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亞五國之中哈薩克斯坦面積如此之大?

輿地鏟史官



打開中亞地圖,五個斯坦國橫亙在歐亞大陸的內部,成為人們對中亞地名的固有印象。在突厥語中,“斯坦”便是國家之意。五國之中,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處在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面積較小,唯有哈薩克斯坦處疆域廣闊,地跨歐亞兩大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內陸國。

地緣位置


哈薩克斯坦的地形主要分為東西兩塊,西部為圖蘭平原以及裡海沿岸低地,為歐亞分界線所在之地,從此繼續向西便進入了南俄平原地帶,東部的為廣袤的哈薩克丘陵,從南方的帕米爾高原地帶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北方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南沿,面積巨大。


在哈薩克地區活躍的遊牧民族一般佔據了東南方向的七河流域後便可以沿著丘陵地帶向西向北一馬平川的推進,遍佈草原與荒地的哈薩克幾乎全部可以成為遊牧民族的移動牧場。而反觀南方的各個斯坦國家,或者處在高原密佈的山巒之中(塔吉克與吉爾吉斯),或者處在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綠洲之中,農業與定居牧業的因素佔據了主導地位,因而缺乏向北拓展領地的持續動能。

歷史淵源


哈薩克國家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5世紀初,當時分佈在伏爾加河下游以及南俄草原的金帳汗國發生內訌,一直遊牧於裡海以北的遊牧部落以“逃難者”的名義來到了今天哈薩克南部的七河、楚河流域,並逐漸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囊括今天哈薩克大部分地區的哈薩克遊牧汗國,並逐漸形成了後來的大中小三玉茲的部落體系,將曾經的欽察草原上所有遊牧部落都納入到了汗國的管理體系之中,最終奠定了今天哈薩克汗國的疆域規模。

哈薩克汗國雖然在19世紀成為沙俄的領地,但是哈薩克人在當地的民族主體地位卻始終未有改變,並在蘇聯建立後成為了具有相對獨立地位的加盟國,為蘇聯解體後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1. 熊坤新主編,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熱點預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