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管委會主任 鄧卓海

襄陽高新區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的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26年來,襄陽高新人辛勤耕耘,砥礪奮進,襄陽高新區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華麗“蝶變”。

——地區生產總值首破千億級大關,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過多年發展,2017年,襄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8.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萬元,轉型跨越、奮力趕超的底盤更牢、底牌更硬、底氣更足。

——擦亮國家級牌子,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科技部備案眾創空間、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擁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等26張國牌,質量強區、品牌興區邁出堅實步伐。

——“一區一城三園”格局初步形成,內部發展動力顯著增強。26年來,襄陽高新區不斷髮展壯大,面積由7.5平方公里擴大到2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襄陽科技城和高新技術產業園、汽車工業園、深圳工業園“一區一城三園”的產業格局,產業體系不斷成熟、基礎配套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健全。

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自貿區改革“試驗田”作用有效發揮,發展活力顯著增強。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深化“三個一”改革,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容缺審批”“聯審聯批”“工業項目零審批”,實現“47證合一、90證聯辦”。襄陽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榮獲首屆“湖北改革獎”,“三個一”改革被納入湖北自貿區改革創新案例,初步形成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模式。

——襄陽科技城集聚創新資源功能不斷完善,發展磁場顯著增強。襄陽科技城一期正式開園運行,二期建設全面推進,引進高層次創業團隊20餘個、高端項目100多個;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93項,立項35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6家,園區正朝著現代化、國際化科技新城目標闊步前進。

——“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去槓桿作用顯著增強。形成以汽車產業為龍頭,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為支柱的“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產業體系。2017年,主導產業產值達到2786億元,同比增長15%;汽車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調整為46∶54,“一業獨大”的發展格局正在改善。

——企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升,引領市場主體作用顯著增強。擁有各類註冊企業1134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6家,外資企業108家,世界500強企業28家,高新技術企業175家,上市公司6家,在“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四板”上市企業123家,產值超過百億元的企業5家、超過50億元企業1家、超過10億元企業46家。

——民生投入力度持續增加,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棚戶區改造、生態環境建設、市政配套項目等一批民生工程深入推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不斷鞏固。

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幹部作風進一步改進,精氣神顯著增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和“講認真、強本領、創精品”系列活動,全民招商、全民自貿、全民徵遷“三個全民”工作氛圍更加濃郁,凝聚起上下同欲、萬眾一心推進園區建設發展的強大合力。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襄陽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和湖北省、襄陽市對襄陽高新區的期望和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戰略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提升園區上下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形成競進發展的強大氣場,走出一條結構優、質量高、效益好、生態美、百姓富的發展新路,力爭成為襄陽市綠色發展、減量化增長模板,為襄陽“一極兩中心”建設做出新貢獻。

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國家高新區30年·寄語|鄧卓海: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的“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