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是南院大王,那遼國是如何設置統治機構,劃分南北兩院的?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天龍八部》裡面的蕭峰,原來叫喬峰,是丐幫幫主。後來被人戳穿,原來蕭峰是契丹人,蕭峰只好回到遼國。蕭峰幫助義兄遼道宗耶律洪基,鎮壓了皇太叔的叛亂。蕭峰因這個功勞被封為南院大王,卻又坐鎮南京析律府(今北京),只能是說金庸先生不太瞭解遼國官制留下的一個大漏洞。

1,皇太叔叛亂

遼道宗清寧九年(1063年)七月,皇太叔耶律重元和兒子耶律涅魯古,想刺殺遼道宗奪取皇位。當時的遼道宗正在太子山避暑,帶領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知北樞密院事趙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等人,與叛亂者作戰,最終擊斃耶律涅魯古,皇太叔耶律重元逃走後自殺。

事後,蕭韓家奴封荊王,耶律合術知南院大王事。

荊就是楚,金庸先生安排蕭峰當楚王和南院大王,實際上是把這幾個人的事情合在了一起。

2,北面朝官和南面朝官

遼國統治的各民族發展嚴重不平衡,有文化先進而農耕的漢人和渤海人,有遊牧的契丹人和奚人,還有更落後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為了把這些民族統合起來,遼國採用了二元官制:北面官和南面官。

北面官是管理契丹人等北方遊牧漁獵民族的,南面官是管理漢人和渤海人的。

管理漢人的採用類似唐朝五代的制度,管理渤海人採用以東丹王為首的渤海國制度。

契丹皇帝宮帳座西向東,以左為尊,官員分列宮帳北南兩側,以北為尊。

南面朝官,不是指在皇帝宮帳的南面,而是指管理遼國南面的官員。

北面朝官,也不是指在皇帝宮帳的北面,而是指管理遼國北面的官員。北面朝官內部也分南北,比如遼國的最高機構是北南樞密院,北樞密院是在宮帳的北面,南樞密院在宮帳的南面,北南樞密院都是管契丹人的。

遼國採用先軍政治,北院樞密使是最高軍政長官。(唐宋樞密使僅僅是最高軍事長官)

北樞密院主掌軍事,南樞密院主掌官吏。

北宰相府是輔佐樞密使的,從皇族裡面選。

南宰相府是樞密使的助手,從國舅蕭氏家族裡面選。

3,南院大王等四大王

在北南宰相府之下,有北院大王、南院大王、乙室大王、奚王。

四大王管理契丹和奚的大部族,還有四十九節度使管理各個小部族。

契丹遙輦八部以迭剌、乙室兩個部族最為強盛,分別統領其他六個部族。迭剌部管理的人數較多,遼太祖又劃分為五院、六院兩部,管理五院的是北院大王,管理六院的是南院大王。

南院大王管理契丹迭剌一部分軍民之政。

地位在南院大王之上的官員有:大於越,北樞密使,南樞密使,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事,知南院樞密事,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南府左宰相,南府右宰相,北院大王。

大於越是一個榮譽官位,類似漢地的三公,沒有具體職權。

南院大王的排名已經在十名開外了。

4,南京析律府

南京析律府(今北京)是管理南部漢人的,屬於南面官。

南面官採用三省六部制,遼國剛佔領燕雲十六州時,以樞密使兼尚書令為南面官的最高長官。

後來雖然多有變化,但以漢人樞密院為南面最高軍政機構。

南京設置南京宰相府,屬於地方官員,受南面官的樞密院和尚書省管理。

所以蕭峰以南院大王的身份鎮守在南京是不合理的,實際是讓北面官的南院去做南面官的事情。南院大王本來是管理一部分契丹部落的,卻在南京管理漢人。金庸先生混淆了南院和南面官。

呵呵,也不怪金庸了,遼國官制本來就複雜,史籍記載的還特別少。就是一些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沒搞清楚遼國官制狀況。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遼國南北面制是一個很偉大的制度,看完大家就知道像什麼了。不過題主的南北兩院制其實不是南北面官制。但是我明白題主想問啥。

遼國由契丹族建立,契丹人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其它的北方遊牧民族,契丹受中原王朝的影響非常大,早在唐朝,為了對付突厥人,唐王朝多次拉攏契丹,並賜姓李,賜其旗鼓,封其首領為郡王,安史之亂時,唐朝大將李光弼就是契丹人。

遼太宗是一個非常有雄心的皇帝,且在國內因為處處受述律後鉗制,遼太宗就把目光瞄向了動亂的中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遼太宗正瞌睡,就有人遞枕頭來了。後唐年間,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和後唐末帝李從珂互相猜忌,最終石敬瑭叛變,石敬瑭為拉攏契丹,決定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遼太宗欣然答應。

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比他老爹有風骨,稱孫不稱臣,遼太宗有了口實,便南下伐晉,原本後晉是有一戰之力的,沒想到大將杜重威,李守貞等人臨敵叛變,後晉被滅。遼太宗後來在開封稱帝,改國號契丹為遼,以示其入主中原之野心。

但是中原老百姓不答應,各地叛亂四起,契丹人傷亡慘重,遼太宗只能北歸。

遼太宗一直對中原有意思,而南北兩院制就是其妄圖入主中原的心理下的產物。

契丹有了燕雲十六州後,制定“因俗而治”的國策,形成南北面官制。即以國法治契丹,以漢法治漢人。

北面官制就是舊有的遼國契丹族的官制,起於契丹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而南北樞密院,則是北面官制裡面的一個構成,南樞密院管吏治,北樞密院管軍事。

南面官制基本就是唐朝三省六部照搬,官員多由漢人擔任,管理漢地和遼國境內的漢人,遼國境內的漢人相當多,不僅有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唐末戰亂起後,就陸陸續續有大批漢人逃向契丹,在契丹有一座城,南面是漢人的磚瓦房,北面是契丹人的毛氈,非常有意思。

(北面官和南面官)

南北面官制還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歷來遊牧民族要想入主中原,必然會被漢化,鮮卑族的例子就很生動。而南北面官制就很特別,既能在有效管理漢人的同時吸收漢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傳統,又能保持自己本民族英勇善戰,驍武憑陵的特色。是中國歷史上很有特點的一個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