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價值無法精確評估,但是投資機會總是顯而易見

你們對於評估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有大多把握?

評估企業價值就必須預測企業的未來,但預測未來確實是太難了,所以一切的預測不但要建立在對企業足夠的瞭解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儘量的保守。

即使是這樣,大多數時候預測的企業價值也並非多麼的準確,但是有時候市場對某些企業顯然太過悲觀了,股價便宜到不合常理,這時候的投資機會就顯而易見了。

評估價值是投資的一方面,市場給出的價格是投資的另一方面。你評估出的企業價值 與 市場給出的股票價格 之間的對比,決定了這筆投資是否划算。

很多時候價值並不容易評估,但是利用市場的樂觀過度出現的極端高價,或者悲觀過度出現的極端低價,會使你的投資勝算大大提高。利用市場價格的極端走勢彌補了部分的價值評估不準確。這也是“安全邊際”的魅力之一!

有幾件事可以很確定:

1企業內在價值難以準確評估。

2市場的報價經常會走向極端。

3是否值得投資的主要決定性因素是價值與價格。

4大多數人無法忍受市場波動,並缺乏耐心

許多投資者總希望為自己投資的股票算出一個精確的價值,讓自己在不精確的世界中尋找精確。但是企業的價值根本無法精確的評估。投資者要做的是儘量使自己的估值接近於正確,而非精確。正如巴菲特所說:“模糊的正確勝過精確的錯誤。”

在《證券分析》中,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談到了價值範圍的概念:“關鍵的一點是,證券分析並不是未來精確決定某種證券內在價值。證券分析的目的僅僅是確定價值是否足夠~如是否足以支持購買這種股票~或者價值是否大幅高於或者低於市場上的價格。對內在價值粗略和大致的衡量可能就已經足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了。”

我們尋找的不是那些看起來價值和價格無太多差異或者模糊不清的投資,而是尋找那些交易價格大幅低於內在價值的投資機會。雖然內在價值無法精確的量化,但是當價格與價值有著巨大明顯差異的時候往往並不難辨別。

投資買什麼?買那些價值低估的離譜的企業,買那些非常明顯的投資機會。但往往機會來臨的時候都是在股價大幅下跌的時候,所有人都一致不看好的時候,這些時候也更需要買入的勇氣與持有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