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來自秋天的秋



宗元


在城市裡男性年滿60週歲,女性年滿55週歲,就可以退休,因為在工作期間有繳納養老保險那麼在退休後,每月有退休金養老金,所以退休後基本不考慮生活問題,但是農民朋友們大部分都沒有購買過保險,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有基礎養老金,但是物價很高,不夠開銷,所以現在在農村,田地裡每天都會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仍在土地裡幹農活。

按道理說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了為什麼還要下地幹活兒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子女不在身邊:跟很多留守兒童一樣,現在農村也有很多留守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工作,農村很多空巢老人在七十歲了還要下地幹活。

(2)沒有退休金或退休金不夠花:農村年滿60歲的老年人,雖然國家每月可以領取75元的養老金,但是現在這物價,根本不夠開銷,而且可能還要補貼兒女,自又沒有存款,所以說,農村大多數老年人,基本上都是一直幹活到了離開人世。

(3)幹活習慣了,閒不住:農村大多數老人,幾乎都是辛苦了一輩子,中華民族勤勞的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得以體現,幹農活幹習慣了,要是讓其休息,但是閒不住。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有的老人確實是辛苦了一輩子,看見地裡莊稼成熟了,果子可以摘了,都忍不住要下地幹活,還有的老人是迫不得已,子女不在身邊,退休金不夠花,古語說,養兒防老。可如今養兒似乎會更老。兒女自己本身生活的就很艱辛了,身為父母的不想再給子女增加什麼負擔,但是兒女靠不住,社保又沒有,農村老人的生存生活靠什麼呢?


劉輝律師


謝邀。喜歡【鄉村關中】的朋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共享優質“三農”資訊!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冬天的北方,北風凜冽,寒風刺骨,這個時候,城裡的老人都在暖氣的房間裡聊天、看電視和打牌。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但是,北方的老年農民有的身揹筐子撿拾枯枝柴禾,有的扛著頭和鋤頭,有的在小麥土裡禾鋤;有的在果園裡一鍁一鍁深翻著果園;有的還冒著鵝毛大雪在澆灌著麥土;有的還在溝壕岸邊給牲畜割草……他們滿頭白髮染成了雪霜,他顴骨聳得老高,為什麼這些人的命運總是與風有關,與土地無法割離?

第一,年老的農民依然為生活操勞。

他們耕耘一生,播種一生,勞累一生,付出一生,但依然貧困;勞苦與收穫無法達到老來享用,無法達老有所養;他們年老體弱,依然與貧窮相伴,還不得不在呼嘯的寒風中,在空曠的田野裡,尋找著來年春天的希望……

第二,年老的農民終生與土地不離不棄。

每個農民終生面朝黃土背朝天,埋頭苦幹一輩子,世代生活在農村,堅韌、執拗、倔強,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懷著無比的熱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照顧著自己的老人、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伺奉土地。

第三,年老的農民尋找著生活的希望。

莊稼豐收了,農民們笑逐顏開,滿心知足,一年的勞作和付出總算沒有白費;如果天災人禍,顆粒無收,他們也不會怨天尤人,只怪運勢不好。默默地修整田埂、水渠和農具,為來年春耕春播再做準備。

第四,年老的農民無法享受城裡退休老人的待遇。

他們勤懇、勤勞,全年時間在下種施肥、灌水與耕鋤,除草、除蟲、防病害,在希望收穫的過程,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操心操勞,就像撫養自己的孩子仔細認真,而無法達到城裡人每月足額領取養老金。

第五,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現在農藥、種子、化肥、地膜、水電等成本越來越高,而糧食價格多年始終停滯不前,種地就是為了勉強餬口。普通農民們從出生與土地相伴,年老與土地相惜,終了與長眠土地。他們一生的勞累與土地朝夕相處,即使再勤勞、努力,收穫也無法與城裡人為提並論。

第六,農民的一生揹負著沉重的泰山。

農民的一生就是與土地相伴的一生,他們上要孝敬老人,下棋撫養教育子女,再給孩子們置辦新房新院,下彩禮娶媳婦等等,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就相當於揹著一座泰山,根本就沒有任何喘息的時候。

總之,農民的一生就是在土地刨著生活的全部希望。這裡花錢尚未著落,那裡正催促繳款、討賬,經常是債務成山,拆東牆補西牆。這也正是我們常常在田間地頭看到很多白髮老人忙碌的身影,也時常在建築工地看到不少白髮老人躬身苦幹的原因。

人生天地間,每個人都步履匆匆忙於前行,如果我們偶爾能回首張望,看看曾經走過的路,即便是彎路,也是對過往的總結,把思緒加以整理,又是多麼必要。題主的問題,應該問問那些城裡人,他們為什麼那麼大年齡,不在工作崗位上呢?因為,他們已經走得太遠太遠,以至於忘記了自己從什麼地方出發……

農民的一生,就是與土地相伴的一生;是辛苦操勞的一生。他們的辛苦與辛勞,只有農民們自己清楚。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轉發、留言和評論,我創作更多優質“三農”資訊分享朋友,敬請關注。(文字原創,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鄉村關中


有專家詵,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呵呵,我倒是想七十歲的農村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但是這現實嗎?難道專家來養七十歲的農村老人,不是被生活所逼,誰到七十歲了有福不知道享。七十歲還在農村幹活的老人主要分以下幾種。


一、家裡條件不好,孑女的條件也不太好,所以只要自己還能動,能做,儘量不添加孑女的負擔,這都是為了孑女最無私的奉獻。

二、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後或兒女因意外去世的老人,生活無著落,無依無靠的老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幹活,維持最低的生活要求。

三、閒不住的人,幹了一輩子農活的老人,突然讓他閒下來,他呆不住,渾身不自在,而乾點農活他心情更好,人更精神。

四、家裡兒子沒有成家的老人,兒子五十歲了還是光棍,兒子自己都難養活自己,那有精力去贍養老人。所以老人為了囗吃的,只能辛苦自己,對兒子是沒有指望了。

五、家裡有殘疾或智障兒子的家庭,這種老人家是最可憐的,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照顧家庭,只到生命的終節,都在延續著父愛、母愛。

對於專家的這個說法,只要他能把小編舉例的一二四五這四種老人的基本生活解決了,小編絕對支持專家的做法。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搏人眼球,打空頭支票,放空炮,這種專家不要也罷。這種專家就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毒害,成天睜眼說瞎話。


壞男人2576


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心繫農民的疾苦,建議農民到了70歲就沒必要幹農活了。說心裡話,如果全國的農民到65歲都能領農民退休金,這個還用說嗎,享清福誰不會啊。一天哼哼小曲,養養小尿,老頭老太太扎堆聊天拉家常,四肢發達的還可以去跳跳廣場舞,靈活一點的來幾段鬼步舞,哈哈,小日子過滴嗷嗷叫。

但是我們能嗎?全國有幾個地方的農民到70歲就不幹活了,一輩子就那麼忙忙碌碌,早就習慣了,閒得下來嗎,能閒下來嗎。多少老頭老太太都想幫著家裡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兒女分擔一點是一點,只要還有口氣,就不會閒著。因為老人在想,王我是農民,連累兒女們了。因為你們在該上學的時候農活拖累了你們,在你們考上高中的時候,家裡還等著米下鍋吶。在老天爺作威作福的時候,甚至顆粒無收是時候,老頭老太太還得想辦法是不。

所以,你輟學了,一輩子就這麼了。幹吧,攢錢蓋點房子吧,一到雨季外面大下,屋裡小下,弄幾個瓶瓶罐罐接著,嘿嘿,聲音真美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臉朝黃土背朝天,兩個膀子貓頭鷹都啃不動了。轉眼到了該討老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女方家來個捎話的,彩禮XXX,我滴娘啊,這婚俺不結了。不結那行呢,一家人商量商量,東拼西湊,七姑媽八大爺先湊點份子錢,趕緊把這事給辦了。

一轉眼小公舉,小老二也呱呱落地了,營養不良沒奶水啊,買奶粉吧,一個月要千把來著,好不容易回吃點白菜絲絲了,大米打粉喂吧。五六個月就吃五穀雜糧了,這日子還不錯吧。

得勒,該上幼兒園咯,一個學期幾大千吧,省嘴塞牙,就去吧。好好讀書,考大學,不要學你爸,將來讀博士,讀碩士,做專家,然後你才有資本說,農民到70歲就可以不下地幹農活了,真給你老張家長臉!


王保保野釣


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我國農村人口一直佔據全國一半以上,我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發展大國,而作為農民種植的糧食養活了我國十幾億的人口,農民的功勞功不可沒,但現在卻有很多農民70多歲了,還照樣早出晚歸的勞累。之所以這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我國很多農民沒有像城裡人那樣有著穩定保障的養老金,更沒有所謂的失業保險等等。雖然我國現在在農村也適應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但是沒有現在的農村老人來說可以領到65~150元/月的農村養老保險,而這對於現在高物價,不斷通貨膨脹的時代,顯然是不夠一個月的基本生活的,很多老人基本上還得依靠子女撫養。



第二:農民一生勤勞,經不起休閒的生活。這個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一些身體比較強壯的農民,到了七十多歲了照樣到田地裡幹活。在我們廣西某貧困縣,很多老人70多歲還去給別人打工,上山除草、砍樹等等。其實看著挺心酸,畢竟這年紀如果是城裡人估計早已安享晚年了。



第三:子女不孝順導致。

以前農村人經常說養兒養女防老,但是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子女外出打工,一年到頭賺的錢根本不夠自己花,更不用說每個月給父母多少錢了。不得已,很多父母只能上了年紀還得繼續幹活,養活自己。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不想連累子女,很多農村父母一輩子為兒女操勞,如今物價、房價節節攀升,彩禮高漲的今天,作為父母年紀已大,也不能在幫助子女什麼了,因此只想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來減輕子女的負擔。

對於目前這種現象,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鄉村波比


有沒有必要,需要真正懂得農民,懂得農村的老齡化,去看過,去走過就知道了。

1.上週,我去北京郊區平谷的一個村子裡走訪。一個老大爺,手裡拿著一個破盒子,問了問,原來去找針。為什麼呀?因為襪子破了。

我就想,這個時候,先買一雙不就行了。大爺說,一雙襪子好幾塊錢呢。

問了問,原來大爺只有一小塊玉米地,一年沒什麼別的收入。只有每個月的養老錢。北京是700元,60歲以後發。外地只有一百多。這個大爺70歲了,不種這點玉米地,就沒有一點額外收入。

2.精神方面。土地,對於農民,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即便70歲了,只要身體允許,去地裡勞動,收穫。這種充實與快樂,是那些沒幹過農活,沒當過農民的人體驗不到的。

老人覺得,這就是他的價值,他活著有意義。

3.現實方面。空心村,如今最多的就是老人。甚至,孩子都不多見。是這些老人,是他們把汗水澆灌土地,讓中國很多被遺忘的土地還有它的價值。

這些老人,他們種地,是目前中國鄉村振興的基本。

當然,年輕人能回來種地,就是莫大的幸事。中國鄉村就能留下希望,就能真正復興。鄉村振興,中國的復興夢才能真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