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中國是美食大國,光說小吃品類就有多達上千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吃被做成了連鎖品牌,門店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讓民間小食得以發揚光大。

鍋盔是湖北公安一帶有名的小吃,有著長達2700年的歷史,有這麼一個品牌,它家賣的鍋盔不僅是《舌尖上的中國2》重點推薦的美食之一,還是人氣爆棚,備受食客追捧的網紅小吃,單店一天就能夠賣出幾千個。

截止至目前,該品牌已經在全國開出了近500家門店,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它就是阿甘鍋盔。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1

創業失敗負債累累,

靠賣鍋盔東山再起


23歲時,你在做什麼?

有的人或許在讀書上有天賦,想著更上一層樓;有的人或許剛剛大學畢業,正為自己的前途而迷茫;有的人或許早已投身社會,為未來努力地拼搏著。張玉便是屬於最後一種。

因家庭貧困,張玉早早地就開始打拼掙錢,她與大學校園無緣,卻與商場有著不解之緣,年僅23歲的她已經有過創業的經驗了,只可惜是失敗的經驗,此時的她身上揹負著近百萬的債務,手上僅剩2000元,拿著這點錢,她隻身去了上海。

夜晚,大都市裡到處燈紅酒綠,街上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看著這豐富多彩的世界,張玉的心裡卻為自己該去往何處感到疑惑。

直到看完那部經典的影片《阿甘正傳》,她被阿甘不計結果、堅持不懈的精神給打動了,決定振作起來,勇往直前。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後來,張玉積攢了一些本錢,開了一家火鍋店,有趣的是,在她店裡最出名的不是火鍋,而是鍋盔。在上海這塊繁華的地區,什麼美食沒有,偏偏就有很多人為了吃她家的鍋盔開著豪車、排著隊去買。

看到這種現象,張玉專門在火鍋店裡找了個地方,設置賣鍋盔的檔口,沒想到月底盤查盈利的時候,居然發現賣鍋盔比賣火鍋還賺錢,於是她便全心全意地做起了鍋盔。

想到當初在人生低谷時,是阿甘這個人物讓她找到了前進的勇氣,張玉便將品牌取名為阿甘鍋盔,並將阿甘精神延續下去。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鍋盔是源自於民間的小吃,口感獨特,受眾十分廣泛,消費場景也很豐富,即可堂食,又可拿在手上邊走邊吃,兼具如此多特色的產品讓阿甘鍋盔的生意火爆,店門口常常大排長龍,一天賣出去的餅多達數千張。

2

堅持手工現做,迎合顧客口味


現如今,工業發達給許多商家帶來了便捷,很多生產製作都可以用機器代替人工,減輕了工作量也提升了效率,但在做吃食這方面,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更加偏好手工製作的產品,那種體驗是冷冰冰的機器所不能給予的。

在產品製作方面,阿甘鍋盔採取的是傳統的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做法,並且是現做現烤,連面都是現場揉的,讓食客能夠品嚐到傳統口味的鍋盔。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材料方面,為了保證產品的高質量,阿甘鍋盔使用的是精心挑選的慈溪梅乾菜和五德利麵粉,肉類的供應商是有名的肉品供應商雙匯,合作的物流也是頂級的夏暉物流。

愛吃鍋盔的人多是愛它的口感香脆,為了讓鍋盔吃起來更脆,阿甘鍋盔把餅做到最薄,厚度僅有1.5mm,為了避免薄脆的餅使人扎嘴,阿甘又對面和餡料的溼度做了調整。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另外,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對飲食的要求相當高,想要吃得香,又要熱量低,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阿甘減少了肉餡裡的肥肉比例,還添加了蔬菜,且無其他食品添加劑,讓產品更健康。

在口味上,阿甘鍋盔有“梅乾菜”、“鮮肉”、“紅糖豆沙”、“牛肉”、“薄荷辣牛肉”5種口味供消費者選擇,喜歡吃甜的、鹹的都有,滿足了消費者的多種需求。

除此之外,店裡還提供湯,搭配著鍋盔一起賣,讓產品不會顯得過於單調,還能夠讓消費者順便解決早中晚三餐。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3

採用陶製烤爐,

嚴守“八不準”規定


前面說了,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阿甘鍋盔採取的是傳統的手工做法,但在最終決定摒棄機器化生產前阿甘也是走過彎路的。

最開始,在研製合適的烤爐上,阿甘不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還投入了好幾百萬,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爐子,這些爐子甚至有的可以在1小時內做出300張鍋盔,可謂是高效生產了。

可是轉念一想,用機器做出來的民間小吃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團隊最終還是放棄了機器化生產,選擇人工製作,並採取了明檔現做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夠清楚地看到製作的過程,對食品的安全品質更加放心。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在試驗過鋼、鐵、火山石等材質過後,製作團隊發現陶土製作的烤爐更能使鍋盔受熱均勻,達到上佳的口感,因此如今店裡用來烤鍋盔的爐子都是由陶土做成的,一次能夠烤6-7張餅,儘管效率比機器低很多,但其帶給顧客的體驗是機器做不到的。

阿甘鍋盔不單隻對製作產品的手法、工具要求嚴格,對出品的標準也非常苛刻,為此還專門制定了“出品八不準”的規定。

1.烤焦的產品不出;

2.破洞的產品不出;

3.發白的產品不出;

4.色澤不符合不出;

5.大小不符合不出;

6.份量不符合不出;

7.脆度不符合不出;

8.溫度不符合不出。


任何不符合“八不準”規定的產品統統都會被丟棄,即使顧客不嫌棄,阿甘也會另外再為顧客做一份新的,將“吃盔是福”這句標語踐行到底,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能讓顧客吃虧。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正是因為一直以來對“八不準”規定的嚴格遵守,才使得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4

進商場賣鍋盔,

請一流大師設計門店


最近這些年,由於消費升級很多地方都開起了購物商場,且數量越來越多。

隨之很多餐飲品牌都把店鋪選址定在商場,就連原本以街邊店為主的小吃攤都入駐了商場,阿甘鍋盔就是其中之一。

購物商場裡涉及吃喝玩樂的門店應有盡有,能夠一次性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因此年輕消費者也愈發地喜歡選擇購物商場作為聚會的地點,於是商場便成了人流的集中地。

把店開在這裡自然不用擔心人流量,而阿甘鍋盔的主要客群也正好是年輕消費者。

傳統的街邊小吃攤,因為在戶外不免會有夏天熱冬天冷的弊端,顧客排起隊來體驗感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而在商場裡面開店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痛點。

想要進駐商場,必然得提升門店的形象,為此品牌請來了一流的大師設計門店,以麥基色和中國紅作為主要色調,門店整體看上去明亮整潔,面積雖小卻十分精緻,將小吃店的檔次提升了不少,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傳統變網紅,這個賣鍋盔的小店,全國開店近500家,估值超10億元



如此一來,阿甘鍋盔不僅拿住了消費者的胃,更俘獲了消費者的心,還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獲得了天使輪投資。

短短几年時間,阿甘鍋盔在全國開出的門店已經達到了將近500家,而整個團隊依然

保持著堅持奮鬥的阿甘精神,認真做產品,認真服務顧客,相信時間會檢驗他們的努力,而努力的人也終將會獲得應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