歷史記載,在清朝,八旗落魄子弟家的女孩一般十五六歲就進宮了,十年後,要是還沒有被皇上寵幸才可以出宮。按理來說,她們才二十五六歲,正是適合生育結婚的年齡啊。但實際上,她們已無出嫁之可能。 溥儀交代,這些宮女們在長達十年的禁慾生活中,每天都必須小心翼翼的,要是做錯了事情,不小心就會丟了命,再加上長時間的工作還有巨大的壓力,讓她們的身體承受很大的挑戰,讓許多人得了一種病,正是這個原因讓這麼多年輕女子失去了擁有一個孩子的能力。這種疾病就是--血鬱。 這種病簡單來說就是氣息憂鬱虛弱。 這也是宮中悲哀的地方啊。按裕德齡公主的說法,她們付出了太多,獲得的卻很少,她見過那些得了血鬱症的女孩,天天病怏怏的。這樣的人,又失去了生育能力。出宮後,誰會要你?



2、沒有謀生本事,不會掙錢

有些宮女出宮後嫁人的,但因為不能生育,又不會掙錢,後來被人活活打死了。而且宮女們幾乎都是從小就被送進了宮中,除了侍奉人也沒有其它的什麼本事,就算是到了社會中也很難謀生。

3、吃不了苦,不願意做一些苦活累活

有的運氣好的宮女,出宮之後嫁了人,但前提都是自己的夫君並不知道自己從前是宮女,不然根本不會娶。因為她們已經習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願意做一些苦活累活。


所以,清朝的宮女們,沒有人願意娶就是因為她們具備以上的因素了。

因此,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項求生的本能,謀生的本事!求人不如求已!只有自己戰勝了自己,才能在社會上擁有我們的立足之地,否則下場就和這些宮女們是一樣的!


螞蟻陪著大象去旅遊


因為清朝宮女在出宮之後大多身體不好,患有血鬱,無法生養。



什麼是血鬱?這是一種由於身體虛弱,精神憂鬱而引起來的一種症狀,生理情況和心理情況都有。在現在看來,這種病只是一種小病,好好休息,多加調養並且吃一點藥就可以了。然而在清朝那個時期,宮女們是沒有那個條件能夠去進行診治的,更別提所謂的休息了。

清朝的宮女,大多在十五六歲入宮,如果沒有被皇帝寵幸過,那麼他們在二十五六歲就可以出宮了。然而更多人則是不幸。宮女作為下人,大多數地位低下,每天都要做一些繁忙的事務,還要提心吊膽不能讓自己的主子有半點的不開心,要不然自己所受的刑罰會十分痛苦。



除了這些,主子們還會將宮女作為賞賜賞給他人。有的會被賞給某個太監做對食,有的也會被賞給某個大官做丫鬟。他們是沒有人身自由的。於是,很多宮女便在這種恐懼中惶惶度日,得上了抑鬱症。再加上過度的操勞,宮女們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等到出宮的時候,已經是沒有辦法再進行繁重的勞務,更別說生孩子了。

而且一個宮女在宮裡待了十年,還沒有被皇帝看上,在某種程度上也表示這個宮女的顏值不夠。而且後宮的女子一般不是很好看,因為總不能在自己身邊安排一個人與自己爭寵吧。古人推崇十幾歲就出嫁,等到可以出宮都是三十好幾了,一般很少有人原因娶回家。



那這些宮女出宮後都去哪裡?一般在皇宮裡面,下人每個月都會交份子錢,用來為以後出宮作打算,也就像現在的養老保險。出宮後會有專門的寺廟,來接受這一批人。如果命運不好的,出宮後甚至很可能會淪落為娼妓的下場。總而言之,這些宮女的下場都不是很好。


史之策


清朝時期,宮女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九千之多,為歷朝宮女人數之最,顯示了大清朝的繁榮昌盛。宮女雖為奴為婢,但是相對一般達官顯貴家族的丫鬟來說,她們也算錦衣華服,見多識廣。


然而,就算如此,堂堂大清朝國的人寧願納丫鬟為妾,也沒人願意娶宮女,因此,出宮之後的宮女大多孤獨終老,晚景淒涼。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宮女出宮時並非清白之身


要知道,宮裡所有的女人皆屬皇帝的“私人物品”,雖然大清要求宮女低頭走路,但也避免不了與皇帝一朝相遇,然後被臨幸的命運。然而,悲催的是,雖然她們被臨幸,但是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又是極少數,大多數宮女還是前晚與君恩愛纏綿,今朝形同陌路,該幹嘛幹嘛。


因此被皇帝臨幸,又不得上位的宮女,都已經不是處子之身,這樣的女人很難嫁人。


再有,宮內對食之風盛行。那些寂寞的太監和宮女,為了找個伴,便會組成一對,相互慰藉,稱為對食。雖然他們不能生育,但儼然真正夫妻一般。只是,宮女出宮後,他們基本都是作鳥獸散,各自生活去了。


因此,對過食的宮女也非清白之身了,同樣沒人願意娶進家門了。



二、精神壓抑使得宮女身體嬴弱


宮女也分三六九等,低等級的宮女做的都是粗使雜役之類的工作。常年累月的辛苦勞作使得她們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另一方面,她們又時不時受到高等級的丫鬟和上司的排擠或者打罵,可謂是身心俱疲。更有甚者,都熬不到出宮之日,就一命嗚呼,葬身在宮內不知哪處枯井裡。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下,她們的身體健康被嚴重摧殘,因此懷孕幾率大大降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試問這樣的女人有幾人敢娶呢?



三、宮女出宮之時已過待嫁年齡


大多數宮女進宮時正值十三四歲,出宮時卻已是二十五六歲了,甚至還有一批宮女一生為深宮所困,不得自由。由豆蔻年華到人老珠黃,宮女一生中最好的青春都奉獻在了宮裡。


而古時候,女子大都是十多歲就嫁人了。在秦朝時期,還有“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的規定。所以二十五歲還待字閨中的女人,基本是嫁人無望了。


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宮女的容貌也逐漸衰老,這樣年老色衰的女人,大概沒有人願意娶回家的。



清朝的宮女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服侍自己的主子,換來的結果卻是連個歸宿都沒有。與平常大戶人家的丫鬟相比,她們也許高人一等,但是丫鬟卻有她們渴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和家庭,而這,不得不說是個悲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滿清入關奪得江山之後,清朝的宮女構成和前其他朝代完全不同,由於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對漢族有所提防的原因,清朝宮女基本本用的都是八旗中的女子,這些八旗女可拉饞 子都是在10歲左右選入後,在得不到15可拉饞進來了rb5皇帝寵幸的情況下,熬到25歲前就可以出宮了。這些25歲的宮女出宮命運都是是極其悽慘,並且沒人願意娶,主要原因如下:

1.25歲在當時早婚年i代,都是大齡剩女了,並且終年在宮中受盡折磨,很多宮女身子都有毛病;

2.由於在宮中是封閉的,出.t之後就很難適應外面的生活,一切都不習慣,還容易得富貴病。

3.就算是漂亮的,也沒多少人願意娶!宮女都是旗人出身,可選範圍小,很多旗人都看不上。


4.宮女在宮裡接觸的都是大人物,萬一有什麼恩怨,很容易惹火上身!普通人根本不敢娶

5.有權有勢的人家,因為這些女人在宮裡呆過,害怕是皇家有圈套在裡面,害怕被別人盯上,犯不上惹事。

6.被放出宮的宮女,基本顏值不高。還有可能被別人染指過,不想帶綠帽子。


總之,入了宮門,再出來就非常不幸了,這也是宮女內鬥都想上位的原因!你們覺得呢?


支付寶紅包來了




清朝選拔宮女是有嚴格限制的,只能 從內務府各佐領所屬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任職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女兒中選擇。

剛開始時選宮女是一年二次,時間為每年的二月和八月,從順治十八年後改為每年一次,時間是二月初二日。

凡年輕在13歲以上的,就有資格參加選拔。

在選宮女的前一天晚上,由敬事房太監帶到皇帝或皇后、太后前參加選拔。為了提高效率,要求6人站一排,身上掛一木牌,上面寫有旗分和姓名。當場出結果,比現在的面試還要有效率。



宮女入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洗澡,把過去的衣服給扔掉,換上宮中的衣服。由嬤嬤(老宮女)教她們各種禮儀和梳妝打扮的技巧,培訓半年後才能上崗,每月發放工資,四兩銀子起步,比當時社會上的大多數人的收入要高出不少。


她們要在宮中服役十年以上才能離開,“帝后得用,仍留宮承伺十年”。也就是說皇帝和後宮特別喜歡的,還可以再簽訂10年合同。



在清朝滅亡後,每年給皇帝的開支大大減少。有上千宮女被逼離宮,回到社會上後,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娶她們為妻。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清朝開國時滿人僅有20萬人,到清朝滅亡時也不過上百萬。選拔宮女的範圍又太有限,真正達標的就非常少,選出來的宮女顏值就比較有限,長的難看的不在少數。反正是大部分是做苦力活的,好不好看也不重要。


當時的人大概15,16歲就結婚了,她們回到社會上時在當時基本就是滅絕師太一級的剩女。脫離社會太久,和社會上的好多事太隔膜,和別人難以溝通。

第二,小女孩13,14歲進宮,還要受嬤嬤(老宮女)的欺負,心靈和身體都會受到極大傷害,有不少得了血鬱,就是指身體虛弱神情憂鬱,生理和心理交織的一種症狀。

這種症狀本來就不嚴重,只要稍加調理,加上適當休息就可以了。但長期得這個症狀就容易身體內分泌失調,經期也不正常,最後喪失生育能力。



在歷史上,男人娶女人 就是為了生孩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沒有生育能力的女子在社會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第三,在宋朝之前,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比較開放,從宋朝開始,女子就貞節觀就顯得非常重要。

當過宮女的,有不少和皇帝和阿哥有過一夜情。就算和皇帝阿哥沒有關係,在深宮之中,寂寞難耐,有不少宮女和太監結成對食,也就是名義夫妻,相互搭夥過日子,打發時間。

當時社會上的人對宮女有很大的偏見,不管有沒有問題,在他們眼中都是一樣的,所以宮女們往往嫁不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