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子嗣眾多,為何會輪到最小的胡亥成為秦二世?

勞方運


胡亥當皇帝的六個有利條件

一是秦始皇的兒子,這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關鍵一點是秦始皇駕崩的時候胡亥在身邊。

二是趙高跟胡亥關心很近,歷史傳說他們是師徒關係,所以趙高會幫助胡亥當皇帝。

三是扶蘇個人原因,個性太直,有能耐,倚仗自己是太子,沒有把趙高等人放在眼裡,甚至意見不同,當面爭議,鬧矛盾。所以趙高等人害怕扶蘇登基,秋後算賬。

四是胡亥個人沒有什麼才能,聽從趙高,服從趙高,本來秦始皇是立扶蘇當皇帝,趙高等人輔助胡亥登基,這樣就深的胡亥喜歡。

五是趙高有野心,自己想當皇帝,他明白,扶蘇一旦當了皇帝絕對沒有他好果子吃,所以他必須幫助言聽計從又無能的胡亥。

六是另一個關鍵人物李斯的幫助,當時李斯是丞相,他是一個知道權衡利弊又自私自利的人,在趙高的勸說下,他們一起篡聖旨,下旨讓扶蘇和蒙恬自殺,這樣就掃除了胡亥登基的兩個重要障礙。



千年史話


其實始皇帝生前是考慮過立太子的,而且曾經有過念頭要立胡亥。這話不是隨口胡謅的。

秦始皇巡遊途中病重,讓蒙毅轉回祭祀山川神靈,還沒等蒙毅回來,始皇帝就在沙丘暴斃,趙高夥同李斯、胡亥封鎖了始皇帝的死訊,矯詔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自殺後,蒙恬被囚禁陽周,派李斯的家臣接管蒙恬的事務。蒙毅也在回來的途中被截住,囚禁在代郡。

胡亥回咸陽即位後,其實他並不想殺了蒙氏兄弟。趙高因為跟蒙氏兄弟有舊仇,執意要殺二人。

蒙恬蒙毅的家族來自齊國,蒙家三代為秦國的兼併大業立下赫赫戰功,蒙毅封為上卿,一直追隨始皇帝左右,甚至還經常與始皇帝同乘一輛車。始皇帝對蒙氏兄弟極為恩寵和信任,視為心腹。當年趙高犯案,蒙毅依法要治趙高的死罪,結果因始皇帝愛惜趙高的才能,就赦免了他。



誰知趙高逃過一劫,不思感恩,竟成了大秦帝國的毀基業的蠹蟲。

趙高憎恨蒙毅兄弟,但二世並不想殺他們,趙高情急之下就搬出了撒手鐧,說蒙毅當年阻撓始皇帝立胡亥為太子。這話擊中了胡亥的軟肋。

後來胡亥派使者到大牢裡,詰問蒙毅說,父皇當年要立我為太子,你為什麼要從中作梗?

蒙毅說,始皇帝想選賢任能,想立太子已經很久,多年來一直在深思熟慮。只有你能陪先帝周遊天下,先帝對你的寵愛,遠甚於其他公子,我一向順從先帝的旨意,怎麼會從中阻擾。



這些話記載在《史記.蒙恬列傳》。蒙毅一直追隨始皇帝左右,應該說是最瞭解始皇帝意圖的人。關於立太子一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第一、即便始皇帝一直在追求長生不老,但他思慮過立太子這事。

第二、立誰為太子,始皇帝一直難以抉擇,下不了決心。

第三、始皇帝曾經想立胡亥為太子,巡遊天下帶著他,名為遊玩其實也是考察,最終發現他不適合作為繼承人。

始皇帝突然暴斃,沒立太子。究其原因說白了就是,始皇帝一直堅信自己不會死那麼早,而且該立誰為太子這事他一直猶豫?

為什麼猶豫?從私人感情上他喜愛幼子,想立胡亥,但是又覺得胡亥不堪託付重任。



說明始皇帝晚年雖然暴戾但是還不昏聵。

有人要問,始皇帝有長子為什麼不立長子?因為自古都是立嫡立長。從宗法制度來說,嫡長子繼承才是大統。始皇帝沒有立後,扶蘇是長子卻不是嫡子。

按制度,如果沒有皇后,後宮位分最尊貴的兒子,應立為太子,這是母憑子貴。因此可能胡亥的母親受始皇帝寵愛,但她過世的早,她有可能位分要比扶蘇的母親高。

從扶蘇又能力而不能立為太子可以側面反應出扶蘇的母親不受寵,或者後宮地位卑微。李開元教授在《秦謎》中推測扶蘇的母親可能是始皇帝的重臣昌平君的女兒,而昌平君背叛秦國,被楚國反秦力量項燕等擁立為最後一位楚王,因此扶蘇和他母親都受到牽連,個人感覺這個推測在理。



始皇帝一生最憎恨別人的背叛,他對背叛者從不手軟。

始皇帝在臨終前發詔書讓扶蘇回來,說明雖然有種種顧慮和猶豫,他最終還是覺得扶蘇的能力,堪當重任。而把帶在身邊的考察的胡亥給pass了。

但是,胡亥卻最終成了秦二世,這一切都是趙高陰謀的產物,他矯詔殺死公子扶蘇,協同李斯扶立胡亥稱帝。李斯參與趙高的陰謀,可能是半推半就,也可能是受到脅迫成了幫兇。

大秦帝國在胡亥手中,真是被禍害了。

胡亥無能,二世而亡!


開涮歷史


嬴胡亥之所以能夠成為秦二世,最大的推手,應該是他爹秦始皇。

↑秦始皇沒有安排好身後事,導致嬴胡亥鑽了空子↑

陰謀家趙高和聰明一輩子腦殘十三天的李斯合謀推動,固然是直接原因,然而秦始皇沒有做好政治佈局,沒有對接班人做出明確而直接的宣示,才造成了嬴胡亥有機可乘。

秦始皇嬴政搞了一輩子的政治,最後卻嚴重失策。

問題出在哪裡呢?

問題出在——秦始皇臨死時,身邊沒有扶蘇的嫡系和支持者,趙高是站隊嬴胡亥這邊的,並且和蒙毅(蒙恬弟弟)有深仇大恨,李斯也時刻擔憂蒙氏家族的崛起影響自己的利益。

我們翻看以後的歷史就會發現,帝王臨死前,召見哪個皇子,太子是否在身邊,這都是很有講究的。

↑趙高利用秦始皇的疏漏,策劃了沙丘之謀↑

因為傳統皇權政治體制中,最容易產生動盪的環節,就是老帝王死,新帝王接班這個節骨眼,一發而動全身,絕不能等閒視之。

秦始皇嬴政臨終前發佈遺詔,讓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趕到咸陽來主持自己的葬禮。嬴政心裡很清楚,扶蘇才具堪當大任,而蒙恬為代表的蒙氏家族堪稱是扶蘇最大的支持者,就像藍玉和朱標的關係。

讓扶蘇來咸陽主持,同時讓蒙恬率領重兵三十萬鎮守邊境,一旦扶蘇繼位不順利,蒙恬就能發兵救援,而且,在蒙恬雄兵的震懾之下,趙高和李斯絕不敢對進入咸陽城的扶蘇動半根毫毛。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趙高李斯合謀的關鍵致勝點在於——不能讓扶蘇進入咸陽城。派人拿著假詔書,讓扶蘇就地自裁。

↑蒙恬的政治直覺是對的,可惜扶蘇不爭氣↑

蒙恬為什麼懷疑遺書有假,因為他覺得事情不是這個理:有什麼是不能到咸陽城裡說清楚的,秦始皇真要想殺掉扶蘇(當然也就必然要殺掉蒙恬)的話,直接把扶蘇和蒙恬押到咸陽,殺死了事。

只殺蒙恬的話,完全可以派人送把劍來,參照白起的死法。

但扶蘇畢竟是秦始皇的長子,肩負太子之責,任何帝王,對太子的處理都是非常謹慎的,萬一扶蘇抗命,而蒙恬選擇站隊未來皇帝扶蘇這一邊,秦始皇嬴政怎麼辦?拿什麼去和蒙恬抗衡?指望修驪山墓的囚犯們嗎?

可惜扶蘇不爭氣啊。

↑嬴胡亥就是一個蠢貨,完全被趙高擺佈,殺光宗室兄長↑

那為什麼是嬴胡亥?因為他和趙高的關係最近,趙高是嬴胡亥的老師,專門教他法律方面的知識。趙高敢於策劃沙丘陰謀,正是因為手中有嬴胡亥這顆棋子,兩個人可謂焦不離孟。

嬴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因此也得到了秦始皇額外的疼愛。由於扶蘇執政理念和秦始皇是截然不同的,父子倆常常產生衝突和矛盾,導致扶蘇的太子之位始終不穩定,可見,在選接班人事項上,秦始皇遠不像朱元璋培養朱標做接班人那樣周密,穩重。

終於,在焚書坑儒事件之後,扶蘇上書,力勸秦始皇不要重法處置讀書人,天下剛剛平定,需要讀書人為大秦服務。這番見解是有遠見的,但卻觸怒了秦始皇,於是扶蘇被貶到了蒙恬軍中,當了監軍。

↑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斷送了全家性命和大秦王朝↑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秦始皇這樣的懲罰其實只是給扶蘇一個教訓,他仍然是信任和期待扶蘇的,可精明的趙高卻發現了可乘之機,在秦始皇公元前210年開始的最後一次全國巡遊中,秦始皇帶上了胡亥,趙高和李斯,留下了右丞相馮去疾鎮守京師。

這一次,秦始皇沒能活著回到咸陽,死在沙丘。李斯擔心秦始皇死訊傳開,會影響天下穩定,因此秘不發喪,照舊如常往咸陽返程。

李斯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正是因為“儲君未定”!秦始皇嬴政在遺詔中,甚至都沒有非常明確的給以扶蘇儲君名分,只是讓他來咸陽主持自己的葬禮,是政治隱喻行為。

這不得不說是秦始皇嬴政的巨大失誤。

趙高扣下秦始皇的遺詔,先說服了胡亥,又說動了李斯,終於釀成巨大陰謀,扶蘇被賜死,胡亥上臺,秦朝二世而亡。


我見青史多嫵媚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秦始皇於沙丘去世的時候,身邊的皇子就公子胡亥一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巡遊,而這個時候胡亥則請求秦始皇帶著他一同前往,平素秦始皇喜愛公子胡亥,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其次,趙高與公子胡亥有著共同的敵人(扶蘇與蒙恬),所以且兩人間有著許多的共同話題,算是一丘之貉,所以,作為中車府令,並且掌管著秦始皇玉璽的趙高,必然是希望胡亥能夠繼承皇位的。

當秦始皇暴斃之時,趙高是第一時間知道的人。儘管秦始皇已經立下了遺詔,讓公子扶蘇繼承皇位,可是在這個時候,趙高若是正常人的話,是萬萬不會在這種有機可乘的情況下如實的宣佈秦始皇的遺詔的。

於是,趙高便密謀公子胡亥,打算要篡改秦始皇的遺詔,讓公子胡亥成為秦朝的第二代皇帝的。可是,這個時候還有一個人知道始皇駕崩的實情,這便是丞相李斯。

李斯本不願與趙高等人為伍,後趙高利用扶蘇、蒙恬與李斯三人間的關係向李斯澄明利弊,將李斯拉到了自己的陣營,於是,一個三人為主的陰謀團體便形成了。



他們利用假的遺詔逼迫公子扶蘇自盡,本來如果扶蘇稍微的質疑遺詔的真偽,以蒙恬所掌握的兵權,是不會讓趙高等人的陰謀得逞的。可是,壞就壞在扶蘇太過賢良了,他聽過蒙恬的勸告後,還是決定自盡以謝父恩,於是,胡亥便除掉了對他來說最為重要的人物。

而因為在秦始皇駕崩後,趙高等人秘而不宣,直到快到咸陽後才宣佈了這個消息以及秦始皇的“遺詔”,而這個時候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們也沒有了時間去做準備,只好如魚肉般任人宰割。

胡亥便就是這樣在趙高等人的幫助下一步又一步的登上皇位,成為秦朝的第二代皇帝。


妙齡老翁


其實這段歷史也是眾說紛紜。是我覺得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秦始皇不可能本意就是傳位於胡亥。史書記載和傳說是這樣的: 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 ,反對 修建長城,這就惹怒了 秦始皇。秦始皇認為扶蘇被儒家思想影響太深,不夠腹黑,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帝王,現在這個階段還是不能夠繼承帝國。所以派他到邊境上歷練一番然後再回來。但是扶蘇理解錯了秦始皇的意思,以為自己已經涼涼。其實不止扶蘇理解錯了意思,包括其他人很多也理解錯了意思。這就造成了一段悲劇。

你其實不能怪扶蘇太軟弱,這並不是他的錯,他只是不夠自信而已。你要是因為多次反對你爸爸,被你爸爸趕出家門,你會認為你爸爸不要你了,還是你認為你爸爸只是想歷練你一番?絕對是後者呀,所以這也無可厚非。要怪就怪沒說清楚。

秦始皇死在南巡的路上時候其實是寫了詔書的就是傳位於扶蘇,但是能接近秦始皇是趙高啊。這趙高心想:扶蘇上位了不得殺了我。因為扶蘇和趙高有過節,扶蘇極度的厭惡趙高。於是聯繫了當朝宰相:李斯。李斯和扶蘇也有過節,扶蘇不至於殺了他,但是也不會讓他好過,於是趙高拉攏李斯。李斯腦子一熱,沒想明白就被拉上了賊船,於是兩人合計修改了詔書,或者直接寫了一份新的。新的內容就是:殺了扶蘇,胡亥上位。

至於為什麼是胡亥不是別人,因為胡亥傻啊,容易控制。別人不好控制啊。而且胡亥是跟著秦始皇一起南巡的。不過扶蘇也是傻,你女兒也是跟著一起南巡的,要是你爹不要你了,怎麼會帶上你女兒。

我是小梁,歷史一塵埃本人。最近正在寫春秋戰國和大秦的歷史。你要是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吧,每天讀一些有營養的東西哦。純原創,絕對有收穫。




歷史一塵埃


首先來說,秦始皇並沒有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但是他在沙丘逝世的時候身邊只有胡亥一個皇子。

秦始皇最鐘意的接班人自然是長子扶蘇,但是,當時扶蘇和大將蒙恬在長城抵禦匈奴,跟在始皇帝身邊的趙高想控制朝廷,自然需要一個小皇帝來架空,他和丞相李斯一合計,立了假的傳位詔書,把最小的皇子胡亥立為皇帝,同時賜扶蘇蒙恬自盡。扶蘇呢,也沒做調查,沒有反抗,很聽話的追隨秦始皇去了。之後趙高又幫助秦二世殘害其他兄弟姐妹,趙高架空了朝廷,秦二世荒淫享樂。最後秦二世死於趙高之手,趙高又死於新的秦王子櫻之手。


上善若嵐


這是個偶然出現的機會,趙高抓住機會進行了一次賭博,而且賭贏了。

事情經過。

秦始皇出遊,帶了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蒙恬的弟弟上卿蒙毅。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央求著也要去,秦始皇很喜歡這個小兒子,就答應了,沒有帶其他的兒子。

從十月出發,先到會稽(蘇州),再走海路北上琅琊(山東臨沂)。路上秦始皇生病,就安排蒙毅回會稽禱告山川,為自己祈福,車隊繼續前進。到了第二年的七月,走到了沙丘(河北邢臺),秦始皇病重。

秦始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命趙高給公子扶蘇寫信:把兵馬交給蒙恬,來咸陽辦理後事。

蒙毅還沒回來,給扶蘇的信還沒發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信和印璽都在趙高手裡,只有他和胡亥、李斯等幾個人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

趙高和蒙恬一向不合,而蒙恬支持扶蘇,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趙高準備拼死一搏。於是,趙高找到胡亥威嚇他,說將來扶蘇繼位你就沒好果子吃了。胡亥還猶豫了一會,擔心李斯阻礙;趙高再找到了李斯,說將來扶蘇繼位必定讓蒙恬為相威脅你的地位,李斯也是猶豫再三後答應。

統一思想後,三人假傳聖旨,讓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收到聖旨就自殺了;蒙恬沒有自殺,但交出了兵權,被關押起來。

使者向三人報告後“胡亥、斯、高大喜”。之後胡亥繼位,殺了蒙恬、蒙毅,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差任何一個環節,胡亥都當不上皇帝。

首先,胡亥、趙高、李斯三人陪伴在秦始皇身邊,其他王子都不在;

第二,蒙毅不在。如果蒙毅在的話,趙高的想法都未必敢提出來;

第三,秦始皇死亡消息被封鎖。

於是,扶蘇和蒙恬明知道聖旨不合理,但探聽到秦始皇的車隊仍然按照預定計劃前進。多年在秦始皇陰影下生存的扶蘇和蒙恬無力掙扎、不敢掙扎,只得一個自殺、一個束手就擒。

說穿了,就是一次冒險,賭扶蘇和蒙恬怕秦始皇。

他們賭贏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秦始皇本意並非立胡亥,始皇帝突然病死沙丘,趙高想獨攬大權,掌控朝局,但自己只是太監,所以聯合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趙高是胡亥師傅),擁立胡亥為帝!逼死扶蘇,逼死蒙氏!整個沙丘之變完全是趙高一人主謀,李斯是趙高硬拉上來的,胡亥就是一傀儡!跟秦始皇沒有關係!!!


紫韻斜陽


秦始皇是死在南巡的路上,他是立長子扶蘇為皇帝的,但是扶蘇被他派去北方監軍。趙高是秦始皇的車伕,他和扶蘇蒙恬有仇,所以就和李斯一起改詔書,當時胡亥剛好和秦始皇一起南巡所以就讓胡亥當皇帝。

下假詔書讓扶蘇和蒙恬自殺。


xzqj


如果秦始皇死的時候胡亥不在身邊,或許以他的才智不可能成為皇帝,最重要也是最幸運的是李斯和趙高的陰謀詭計才讓胡亥比其他人運氣好鑽了空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