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影響大嗎?該怎麼擺脫?

天上的雲在飄272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所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那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擺脫呢?


1.幸福的起點在原生家庭,而轉折點在你自己手中


如果你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家人對你的愛,使你時時都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給了你很好的婚姻示範。這樣好的起點傳遞給你都是正面的積極信息,你也能體會到幸福的婚姻給了你更好的成長環境,你的戀愛婚姻觀也與父母更加趨同,這樣的思想就是原生家庭給你的禮物,讓你的人生有了好的開始。你的健康成長,和諧家庭,愉快心境,都是源自於此。

而另一方面,在一個吵鬧不休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更容易憂鬱而自卑,對家庭甚至產生恐懼,在成人以後對於異性的交往也變得沒那麼自信,很容易造成他對婚姻關係的一些錯誤認知。這是原生家庭對他的傷害,在以後的生活裡留下的創傷。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印記在一個人的心理上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但這並非不可逆的,成人之後的幸福還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這樣的轉折隨時可能發生。

2.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重點是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成熟


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以及行為模式,在小孩的心裡形成了深刻的烙印,就像一張白紙被大人牽引著,無意識的塗抹了很多色彩和形狀。


但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還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父母的行為就成了他們眼中的一面鏡子。但如果你有了自己的認知,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你會明白這個世界是多樣的,家庭相處模式也是不同的。你可以通過閱讀,學習,或者找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傾訴自己的困惑,找到正確的答案。


環境可以改造一個人,見識也可以擴展你的思維,只要你相信,你願意從過去的陰影裡擺脫出來,你就可以做到。

具體該如何改變呢?

1.找出你與原生家庭的相似點,重點突破。

2.多見世面,也可以自己看一些心理書籍,板正曾經的誤區。

3.多與積極快樂的人交流,和愛人一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4.從心理上相信自己的獨立和成熟,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活在過去的傷害裡。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回覆誠邀: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影響大嗎?怎麼擺脫?要說影響那是肯定會有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不無意外的有所牽連,從小耳濡目染的點滴生存環境,當然深深的會烙印在,正在成長的孩子身上!那是無法擺脫也不能脫離的生存環境。



要想擺脫也只能後期靠對自身的修復,我們說事事量力而行,殊不知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愁,莫怪家庭給你帶來過不幸,不尋彆扭,多點寬容,少點需求要儘量淡化人間的不平事。藏起自己的苦與愁。上奉養父母盡孝,下操勞子女紛擾,儘量做到捫心無愧。


總之:多想一些開心的事,莫為已成定局的事去發愁,憑藉自己自我修身的良好品德。再則確實無論遇到多大問題,優秀的人都有將問題化解於無形的能力之中,而且姿勢永遠那麼好看,就彷彿他們生來就如此一樣。。


芳華自傲嬌


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指這一方面,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當孩



子生長在幸福的家庭,孩子能感到溫暖,也能感覺家庭的幸福,父母之間的感情。傳遞給孩子的就是正面的積極信息,孩子也能從中發現和體會正面的東西,他的思

想,他的看法,也是正面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性格健全,和父母和睦相處,和別的同學和朋友,也是能和睦相處,心境開闊,這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是非常有益的。這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孩子從小就立志,要按照想爸爸媽媽那樣,找愛人,找到幸福。如果一個家長,當孩子面,天天說對方,嫌對方這個 ,說對方那個,極力否定和指責對方,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是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偏偏成為父母最不希望的人。也變得跟他媽媽指責的人一樣,說報應也好,屬原生家庭影響越好,反正對孩子影響是很深的,有時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如果一個家


庭,父母都不負責任,不講道德,強詞奪理,甚至有各種各樣的惡習,毒打虐待一方,不誠實,喜歡佔便宜,甚至欺騙和陷害別人,那麼他的孩子,將來很可能長大也會成為這樣的人。但是,把這種原生家庭影響看成絕對的,不可改變的。也是錯誤的,把自己的一切不幸,挫折,甩鍋給原生父母是絕對錯誤的,父母不能選擇,

生活態度可以選擇,只要我們想改變,什麼都可能發生,人的命運也不是就是這樣子,我們一生,長達幾十年,除非你不想改變,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怪罪到原生家庭,也是愚蠢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任何人,包括你的原生父母,也改變不了你,認識到這一點,就要學會去改變,改變自己,發現自己,多結交好的朋友,多認識陽光正氣,富有有愛心,開朗樂觀的朋友,少接觸,多怨天尤人,把自己的一切不幸怪罪到父母頭上的人,以及一些自私自利的小人。把自己變得陽光一點,樂觀一點,開朗一點,只要想改變,你會發現,通過努力,改變一切,皆有可能。





小胖253854556


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個“魔咒”般橫亙在人的一生中是擺脫不了的!尤其是那些你今生都不想重複的生活但長大後卻過著過著就過成了你原本就不想而現在卻與原先如一個模板般的離自己曾經美好的設想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日子,這種重複這種走不出的循環或許就是因為太過熟悉的雖排斥但不得不接受的“情景再現”吧?

這個世界上誰都想讓自己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但事實證明“過往的日子如根深蒂固般的生長在你的頭腦裡流淌在你的血緣裡”揮不去的夢魘,所以在選擇婚姻上是不由自主把自己想向左的思想逐漸的向右發展了而最終活成了以前“深惡痛絕”的樣子了。

有很多在家庭不幸福長大的孩子在成年以後組成的家庭一般也很難過得幸福!在被傷害的日子裡讓人總是“不由自主”的向著自己經歷過的熟悉的“深淵”滑過去,爭吵甚至是動手打擊,謾罵甚至是惡毒詛咒,蒐羅天下最具“殺傷力”的句子與怨毒的詞語傷害著別人也傷害著自己,這樣雜亂的生活感覺命運隨時會來吞噬毀滅著自己而毫無辦法。

都說“善良是可以傳承”的!根植善良在孩子心中讓孩子得到“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比什麼都重要,平時努力改善自己的心情讓自己保持著一顆向上的心,自強自立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體諒家人愛護孩子,努力尋求釋放自我,經常與家人交流心得,遇到事情不要自己扛著要分一部分給身邊的人讓Ta與你一起來承擔都是可以取得別人對你信任的好辦法的,改變固有的影響你生活的原生家庭的習慣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美麗變得可愛,這些正能量的改變是會讓你終生受益的。





紅裙有愛


原生家庭對一人的婚姻有很大的影響,從一懂事起就漸漸的潛移默化。到婚配時,不自覺地就帶入了婚姻中,久而久之將婚配的另一半,像按無形的規矩一步一步的去實現。結果是,好的習慣照下去,一家人的和和睦睦,歡聲笑語,幸福快樂滿滿。而壞習慣的家庭,難有想要的和諧。但也有例外,就像我的父親,從軍校走向工作單位,再從單位回到艱苦歲月的農村。媽媽相對爆躁很多,當他們每一次的大動肝火。爸爸很會迴避,也很會忍氣。我們後人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也學到了很多。我結婚後,婆媳關係總是磕磕盼盼。後來,在我耐心的啟發下,妻子也體會到家合萬事興,更理會了我父親的一些教導。現如今,我家是四世同堂,樂合而為之。


華iLL


近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人會告誡女孩子,如果一個男人的原生家庭不好,不管當時兩人感情多好,都不要在一起。

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戀愛觀,婚姻觀,價值觀一直生活方式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正常不斷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脾氣暴躁,缺乏耐心和信心,就算他努力控制自己,但二十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他很難擺脫。

朋友玥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他的父母經人介紹認識結婚,兩人本來沒有感情基礎,加上雙方性格都比較強勢,所以婚後總能因為一些小事就吵起來。

玥曾苦笑說,很多孩子童年時是看動畫片,但她童年時是看父母上演的對罵戲,她聽過各種各樣的不堪入耳的話,看過父母吵架時醜陋的嘴臉。離開家,成了她長大後最重要的目標。

慶幸的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玥沒有因為變成父母的樣子,她渴望擺脫這樣的家庭,也發誓自己以後的家一定要溫馨和睦。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份毅力和覺悟,更多人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要麼覺得原生家庭的樣子就是所有家庭的樣子,要麼會對婚姻感到恐懼,不願意相信異性,不願意戀愛結婚。


所以,真心希望已為人父母的各位可以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既是造福自己,也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也真心希望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的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接觸社會後瞭解到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最終過上幸福的生活。


叢馨初發


影響很大,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說說我自己吧,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拮据且孤獨得環境裡,之所以說孤獨,是因為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我從小就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溫暖!然後我的父母省吃檢用,這樣捨不得買那樣捨不得買,他們省不止提現在自己,包括我!我記得剛畢業那會兒,實習只有幾百塊的工資,房租就付去幾百,我記億裡反正就只能200的了,有時候要買過什麼東西都沒法,不得已我去給父母說,父母只說沒錢,逼得我沒有辦法!當時剛談了男朋友,就安慰自己只是暫時性的借他錢而已,實習過了就好了,可是,這就是欠的債遲早的還,漸漸的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還不起,總之為當時的男朋友感動,覺得嫁給他值得,相信自己也不會走父母的老路……結果冥冥之中還是選擇了爸媽一樣的老公,生活也漸漸地活成了父母的生活的樣子,哎,這或許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吧!


左左166977266


原生家庭對人的婚姻影響很大。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很容易在自己的婚姻中重複已經熟悉了的父母的行為模式,延續家庭不幸的循環。

黃秋生是一位比較著名的香港演員,曾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帝稱號,演技沒話說。但他的個人生活卻非常混亂。黃秋生的青梅竹馬叫吳惠貞,兩人結婚後不久就常年分居。黃秋生還在節目中大談從不管孩子的教育,全扔給妻子,甚至還爆出有私生子的消息。

回顧黃秋生的童年經歷,我們似乎可以找到混亂個人生活的原因。父親在黃秋生4歲時離開香港,十幾歲時切斷通信和生活費。母親無法承受這一切,多次自殺;甚至給黃秋生喂洗衣粉,幾乎要殺死他。



黃秋生父母不負責任地缺席家庭生活,給他的童年帶來很多痛苦經歷。但他自己卻成長為和父母一樣的人。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之大。

如果想擺脫原生家庭對婚姻的負面影響,最好的辦法是在思想上給自己“排毒”,改變從父母處習得的行為模式,這樣才能創造理想的家庭生活。

關於如何“自我排毒”,《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給出了答案。本書以作者蘇珊·福沃德參與治療的真實案例為基礎,介紹了有毒原生家庭的不同類型,並針對不同類型家庭受害者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是一本獻給在原生家庭中受傷、想要做出改變,但暫時有些迷茫的受害者的自我治療手冊。



《原生家庭》中,蘇珊·福沃德給諮詢者提出了6條建議:

  • 認清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 自我界定,情感獨立;
  • 停止自責和自我懲罰;
  • 與父母對峙;
  • 接受心理治療;
  • 打破舊有家庭模式。

想要擁有自由幸福生活的人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父母堅持不改變,自己依然可以為所選擇的生活努力和抗爭,而無需為之前家庭生活的不幸負責。

即使在原生家庭中看到的都是痛苦的婚姻生活,糾纏的夫妻、親子關係,依然可以選擇改變自己,擁有幸福的一生。


列星安陳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機構門寧格基金會提出過一個“90與10原則”,說的是,在引發當下人際、情緒問題的問題中,只有10%跟現在的事件有關,剩下的90%都跟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有關。 那麼,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下一代的婚姻的?

我們要認識到,婚姻是原生家庭的複製體。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指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愛的對象,叫作“愛的原型”,在一生當中,我們都會不自覺的以這個原型為藍本,尋找親密愛人。這個原型就來自異性雙親,對男孩子來說是母親,對女孩子來說是父親。舉個例子,一個女人的童年被酗酒的父親毀掉了,儘管她極其厭惡酒鬼,但卻戲劇性地發現自己總被這樣的男人吸引,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強迫性重複”。

同樣,在原生家庭裡,我們沿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也許口口聲聲不想變成父母那樣的人,但也慢慢活成了父母的翻版。如果父親總是心不在焉地對待母親的講話,那麼兒子將來多半也會這樣;如果母親一直對家人指手畫腳,雞蛋裡挑骨頭,那麼女兒也會變得強勢和挑剔。


不雨


我有時候會看電視上的情感類節目《愛情保衛戰》,這個節目是幫助解決情侶或夫妻感情困惑的,當他們有了這樣那樣的感情問題,就會有嘉賓老師從各個方面為他們分析,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經常在一些時候,比如某人非常偏執,或者有什麼過激行為,或者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有老師突然扭轉話題:你的家庭是怎樣的?你父母感情如何?兄弟姐妹幾個等等。從而推斷此人的某些心理或行為是怎樣造成的。

我就是那個時候,意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的。往往是我們初為父母的時候,想要教他如何做,如何做得好,但是當孩子慢慢地長大,其實很多事都不用教了,因為孩子都看得見。他看到父母如何說,如何做,如何與人相處.......因為孩子最早最直接的教育就來自父母。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就是講原生家庭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是英國的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他致力於心理精神研究,被英國報紙譽為“國民心理學家”。

在《天生非此》這本書中,詹姆斯指出我們並不是天生如此,我們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受原生家庭影響造成的,父母的言傳身教、關愛或虐待、思維模式以及我們與父母的身份認同都影響著我們長大之後的為人處事,以及心理和性格。這種相似並不遺傳,卻形同遺傳。

我們為什麼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我們出生之後,最早看到和學習到的就是父母的言行。即使是幼小的年齡,也很快就懂得了要想獲得父母的贊同,就要聽話,也就是複製他們的言行。

言傳

對於孩子的行為,父母都會有個評判,讓他們滿意的行為會讚美鼓勵,不好的就會批評教育,甚至打罵。即使是不會說話的孩子,慢慢也就能看懂大人的眼神和表情,懂得父母是高興還是生氣。所以,孩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取悅父母,按他們說的去做,聽話就會受到表揚,得到擁抱或親吻。如果反著來,批評是少不了的,捱揍也有可能。

父母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也會影響著孩子,他們會很自然地延續父母的思維,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做的想的都是對的。

身教

很多人會說,看看孩子是什麼樣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麼樣。因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不管父母有守時、好鬥、冷漠、積極等各種品行,那他一定也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孩子做得不合心意一定會指責他,扭轉他成父母想要的樣子。在孩子還不能明辨是非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就是他們的模板。

我記得看寧遠的書,她有兩個孩子,她說其實不用刻意地教孩子怎樣做,因為你做的他們都看到了。

我以前為孩子報了樂器班,但是很厭煩假期裡也馬不停蹄地上課。為了讓孩子看外面的世界,我只好為他請假。但是後來我明白了這樣做很不好,這其實間接地是在告訴孩子,這課並不重要,有事就可以請假不上。既然報了學習班,就應該像學校的功課一樣儘量少耽誤,如果我能每次都排除萬難而不報怨地送他去上課,他也會把彈琴看得很重的。

身份認同

人們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並不是一家人才進一家門,而是進了一家門,才成為一家人。孩子模仿父母,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方式,或者認知模式,都會將其帶入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變成自己的方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就是影響的力量。

虐待或關愛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們有著深入骨髓的影響,長大之後即使意識到很多不對之處,也很難改變,比如虐待。

一個人小時候受到父親的虐待,那麼長大以後虐待自己孩子的可能就非常大。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厭惡痛恨父親,發誓將來我一定要對我的孩子好,一定不讓他感受這種膽戰心驚。但是長大之後,他很可能會重演他父親的經歷。

在黃國勝的《隱藏的人格》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反向認同”的概念。意思是說他表面是反對父親的,是不認同他的,但是背後卻隱藏著“認同”。就是先認同,形成一個跟父親一樣的壞人面具,同時又塑造了一個與之相反的好人面具。這個結果就是,他一面痛恨著某種行為,一面做著這種行為。 所以,事實是施虐者大多都曾經是受虐者。



原生家庭是怎樣影響性格的?

書中講到一個母親的故事。在女兒2歲半的時候,兒子出生了。因為早產,兒子需要更多的呵護,於是女兒就倍受冷落。加上母親重返工作崗位,女兒還不滿1歲就去了幼兒園。女兒過得很不好,母親只好找了兩個保姆輪番照看。後來女兒雖然很乖,但是膽小怕事,跟同齡人在一起常常表現得很順從。而從不缺少關愛的兒子卻是另一番模樣,非常沉穩自信。

看得出來,幼時受到良好的照料,就會得到積極的結果。如果照顧不周就會造成心靈上的傷害。而同胞的兄弟姐妹即使是在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付出的愛不同,他們的性格也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可以說,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的性格差異,取決於後天培養方式。比如出生順序、性別、父母當時的境遇都有很大的關係。許多事實證明,孩子的很多行為是父母養育造成性格特徵的代際傳遞,同樣道理,這也是孩子為人父母后必然的養育方式。

而我們與父母相似的原因是父母將他們的心理,他們曾經的經歷施加到孩子的身上,以期望自己的情況能有所改觀。比如“我很好,而你不是”的這種心理,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輕視或虐待,就像是把痛苦和壓抑傳遞下去一樣。而“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家庭裡,孩子感受的是父母的關愛、支持與鼓勵,也是把快樂和美好傳遞下去,他們才能快樂地健康成長。

父母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年輕或年少時候的經歷進行的一次複製。



如何改變自己的現狀?

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認知,就會判斷出好與壞來。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的就去做,不好就拒絕。不是的,從上面的話也可以看出,有的人明明知道不好,但心裡仍有一種力量逼著他這樣去做。

那麼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呢?

1.找出你與父母哪些地方想像,梳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找心理專家,請他幫忙分析你的童年經歷以及個人心理,從而帶你走出困境。

3.把“我很好,而你不是”心理轉換成“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

4.相信一切可以改變,改變代際紀錄。

一定要相信這些相像並不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是培養方式形成的。基因不可變,而培養方式及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我之前曾看過一篇文章,講他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積極快樂自信的人,這是給了人一些希望,只要想改變,就可以努力做到。

我也是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原生家庭的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太大的影響,我甚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許多自己的影子,讓我非常不滿又只能怪我自己。如果能早些懂得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大的影響,我也許會做很多改變,可能會把孩子培養得更好一些。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無論是有了孩子的人,剛結婚的人,已經長大的孩子。所以我推薦每個人都該看看《天生非此》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