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石化民企面臨重新洗牌

中小型石化民企面臨重新洗牌

——專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靜敏

當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民營經濟環境不斷優化。另一方面,新形勢對民營企業提出了更高發展要求。在石化行業,90%以上的民營企業是中小型企業。中小型石化企業目前的發展規模如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轉型升級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靜敏。

一年減少2600家

中國能源報:中小型石化企業發展現狀如何?

王靜敏:中小型石化企業正在面臨重新洗牌。之前高速度發展成長的一批中小型石化企業,大部分發展規範,為企業創造價值。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存在違規行為,但高速度發展掩蓋了這些問題。

現在國家強調中小型石化企業高質量發展。從行業統計數據來看,2017-2018年,我國大約減少了2600家中小型石化企業,現在大約有27100家。

在安全、環保等方面達標的中小型石化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中國能源報:中小型石化企業對行業發展有哪些貢獻?

王靜敏:中小型石化企業在行業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部分集中在產業鏈下游,往精細化工方向發展。下游產業鏈較分散,細分出很多產品。

一小部分企業與上游產業鏈配套。油田化學品是典型中小型石化企業聚集的領域,他們的產品服務上游領域,應用在油田鑽井、完井、採油、注水、提高採收率等過程。

中小型石化企業聚集在細分領域,一些企業具有“專精特新”的特點,雄霸著某個領域。

中國能源報:中小型石化企業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王靜敏:一是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差,有點兒風吹草動,首當其衝。

二是資金不足,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薄弱。有些科技型石化企業研發出較好產品後,產業化能力較差。

三是個別中小型石化企業存在違規現象。為何社會上存在一些批判聲音呢?還是一些石化企業運作不規範,汙染嚴重,擾亂居民正常生活。還有一些企業家拿著錢跑路,對社會危害嚴重。

技術、資金、人才缺一不可

中國能源報:中小型石化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王靜敏:石化產業的特點是生產規模大,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對安全生產要求高,生產連續性強,自動化程度高,對節能、環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較高。

對安全、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來說,淘汰是必然趨勢。正如業內常說的,“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

轉型,換句話說是脫胎換骨。中小型企業需要向更高的領域發展。但一小部分企業技術、資金、人才問題突出,往往在轉型中轉“沒”了。

轉型升級需要技術、資金和人才支撐,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石化企業轉型首先需要具備新技術,中小型石化企業面臨技術不足的問題。

二是民營企業面臨如融資難、稅收較重問題。特別想說的是抽貸斷貸問題。例如,某中小型企業貸款3000萬,用於資金週轉,有些銀行不“規矩”,稱“先還了貸款再借”。中小型石化企業本身就融資難,東摘西借了3000萬還給銀行後,銀行就不再貸款給中小企業了。然而大多數中小型石化企業用的是流動性資金,還完款後,企業很難正常運轉。

三是環保一刀切問題。 對石化產業而言,到了產業鏈末端,汙染現象很少,中小型石化企業不像大型煉油、煉焦企業,汙染較大。然而,有些地方相關部門不分青紅皂白,直接關停化工企業。

中國能源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王靜敏:在技術方面,石化聯合會推介最新技術,幫助中小型石化企業拓寬眼界,瞭解當前的好技術。

在人才方面,中小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運用高校的科研成果。

在資金方面,石化聯合會將對企業的信用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可以作為銀行貸款的參考依據。

在對外合作方面,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已經啟動,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有效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科學對待石化產業園區

中國能源報:石化產業園區化是未來發展趨勢。對此,中小型石化企業進園區應注意哪些問題?

王靜敏:中小型石化企業進園區,不能一刀切。

對新企業來說,園區產業鏈完整,統一管理是有好處的。對老企業來說,除非它確實存在問題,否則不能強迫老企業進園區。

搬遷並非易事。實際上,絕大多數石化企業不能搬遷。搬企業不像搬凳子,凳子搬過去,那還是凳子。石化企業一旦搬遷,需要拆卸裝置。大多數裝置拆卸後,根本無法繼續使用。

企業進園區需要重新購買裝置,一是對資源的浪費,二是企業沒有購買新裝置的資金。

三可能會丟失以前的市場。比方說,我家裡等著擀麵條吃飯呢,這兒不賣面了,那我還不吃飯啦?買別人家的面就好了呀。

事實上,既然當初同意建設民營石化企業,地方相關部門就該“認帳”,不能強迫合規企業搬遷。如果石化企業需要重新建廠,可以考慮進入園區統一管理。

中國能源報:您想對石化行業的民營企業家說些什麼?

王靜敏:國家如此重視民營企業,其實也給民營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廣大民營企業家要不負重託、不辱使命。

一是在政策利好信號不斷釋放的大環境下,堅定信心、創新發展、做優做強民營企業。

二是共同創造良好的政商環境、營商環境。依規合法經營,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誠實守信、綠色製造、綠色發展。

三是苦練內功、突破發展制約。要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上下功夫,積極解決在科技研發、技術和管理創新、高端人才引進、資本運作等制約企業發展因素上的問題,注重發展質量。

四是堅持走“專精特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專精特新”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國家倡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調發展的大趨勢下,堅持做出國家乃至國際上的“專精特新”產品,把企業做優做強。

五是弘揚企業家精神。要堅持合法合規發展,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走出去”,走出我國石化行業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