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劍》中,孔捷在朝鮮戰爭上一個軍沒有全殲美軍一個營,換成李雲龍會怎麼樣?

我為你心動你為我行動


誠邀,如題,既然是劇中的一句話,小編就用劇中的情況來理解
《亮劍》李雲龍和孔捷是性格迥異的兩人,李雲龍勇猛善於出奇制勝,孔捷保守善於循規蹈矩,竊以為孔捷在朝鮮戰爭上一個軍沒有全殲美軍一個營,換成李雲龍也許可以。

首先美軍並不是那麼可怕

實際上志願軍一個軍殲滅敵人一個營的戰鬥不在少數,如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27軍用全殲了美國陸軍精銳部隊“北極熊團”,上至團長,下至士兵,全部報銷。志願軍第39軍首次戰役就在雲山戰鬥中殲滅美軍騎1師2000餘人。第68軍全殲南韓主力白虎團。所以志願軍一個軍殲滅敵人一個營是完全可行的。

志願軍進攻白虎團

李雲龍換孔捷如何?

在電視劇裡面,孔捷一個軍沒能打下美軍一個營,也就是在打攻堅戰,然而事實證明,李雲龍在攻堅戰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劇中,關家堖戰鬥386旅上萬人對日寇區區500兵力打得異常艱難的情況下,李雲龍卻能出奇制勝,以戰壕和3600顆手榴彈送山崎大隊見了天皇,說明李雲龍的攻堅能力的確一流,所以孔捷不能做到的,也許咱老李能做到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猜測,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對於美軍的戰鬥力,志願軍是經過了一個過程才得出了應有評價。在志願軍入朝之初,由於美軍對於中國出兵的決心和規模出現誤判,加上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以後得意忘形,給了志願軍充分發揮解放軍近戰夜戰優勢的機會,美軍被打的大敗,從鴨綠江被打回了三八線。

順便說一句,那個蘭德公司事先預測出中國將會出兵朝鮮,這幾個字管美軍要價20萬美元,美國人嫌貴沒有要這個段子是一個純粹的段子,沒有這麼回事。

從第三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入朝之初的突然性已經不復存在,加上志願軍的補給線從100公里加長到400多公里,而志願軍羸弱的後勤保障能力無法保證前線的需求。而美軍強大的物質力量開始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志願軍在五次戰役以前,曾經都是計劃一次合圍美軍一個或者幾個師,但是在幾次戰役中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戰機,最典型的就是長津湖戰役,美軍第10軍被志願軍9兵團包圍,但是最後美軍在強大的空中火力和強大的後勤保障支援下,最終還是突圍出去,就是充分的展示了美軍的戰鬥力。這裡是第10軍,不只是陸戰第一師,還有步7師,現在非常多的人一說長津湖就是陸戰一師,把步7師有意無意的給遺忘了。

經過五次戰役,志願軍和美軍對於雙方的優勢劣勢都有了清楚的認識,雙方進入陣地戰階段,雙方的戰術也開始進行調整,美軍是火海戰術,而志願軍則是開始使用零敲牛皮糖,基本上是按照志願軍一個軍一次戰鬥消滅美軍一個營來準備戰鬥,後來實際的作戰中,都是志願軍一個軍一次攻擊美軍的一個連排支撐點為目標,當然奪取這個目標以後,還要守住陣地,這樣雖說好像規模不大,但實際上戰役打得可能很大,象上甘嶺戰役,其實當時雙方爭奪的就是志願軍的兩個連的陣地,最後雙方都投入了軍一級的部隊。

而回到李雲龍那裡,李雲龍教訓孔捷的那幾句話實際上代表著一種情緒,就是輕敵,這種情緒從第二次戰役後開始出現,到了第五次戰役前達到了頂點,尤其是第二輪入朝部隊,在國內的宣傳中肯定是不會說美軍強悍的方面,連毛澤東都認為美軍的戰鬥力還不如國民黨的五大主力,頂多是國民黨二流部隊。其中,象二野入朝部隊,3兵團的司令員王近山都是持這種美國人的這幾個人還不夠一次淮海戰役,三下兩下就把美軍趕下海了。但是,第五戰役給了所有人澆了一盆涼水,讓大家清醒的意識到美軍的長處。

在小說裡邊,李雲龍好像是遠遠壓孔捷一頭,但是忘了,無論是孔捷還是李雲龍,都是戰大畢業,在戰爭這所大學裡邊,能夠在戰場確立自己地位的人都不會是凡夫俗子,李雲龍和孔捷都是軍長,兩者的水平並不會相差很遠。況且,像電視劇裡邊,李雲龍自己帶著突擊隊去找楚雲飛的指揮部這種擅離職守的行為,反而會使整個部隊癱瘓,那才是應該槍斃的。

就算是李雲龍去了朝鮮,李雲龍也無法改變志願軍的短處,尤其是二野入部隊入朝以後主要進行的就是陣地戰,這種情況下,重點是雙方的補給能力,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李雲龍的特種非常規戰法用處不大。小說裡邊李雲龍的畢業論文寫的是特種部隊的用處,而不是什麼亮劍精神。


有痰


孔捷人物屬於虛構,所以無法參考具體戰役去進行對比。但是就個人指揮能力來說,我認為李雲龍比孔捷要高很多,簡單說就是李雲龍能做到的孔捷做不到,孔捷想不到的李雲龍能想到,而這些,直接會影響一場戰役的勝負。

可以參考第九兵團長津湖戰役進行下對比,如果是李雲龍來指揮會有哪些不同:

1,戰前準備:李雲龍對於下屬的困難能夠有清醒的認識,從原著中提到的他長征時縱兵搶糧就能看出,所以,如果讓李雲龍來指揮長津湖戰役,部隊在戰前準備上會好一些,非戰鬥減員也會少很多,要知道,長津湖戰役光是凍死凍傷的戰士就是個天文數字。

2,戰役指揮: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對敵估計不足,沒有能夠集中兵力打掉敵指揮核心,在先敵開火的情況下,多線出擊造成了後期很多地方打成消耗戰,而且在敵關鍵部位(簡易機場)沒有進行有效攻擊,攻擊的頓挫給了美軍足夠的時間去調整部署組織防禦。

3,戰場應變:第九兵團預備隊20軍(此處需要進一步考證)在最需要的時刻沒有趕來,被美軍飛機直接打殘,這個太要命了,同時間的38軍113師在遇到這種情況表現要好太多了。



北美小馬甲


這個真的就不能怪孔捷,只怪美軍實力太強

在朝鮮戰爭中,日過每一個軍都能全殲美軍一個營,那戰爭早就勝利了,這並不是縱橫在這瞎嘞嘞,而是主席就是這樣說的,1951年在給彭德懷的指使中說“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所以,孔捷一個軍沒打下美軍一個營並不是說不去的事,從裝備器械上來說,我軍與美軍相差太多,美軍一個師有數百門火炮,而我軍一個師僅有12門山炮,美軍一個師擁有1600部電臺,可以直達最小的班級作戰單位,我軍只能到達營級,這還是全國抽調來的,從機械化方面來說,就更差了。

另外,美軍的編制和國軍也不一樣,美軍種類本來就多,不像我軍以步兵為主,以二戰時的美軍編制來說,在營一級作戰單位上除了步兵營,還有裝甲步兵營,裝甲營,裝甲偵察營等,僅以裝甲偵查營就有760多人,擁有輕型坦克13輛,其他裝甲車62輛,以這樣的營來說,裝備的確不輸於我軍一個軍。

在陸海空支援上,美軍也比較到位,重火力完全碾壓中國剛剛繳獲的92式步兵炮,輕重機槍的配比也比我們多,在步槍的火力上,我們是以三八大蓋為主,這是一款在日俄戰爭時期研發的裝備,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十多年,美軍步槍大部分以衝鋒槍和自動步槍為主,一分鐘打出的子彈是我軍的多少倍。

因此,一個軍如果能圍殲美軍一個營,也並非易事,《亮劍》原著中,借劉伯承之口,介紹了長津湖之戰,我軍動用一個不團近10個師,打美軍一個陸戰一師,不但沒能完成全殲,還被美軍全建制的突圍了,連屍體都沒有留下,敵我傷亡比例高達1比100。

朝鮮戰爭是一個現在不會過多提及的戰役,大家認為有什麼不能提的?

換作李雲龍也好不到哪裡去!

李雲龍是人不是神,孔捷也不是白給的,論能力孔捷可能不如李雲龍,但是絕對沒有相差到一個上天,一個入地的境地。

孔捷用的是應該是最常規的打法,在電視劇裡面說,孔捷一個軍沒能打下美軍一個營,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這場戰役是美軍在守,我軍在攻,日本人的防禦陣地就一般了,在關家堖戰鬥中依然以五百人擋住了八路軍主力上萬人的圍殲。

李雲龍的打法的確不是常規打法,按照《亮劍》裡李雲龍對李家坡戰鬥時,將八路軍前期衝鋒部隊的打法,稱為“添油戰術”,人數多了沒有用,所以,李雲龍肯定不會用人海戰術上去衝鋒。

李雲龍會採取的打法,在縱橫看來就是正面仰攻,尋求薄弱點,然後突出尖刀部隊,直插對方要害,出奇制勝,在第一次從坂田聯隊正面突圍的時候,李雲龍一炮打掉坂田指揮部,在李家坡戰鬥時,李雲龍挖壕溝到近距離,集體扔手榴彈,在和楚雲飛交手的時候,依然是帶領突擊小隊去直插楚雲飛的指揮部。

但是遇到美軍一個營,估計李雲龍也是沒有招的,美軍的防禦工事難道還會比日軍差,在美軍固守預設陣地,再加上美軍輕火力上的優勢,根本就很難突破,美軍一個營形成的裝備火力優勢就像一個拳頭一樣,因為小,卻沒有了薄弱點。

看《兄弟連》的時候,那個溫特斯少校從進入營部就沒開過槍,另一個在營部的參謀軍官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開過一槍,也就是說,美軍的營級作戰單位比中國的團級作戰單位還牛叉。


史論縱橫




在晉西北的鐵三角中,丁偉和李雲龍都沒有能夠參加朝鮮戰爭。只有孔捷率部去了朝鮮戰場,和美國人面對面較量了一下。

孔捷後來在南京軍校學習期間,就曾經向李雲龍介紹過朝鮮戰場的情況。

最開始美軍和志願軍相互都不瞭解對方的戰術。美軍把志願軍當成朝鮮軍隊來打,志願軍卻把美軍當成國民黨軍隊來打。



後來雙方都醒悟了。相對而言美國軍隊更民主,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美國的一個低級軍官發現了志願軍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志願軍每次作戰的口糧只能帶七天,不管在七天後戰略目標能不能實現,都必須撤退。

美國人抓住這個缺點,在朝鮮戰爭的中期,對志願軍的打擊非常嚴重。



當時在朝鮮戰場上的孔捷就吃了大虧,據他自己後來回憶說,自己派上去了一個軍,卻連美軍一個營都沒有消滅,只能眼睜睜看著美軍突圍出去。

更具體的說,這一場戰爭打醒了孔捷,讓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過去解放軍的那套戰術已經過時了,去重新革新自己的戰術體系。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孔捷在南京軍校學習期間,非常刻苦。他認真的聽老師授課,做好筆記,總結克敵制勝之道。

正式他的好學和善於總結經驗,在後來的中蘇戰場上,孔捷的軍隊才沒有讓蘇軍佔到半點便宜。正所謂失之東隅,得之西隅。



像李雲龍這樣的人,天生就是一個將軍。用岳飛的話說就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霍去病更是不願意讀兵書,他更強調在戰場上隨機應變。

李雲龍同樣是這樣的人,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人,也是一個不肯吃虧的傢伙。



如果李雲龍的軍隊被派到了朝鮮戰場,按照他的個性和作戰特點,會有很多種選項。

李雲龍的部隊在攻擊金門失敗後,他組建了一支特戰隊,這支軍隊中有各路好手,共108人,在對金門的特殊作戰中,屢立戰功。



如果李雲龍的部隊被派到了朝鮮戰場,面臨孔捷同樣的情況,他會派出自己的特殊小分隊滲透到韓國軍的隊伍中。

充分利用韓國軍隊的弱點,讓他們在撤退中給美軍增加麻煩。美國軍隊不可能把自己強大的火力對準韓國軍隊,那他們將被韓國軍隊活活拖累。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就不可能快速的突破出志願軍的包圍圈。志願軍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對美軍形成穿插包圍。

這樣做的關鍵點就是,讓美軍的火力和裝備相互之間不能形成配合,發揮不出它們的最大優點,然後各個擊破。


新知傳習閣


李雲龍要上去,一個軍幹掉老美一個營是鐵板釘釘的事。

一、所謂志願軍一個軍打一個營也吃力,是在正常情況下。

憑心而論,在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因為裝備簡陋,即便是解放軍裝備最好的四野,一個軍的火力甚至趕不上美軍一個團。加之後勤供應不利,一是因為戰線長,二是因為美軍空中的優勢、狂轟亂炸給我軍後勤造成致命傷,美軍海、陸、空一體作戰,有時甚至能將包圍圈中的美國大兵用飛機接走…

二、李雲龍作戰從不按常規出牌,他打仗從不腦袋發熱,從不會讓戰友們無故丟命。

李雲龍在《亮劍》中快意恩仇,打平安縣城,殲謝寶慶,表面看來是有些魯莽,但你仔細一分析:李雲龍打這些仗,絕對不是送死的戰,打平安縣城,他是看中了晉西北的鐵三角,看中友軍楚雲飛為公(防區及所部安全)為私(李、楚雖信仰不同,但惺惺相惜)都會助拳,更看中的是所部獨立團已發展壯大到萬人規模,裝備有了極大改善,連意大利大炮也有了,才開攻的,在日軍把他新婚妻子秀芹押上城樓,他知道兵貴神速,屯重兵於城下,一旦日軍援軍趕來就有被反包圍的後果,毅然下令開炮攻城!李雲龍從軍事角度看行事十分冷靜!他沒有因為要替趙家峪鄉親、為政委趙剛、為獨立團、為秀芹報仇而喪失理智,他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絕不會去死打硬拼。為魏和尚報仇,打謝寶慶,他犯了不講政治的錯誤,軍事上他可沒吃虧。

三、殘酷的戰場是鍛造真正將軍的大熔爐,李雲龍是百鍊成鋼的真正將軍,他能以弱敵強,在抗日戰場上揚我軍威,他一定也會在朝鮮戰場上傲然稱雄。

俗話說:在戰爭中學會戰爭。李雲龍如果去朝鮮戰場,他作為一個優秀的指揮員,他一定會冷靜分析美中軍隊的優勢、劣勢,和真正上朝鮮戰場的將軍們如韓光楚、楊勇、梁興初、秦基偉等名將一樣,創造一個又一個戰爭史的奇蹟!

四、部分網友們認為李雲龍會和美軍死磕蠻幹的想法是錯誤的。

部分文友只看中李雲龍恃其勇,以為李雲龍就一敢死隊長,這種看法恕蒼茫大地直言是錯誤的,你縱觀《亮劍》,你看到李雲龍哪一仗不動腦子死磕了,他在淮海戰役中甚至連國外九十年代才時髦的“斬首行動”都用上了,一句話李雲龍外表粗魯豪爽,打仗時可都是一肚子花花腸子,是個小金豆子不吃虧的主兒!後來他在南京軍事學院進修,劉院長(原型劉帥)都高看他一眼,讓他專門研究兩棲登陸作戰,劉司令可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才生,也是我軍軍事實踐、軍事理論方面的全能型人才,他慧眼識珠,能高看李雲龍,可見李雲龍作戰上除了有難能可貴的亮劍精神外,還有高超的指揮才能。

事實上,我軍以軍殲滅美軍營的戰役還是時有發生的!

你再看看,真實的戰役上甘嶺戰役,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國人應該大都看過電影《上甘嶺》,你可能知道主攻的十五軍軍長秦基偉,你也許不知道在朝鮮前線坐陣指揮的秦基偉將軍的頂頭上司一四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





蒼茫大地顧煒斌


美軍確實是很難啃的,我們無法全殲團級以上的美軍。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志願軍全殲美軍的最大單位,是在1950年的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27軍圍殲了美軍一個團級戰鬥隊,其實就是一個加強的步兵營。在經典電視劇《亮劍》中,確實提到這麼個情節,那就是孔捷的一個軍,甚至不能消滅朝鮮戰場上的美軍一個營,如果換成李雲龍這種情況是否會出現呢。其實無論換成誰,在當時的戰場條件下,一個軍都無法全殲美軍一個營的這種情況照樣會出現。按照當時電視劇所設定的背景,我們仔細分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首先當時志願軍處於極度的缺乏補給的狀態,按照電視劇的說法,志願軍士兵連最基本的輕武器彈藥的供應不上,只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天氣,赤著腳向美軍衝鋒。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受到多大的影響,可想而知。其次,從中美雙方的裝備對比來看,美軍一個營的火力要遠優於中國一個軍。美軍一個師有數百門火炮,志願軍一個師僅有一個山炮營,12門山炮。從彈藥供給方面來看,美軍的彈藥近乎無限,打光了可以隨時利用各種運輸渠道補充,甚至可以為一個營提供空中補給。

反觀志願軍方面,就算是軍級部隊,所屬的炮兵也沒有多少炮彈,甚至不能對美軍一個營進行重炮的打擊。此外,美軍還裝備有坦克部隊,這些坦克在面對純步兵的志願軍時具有極大的優勢。志願軍步兵缺乏重武器基本對這些坦克無能為力,即使是通過貼近使用炸藥這種方式去進行決死攻擊,成功率是非常之低的,傷亡也會非常的大。

志願軍如果想消滅整個的美軍營以上的部隊,唯有進行貼身戰鬥,把對方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塊才能完成。但是在志願軍缺乏補給,美軍陣地鐵板一塊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


科羅廖夫


二戰時期開始,戰場火力逐漸取代了兵力的概念。可惜,當時我們對此沒有什麼認識。因此,還有不少錯誤的觀點。認為用三五倍或者十倍八倍以上的兵力可以全殲美軍相應規模的部隊。

實際上,除了早期出敵不意,殲滅了不少美軍部隊之後。就再也沒有成建制的殲滅美軍團級單位。

因為現代戰爭,不單是兵力數量規模對抗,更重要的是火力規模和強度。重武器裝備,空中力量,一線陣地,二線集結地,後勤物資供應,都極為重要。

美軍空軍火力可以覆蓋鴨綠江到一線陣地的全部道路交通網,快速封鎖二線到一線的後勤保障,對一線陣地可以在100到200米間隔範圍密集轟炸。

志願軍能夠頂住美軍為首的世界軍事強國力量,取得朝鮮戰爭在三八線停戰局面,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benalee


朝鮮戰場上的砥平裡戰役是我軍一次教訓非常深刻的戰役,由東野韓先楚打下海南島的主將徐國夫用一個軍圍攻美軍的一個團,自己傷亡一萬多人,一個主力軍基本被打殘,從來不怕死也不怕苦的志願軍,第一次叫了苦,違抗上級繼續進攻的命令,放棄了進攻。美軍損失才幾百人。這次戰役說明,美軍真正的實力就在於防守。用傳統的火力是根本不可能打破美軍的防守陣地的。以後越南戰爭中的溪山戰役,再次印證了美軍的防守能力遠遠超過了殿邊府的法國外籍軍團。美軍的防守能力比日軍的關家堖防禦強十倍,十個李雲龍都不行。當時唯一可行的就是用喀秋莎密集轟擊。以後,與美軍作戰依然會遇到美軍的營團級的防禦問題,沒有超級重炮就想消滅被圍美軍是根本不可能的。


用戶101463176804


《亮劍》中很多時間都參考了歷史事實,孔捷說志願軍圍攻美軍一個營的兵力,愣是在敵方立體戰爭防禦中碰的頭破血流,最後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小股美軍從容撤退,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戰鬥力差距,是因為中俄密兩軍裝備水平相差的不止一兩代,火力輸出值相去甚遠,我軍幾乎就是手持刀槍劍戟的冷兵器,去碰撞對手的機械化力量。

抗美援朝是中國最大規模的支援他國出動軍事力量的戰爭,從1950年到1953年,三年的時間中韓軍隊傷亡高達65萬人左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和全體人民的支持鬥志高昂。這一點從孔捷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來,在當時國內盛傳美軍是一群少爺兵不足畏懼,但是親身領教過美軍厲害之處的孔捷否定了這種錯誤的認知。

最終於1953年簽訂停戰協議宣告抗美援朝戰爭中韓勝利,抗美援朝時期,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軍事力量還沒有恢復完整,可以說中國的軍隊的裝備是比較落後的。要知道當時中國要面對的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美國部隊,中國志願軍為什麼能打敗世界一流軍隊?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軍人的精神和軍魂享譽世界。

其實抗美援朝一戰中的中國志願軍的條件並沒有那麼艱苦,不像很多人說的缺衣少食,很多人都凍死,現實並不是這樣,中國志願軍的後勤條件還是比較好的。

真正的缺衣少食的情況僅僅出現在長津湖第九兵團,由於是緊急出發,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太長時間進行準備,到後來還是滿足了該部隊的需求。

當時中國在東北已經儲存了大量的棉衣,糧食等等生活必用品,要是說為什麼會有士兵捱餓的情況,是因為當時的交通並不便利,不能及時到達。

所以說當時的中國志願軍並沒有缺衣少食,再加上中國軍人的超一流戰術安排和奮鬥精神,依託持久戰戰勝一流的美軍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