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壽有哪些特徵?

媽咪廚房說


隨著夏季的到來,下雨天也多了起來,村道溼滑,在熟悉的小院裡走兩步也不免容易踩滑,在桂林永福縣羅錦鎮馬鞍橋村的唐毛氏只能打消了出門的念頭,坐在堂屋的靠椅上休息。在天 氣晴好的日子,除了張羅自己的一日三餐,已經是出門去樹林裡撿柴火,去村裡其他老地方溜達的時候了,她會“玩兒”到下午三、 四點鐘再回家。那幾個比自己小很多的老姐妹,也都是嫁到這個村子裡來的,如今一個個少了。“玩兒”就是在一起呆一會兒,聊些零碎。

到今年6月份,唐毛氏整整103歲了。她每天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彷彿一臺慢悠悠勻速運行的永動機。老伴已經離世十幾年了,家中就她一個人。老大堅持要接她一起過,雖說就離著不遠,她怎麼也不去。老大要搬過來,她也欄著不肯——老大80歲了,也有兒孫家業,她自己能行。孤身一人,老人絲毫沒有孤苦之相。一百多歲了,日常的一切都是好好的。她聽不見,不要收音機,不看電視,天黑就睡,睡到日上三竿再起。片刻,就開始燒柴, 煮一份稀飯或者麵條,要不就是玉米、紅薯,當早餐,然後慢悠悠散步去,買上5到7塊錢豬肉,肉要五花三層才好,要麼不香。

從自家地裡摘一把青菜,在清水裡只加姜和鹽煮熟,加上一碗飯,就 是這十幾年來雷打不動的一餐。老人愛吃肉,稻田河流裡的魚雖多, 卻從來不吃。 偶然遇上酒席,她還有胃口吃下兩塊噴香的扣肉,順摸順摸滋味,欲罷不能。

唐毛氏自己拾柴,一點點,就夠三餐所用。晚上最好還是午的翻版,想象中,像一個儀式一樣,迎來一個又一個黑夜。 家裡很少來客人,倒也清淨。幾乎固定的軌跡,讓她的世界運轉得自如穩定,雨駐雨息,不過那方圓幾里,她越來越像那些老榕樹,歲月,就是更多一圈的年輪。


天馬行文


如何看一個人是否長壽?常聽到的有長眉毛、高前額、大耳垂,還有手掌生命線,這些出自面相和命理的徵象,目前很難找到科學依據。不過,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確實有三種徵象與健康長壽相關:心率、握力、肺活量。

心率:靜息心率55~60次/分最好

有研究對比老年人心率與壽命的關係,發現,男性靜息心率大於80次/分比男性靜息心率小於60次/分活到85歲的比率下降了近一半。也就是說,靜息心率偏快的人,發生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明顯增加,死亡率也高。

既然靜息心率在55~60次/分最好,那老年人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控制呢?

這裡為大家推薦了三種途徑。一是常運動,使心臟功能得到鍛鍊;二是控制體重,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讓心率加快;三是戒菸限酒,因為吸菸與飲酒均可使靜息心率加快。

握力:跟心臟功能成比例

一般來說,握力常隨身體機能的衰老而減弱,因此我們常說,握力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2010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握力最強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長,握力最弱者在跟蹤調查期間的死亡風險比握力最強者高67%。

握力除了反映了肌肉力量外,跟我們的心臟功能是成比例的。英國《柳葉刀》雜誌就曾刊登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握力減退預示著心臟病、中風等嚴重疾病的幾率會更大,預期壽命也會隨之縮短。

提高握力的途徑有很多,方法也很簡單。像握力器這類小器械,很方便帶在身上隨時練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另外,也還有一些健身球、皮球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握力的,“我自己就有一個橢圓形的減壓球,有彈力,除了減壓,還能幫助我增加握力。”

當然,鍛鍊肌肉力量不能失衡,左右手都要進行握力練習,老年人在安全得以保證的情況下,也還要鍛鍊腰腿部的肌肉力量,畢竟,老年生活質量能否保證,需要看周身的健康情況,肌肉力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肺活量:肺活量大機體能力好

肺活量可以預測壽命,這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研究顯示,肺活量大小和身體各系統的機能能力、新陳代謝的能力等密切相關。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能力也隨之下降。

測試肺活量,可以去醫院做個肺功能檢查,中老年人可以做一下這個檢查,瞭解一下自己現在的肺活量是個什麼樣的情況,也能更好地促進自己加強鍛鍊。

提高肺活量主要靠堅持運動,適合大眾的健身項目有游泳、慢跑、騎車、爬山等。不過鍛鍊肺活量並不一定需要劇烈運動,在安靜的狀態下也有一些鍛鍊可以有效鍛鍊肺活量,比如太極拳、做呼吸操等,甚至練習吹氣球、吹蠟燭等調節呼吸的方法,也助提高肺活量。


健康時報


長壽是人類共同的願望,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大家都能關心和注意自己的健康,合理養生,科學保健,活到百歲並不是一個夢想。百歲老人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年齡群。那麼長壽的老人有哪些特徵?

大多數長壽老人很注意健康飲食。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少攝取肉、脂肪和糖分,它對健康的影響是最大的。長壽的人一般睡眠質量好,睡眠不充足和不規律的人很容易患糖尿病、心肌梗塞和肥胖症。長壽老人大多不肥胖,對於超重的人而言,減肥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肥胖一半由基因,一半由缺乏鍛鍊導致,是糖尿病的主要誘因之一,而減肥可以減少發病風險。長壽老人吸菸的很少,`每一支香菸都在增加菸民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發病率。平均而言,菸民比非菸民早五年半死於心臟病。但好消息是:戒菸從來都不晚。長壽老人大多喜歡勞動和鍛鍊,不參加運動會使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發病率翻倍,而堅持運動,進行適當體育鍛煉的人更有可能幸福而且長壽。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緩減焦慮症狀,預防糖尿病、肥胖症和骨質疏鬆,活躍因年老而衰退的大腦機能。

值得一提的是,人能長壽,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心態,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會有坎坷,應該學會分解憂慮,保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是長壽的關鍵要素,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正是長壽的法寶。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您的問題很有意思,年輕人才會希望知道長壽的特徵,而老人本身就是長壽的代表。事實上,100年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30年,從1990年到2000年間百歲老人的人數也增加了51%,所以長壽並沒有奧秘,一項最新的有關長壽的研究列出了一系列有科學依據的長壽徵兆

1、你出生時母親還很年輕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一個出生時母親年齡小於25歲的人活到100歲的幾率是出生時母親大於25歲的人的兩倍。理由是:一般來說,年輕母親最先受孕的是她最好的卵子,因此能產生更健康的後代。

2、多數時候你更願意步行

  我們都知道堅持運動的重要性,所謂的“生命在於靜止”不過是久坐懶人用來安慰自己的話。一項對2603名男女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堅持步行30分鐘的人比每天步行少的人更長壽;另有一項研究稱,肥胖婦女可通過每天增加10分鐘的運動來改善其心臟健康狀況。

3、你很少喝碳酸飲料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每天飲一次或多次可樂會使你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加倍。代謝症候群主要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腹部肥胖以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等,這些因素會增加患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另外,科學家們推測,愛喝碳酸飲料的人會逐漸習慣於各種甜食,因此更易導致肥胖。

4、你有一雙強健的腿

  雙腿就像人體的承重牆,兩條腿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流淌著50%的血液,只有雙腿健康,血液神經的傳導才暢通,腿能反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強弱,因此,腿部肌肉強勁的人必然有一顆強有力的心臟。

5、你青少年時期,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137名非裔美國人的研究,對他們從出生到28歲之間做了跟蹤調查,研究表明,14歲時體重超重會增加成年時患糖尿病的幾率;另外,據美國心臟學會的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得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4倍。

6、你不喜歡吃富含肉類的快餐

  美國癌症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每週吃紅肉超過18盎司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每天吃3.5盎司加工過的熟食肉類,比如熱狗、醃燻臘肉等,患結腸癌的幾率會增加42%。 

7、你是個樂天派

  有一類人,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有明確的目的和很強的社會認同感,擅於調節緊張悲觀的情緒,他們要比悲觀派的人更健康也更容易長壽。

8、你受過良好教育

  知識很重要,不僅體現於靠知識能體現自我價值,也反映在生活觀上。比如,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中約有10%的人吸菸,而學歷為中學或者更低的人中約有35%的人吸菸。

  近百年壽命的增長與現代先進醫療的進步有非常大的關係,包括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而真正長壽的人是那些惜命的人,如果生病就及時就醫治療,甚至提前預防未病,既能有較長的壽命,又能保證在享受長壽的同時更健康和舒適。


高血壓管家


人人都希望長壽,就我國年紀大的老人也不少,都可算是長壽的人,這些長壽老人大多具備以下一些特徵。

清瘦,但不特別瘦

生理學來說,體重輕的人,五臟六腑負荷也就相對小,可節省能量,防止能量過多消耗。能延長臟器使用年限,有利長壽。

飲食方面比較清淡

進餐時大多細嚼慢嚥,食用較清淡,有益營養吸收,且可防止肥胖、高血脂、血糖形成,不會過早造成血管脂肪堆積,硬化,可防止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過早形成,起到延長壽命作用。

勤勞

長壽老人大多勤勞,且經常走動,進行戶外活動。適當運動就類似一種好藥,不僅能強健身體,增強免疫力,且還能起到活血化瘀作用。能加促血液循環,加快人體毒素、廢物排出,形成一些有益人體物質。

性格開朗

性格開朗,不易造成焦慮、抑鬱。人情緒愉悅,心情好,有益身體健康,不愛生病,有助長壽。

耳部特徵

耳朵和腎臟密切相系,腎強弱可直接關係壽命長短。耳廓分明,垂珠貼肉,紅潤,耳門大,耳肉厚,耳形高長,這樣耳朵的人,一般長壽。

人中溝渠深長

人中深長,人體裡體液就運行更通,有益人體健康。所以人中深長、端正而直人群,可能更長壽。

眉毛

眉毛有些人叫它保壽官,可看出和生命相關。眉毛高長、眉尾下垂,這樣眉毛的人長壽。


養娃視頻


老人長壽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鍛鍊情況、物質條件等,而被許多人忽視的心理健康其實也很重要。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一項最新研究就顯示,幸福感越強的老人,壽命會越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杜克大學合辦的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年齡與衰老》(Age and Ageing)上報告了這個結果。

他們分析了新加坡4478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人情況,從2009年一直跟蹤到2015年。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了這些老人的幸福感,如是否有這些感受:“我感到幸福”“我喜歡生活”“我對未來充滿希望”等。在跟蹤調查期間,許多老人因各種原因去世。

分析顯示,如果將這些老人的幸福感進行細緻的分級打分,那麼幸福感每上升1分,死亡風險會下降9%。如果將這些老人簡單地用“幸福”和“不幸福”來分類,那麼幸福者的死亡率會比後者低19%。

換句話說,就是幸福感越強的老人,越有可能長壽。由於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在基因、文化等方面都和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這項研究結果的參考價值也較大。

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子女保證了老人的基本物質需求,卻忽視了心理健康的情況。這項研究說明,關注老人的心理狀況,讓他們有幸福感,對長壽也非常重要。


黃作夢


長壽,總是在被人追求著,這是長壽的一種榮譽。沒有人不想長壽,長壽的秘訣也一直在尋找。今天,凌耶我就來談一下老人長壽的五大特徵:

1、耳廓長、耳垂大

《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有提到面相跟壽命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其中就有對耳朵有記載,耳廓長、耳垂大正是長壽的特徵。男人的耳廓越大,血色很好,耳垂飽滿厚大的話,那麼就說明這個人的腎氣很足。腎氣其實是人體之根本,腎氣足則說明精力充足、人的毛髮旺盛、還有體格也會比較的健壯。大可去觀察一些過百歲的老人,他們一般都是有這樣共同的特徵的。



2、講話有力,聲音洪亮

其實說話的力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狀態,也直接的反應出了人體臟器的盛衰。說話越是洪亮有力的人,往往也是中氣十足的人,這些人脾胃比較健康、臟器也非常良好,身體的免疫力非常強,這樣對於預防疾病的能力是非常好的,這也正是中醫上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3、喜歡喝茶

茶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常喝的飲品,據專家研究,綠茶、紅茶中富含的茶酚能夠幫助身體的血管放鬆,而且還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4、腰圍小

有俗話是這樣說的:腰圍越長,壽命就會越短。這是因為壽命與體型是直接掛鉤的,腰圍大的人,患重病不幸死亡的風險會高出不少。

5、樂觀

三分養,七分靠心態,人能長壽,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心態,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會有坎坷,最重要的是還是一個良好的心態。孔子所說,“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句話也正好闡述了長壽的關鍵要素所在,就是樂觀。笑口常開正是長壽的法寶。


凌耶百事通


有一句歌詞叫: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長壽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事情,但是卻往往不得要領。不知道該怎麼做是最好。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知道想要長壽就要在平時保養身體,所以古人的保養意識非常強。

其實,長壽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是平穩的。基本上你很少看到有身體缺陷的人是長壽的,比如斷手斷腳的,摘除了某個器官的等等這類人是很難長壽的,因為他們的身體是不平衡的。

長壽的人身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當然身體是健全的。

然後就是健全的身體還不夠,還要身體裡面的各個循環是穩定的。

比如你吃進去的東西,能很好的的消化,身體就能很好的吸收,吸收了營養身體就能保持平穩的健康。

當然你說老人的身體是和年輕人不一樣的,什麼都衰弱了。當然。隨著時間,人的身體肯定會逐漸的老去。但是長壽的人在身體老去的時候,是很平穩的老去。

常常聽到說腎衰竭這樣類似的詞語,就是因為他身體裡面不平穩了,腎這個循環特別弱,所以這樣的人容易生病,容易早逝。

所以老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身體內各個循環老的不一致。有些很強,有些很弱,就像前面說的腎衰竭就是弱到了不能支撐身體的正常活動。

對於老人來說,身體在逐漸衰弱,但是維持身體正常運轉的需要,也會漸漸的減少,所以身體是平衡的。就像人老了走路都會慢一些,身體也會慢一些。這樣就是正常的平穩狀態。

年輕人的血氣旺盛,那麼維持身體需要就大。所以胃口也好,說話聲音也大,跑的也快,和老年人的狀態就非常不一樣。

這就是人體在不同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不同狀態。

所以,在老了的時候,只要身體是平穩的,就一定會長壽。,有人說那心情也很重要啊。不錯,心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這個平穩狀態的一種表現。如果一個人每天都發脾氣,那就不能不能叫狀態平穩了。

所以,長壽的秘訣就是保持身體的平穩,這是最大的特徵。

你去看長壽的老人,基本都是這樣的,甚至有的看相片就能感受到生命如水的平穩。

這樣的人就肯定長壽。


釋夢隨談


大額頭、大耳垂、手掌生命線……

有這些表現,就是長壽的特徵嗎?

對這些而言,目前很難找到科學依據

不過,長壽並非無章可循,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指出:有7種特徵的人更容易壽命長。這些特徵,佔的越多,那麼長壽的可能就更大哦~

長壽的人,往往有5大特徵

1、心率慢

研究表明,大多數哺乳動物都遵循“心跳越慢越長壽”的原則。

絕大多數人安靜時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在正常範圍內,心跳次數越少,身體就越健康。專家表示,較慢的心率意味著心臟無需太過賣力工作便可完成輸送血液的任務。

有研究發現,男性靜息心率大於80次/分比男性靜息心率小於60次/分活到85歲的比率下降了近一半。

想要減慢心率:

一是常運動,使心臟功能得到鍛鍊;

二是控制體重,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讓心率加快;

三是戒菸限酒,因為吸菸與飲酒均可使靜息心率加快。

2、肌肉壯

早在2010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握力最強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長,握力最弱者在跟蹤調查期間的死亡風險比握力最強者高67%。

瑞士研究人員對100萬名男性研究27年後發現,肌肉壯的男性死亡率比其他人低20%~35%,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低65%。肌肉壯,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各項機能。

3、用腦多,有事做

用腦越多的人,越長壽!人做事的時候,能刺激大腦、保護神經元。

資料也表明,16世紀後歐美400個傑出科學家平均壽命為64歲,而用腦最勤的科學家平均壽命為74歲,其中愛迪生84歲,迦利略78歲,牛頓85歲,達爾文73歲,愛因斯坦76歲,富蘭克林84歲,米丘林80歲。這比當時人口平均壽命高出20~30歲。

4、走路快

英國萊斯特生物醫院研究中心,蒐集了近42萬人的數據後發現,走路慢的人,患心臟病風險較高。

此前美國匹茲堡大學得出結論: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鐘0.6米的人,更易早亡,而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1米的人壽命較長。

步行速度慢表示人的身體系統受損,運動耐力也低。

5、平衡感好

歐洲《心臟病學》刊登的一項研究稱:平衡感差的人早亡風險更高。

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肌肉會變鬆弛,平衡感降低會導致人更加容易摔倒,影響壽命。

想長壽,多做這些!

健康不需大張旗鼓,一個小動作、一件小事情反而能成為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些細節對健康的益處,卻大大超乎你的想像。

首先,食療。不太建議吃過多的西藥,對身體絕對是有害無益。食療補肝是目前最安全沒有副作用的方法,雖然見效會慢一點。多吃補肝食物,不懂的可以到網上搜,蛋白質能修復肝臟。雞蛋、豆腐、牛奶、魚、雞肉等“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另外有一些藥食兩用的食物,比如葛根,蕎麥米,枸杞,大豆等,養肝護肝效果要比吃肉好,很多人說單單吃葛根或者枸杞效果不好,可以嘗試喝它們的菌液,通過益生菌的效果更加適合現代人的腸胃,從而提高人體吸收率,像仰甘葛根菌液,在網上一般熱門平臺就能買到。

而保護肝臟,適合喝藥食兩用的有葛根、蕎麥米、枸杞,如:

葛根是藥食兩用的植物,被視為解毒劑的時間已超過100年。可以促進肝臟排毒,提高肝細胞活力,修復損傷的肝細胞。

枸杞中的有機鍺等物質能保護肝臟,抑制脂肪在肝臟中囤積,促進肝細胞的活化作用,修護受損的肝細胞。枸杞中所含的甜菜鹼有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同時可防止肝功能紊亂,故而構杞具有明確的保護肝臟、抗脂肪肝的功效。

蕎麥解毒養肝蕎麥含有的煙酸成分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解毒能力,而肝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多吃蕎麥對肝臟排毒有幫助。

想發火忍耐10秒,面對壓力時,請在反應過激之前給自己10秒的緩衝,使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蹲1分鐘馬步,請每隔1小時坐1分鐘“看不見的椅子”——蹲馬步。

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腿部肌肉繃緊,以達到全身性鍛鍊的目的。

醒後躺2分鐘再起床

早晨醒來,不要急於起身,應在床上靜臥2—3分鐘再坐起來,坐2—3分鐘後再站立起身。

牙要刷夠3分鐘

一般刷牙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仔細刷完全口牙齒需4-5分鐘。如果用電動牙刷,刷夠2分鐘即可。

炒完菜,油煙機再開4分鐘

炒完菜後還要讓油煙機再開4-5分鐘,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質。

傻笑讓血液循環增速21%

研究顯示,那些看喜劇時由衷發笑的人,血液循環速度會增加21%,並且效果可以持續24小時之久。儘可能發現生活中的快樂吧!


五美元的剋星


健康的老人都有三條共性:腹中食少,心中事少,睡眠很好!

健康中國攝影大賽 《退休之樂》楊紅/攝

腹中食少

當你感到有些抑鬱的時候,不少人會暴飲暴食,BMI的上升會給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老年人腸胃弱,吃太多自然會加重腸胃的消化負擔,引起包括消化不良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專家建議:營養均衡吃飯七分飽

一般一日三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分別是30%、35%~40%、35%~40%。按照“五穀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的基本原則,儘可能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但由於老年人身體消耗少,所需能量也少,吃飯七分飽即可。老年人吃飯時別太著急,細嚼慢嚥,最好少吃煎烤類的過硬食物。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少食多餐。

心中事少

幸福就是內心衝突少,試問,都倍感幸福了,能不健康嗎?人到老年,本就應該安享晚年,不需要考慮太多事情,但有些老年老是胡思亂想。

一般性格內向敏感的人易思慮過多,對人與事包容度不夠,不滿和抱怨也相對較多。有些老人總為子女操心。如再遇到婆媳關係不和,與親家發生矛盾,可能造成老人失眠、焦慮、抑鬱,甚至軀體形式障礙,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各種不適,更有甚者選擇自殺。

專家建議:別為了瑣事斤斤計較

健康中國攝影大賽 千人舞太極 曹建雄/攝

老人應放平心態,多些包容理解。培養興趣愛好,跳跳廣場舞、下下棋,多結交朋友,心情不好時多傾訴。如負面情緒揮之不去,長期失眠,無力排解,最好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別一個人悶在心裡。

睡眠很好

睡不好,老年人易身心俱損。人進入老年後腦血流量減少,心肺、消化系統功能的下降是必然的趨勢,而睡眠正是調節人體各項技能的保障之一,可以說是生命的營養品。一旦睡眠出現問題,整個身體極其容易出現各種危機。

老年失眠是常見現象,也是臨床上非常棘手的問題。陷入失眠、淺眠的中老年人,其糖尿病、健忘症的發病率大大提高,免疫系統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擊。

為老人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讓睡眠永保“年輕”才是老年人健康的真正秘訣。

專家建議:“酸棗仁粥”助睡眠

睡不好可食用一些清心安神的食物,如百合、蓮子等,不妨試試一款藥膳“酸棗仁粥”。

做法:取炒過的酸棗仁30~50克在水中煮15分鐘,將酸棗仁濾出,用過濾出的水煮粥食用。但是,這款助眠粥可能會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謹慎食用。

➀《健康時報》2018-01-19《老人健康“二少一好”》

➁《健康時報》2016-10-14《健康老人的好習慣》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