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每到冬天挖冬筍吃的人很多,冬筍藏在土裡看不見,他們都是用什麼好辦法挖到的?

七星老農


農村每到冬天挖冬筍吃的人很多,冬筍藏在土裡看不見,他們都是用什麼好辦法挖到的?



你說的不錯,進入農曆十月份,農村人就開始上山挖冬筍。因為冬筍是深藏在泥土裡的,特別嫩,而且品質也特別好,所以農村人都喜歡挖冬筍吃。

說實話,毛竹山這麼寬廣,即使冬筍滿山都是,沒有經驗的挖筍人是挖不到冬筍的。因為冬筍都是深藏在泥土裡,不是你想挖就可以挖得到的。有經驗的人,一鋤下去就能挖到冬筍,盲目挖的人,就是把整個毛竹山都開墾了都挖不到幾株冬筍。所以說,挖冬筍是有經驗。下面,老孃舅就跟大家說一說才能挖到看不見的冬筍:

一、用眼看



①、凡是有冬筍生長的土表層都有裂縫,你只要兩眼仔細看,準能看出冬筍在哪裡。

②、看毛竹娘是否翠綠,毛竹頭彎著朝向。一般毛竹頭都朝下山,那冬筍肯定下山居多。

③、看毛竹鞭的走向,順竹鞭方向挖。

二、仔細挖



①、挖冬筍一定要心細,看到土表有裂縫,用鋤要輕,先把四周的土挖開。見到冬筍後,一定要挖到竹鞭至冬筍根,對準用力一鋤,切莫傷到冬筍。

②、挖到冬筍後,應及時將土填埋,不能讓竹鞭外露,更不能將竹鞭砍斷,否則會影響毛竹生長。

你挖過冬筍嗎?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農村每到冬天挖冬筍吃的人很多,冬筍藏在土裡看不見,他們都用什麼方法挖到的?冬筍是我們南方特有的竹筍,它同時也是在每年立秋以後通過楠竹的地下莖發育而來的筍芽,沒有露出地面就冬筍,露出地面就春筍。



冬筍肉質鮮嫩,煮熟以後吃起來更清甜、脆嫩,口感非常好。在市場上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同時它營養也比較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等,同時還可以養肝明目、助消化、潤腸通便等等。一般挖冬筍的時節大概在10月下旬到次年的2月份期間。



冬筍在自己的家鄉廣西有很多,我們村就有很多人種植了大片楠竹,即毛竹。現在正是挖冬筍的好時節,隨著天氣變冷,外出挖幾根冬筍下火鍋或者跟豬腳燉在一起,吃起來味道很棒。那麼挖冬筍很多其實是靠經驗的,經常挖冬筍的人一看就知道地下哪裡有冬筍,

挖冬筍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觀察土壤裂縫。一些冬筍在準備露出地面時,上表面會有一道向四周輻射性開裂的接裂紋,而且地面泥土鬆軟,這時候有鋤頭挖下去基本都會有冬筍。

第二,看楠竹長勢。一些楠竹長得比較不大和翠綠的,它的地下莖葉比較發達,因此冬筍也比較多,這時候在它竹根下面周圍尋找就比較容易的多。

第三,看楠竹朝向判斷。一些種竹子的林地朝向為東南方向的,這部分楠竹地表的冬筍會比較多,因為這些地表在這個時候溫度比較高,有利於冬筍發育。



最後就是最笨的方式也可以挖到冬筍。即看見一些長勢比較粗壯的竹鞭,就沿著這些竹鞭往下挖,往往也能挖不少。其實冬筍每年都有保留一些,不能全部挖完,如果過度採挖冬筍就會導致楠竹生長遭到破壞,不利於來年竹子生長和繁殖。


鄉村波比


群山連綿,凰竹沉枝,到了冬至前(冬至後禁止挖筍)季節挖冬筍是最佳時機。冬筍殼緊包實,筍肉脆嫩,是餐宴美味,常吃瘦身刮腸。有減肥作用。

挖冬筍專技藝筍農,獲悉深奧的秘密透露是如何偵探冬筍藏土之中,冬筍在地勢低哇平坦的冬筍較為粗壯,一般一斤上下最為常見。

挖冬筍具備勾刀,鋤頭,筍槍,(防止損壞鞭),帶上主食充肌,上山判斷毛竹分為小年竹(不出筍)。大年竹(出冬筍),劃分為嫩竹(當年竹),中年竹(六年壯齡出筍鞭),老年竹(九年以上很少出筍率),中年竹是出冬筍率最高旺季。

觀察中年竹竹葉貌翠深綠茂盛。起端生丫竹葉為帶黃無脫落,葉脫落己表示冬筍己挖掉,竹根彎凸方向為筍鞭延伸起伏出筍。竹鞭縱橫交叉,中年筍鞭用筍搶敲一敲,堅硬,深黃結實。筍鞭出小芽粗壯,芽尖有力奔放,必有冬筍,能挖到冬筍幾株甚至幾十株,挖冬筍是力氣活,激勵情緒廢寢忘食,忘味連返。

挖冬筍的技能,巧妙不同,竹地萬象,天外有天,,沒有經驗要挖到幾株冬筍都很難,有的甚至挖到幾百斤,一公斤冬筍能買到三十以上,有挖冬筍經驗的也是一筆可喜收入。

竹山耘耕,來年出筍率更多,更壯,竹海風景這邊獨好!




雪天無路


我是青春chongxie,歡迎關注,互相學習!

挖冬筍,在冬天冬筍埋在土底下,一般不好找到,只要有點經驗還是不難,下面我來說下怎樣挖冬筍又快有準確。挖冬筍掌握“一選、二看、三找”的方法。

選,指的是首先在竹園內選擇成年竹子長勢茂盛的片區,再選擇陽光照射到,最好是朝陽部分(根據植物趨光性決定的),選擇好這兩點。

看,就是要看沒人走過、踩踏過的,土質略松有落葉雜草覆蓋的地方,不要在成年竹子太近的根部看,因為竹筍是通過竹根延伸生長,離成年竹子太近一般不會有竹筍,冬筍在土裡生長也是為來年春天做好準備,本能性的往空曠、朝陽、鬆軟的土壤生長,隆冬季節冬筍離地面一般在30釐米左右的深度,上下浮動不大,冬末春初,一般離地面10―20公分左右深度。

找,就是開始撥開土表面的枯葉雜草,有的土表有不太明顯鬆動,或者裂痕,在這下面肯定“睡著”冬筍,找要仔細,不要隨便翻動土表層,那樣不易發現土表變化,如果發現一棵,你放心,它的周圍肯定不止一棵,掌握這幾個細節,你就可以在冬季有竹園的地方,隨時能吃到營養豐富的冬筍了!純屬個人農村生活經驗,如值得分享,敬請關注,我們共同分享生活中得每一個小驚喜!





青春chongxie


你好我是農村的,經常跟我爸到山上挖筍,給你分享點我的個人經驗!

首先得找個竹筍多的山,竹葉多而濃密呈深綠色的竹林!

方法1直接找鼓包有新鮮裂縫的地方,裡面百分之98是筍。

方法二挖到筍後順著筍鞭挖。

方法三看到竹鞭拱出土左右兩側開挖。

方法四找母竹子最下面一個開衩是兩個叉的為母竹子,(一個叉的是公竹子)在母竹子附近挖鼓包的地方有筍的概率大!

我的方法是以上幾種,我最常用的是方法一!



張美珍


首先選找竹子較多,老竹,葉子較黃,嫩竹,葉子較青,就是所謂二三年竹,葉子青黃交替的,

選對方向,竹子竹葉再找地勢平坦,坡度不大,凹槽溝的地方,雨水流經過多,筍大一點,也深點,土較松,挖起來較輕鬆,

筍在地下長大,會膨脹,一會在地面開裂凸起,多找這樣的地方下手,

筍鞭凸起的前後方向,等等,很多,沒得經驗,多挖就有了


全興興


去淘寶買個冬筍探測機,一挖一個準


幻夜暴龍


1,從竹林的低處往高處細心低頭尋找會更容易發現有筍隆起的土包和土包新裂紋。

2.如果是早上,你會看到地上乾土中突然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小溼土,因為筍尖會有呼吸形成溼土。

3.看似有裂紋的隆起土包,用鋤頭輕輕挖下,土是松的一定有筍。


切切的美麗廚房


這裡的冬筍多得要死




小軍88543766


筍是破土而出,冬筍上面的土或者覆蓋葉子有鬆動的跡象,一般來說就有冬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