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世英名,為何不給戚夫人留條後路呢?


戚夫人的遭遇和劉邦沒有關係。或者說劉邦已經沒有什麼好辦法給戚夫人安排一個後路。千不該萬不該戚夫人不應該為自己的兒子如意爭取儲位,這一切從劉如意爭儲失敗就決定了。

首先,劉邦是個政治動物。雖然劉邦非常寵愛戚夫人。但是這並不代表劉邦為了戚夫人放棄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好河山。否則,以劉邦的強勢,強力趙王如意為太子。群臣和呂后也無力阻止。真正讓漢高祖劉邦打消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的,並不是什麼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能代表什麼呢?其實這四個人代表了那些和劉邦、呂后一起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功臣勳舊們。事實上,以劉邦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呂后因為廢掉劉盈的太子這件事兒,去找張良幫忙的是事情。事實上張良出的主意,有沒有商山四皓並不重要。這四個人站在太子的身後。就代表了以張良為首的那一幫功臣勳舊,是站在呂后和太子劉盈一邊的。這才是商山四皓出現的真正意義。

反過來再看戚夫人,雖然是名副其實的舞蹈家和歌唱家。但是無論是在漢朝的建立過程中的貢獻還是在朝中的勢力。都無法和呂后相比。

戚夫人對當然的局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理性的分析。僅僅依靠劉邦的寵愛,挑唆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此舉不但沒能成功。反而招來了呂后的忌恨。

這個時候,不管劉邦怎麼安排戚夫人和他的兒子趙王如意,都不可能改變他們悲劇的命運了。理由很簡單,他們遇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勢的太后,第一個事實上的女皇帝。在司馬遷眼裡,呂后的地位和皇帝是一樣的。

只能說,呂后對戚夫人的報復,太狠毒,太瘋狂了。也給她留下了一定的罵名!





七世貓哥


劉邦不是沒想過給戚夫人留條後路,劉邦深知呂雉的個性,自己死後呂雉肯定會對戚夫人跟劉如意發難。

在劉邦看來要想保住戚夫人母子只有兩種方案,第一就是廢掉太子劉盈,立趙王劉如意為儲君,這樣以來等自己一死劉如意繼位,任憑你呂雉再心狠手辣再蛇蠍心腸也無計可施了,到那時被做成人彘的可能就是呂雉了,可劉邦萬萬沒想到的廢長立幼要比滅秦滅項羽還難,劉邦攻破函谷關接受子嬰的投降滅亡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創立的秦朝,在垓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戰神項羽,在劉邦看來滅秦滅項羽自己都辦到了廢掉自己的兒子立另一個兒子更不是什麼難事,讓劉邦沒想到的是此舉招來了所有大臣的反對,讓這些昔日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全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更讓劉邦心寒的是他發現劉盈羽翼已豐,自己作為皇帝已經撼動不了劉盈太子的地位。

第二種辦法就是封劉如意為趙王,劉邦曾經封自己大兒子劉肥為齊王,擁有戰國齊國的實力,後來劉肥的示弱以及呂后忌憚齊國的實力終究沒對這個大兒子動手,所以劉邦也封劉如意為趙王,可以靠趙國的兵力保住戚夫人母子的性命,雖然封了劉如意為趙王,但是劉邦卻遲遲沒讓戚夫人母子到封地去,這條計劃實施了一半就終止了,因為劉邦心裡也清楚,呂雉恨戚夫人,戚夫人也同樣恨呂雉,趙國兵強馬壯劉邦死後,呂雉跟戚夫人免不了刀兵相見,到時候對於大漢來說又是一場血雨腥風,這種結局也是劉邦不想看到的。

第一種方案由於滿朝文武的阻撓沒有行通,第二種方案雖然可行,但是為了大漢的安定平穩劉邦只能選擇犧牲戚夫人母子,所以當劉邦意識到自己所剩時日不多的時候淚流滿面的對戚夫人說天下之大日後竟無你們母子倆容身之地。


SHRIKEI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好悲涼的一首歌。當劉邦唱這首歌的時候已經預料到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悲慘結局。呂后惠帝羽翼已就(連韜光養晦不問世事的張良都站隊太子了就更不要說呂后妹夫了),再更換太子無疑是一項大工程,一旦做不好秦朝就是前車之鑑。劉邦已日薄西山。日暮途遠,當可奈何?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這點上歷史上不得不佩服的就是劉邦和李淵,雖悲憤萬千也不得不這麼做。連縱橫天下的淮陰侯都被她剁成肉醬還能有什麼後路能留給戚夫人哪?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難吶。悲涼的歌真是讓人過目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