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常發脾氣的孩子,除了吼叫還有什麼辦法?

奇葩史說


雨媽有話說,對於孩子發脾氣,父母可以做的一點是:接納孩子的脾氣。



我家妞從小急脾氣,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哭給你看,因為我說錯一句話,她會發脾氣;因為她沒玩夠,我讓她去洗臉刷牙,她會發脾氣;因為我打擾她玩遊戲,她還會發脾氣。。。。

一天有多少次,我都不記得了。剛開始她發脾氣我也是生氣,很嚴厲的批評她,然後就是冷處理,結果卻是越來越糟糕。


後來看了一本書《不吼叫,不討好,三步培養出高情商孩子》,明白了接納的重要性。

孩子和大人發脾氣,是因為她不知道怎麼控制脾氣以及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做的

第一、接納孩子的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候,輕聲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生氣。

當孩子發現父母肯定自己情緒的時候,他心裡會漸漸平靜下來,這個就如同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希望有人理解我們一樣。

第二、幫孩子認識情緒

當孩子冷靜一點,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剛才你的心裡是不是不舒服?這種情緒叫做“焦躁”。媽媽打擾了你玩遊戲,你很焦躁,所以你會感覺全身不舒服,想要發脾氣。當你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就發生說出來:我很生氣!

第三、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候,父母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你可以說我難受,也可以說我現在很忙或是我現在很生氣。

但是你不要發脾氣,因為你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事,我也會莫名其妙,搞不明白怎麼回事。

第四、持之以恆的重複上面三條

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孩子需要無數次的練習。

妞大概從3歲左右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她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4週歲了,大多數時候她會告訴:媽媽,我很困,想要睡覺了,不刷牙可以嗎?或者媽媽,我正玩著呢,等我5分鐘。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養成一個壞習慣以後,想要改正,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需要耐心,耐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決心。

養育孩子也是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長大。


雨媽育兒之路


面對孩子令人崩潰的發脾氣,我是這麼做的:

一、冷處理,讓她先發洩。今天她要我給她講故事,但她又不知道書名,只說我要聽小牛的,那有幾本小牛的書啊,我拿了兩次她都說錯了,讓她自己拿她又不去,然後崩潰大哭。我也沒理她,她哭了一會後,停了下來,對我說:“媽媽,你能抱我一下嗎?”我很肯定的說,沒問題,就把她抱起來了。她躺在我的懷裡,很滿足的樣子。我問她,好點兒了嗎?她說好點兒了。然後我說,那你去把你要看的書拿來媽媽給你講,她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因為小,她的控制力還很有限,而發脾氣是她能用的最直接的方式。家長如果這時候還吼,只會讓局面變的更加糟糕。冷處理、讓孩子和自己都得到一個緩衝。



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隨著寶寶的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當得不到滿足或他自己心裡的需求時,他就會發脾氣。可以跟孩子說:“你不說出來,我怎麼知道你的想法呢(要的東西呢)?”跟孩子做個約定,讓他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說出來。

三、家長要有榜樣作用,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的性格有遺傳和後天影響。而據研究後天環境的影響達到70%。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家長不要用生氣控制孩子。一般家長的脾氣暴躁,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裡去!

孩子發脾氣,家長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戒吼、戒吼、戒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然後把我上面的三個辦法用起來。

我是一個關注孩子成長的育嬰師媽媽,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和知識分享。養娃的同時答個題,也歡迎您的關注!


小羽媽咪愛baby


我們家姐姐從小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直都很乖巧,一般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通常就是哭一頓,但不會大哭大鬧,更不會發脾氣,或許女兒大多是這樣的吧。


不過好日子不長,二胎元寶則完全不同了,2歲3個月的元寶完全進入了可怕的兩歲週期,經常無故扔東西、哭鬧,對我提出的要求,比如把喝完的水杯放回桌子上,脫下來的鞋子放回鞋架,食物不能帶進房間等,要麼裝作聽不見,要麼扔在地上, 實在不行就坐在地上耍脾氣,如果我抓住他的手不放的話,就喜歡在地上打滾,兩腳亂蹬,真是讓人很無奈。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目前是這麼應對的。

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其實是一個比較暴脾氣的人,有時候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氣,不過在帶元寶的過程中,慢慢的體會到發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會讓孩子心生恐懼、膽怯的情緒,更容易傳染脾氣火爆的性格,所以,現在遇到這種孩子讓我煩心的事情,我都會讓自己停下來,冷靜一下,告誡自己“發脾氣沒有用”、“發火只會讓問題更糟糕”,冷靜兩分鐘,喝口水,再進行處理。

接受孩子的情緒

以前姐姐哭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跟孩子說“哭有什麼用?”、“哭又不能解決問題?”、“別哭啦!”,這種做法當時可能能夠壓制住孩子的情緒,但實際上沒有解決問題,孩子到了有情緒的時候,照樣會發洩出來。

所以,現在不論是姐姐,還是元寶弟弟,哭鬧有情緒的時候,我們都會讓自己儘量接受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宣洩一下,有時候也會抱著孩子安慰,傳遞共情的情緒,讓孩子意識到我們是理解孩子的。

態度堅定的傳達我的要求

通常孩子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動中出現哭鬧的情緒,比如說不肯好好吃飯、不肯睡覺、亂扔東西等,要麼就是對要求的規則不好好遵守,這種情況下,我會在孩子哭鬧完之後,抓住孩子的手,跟他講我的要求,必須完成吃飯、擺放整齊物品、收拾玩具之後,才能夠去玩耍、吃零食水果。這個過程中,我不會只是提要求,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做,有時候也會跟他玩比賽,看誰撿起來的玩具多,通過這樣一些方式,刺激孩子遵守規則的興趣。

總之,對於孩子的哭鬧,一定不要吼叫!,不要發脾氣!否則真的後患無窮,剋制自己的脾氣,是所有家長首先需要做到的!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孩子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表達能力稍弱,而觀察模仿能力超強👍,所以面對經常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如果沒有方法,只知道吼叫,孩子必然也就學會了這招。這就是一個超級不良示範!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家長要怎麼做!

1、淡定地蹲下來


淡定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哭鬧的孩子極度考驗家長的忍耐力。所以深吸一口氣,笑一笑,然後開始溝通吧!

蹲下來是溝通的第一步,這意味著你對孩子的尊重!蹲下來,孩子無需仰視你,TA的內心會認為與你是平等的,TA就更能把你的話聽進去。

2、共情

既然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及成人。那麼我們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把內心感受說出來,這意味著你對孩子的理解!共情,讓孩子知道你和TA不是對立的。這樣,TA的防備心就沒有那麼重。比如,孩子下雨天吵著非要出去玩,那我們可以蹲下來跟TA說:“你很想出去玩是嗎?媽媽知道外面有滑滑梯 有秋千,都是你最愛的遊戲。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沙子,是嗎?”孩子一般會連連點頭,情緒也會平靜許多。如果是年齡較大的寶寶,可以鼓勵TA自己表達 而你適時的用溫柔的口吻重複TA的話就行了!

3、說明原則不輕易讓步

這一點是很多家長的短板。許多人在這一步選擇了吼叫或者妥協。其實,你不妨試試用擬人的口吻來溝通:“你看太陽公公都覺得太冷了,怕淋雨了感冒,躲在家裡不出來。我們等太陽公公出來了再出去吧!下雨天是不能出去玩的!我們等太陽公公出來了再一起去玩吧!”如果是大點的寶寶,可以表情嚴肅,口吻堅定的說明道理。

4、分散注意力

在說明原則後,孩子一般第一時間都難以接受。所以,不妨給孩子多幾個其他選擇,分散TA的注意力。

5、冷處理

如果孩子一直哭鬧發脾氣,不如沉默以對。既然原則已經說明,那就不關注不走開。讓TA一個人表演,在TA平靜下來之前,適時給TA擦擦鼻涕眼淚就行。

6、擁抱孩子


孩子平靜下來之後,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擁抱,補償TA剛剛缺失的一點安全感。讓孩子體會到你還是很愛TA。這個擁抱有可能會引發孩子的下一輪哭鬧。不過沒關係,一般很快就能停止,如果停止不了,說明你的原則沒有說明到位,冷處理做得不夠徹底。請重新再來一次。

做家長不容易,做個淡定有方法的家長更不容易。好好修煉,與孩子一起成長。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不僅教養了一個懂道理的孩子,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沉著冷靜了!


金金育兒日記


我家兒子現在8週歲多,上小學二年級,在他三歲以後到五歲這個階段,曾經也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孩子,但是現在的他就是性格溫和,做事情也是不急不慢,我來說說我的做法,期待可以幫到您。

首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發火,一定要淡定。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比如想買個新玩具父母不同意,想下雨天出去踩水父母不同意,脾氣暴躁的孩子就會直接發飆,要麼大喊大叫,更厲害的還有可能就地打滾撒潑。

當孩子開始他們的“精彩表演”的時候,很多家長要麼摟不住火揍孩子一頓,要麼為了面子立馬答應孩子的要求,這兩種做法都不妥。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淡定地看著他表演,只要他在安全的環境中,你就當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哭鬧,不批評他也不阻止他。

要知道,孩子是很會看大人的臉色的,當他看到你這麼淡定的時候,心裡會評估自己的要求多半是得不到滿足的,再這樣鬧下去也沒有意思,他就會收斂的。

其次,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先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家長就可以安撫一下他們的情緒了,可以抱著他親親他,或者拍拍孩子的後背,給他擦掉眼淚鼻涕。

你的這些舉動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很有必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雖然你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但是你對他的愛是不變的。

這樣讓孩子明白你的愛以後,可以為下一步跟他講清楚道理做一個鋪墊,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的。

第三,跟孩子講清楚道理,並告訴他發脾氣沒有用。

不管孩子多小,他們都是聽得懂父母的話的,家長可以用最直觀的話,告訴孩子為什麼不答應他的要求,讓他明白不是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

同時,嚴肅認真地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可取的行為,只要是父母說不可以做的事情,發再大的脾氣都不可以做,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樣幾次以後,孩子會逐漸明白,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是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他以後就會逐漸減少發脾氣的次數,直到基本不再發脾氣了。

總之,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淡定,你的情緒不能被孩子牽著走,因為你自己的情緒一旦失控,你要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揍孩子一頓,要麼就是煩躁不安,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讓孩子得逞。

所以,想要糾正孩子的亂髮脾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比孩子更能控制情緒才可以。


心海一隅


對於經常發脾氣的孩子,當然不能簡單粗暴的用吼叫的方式來馴服,即使暫時的鎮住,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宣洩,遲早還是會爆發。我之前也是常常被孩子氣的吼叫來嚇唬她,但效果適得其反,孩子變得更加愛發脾氣。我認為除了在孩子發脾氣時採用比吼叫更好的應對方法外,更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發脾氣的問題,讓孩子少發脾氣,甚至是不發脾氣。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孩子發脾氣,父母不能發脾氣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大多數家長也會煩躁,覺得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甚至覺得她就是故意跟自己作對,所以家長往往也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大聲的吼叫,衝孩子發脾氣。這樣會讓情況更加糟糕,孩子會有樣學樣,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孩子發脾氣時,作為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和情緒。不要因此把孩子單純的發洩變成一場雙方的戰爭。我的建議是冷處理,因為這時孩子的情緒處於高度亢奮狀態,可能你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等孩子冷靜過後再詢問孩子發脾氣緣由,尋找解決辦法,並告訴她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整個過程要心平氣和,不要說教要像朋友談心那樣,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下次她才會好好說話。

不要總是拒絕、否定孩子,應該敞開懷抱多些寬容

有些孩子可能比較貪玩,一會兒摔了磕了碰了,家長可能都會念叨一番。有的家長喜歡貶低、否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跟別的孩子比較,比如那誰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看你怎麼這樣,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焦躁的情緒,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認為父母是不是特別瞧不上自己,這樣孩子會變得急躁、暴躁、易怒,愛發脾氣。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到,“人終其一生在尋找兩樣東西,一種是歸屬感,另一種是價值感”。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安全,無論她們是否犯錯,聰明與否,都不會停止愛她。還要讓她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有價值的。我認為如果孩子擁有這兩樣東西,是不會經常發脾氣的,能夠跟父母好好的說話。

和孩子建立一座穩固的溝通橋樑

父母要養成經常跟孩子溝通和交流的習慣,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和孩子建立一座穩固的溝通橋樑,在橋樑的兩端,雙方是相互信任的,這樣孩子一旦有問題有需要就會跟父母溝通,而不是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博取關注,以此來希望父母解決問題。

總之,孩子發脾氣除了安撫之外,還要尋找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根源,以此糾正過來,讓孩子少發脾氣甚至不發脾氣。


玲子育兒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先天氣質,有的寶寶十分恬淡沉靜,嬰兒期就可以獨自睡很長時間,而有的孩子則是“高需求寶寶”,稍有不如意便會大哭大鬧,驚聲尖叫,惹得父母忙不迭地跑來溫言相勸或忍不住也對他大吼大叫。

誠然,寶寶先天氣質會令其有某種性格傾向性,但這種性格傾向性是可以在後天得到調整的。

比如,一個高需求寶寶,如果被父母一直溫柔穩定地抱持著,那麼他三四歲之後他不會有太過急躁的脾氣,但對於世界的熱情和投入的特質卻被保留了下來,這樣對他就大有裨益

我的兒子就是個高需求寶寶,在他出生的頭六個月,幾乎無法離開大人的臂彎。把熟睡的他放到小床上,過不了一兩個小時他就會驚醒大聲哭叫,這逼得我白天將他用背巾兜在身上,而晚上則幾個人輪流抱著他,但我們堅持了下來。現在的他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可愛,每天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且能夠以相對溫和平靜的方式對待生活,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吵。我很為他感到自豪。

除了先天氣質的影響,孩子亂髮脾氣與後天父母的示範作用也大有關係。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毋庸贅言,孩子會從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上習得自己應對世界的方法。當他們看到父母以爭吵、吼叫的方式來逼迫他人就範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就會依樣畫葫蘆。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以吼叫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大發脾氣,無異於飲鴆止渴。孩子越發脾氣,我們就越是要冷靜理智,這樣才能給孩子親身良好的示範,慢慢修正他的這一行為模式。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第一,我覺得孩子的脾氣會很暴躁,我有一個特別深的體會,上大學的時候,我有一個舍友.他們家裡爸爸是那種火冒三丈的,脾氣超級大的那種人,我個人覺得真的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影響,他爸爸總是會打她媽媽,無緣無故.有一次他爸爸喝酒回來,她和妹妹好像在一樓看電視,當時他爸爸就把他們兩個趕出家門,以至於現在他們形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每次只要一看到他爸爸回來,他們總是會習慣性的上二樓,不在一樓呆,平常的吼叫更是家常便飯,再說說我這個大學舍友吧,脾氣特別暴躁,按理說作為女生的脾氣一般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溫和的,但是她特別容易愛怒,愛發脾氣,三分鐘臉色就變。

第二: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如果你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你絕對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別人的爸媽你會羨慕,別人的家庭你會羨慕,因為你無論是貧還是富,你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想在一個超級有愛的家庭裡生活,因為對於別人的家庭來說這種事情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奢侈.


第三:你對一個安靜的環境很渴望

有些孩子在家裡被吵慣了,總是對你吼叫,這個時候你特別渴望一個安靜的環境,因為這樣,你的心才會得到安寧,你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每天生活在一個你爸媽吼你的環境裡,你很容易怒,很容易煩不要去責怪別人,這是家庭帶給你的,對於你來說,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Jackson小布


Hi,爸爸媽媽們,你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以下難題?

孩子脾氣急躁……不好好吃飯……

粘人、打人……跟家長對著幹……

寫作業拖拉、喜歡玩手機IPAD、做事情磨磨蹭蹭……

是否存在過以下的困惑?

無論跟孩子怎麼講道理,孩子就不聽話,無法溝通,更不能瞭解您關懷的感受?

自己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發脾氣之後又內疚不安?

不知道應該培養孩子哪些品格和技能,可以幫助TA面對未來複雜的世界?

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普遍存在兩種形式:

一種是嚴厲控制

“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

一種是放任嬌縱

“你想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吧”。

父母常常在孩子行為面前左右為難

除了這兩種相處方式

有沒有一種相處方式

如何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

並且能夠有效的管教孩子呢?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麼,給孩子上好第一課尤為重要!


現滿熊閱讀特邀兒童教育專家為家長們帶來「正面管教」系列公開課程。帶領我們大家一起來發現和找到以上困惑的答案,打開讀懂孩子的大門!


如果您的孩子愛生氣,不妨來免費收聽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專家迪奇老師為大家帶來的兒童正面管教課程——繪本里的情商課。

目前,該系列課程已經開了三節課。除了《孩子老愛生氣怎麼辦》還有《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太膽小怎麼辦?》等課程。帶領大家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一站式解決育兒困惑!

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滿熊閱讀,收聽課程!


滿熊閱讀


奏效的辦法才能稱之為“好辦法”,所以吼叫肯定是沒有用的,即便是這次孩子因為被家長的吼叫“震懾”住了,也會將這種不良情緒積累下來,從而導致下一次更加激烈的爆發。

對於經常發脾氣的孩子來說,其實他是需要一個情緒的宣洩口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喊的比他更大聲,叫的比他更厲害,而是應該允許孩子能夠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蹲下身子,平視孩子,輕輕地撫摸他的後背,然後對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兒,如果你需要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陪著你,或者你需要一個人待一會兒嗎?”當然,在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要注意他的安全,不要讓他傷害自己。

等到孩子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一下,為什麼孩子會這麼生氣?下一次除了發脾氣,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一些什麼問題?讓孩子自己想出一些解決辦法,讓他擁有選擇和思考的權利。

這種應對方式當然不太可能一次奏效,也會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下一次,如果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家長也要大力地鼓勵和表揚,逐漸的,孩子發脾氣的時間和次數就會逐漸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