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公司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目標

“截至11月30日,廣東電網公司基本完成2277個省定貧困村的電網改造升級,比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前兩年,共惠及70.8萬貧困戶、176.5萬相對貧困人口,改造後的這批鄉村用電量同比增加約5%。”12月5日,廣東電網公司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作完成情況及未來規劃。

從“用上電”轉向“用好電”

走進河源市東源縣藍口鎮,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前行約5公里,便看到了群山深處的礤頭村。這個種茶已有上百年曆史的村莊,如今正在忙著辦理註冊茶葉商標。村支部書記李偉平邊走邊說,現在山裡的泥巴路修成了6.5米寬的三級公路,來村裡收購茶葉的商家多了,村裡的茶園也由原來的1600畝擴大到現在的3300畝。茶葉銷路廣了,村民腰包鼓了,村裡的工作也好開展了很多。

老茶農劉風琴今年炒了100多公斤茶葉,很快就被當地糧食局的人收購了。他說,前些年,電壓質量不好,導致炒出來的茶質量不高,影響口感,價格也上不去,有的時候就只能直接賣茶清。“現在電穩定了,我和老伴就一直用炒茶機,以前手炒兩個小時的量,現在老伴一個人30分鐘就完成了。”2016年,供電所配合政府幫他家裡接通光伏發電裝置後,一年下來,交完電費後,賣電還可以賺3000多元,現在他已經脫貧了。

經過兩輪農網改造升級,礤頭村原先3個臺區的變壓器容量已全部升級,線路也由田間的蜘蛛網狀改為繞山穿行的絕緣導線。

從有電用到用好電,礤頭村170多戶村民的感受很直接:炒茶不累了,茶葉更好賣了。

近兩年農村用電量保持年均增速5%

礤頭村是廣東省定貧困村。在河源,有277個這樣的村。而在廣東全省,有2277個。

“扶貧攻堅,電力先行。”廣東電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建平表示。電網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關係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繁榮。2016年以來,廣東電網公司最大程度發揮電力對脫貧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助力廣東省實現“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總目標,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按照“能力充足、指標良好、整潔美觀”的要求,全力推進2277個省定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工作。

據廣東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副主任江健健介紹,“十二五”及以前,廣東農村電網建設改造著力解決“用上電”的問題,對原來電網設備殘舊、低電壓問題進行全面梳理整治,對因資金不足、“應改未改”的臺區進行全面改造。“十三五”期間,廣東農網建設改造著力實現農村地區“用好電”的目標,重點解決農村電網局部新出現的供電能力不足、網架結構薄弱、供電電壓偏低等問題。同時,逐步提升農村電網裝備水平,提高農村電網配電自動化、智能電錶、低壓集抄覆蓋率,保障農村地區可靠供電。

2016年以來,廣東電網公司共動員5萬人,累計完成農網改造投資360億元,覆蓋包括河源、清遠、肇慶等14個城市。該公司市場營銷部副主任喬嘉賡表示,從用電數據來看,這兩年廣東農村的用電量每年基本保持約5%的增速。隨著新建樓房和家用電器不斷增加,加上一系列鄉村振興規劃的實施,預計兩年內,這些鄉村的生活用電量還將繼續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