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公平的講,華為是5G標準的主導者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商,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尋求5G設備商的領導地位,同時是世界上第二大手機生產商。

華為5G標準提案數第一,SEP(估計)第二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句話在通信產業界體現的淋漓盡致。3G時代高通大哥就一直在身體力行證明這句話,簡直氣瘋了眾多小弟。擁有多少標準必要專利(SEPs)其實才是通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4G以後,出門賣產品沒有幾個SEP,回家一算覺得自己簡直在拼命給別人打工(沒錯我說的就是以前眾多山寨機)。

5G當然不會例外,3GPP大約18個月發佈一次版本,大約十年發佈一代新的無線技術。每一次標準會議,通信產業巨頭都會為蛋糕怎麼分吵成一鍋粥。大家都是業內人士,性能太差的技術方案肯定不會提出來被打臉。性能相差彷彿的各有優劣,大家可以一起拿出來吵一吵不同的trade-off咯,更有甚者數學上一樣,只是在頻域/時域的不同實現也可以拿出來申請專利+提案換個糖果。畢竟這個變形來的技術,SEP自己也算是有了嘛,與之相關的幾個專利另外幾個大哥也可能有哈......啊哈,會場聊一圈,大家手頭都有票,這提案我投你,下個XX提案你投我,禮尚往來好不好啊?

Polar碼就是內地(額,可能聯想有自己的想法)+臺灣廠商推上短碼控制信道的,當時大部分外國廠商都在反對,其中做了多少利益交換emmmmm.....

通常一個公司在預期研發投入的越多,對標準越重視,它在3GPP會議的提案就會越多。這裡有份數據,做了個圖對比一下4G, 5G階段標準提案貢獻佔比(僅僅是提案):

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4G華為還落後愛立信處於第二,5G時代華為就穩居第一。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移動,聯想和聯發科在5G也出了很多提案,可見他們有點不甘心自己在5G時代的定位啊,右邊最高的是其它廠商.......同時歐美企業愛立信,摩托摩拉,Orange和高通的提案數低於4G時代很多...

從提案數來講,中國通信產業確實在世界上正在崛起。

5G時代SEP專利聲明爆發式增長...這有部分原因是因為5G用了更多的無線技術,但是更重要的是,好多好多物聯網技術也被納入了SEP裡.....另一方面,現在手裡有沒有SEP都是公司自己聲稱,而且相關專利到底是不是SEP這件事兒,也需要各個公司先自我評價。否則就等著侵權,等法院判決才知道,這種大官司一打也是好幾年。

這些公司們到底有沒有為了其他利益誇大/縮小自己有的SEP數,現在還不太好說。

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高通第一其實在意料之中,三星這個.......有點高啊.....

為了估計各個公司擁有的SEP數目,IPlytics GmbH用專利說明書,專利引用情況,發明人參會情況,專利優先日期,專利和提案的相似度等等,做了個很複雜的迴歸分析,我來把結果圖示一下:

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根據IPlytics GmbH的估計結果,華為穩居前三(第二),ZTE排名第六,中國廠商佔比17%

,這似乎跟主流觀點相差不多。三星聲明的那麼多...看起來用處似乎不大......

所以,華為5G標準提案第一,SEP數目(估計)第二,在5G標準制定方面處於主導地位中國通信產業正在崛起,但是國際上同等級的競爭者依然很多很多,比如高通,愛立信,三星等等

華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商,正在競爭5G設備商的領導地位。

自從Polar碼之後,華為和5G就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國內自媒體也各種跟風盲目自信,什麼“中國已經建設35萬個5G基站,我國5G技術及其基站領先歐美一年”。天哪..... 5G標準剛出,中國就鋪了35萬個基站,這基站是神筆馬良畫一畫就有了吧.......4G基站鋪了好幾年,5G哪有那麼快。

4G時代,華為依靠國家的大量通信投入和國際市場的積極開拓成為全球最大的設備商。

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2017年通信設備商市場佔有率

據一家國外科技媒體引述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稱,2017年,華為成為唯一一家份額獲得增長的電信設備商,其份額從2016年的25%增加到28%,取代愛立信成為第一名。

華為最強勁的對手是瑞典愛立信公司,愛立信的全球份額從28%跌倒了27%。不過愛立信最近宣佈了多個大動作,行業認為今年或2019年,愛立信有可能重返市場老大的地位。

另外一家老對手芬蘭諾基亞公司的份額,則從24%下降到了23%。面對市場份額下降,諾基亞最近調整了管理團隊,希望搶到更多運營商的合同。

報告顯示,中國中興通訊公司去年獲得全球13%的市場份額,不過該公司去年在美國市場也遭遇了一些挑戰。華為將國際化重點放在了歐洲。歐洲也是華為手機相對具有優勢的地區。

截至2017年底,華為在全球已部署120多張4.5G網絡,電信設備商業務佔比49.3%,國際業務佔比營收一半左右。

在全球 5G 市場中,華為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而5G時代,4G網絡並不兼容5G(不然設備商沒飯吃了哈),核心網和基站都需要更新換代,這對設備商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相信大家都聽過華為在3月左右已經簽署了25份諒解備忘錄試用5G,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諾基亞在當時已經簽署了31分,愛立信已經簽署了38份。11月份,華為宣佈簽署了22個5G合同,從2017年華為營收來推測,這些合同很可能在國內和中東,歐洲佔大多數,而在很多其它發達國家遭到了拒絕。

因為政治原因,華為一直很難進入美國市場,現在也遭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打壓。8月遭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禁止,9月被印度禁止參與本國5G試驗,日本也計劃把華為排除在政府採購名單之外。前幾天英國運營商BT計劃更換現有4G核心網中的華為設備,並在5G核心網採購商中排除華為。不過英國不止BT一家運營商,而歐洲也不是隻有英國,核心網採購金額通常並不大。核心網的採購方面因為可以直接看到數據內容,比如短信網絡流量,所以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慮會有更多( 非常感謝

@Monochromeeyes

的專業提醒)。

上文提到禁止華為的企業和國家,大部分不是華為的勢力範圍,這些需要開拓,少部分是華為4G時代已有的勢力範圍。但是不論如何,華為在5G國際市場開拓上遇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強烈抵制,和來自愛立信,諾基亞的有力競爭。從目前的新聞來看,現有的勢力範圍(中國,歐洲,中東,非洲)還比較穩固。

目前,華為依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商,正在競爭5G設備商的領導地位,在競爭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其實還可以再談談手機業務,華為手機目前出貨量世界第二,但是利潤不高,而且手機與5G相關的地方主要是芯片和SEP付費。海思大家已經很熟悉了,華為目前似乎沒有出售麒麟芯片的打算,雖然已經有了工程5G SoC,但是還沒有商用。目前進度似乎也是幾個SoC製造商裡最快的,SEP部分也在上邊談過了,就不再贅述。

完。

標準方面的數據來自IPlytics Gmb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