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消滅」90後?過慮,北京房租上漲不可持續

房租「消滅」90後?過慮,北京房租上漲不可持續

這些天,房租問題引起了老百姓廣泛的關注,以至於如下這個段子,我在朋友圈已經看到了不下十次:

以前帶的一個實習生,畢業後去了北京上班,收入不是很高,昨天來上海出差找我聊天,說這個月北京的房租比去年同期漲了20%多,他自己親身體會。我安慰他說:剛畢業這兩年苦一點,咬咬牙,熬過去就好了。他愕然道:我是收房租的,苦什麼?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房租,普遍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漲20%-30%不等。人們驚呼,房租猛於虎,中產再難續租,“低”房租一去不返,房租會成為壓死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於房租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問題,和大家分享幾點我的思考。

一、房租大幅度上漲,不是基本面推動的

或者說,不是由基本面主要推動的。什麼是基本面呢,就是供給和需求。要麼供給大幅減少,要麼需求大量增加。這個現象在一線城市,甚至部分熱點二線城市,都沒有見到。

儘管我們從去年冬天開始,看到了一些短期的擾亂供給的行為(如“趕人”),但它對房租的影響,不至於過了大半年才突然爆發出來。

同樣地,代表租房需求的人口流入,也並不會在短短几個月大幅增加。因此,單從租房的基本面,供需兩端來說,很難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基本面可以支持房租溫和上漲,但絕不支持30%左右的大幅上漲。

二、房價上漲和房租上漲,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一些喜歡用陰謀論解釋問題的人,大膽揣測:

本輪房租大漲,是政府刻意為之的結果。因為不允許房價漲,所以就靠漲房租來刺激經濟。

還有一些人認為,房價漲了這麼多年,現在輪到房租漲了。房價都漲得這麼高了,憑啥房租不能漲?

這些觀點都是很有問題的。

首先,房租的大幅上漲和房價的上漲,對刺激經濟的效果完全不同。

房價上漲涉及到的產業鏈非常多,也直接關係到政府的土地財政,因此說政府有動機維持高房價邏輯上沒毛病。但房租完全不同,它是存量資產使用權的轉移,不產生新的產出,對政府的稅收貢獻也較低。

再說,高房租它怎麼來刺激經濟?通過拉動消費?拉動投資?拉動出口?

完全是胡扯。

如果一定要說,房租漲上去了,房東的收入高了,是不是就可以拉動消費了?但你得知道一個概念,叫邊際消費傾向(不懂請網上搜索一下)。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遠遠低於窮人。因此,高房租,只會導致窮人的消費擠出遠遠大於富人的消費增加,最終對經濟增長是負面作用。

第二個觀點,房價都漲了那麼多,為什麼房租不能漲?

房價的上漲邏輯是金融資產的邏輯,裡面包含了強烈的投資投機屬性,人們買房子不僅用來居住,更是用來保值增值,獲取價差(資本利得)。

房租有這樣的投資投機的金融屬性嗎?完全沒有。一定要和金融扯上關係,最多就是把房租現金流打包成ABS去融資,但這個完全和租金的上漲沒關係。

要按照理解房價的邏輯來理解房租,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

1)要麼房價的上漲完全由居住需求決定,也就是住房的居住屬性的基本面決定。

2)要麼租房也可以獲取房屋升值的收益。

顯然兩個條件都不成立,因此用房價漲了,房租就要跟著漲的邏輯來解釋現在的房租上漲原因,完全站不住腳。如若不然,為毛過去十年房價上漲的幅度,遠遠高過房租?難道是因為租房市場十年都不理性,現在突然一下子“幡然醒悟”了?

三、房租上漲的本質,是讓租房定價權的轉移

什麼叫租房定價權的轉移呢?簡單來說,以前的房租水平,是業主和房客兩端來決定。現在更多地由大型中介來定,比如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鏈家下的自如,後面我會附一個自如前員工的自述,幫助大家理解這一點。

簡單來說,以前的租房市場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好,雖然存在黑中介,房屋品質不高,服務質量不好等各種問題,但不要忘了這種市場形態的最大好處:它是充分競爭的,消費者剩餘最大。(這裡的充分不是教科書的定義哈)。

在一個競爭較為充分的市場,各類不同的產品,會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比如好的公寓,可以高價錢租給收入高的白領。老破小租金就低一點,租給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收入低一點的白領,這沒什麼不好。

後來呢,後來大中介在資本的推動下,走了一條整合房源的“託管”模式。

這樣的模式,讓房源更加集中。不要信那些中介的報告,說啥中介無力控制房源,都扯淡的。不然怎麼會約談後,這幾天又承諾一下子放出12萬套存量房出來?

房源集中在中介手上,這時候定價權就完全轉移到中介手裡。

中介一開始可以拿著資本的錢,瘋狂補貼,燒錢遊戲,類似早年的千團大戰和打車大戰,比如後文案例當中的自如一開始圈用戶圈房源的套路。但這個遊戲不能持續下去,它和滴滴這樣的平臺,有著本質的兩點不同:

1)房屋中介(包括長租公寓)是一個非常重的商業模式。

各種運營和財務融資成本不允許它一直燒錢,必須儘早造血實現現金流。

2)託管模式的房屋中介平臺,並沒有能力增加房屋供應。

這和滴滴這樣的共享平臺有著本質的區別。滴滴雖然也是個大的中介平臺,但它可以利用閒散資源,顯著增加公共出行交通工具的供給數量,而自如這樣的平臺,無法增加租房市場的房屋供給。

重模式運營,決定了這些中介,必須要想辦法轉移成本,否則現金流難以為繼。而無法新增供給,則導致了房租上漲在傳導上,一定程度變得“剛性”。本質上是收刮一部分“租戶剩餘”(消費者剩餘的概念瞭解一下)轉移給中介,用以補貼其龐大的運營開支和融資成本。

行文至此,其實邏輯很簡單明瞭:房租的上漲,就是一個定價權轉移的遊戲。自如這種中介平臺,不能甩鍋,也甩不了鍋。事實上,正是這些平臺在資本助推下的經營模式,導致了房租的短期快速上行。

四、房租大幅上漲會持續嗎?

我認為不會。

在自然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房租價格水平,完全取決於供需基本面。這就意味著,只要房屋供給不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減少,或者人口流入不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增加,那麼房租的上漲還是應該和過去十年呈現出來的規律一樣,即與個人的收入增長相匹配。

那現在資本主推的中介這種“託管模式”會長遠地根本地改變房租上漲的邏輯嗎?

答案是不會。

兩個原因:

1)政府不會允許。

我說了,房租的大規模過快上漲,會嚴重影響中低收入民眾的邊際消費傾向,對整個經濟來說,是個負和遊戲,是有傷害的。還不用考慮社會穩定,民生問題等維度。事實上,自如等北京主要的中介,已經被約談過了。

2)自然的商業規律也很難支撐整個模式長遠發展下去。

很簡單,如果房租持續大規模上漲(每年20%-30%),會出現什麼結果?

供給上,會不會有更多私人房源流入市場?私人房東會不會有更強大的動機來提供更好的裝修,更好的服務?一定會的。

需求上,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租收入比,已經到了4成到5成,你說每年都像現在這樣漲,人們還會留在這些城市嗎?不會的。

不要說一線城市機會多,資源好。住的地方都沒有了,還談個X的機會和資源,會有人撤離的。

供給增加和需求減少,價格自然會下來。我不認為這些中介可以實現全部壟斷。更重要的,我不認為房租傳導有柴米油鹽一樣的“價格剛性”。房租高到一定程度,供需規律自然會發揮作用。

房價因為有金融屬性,人們買的是預期,房租可沒有這個東西,你會因為預期房租上漲而刻意租房嗎?你不會。

(剛性)供需規律對房價沒用,但是對房租一定有用。

綜合以上,目前的房租上漲,中介公司不能甩鍋,但這也符合資本逐利的規律,也沒有什麼好過多指責的。但這個模式不可持續,自然會有均衡的租金價格出現(在政府監管、競爭、供需的合力之下)。均衡的租金增長,不會偏離居民收入的增幅太多。

此外,人們看待房租上漲問題,不應該盲目恐慌,將其和房價簡單類比,通過“線性外推”得出不合理的結論。

且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吧。

附:一名自如前員工關於自如租房模式的自述

鏈家租房佈局:

鏈家最早開創了兩個租房事業部:自如和丁丁,進行租房市場兩個方向的開拓與嘗試。自如是資管方式,丁丁還是類似於傳統中介,丁丁一直虧損半死不活狀態持續到15年左右就夭折了,丁丁大部分核心員工迴歸鏈家或者直接去自如。

資管方式中介:

自如相比於其他中介不同是在資管方式,和業主簽訂一份長期3/5年合同,然後裝修管理出租,定期向業主支付房租。

這種重模式在前期推廣起來特別燒錢,基本是入不敷出,也比較謹慎。沒有特別快的向全國推廣,僅在北京試點,然後嘗試了上海、深圳、杭州,最後廣州、成都、武漢、天津、南京,基本選人才流入多或者說是碼農這類高薪群體聚集地來佈局

信息+人力資源優勢:

自如前期開拓市場最大的優勢是背靠鏈家,鏈家有成熟的實勘樓盤信息系統,都能精確到每座樓的電錶箱在哪,而且房屋交易信息都在,可以隨時跟蹤新交易的房屋,也有業主的聯繫方式,業主剛買了房立馬溝通收房出租一條龍服務。前期自如員工不足時,幾萬名鏈家員工和遍佈全北京的鏈家工作站成了自如的助力,鏈家員工也可以替自如收房,收上來之後有收房績效,根據收房數量也有季度年度的獎品激勵手段。

收房租房整套流程:

與業主簽訂收房合同 - 配置人員上門實勘錄入裝修工單 - 幾家合作的供應商按照工單進行裝修配置家電 - 配置人員驗收並通知保潔(有問題返工) - 保潔人員開荒 - *有一定裝修空置期 - *品質監察人員抽查 - 綜合管家標價釋放房源出租 - 普通管家帶看 - 與租客籤1年期合同。

發展和定價策略:

最早自如承諾3年不漲房租,過了三年期再新籤的合同就不履行了。每隔段時間有租金減免、服務費減免各種燒錢簽約活動,用戶畫像是40歲以下年輕人。

對於剛畢業大學生有海燕計劃每年去各大高校宣傳 免押金 租金月付 減免服務費各種優惠,養成大學生租自如的習慣。與各大企業有企悅會合作,企業在職員工減免一定服務費。服務費優惠是累加的,老租客每年折扣會增加。

自如基本收合租房時都會重新裝修把公區打個隔斷多出一間,北京拆非法隔斷但是鼓勵優化間,CCTV報道過鼓勵優化間的事,和一線人員交流過,隔斷和優化間之間的定義總是有辦法處理的。就算隔斷被舉報了就是強行拆掉,然後自如給免費換租或者退租一次,多數還是賭沒人舉報,換租退租的成本遠低於登記優化間的成本。

自如房源釋放定價是綜合管家設置的,每次都是從系統指定最高價開始,一段時間租不出去就下降,熱門地段有些時候會類似於小米飢餓營銷似的,不會直接釋放,可選擇少,再加上帶看管家有時候會說這個房子有好幾個人在考慮,營造緊張氛圍,租客就直接租下來了。

合同是一年一簽,每次籤都會小幅度漲房租,考慮搬家找房成本一般都會默默接受,如果退租出去的房再掛上,直接按照新指導價來了,直觀感受就是漲了1000多這種。

還有一個策略,一些和租客快到期的房子會按照新指導價直接掛到APP列表裡,狀態是配置中不可簽約,如果用戶選擇續租就下架,如果用戶不租就掛著直到退租後再出租,直接營造了高租價房源少的氛圍。

服務費:

每年收大約1個月租金的服務費(很流氓,中介費好歹是收一次,把業主和房東牽個線就好了,這個是1年籤一次合同就收一次),包含專屬管家服務,其實就是替租客、房東解決房屋問題的代理人,每月2次保潔服務(合租只打掃公區),免費維修(僅限於非人為損壞),免費寬帶(基本是最差的那種)。

甲醛:

這個是很多報道了,大家可以去網上搜。

我覺得最恐怖的是自如這種中介來做了這個市場,原來房東是不可能抱團,而且空置期很傷,簡裝、朝向啥的都可以來議價,中介來做了就不考慮單套房屋的支出收入,只需要保證整體收入支出就好,原來的中介只是牽線搭橋,定價權還是業主說了算,籤一次合同收箇中介費,之後直接和業主直籤就行了,中介壟斷了以後怎麼漲中介說了算。

政府約談了,說不會再漲了,那之前漲的那些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