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功:用新材料在牆上打造“三峽電站”

任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公司總經理。帶領團隊在新材料方面完成了34項國家專利的申請,其中發明專利19項。其最受市場關注的就是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潘錦功是地道的浙江人,畢業於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在校期間,他就對材料有濃厚興趣。但他的第一桶金並非材料,而是水結構研究。他提出分子簇水具有記憶力假設,並製作出樣品。這個研究成果被2004年12月《Science》雜誌列入2004年十大科研突破。

潘锦功:用新材料在墙上打造“三峡电站”

小賺一筆後,潘錦功開始重新選擇研究方向。當時低碳熱正流行,潘錦功認為碲化鎘是機會,便找到老師,希望成立碲化鎘研究中心。

成立研究中心難,攻克關鍵技術問題更難。向碲化鎘摻銅的時候,導電效果逐漸上升,但摻到一定量後,物極必反,效果下降。做研究時,摻雜全憑感覺。

碲化鎘要從研究轉向產業化,這是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經過兩年努力,潘錦功和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碲化鎘薄膜材料多能級多摻雜載流子密度圖解法,把銅摻雜背接觸、暗電流阻擋材料兩個關鍵問題攻克,並製出樣品,轉化效率在國際領先。

潘锦功:用新材料在墙上打造“三峡电站”

2011年,潘錦功決定回國創業。當時,江蘇、廣東、上海都向他發出邀請。最終,他選擇了四川,理由是,這裡有好的創業環境和好的碲資源。

之後中建材光電已建成國內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純碲材料一體化生產線,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掌握高純度7N優質碲化鎘核心材料製造技術的企業,產品的轉化效率比世界上最好的碲化鎘技術廠家——加拿大一家公司還要高1.8個百分點。

由於掌握著國際領先的技術,這幾年,外地甚至美國都想“挖”走他,但潘錦功不為所動,因為“四川對人才支持力度大,環境持續優化”。

潘锦功:用新材料在墙上打造“三峡电站”

潘錦功算了一筆賬:如果將我國現有建築400億平方米中1%的面積,改用碲化鎘薄膜光伏組件作為建築牆體,每年的發電量相當於半個三峽電站,可以減排5000萬噸二氧化碳。不僅能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能源供給,也能推動建材行業和玻璃行業轉型升級。

目前,潘錦功公司已經有1個多億的銷售收入,他的短期目標是力爭三到五年超過10個億。他的夢想就是在牆上打造一個“三峽電站”。越來越多的高樓建築,就是潘錦功的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