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數學老師,如果有不會的題目,怎麼辦?

samaner


學習就兩步,1找到不會的,2把不會的學會。第一條要求平時多刷題,刷題不僅指做題,還可以看題,就是快速瀏覽一遍題目,邊瀏覽邊思考,容易的直接跳過,遇到一分鐘之內沒思路的,說明這是短板,需要特別留意,把題目記下來,慢慢 思考。第二條,要求我們先儘可能自己獨立思考,回憶心前做過的類似題目,如果實在想不出,說明這個題你就不會做,那麼加以請教周圍其他人,或者自己翻看答案,看答案如何解答,特別注意尋找題目的突破口,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我沒有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裡?最後進行總結:這道題考了哪些知識點,用了什麼 方法,我學會了嗎?以後我能對此類題型觸類旁通嗎?

只要經過這兩步,長期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不會的題越來越少,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


數學化學小幫手


同數學老師,不邀自來!😂

先說一下我自己,我是培訓機構的數學老師,帶初高中數學。這種問題其實很普遍的。

初中數學倒還好,教過兩屆後,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了,壓軸題的話,偶爾還是會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的,不過一般壓軸題會提前準備一下再給學生講,前面的基礎題很少有被學生問到,可能跟同時帶高中有關係吧,我的知識用初中的思想方法可能很難解答,但是用教高中的思維,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初中基本沒有太大問題。

高中就比較尷尬了,有的時候,高中的一些題目真的是難得變態,我甚至遇到過一個題目,答案都看了30分鐘,還是個選擇題,才勉強看懂。有的題目考察的真的是讓人沒有心理準備,雖然做了那麼多題,講了那麼多題,但是還是滄海一粟。我沒有學過競賽,偶爾有學生問到競賽題,我多數時候都解決不了。

我想說的是,有不會的題目是正常的,但是作為老師,還是應該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我經常也自己做題,2小時一套,只有自己親自做題,才能明白學生在做題中遇到的問題。我一般自己做題也就135-148的水平,很少能做到148以上,但是帶的學生是有考148或者以上的。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雖然做題越來越多,但是做題速度,思維越來越跟不上了。我覺得老師更多是提供一種方法和做題技巧。遇到不會的也沒有關係,和學生探討,或者虛心地問其他老師都是可以的。

如下圖所示:小學數學神題,讓我來做的話,如果用初中知識,那我會做輔助線,用扇形面積,三角形面積,圓以及他們的關係來解答。如果用高中知識,我們可以用積分的方法,也能得到答案。如果用小學知識,我只能說,這個題我不會做了。



另一個視角看世界


這位親愛的老師,你說的這種情況毫無避諱的說,確實遇到,這就是數學老師最尷尬的地方。有個時候,遇到一道題目,確實如你所說,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但是一般來說,多想一下,還是能夠做出來,或者和同學一起鑽研。

首先,自己擺正心態,有時候遇見很難的數學題,一下子不會做也很正常。有個時候,自己的學生都做出來了,作為老師的你還沒有反應過來。孩子的反應比你快,這也很正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第二,偶爾,遇見特別難特別經典的題目,可以和學校裡的數學組老師一起探討。這個也是必須的,相互多交流多學習,集思廣益,總結思路。我們曾經為了一個數學題目,探討了三天,各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各種方程,各種演算,最後做出來這種成就感,也至於數學才有。

第三、數學和語文有點不同。語文課裡,一些常見的字詞句,一些文學常識,一些名人傳記,如果遇見稍偏的知識,可以查字典,可以查書籍資料。語文的文藝賞析或者作文,只看立意新穎,看敘述描寫,看修辭手法,看華麗辭藻,所以基本上不會遇到不會做的題目。

數學就不一樣,有個時候同學不知道從哪個輔導資料上有一道數學題,題目確實有點難度。但是題目非常經典,出得非常好,所以就會有幾個數學老師自發的湊到一起來做。

遇見難題,都想解決它,這是每個數學老師的病。因為,有些數學題目的答案,你是查不到的,只有靠幾個老師一起來研究,然後反覆驗證,證明此題解題思路的正確性。最後把這種題型的規律和思路總結成文檔筆記的形式,分發給同學們。

第四、一般來說,數學老師對於大多數題型還是非常熟悉的,遇到的題目還是很容易做出來。如果一個老師連基礎的題型都不回做,那就真的尷尬了。

這只是方老師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每個同學,打好基礎,遇見稍難的題目,獨立思考,也要多交流,用心鑽研,快速提升自己。感謝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方老師數學課堂。


方老師數學課堂



教師對於個別題目不會做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數學學科,而是在各個學科中都會出現並且是一種正常現象、特別在某種意義上講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如果老師任教的是普通班級(本地區常分小班和普通班),對學生所提問題、或對書後課後習題、考試中出現題目不能立即、正確解答並傳授這的確是件尷尬的事件,也說明這位老師水平欠佳、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足等,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位老師應有自知之明,暫時離開教學崗位,臥薪嚐膽惡補一下了。


如果老師任教的是(重點高中)小班這種現象應該是正確且可喜可賀的事,此類班級學生是衝擊985院校的,個個是人中蛟龍、實力非凡,並且他們知識面廣泛、知識深度、廣度、解題速度、發散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絕非一般。老師在此時解題速度等不及學生實屬正常,如此時學生還不及老師,說明這些學生沒有什麼真正實力擊985院校了。 老師雖然解題速度甚至出現個別題不會,但老師的主要職責是引領學生、把握方向、指明重點。

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美麗青春您真痘


對於這種情況,不光是數學,其他學科都會有的,一人做題萬人在出題,我們做題的速度,是遠遠跟不上出題人的速度的,偶爾出現一時不會做,或者一時沒有想到這是正常的,首先心態要擺正,畢竟老師不是萬能的。

出現一時想不起來如何去做時,可以給學生說一下,自己先去做下,後面給你說,在這個間隔時間段,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或者向別的老師虛心請教,完成後,要及時給學生給以解答,不能就此別過。

在平時要多去研究不同版本的題目,也就是多做題,見得多了,後面遇到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掉。那麼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在刷題時要多去總結,不能一味的圖多,而要注重解題的思路,對於數學教師而言,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尋求一題多解,不能讓自己的思維形成定式,這時不利於自身發展的。


殤王別姬


大多數常規題還是要會的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學生所問的問題應該做到會,否則如何教好學生呢?當然要想做到所有題目都會可能比較有難度,數學題目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有書本常規題,有考試壓軸題、還有奧數題、還有國際數學競賽題等等;前面幾個還好說,像國際數學競賽題那就不一定能夠做出來,因為學校常規教學並不涉及那麼多內容;平時學生也不怎麼練習,被問到這樣的題目,做不出來情有可原的.然而是考試中比較常規的題目做不出來,表示老師要加強專業水平了.

初中幾何題本身是難點,需要加強訓練

初中幾何,特別是涉及到輔助線的題目,難度一般會比較大;一是輔助線的作法可能找不到,二是幾何題目變化比較大;此時需要老師們針對性的訓練了肯定少不了,還有分析、推理方面還是需要特別加強的;再者就是熟悉你當地中考數學的題型特徵,雖然很多地方學的內容一樣,但題目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學霸數學


首先對於數學老師的專業素養,應該需要加強。

一,課本上所有的例題和習題,瞭然於胸。

二,各省市的中考試題,99.9%看完題之後,能有大致思路,能夠完成。

三,所訂閱的輔導資料,上面試題能夠完全會做,並能總結相應的解題方法。

四,訂閱有關初中數學或初等數學的雜誌,瞭解所在學科別人的研究內容。自己也要有意識的通過別人的研究成果,去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

五,對於所學知識點相關的競賽試題,進行一定的研究。也就是要多做一點難題。

基本上達到這五點要求之後,學生所問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實在不行,可以下載一個猿題庫,作業幫拍照即可獲取答案,但儘量少用。


初中數學研究



現在的數學,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所以遇到不會的題目很正常。

如果是學生問的:

1.如果你已經經驗豐富,是本校學科的帶頭人,你可以大方地說不會,我再回去想想。或者直接找數學學霸討論。

這樣學生還會佩服你的勇氣,說你平易近人,有學習的精神等等一堆好話等著你。

我高中的化學老師就是這樣,他一輪教下來因為出色就專教高三了,充分說明在本教化學中他是有話語權的。就是他,遇到不會的題從不避諱。

他立即拿著找學霸去問,接著回來講:“這是xx給我講的。”

我們都認為他是最可親最可敬的老師,不高高在上,實實在在的自己人。因此,我們都很認真刻苦地學化學,男女生都一樣,熱情高漲。

2.如果尚年輕或者孩子不信任的老師,還是找藉口溜掉,接著回去下苦功吧。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各類題都搜出來啃一啃吧。溜了只是緩兵之計,一次兩次可以,多了孩子心裡就犯嘀咕了,難道……

一定要證實一下,專門找偏題怪題,我就是這樣一個學生。

如果是自己遇到的:

可以向其他數學老師請教,大家在一起沒準能整個多種方法解題。討論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最重要手段。

如果是經典題可以讓幾個拔尖的孩子做做,不要小瞧這些孩子,他們的思維活躍度高,常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遇到不會的題怎麼辦?我愛做題,喜歡被挫的感覺,學生不給我機會,初中的難題少,滿滿的套路。給我個高中班教教,我會被學生拍死。

遇到不會的題,表明自己也該啃題了。


努麗初彩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首先應該要有很紮實的基本功,儘量使不會做的題目變得越來越少,這就需要長時間得磨鍊,刷題,刷無數道題目,讓自己腦子中有很強大的知識儲備。當然,還是會存在有不會的題目的情況,第一時間獨立思考,看看之前有沒有做過類似的題目,也就是用類比的思想去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回憶總結之前得題目是怎麼做的。如果不得法,那就要去請教同事,請教身邊的人,畢竟人多力量大,見過的題目也多。肯定會有老師能夠解出來。然後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就是總結,總結這道題目的突破口是什麼。下次遇到的話一定還要會做。這樣也就減少了自己不會的題目的一種類型。慢慢地,自己就會越來越強大。



賈宇飛數學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解題是教學基本功,會解題才能講題,而解題教學是數學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數學老師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會解的題,這種題要分情況,第一種是研究類的數學難題,例如七橋問題、四色問題等,與教學工作關聯不大,但有助於訓練老師自己的數學思維,可當作數學大腦體操進行,這種數學題別說數學老師,專業研究數學的人也未必馬上給給出解答,因此,不會很正常,但是要研究,至會做為止。

第二種是教學中的高難度數學題,例如各省市中考、高考數學試卷中最後幾道綜合題,這類題目思維量大,老師一時出現不會沒有關係,多想想,重點把自己的思路記錄下來,因為學生也有可能是這樣想的,有助於想出來以後給學生分析思路,避免錯誤的方向,找出正確的解法。可以與同事討論,也可以百度搜索,無論哪一種,這種題目肯定會進一步講解有幫助,畢竟數學老師做題也是一種備課。

第三種是普通難度的題,說實話,這樣的題目不會做,老師真的要回爐重新學習一下。當然,比起解題速度,部分年紀大的數學老師可能會不如年青老師,甚至不如學生,這也很正常,但速度慢不代表不會,這個要區分開。

最後,數學老師一定要學會使用一些教學軟件,例如幾何畫板,用於研究數學習題很有用,還要利用軟件建立自己的題庫,方便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