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剝離雲創業務:阿里虧得起,永輝虧不起了?

永輝剝離雲創業務:阿里虧得起,永輝虧不起了?

12月4日晚,永輝超市密集發佈了一系列公告,宣佈了包括董事會結構變更、新增經營範圍、剝離永輝雲創、解除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一致行動人,以及收購萬達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管”)少數股權等幾項重大變動。

公告發出後,引發了各界關注,被多家券商機構認為是利好。永輝超市的股價也在12月 5日開盤後收漲2.86%。

在發佈的一系列公告中,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剝離永輝雲創、解除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一致行動人和收購萬達商管少數股權。這一系列舉動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趨勢下,永輝超市提振表現欠佳的主業——超市板塊的策略。

回顧此前發佈的財報,永輝超市將公司業務分為雲超、雲創、雲商、雲金四個板塊,其中“雲超”和“雲創”代表了不同種類的超市實體類型。“雲超”板塊代表了相對傳統的超市門店,可以看做是永輝超市的“大本營”;“雲創”則包含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 app 等創新型業務,是永輝在新零售業態下的佈局和嘗試。

而這次涉及到的永輝雲創,由張軒寧一手打造。最主要的兩個項目是2015年開始的生鮮便利店永輝生活和今年1月開始的生鮮超市超級物種。根據永輝2018半年報,永輝生活已經開出285家門店,超級物種自第一家店在福州開業以來,已經覆蓋北上廣深和多個省會城市,共開出46家門店。

永輝超市將永輝雲創20%股權作價3.94億元轉讓給張軒寧,交易定價依據為原始投資成本加上年化6%收益率,交易完成後張軒寧持有永輝雲創29.6%股權,為第一大股東。永輝超市對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6.6%下降為26.6%,儘管仍然是第二大股東,但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再納入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並表範圍。

這也相當於將永輝雲創剝離出了上市公司體系,不再在上市公司體系中並表,成為獨立發展的業務公司。這也符合永輝超市公告所言:“此次股權交易既可降低探索創新成本和風險,又可對永輝雲創的實際控制人及經營團隊形成相應激勵。本次交易符合永輝超市董事會的戰略規劃,有利於減輕上市公司負擔, 維護上市公司及廣大中小股東利益。”

事實上,永輝雲創是永輝超市探索新零售領域的“排頭兵”,曾經明確被騰訊所看好。當前,騰訊、創新工場、丹晟投資均為永輝雲創股東。其中,騰訊持股為15%,創新工場持股為3%,丹晟投資持股為2%。

此外,永輝超市公告,擬35.31億元接手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的1.5%股權。萬達商業是公司重要的物業合作方之一,此舉有利於加強雙方的合作關係,助力公司優先獲取萬達旗下優質物業資產。這樣一來,永輝的紅標店和綠標店將藉助全國各地的萬達物業進行鋪開,反而有一點回歸傳統線下零售行業,保存佔優勢的市場份額的意思。

永輝雲創持續虧損,盒馬鮮生已規模盈利?

2016年,永輝雲創收入4800萬元,虧損1.16億元;

2017年,永輝雲創收入5.66億元,虧損2.67億元;

2018年上半年,永輝雲創收入9億元,虧損3.88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527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10.18億元,同比下滑了27%,其中“永輝雲創”虧損約6億元。

據媒體統計,與永輝生活對標的盒馬鮮生在開到13家店時,就已經實現了規模盈利。

今年9月,盒馬鮮生首次對外公開了運營數據。開店1.5年以上的盒馬鮮生門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均遠超傳統超市。在門店數量方面,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鮮生已擁有64家門店,覆蓋14座城市,累計服務超1000萬消費者。盒馬鮮生CEO侯毅還表示年內盒馬門店數量將突破100家。

相較而言,超級物種的坪效達8萬元,線上銷售佔比只有20%,而超級物種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門店數量只有54家。

如此看來,此時的永輝超市必須對現有的模式作出調整。在沒有出現可盈利的模式之前,快速擴張模式只會導致企業陷入盈虧不平衡的困境中,以及對自身的經營造成的障礙。雲創板塊再這樣下去,會繼續拖跨永輝的整個經營指標,只會虧損得更快。

造成這種兩種結果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認為,究其原因不過是雙方站的維度不同、所擁有的基因不同。

阿里開盒馬鮮生是希望成為商業地產的運營服務商,帶著天貓的百貨、帶著支付寶的支付、帶著口碑和餓了麼的餐飲商家,盒馬鮮生就可以全盤進駐到商業地產。

而永輝的強項在於生鮮供應鏈,是真正的傳統零售行業的經營者,但卻沒有建立起阿里那樣的一整套的生態系統,沒有線上的流量資源可以依仗,也沒有相應的電商的運營技術。

內容參考華爾街見聞、格隆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