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治療支氣管擴張?

5號452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治療“支氣管擴張”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支氣管擴張為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疾病,往往因為支氣管-肺部反覆感染或炎性黏稠分泌物阻塞,導致細支氣管壁破壞及附近肺組織纖維收縮,支氣管呈持久擴張和變形,逐漸形成支氣管擴張。此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年,男性多於女性。臨床以咳嗽、膿痰、間斷性咯血及經常合併感染為主要特徵。

本病與中醫“肺絡張”相類似,可歸屬於中醫“咳嗽”、“咯血”、“肺癰”等病證範疇。若病情經久不愈,則易併發肺膿腫、阻塞性肺氣腫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本病過去頗為多見,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結核。自從針對性應用抗生素以來,加之有中醫中藥的治療,支氣管擴張已明顯減少。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反覆感邪

外感風寒或風熱燥邪,肺氣失於宣降,咳嗽時作,尤其是反覆多次感邪,以致痰濁鬱火內蘊於肺,肺氣上逆作咳。或邪傷肺絡,血溢氣道,引起咯血。

2.情志失調

鬱怒憂思太過,心肝火旺,邪火犯肺,肺失清肅,發生咳嗽氣逆,或邪傷肺絡可出現咳嗽、咯血。邪熱煉液成痰,阻於肺絡,常可咳出膿性濁痰。

3.飲食不慎

多因過食甘肥油膩或辛辣之品,積溼生熱釀痰,蘊結中焦,上逆犯肺。痰熱內鬱,出現咳嗽,咳吐黏痰。肺絡受損,則見咯血。

4.久病肺虛

慢性咳嗽日久不愈,肺氣漸損,氣不化津,津凝成痰;或有哮喘、肺癆病史,或風溫遷延,肺氣陰耗傷,痰溼痰熱內蘊,肺失宣降,咳嗽咳痰時作;久咳久喘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以上病因中外感、情志和飲食因素,既可是原發病因,亦可成為支氣管擴張反覆發病的誘因。

二、病機

支氣管擴張屬於肺系病變。肺主氣,司呼吸,其性喜潤惡燥,易受內外之邪侵襲,稱為“嬌髒”。由於外感、內傷及久病等原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痰”、“火”等致病因素,蘊阻於肺,影響其宣發肅降功能,形成本病。痰的產生,或因外感風寒、風熱未能及時表散,肺氣失宣,津凝為痰;或因情志失調,肝火灼津為痰;或因飲食甘肥,釀生痰熱。痰熱痰濁蘊結於肺,肺失肅降,則見咳嗽、咳痰黃濁;如痰熱入於血分,與瘀血搏結,則可蘊釀成癰,表現咳痰有腥臭味,或膿血相間。

火有實火,也有虛火。實火或因外感所致,或因過食辛辣炙煿,醇酒厚味,以致釀痰生熱,化火犯肺;也有鬱怒傷肝,木火刑金者。虛火多因久病肺腎陰精不足,不能制陽,水虧火旺,虛火炎上。無論虛火還是實火,損傷肺絡,遇血外溢則見咯血,故火邪亦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

瘀之形成,可因痰火相結,阻滯氣血運行而致。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同時,患者常有咯血之後,離經之血不行,往往又留而成瘀,併成為再次出血的原因。久病肺脾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氣虛血瘀,血不循經,亦是原因之一。由此可見,痰、火、瘀是導致支氣管擴張的主要病理因素,且往往相互夾雜,貫穿於本病的整個過程。

從病變部位而言,主要在肺,可涉及肝、脾、腎。與肝有關者,因鬱怒傷肝,邪鬱化火,上逆犯肺。與脾有關者,因飲食不當,脾失健運,痰溼內生,上犯於肺;或久病不愈,肺虛及脾,肺脾氣虛,不能攝血;與腎有關者,多因久病肺腎虧虛,腎陰受損,陰虛火旺。

【發病機制及病理】

本病主要發病因素為支氣管-肺臟的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兩者相互影響,導致支氣管擴張。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都能誘發支氣管-肺臟的感染,損害支氣管壁各層組織,削弱它的彈性,最終導致支氣管擴張。腫瘤、異物吸入等引起的支氣管阻塞,可導致遠端支氣管-肺部感染。支氣管阻塞引起的肺不張,因胸腔內負壓對病肺的牽引,可助長支氣管的擴張。兒童的支氣管腔較成人為細,呼吸道感染又頻繁,發生支氣管擴張的機會也多。刺激性氣體如氮、氯、芥子氣等吸入,也能引起支氣管炎和管腔阻塞,損壞管壁,導致支氣管擴張。在支氣管結核,狹窄管腔的遠端,伴或不伴肺不張,皆可有支氣管擴張。結核病灶癒合後的纖維組織牽引也可引起本病,這是肺結核的併發症,在病程中可有反覆少量咯血。變態反應性麴菌病,由於麴菌感染損害支氣管,故可導致支氣管近端的擴張。

本病病理表現為支氣管壁彈力組織、肌層及軟骨等陸續受到破壞,由纖維組織所代替,管腔乃逐漸擴張。按其狀態可分為柱狀和囊狀兩種,並常混合存在。柱狀擴張的管壁破壞較輕,隨著病變的發展,其破壞嚴重,出現囊狀擴張。管壁黏膜的纖毛上皮細胞被破壞,反覆出現慢性和急性炎症,黏膜有炎症細胞浸潤和潰瘍形成。柱狀上皮細胞也常有鱗狀化生。支氣管動脈和肺動脈的終末支端有擴張與吻合,有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血管瘤,以致病人常有咯血。囊狀支氣管擴張,一般較為廣泛,且常有痰液瀦留和繼發感染,炎症蔓延到臨近肺實質,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炎、小膿腫或小葉肺不張。炎症消退後,引起肺纖維化和阻塞性肺氣腫,可加重支氣管擴張。一般炎症性支氣管擴張多見於下葉,左下葉支氣管較細長,且受心臟血管的壓迫,引流不暢,招致繼發感染,故一般以左下葉支氣管擴張較右下葉為多見。

支氣管擴張的呼吸功能改變與病變的範圍及性質有密切關係。病變侷限時,由於肺臟具有極大的儲備力,呼吸功能一般可無明顯改變。柱狀擴張對呼吸功能的影響輕微,囊狀擴張因支氣管破壞較嚴重而併發阻塞性肺氣腫。呼吸功能的損害表現為阻塞性通氣障礙,吸入氣體分佈不均勻,時間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減少,殘氣佔肺總量百分比增高。隨著病變的進展,肺功能損害愈益加重,可出現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及彌散功能障礙等,從而導致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和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病變嚴重時,因肺泡毛細血管廣泛破壞,肺循環阻力增加,最後可併發肺源性心臟病,甚至心力衰竭。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本病患者多有麻疹、肺炎、百日咳的病史及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史,通過下列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

1.臨床表現

支氣管擴張的典型症狀為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和反覆咯血。痰量在體位改變時,如起床時或就寢後最多,每日有時可多達100~400ml。咳痰通暢時患者自覺症狀減輕。痰液呈黃綠色膿樣,若有厭氧菌混合感染,則有臭味。痰液靜置後可分為三層:上層為泡沫(下懸膿性部分)、中層為混濁黏液、下層為壞死組織沉澱物。大多數患者有咯血,通常表現為痰中帶血絲、血痰或少量咯血,有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大咯血。若有反覆繼發感染,可引起全身毒性症狀,如發熱、盜汗、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等。有一類所謂乾性支氣管擴張,僅表現為反覆大量咯血,平時咳嗽,但咳痰不明顯,甚則完全沒有。一般健康狀態良好,並無毒血癥狀。

2.體徵

早期支氣管擴張可無異常體徵。病情進展後可在病變部位聽到溼囉音,一般以肺下部為多見。隨著併發症如支氣管肺炎、肺纖維化、胸膜增厚與肺氣腫的發生,可有相應的體徵。慢性化膿性支氣管擴張患者呼出氣息發臭,且有杵狀指(趾)。

3.實驗室輔助檢查

(1)痰塗片:痰塗片革蘭染色檢查和培養分離細菌,並作藥物敏感試驗對抗菌藥物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疑為結核性支氣管擴張時,應多次作痰結核菌檢查。

(2)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一般輕症或初起患者後前位X線常無特殊發現,或僅有患側肺紋理增深。疾病後期,X線顯示不規則環狀透光陰影或呈蜂窩狀(所謂捲髮影),甚則有液平面,說明囊狀支氣管擴張的存在。有時可見肺段或肺葉不張。體層攝片可見到不張肺內的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充氣徵)和變形。胸部CT檢查,柱狀擴張管壁增厚,並延伸到肺的周邊,囊狀擴張表現為支氣管顯著擴張,成串或成簇囊狀病變,可含氣液麵。

(3)支氣管造影:支氣管造影可確診本病。且可明確支氣管擴張的部位、性質和範圍,為考慮手術切除提供重要的資料。

二、鑑別診斷

1.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或反覆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至少持續三個月,並連續兩年或兩年以上,秋冬季多發。

2.肺膿腫

有口腔手術、昏迷嘔吐或異物吸入病史,突然發作,畏寒,高熱,咳嗽和咳大量膿臭痰。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X線示肺野大片濃密炎性陰影中有膿腔及濁平面。血、痰培養有助診斷。

3.肺結核

薄壁肺結核空洞需與囊性支氣管擴張鑑別。肺結核患者常有潮熱、盜汗、倦怠、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狀,以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X線示薄壁空洞,洞壁比較平整,液平少見。痰結核菌檢查發現抗酸桿菌。

【辨證要點】

一、辨虛實

本病辨證應先分虛實。實證多為急性發作,以咳嗽、咯血為主要表現,伴身熱、煩渴、胸痛、痰黃等,正氣尚不虛弱,以邪氣犯肺為主。虛證多為慢性遷延,病程較長,以慢性咳嗽、痰多為主症,伴有氣短、疲勞、時有痰中帶血、口乾咽燥等症,以正氣虧虛為主,伴有餘邪未盡。

實證應辨風熱襲肺、痰熱蘊肺和肝火犯肺之不同。風熱襲肺者,多見惡寒發熱、咳嗽痰黃、痰中帶血、咽痛頭痛;痰熱蘊肺者,身熱煩渴,咳痰黃稠,或有臭味,咯血鮮紅;肝火犯肺者,咳嗆痰中帶血或咳吐純血,胸脅疼痛,煩躁面赤。

虛證應辨陰虛火旺、肺脾氣虛和氣陰兩虛之不同。陰虛火旺者,乾咳痰少,痰中帶血或反覆咯血,潮熱,顴紅,腰疼;肺脾氣虛者,咳而氣短,痰中帶血,或見衄血,神疲,納差,心悸;氣陰兩虛者,咳嗽痰黏,咯血量少或痰中帶血,氣短乏力,咽乾口渴。

二、類證鑑別

以咯血為主要表現的乾性支氣管擴張屬中醫“咯血”,當與“吐血”相鑑別。兩者血液均經口出,但咯血是血由肺而來,經氣道隨咳嗽而出,血色多為鮮紅,常混有痰液,咯血之前多有咳嗽、胸悶、咽癢等症狀,大量咯血後可見痰中帶血;而吐血是血自胃來,經嘔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夾有食物殘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適或胃痛、噁心等症狀,大便多呈黑色。

以咯吐大量膿痰為主要表現的溼性支氣管擴張當與肺膿腫所屬的“肺癰”相鑑別。後者瘀熱蘊結致血敗肉腐成癰,釀膿潰破,病情較重,常有寒戰高熱、胸痛,咯吐出的痰液有腥臭味或伴有膿血。

【辨證施治】

加強本病的早期治療,防止或積極控制肺部感染,對於本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早期或病變輕而侷限者,可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重症或合併感染者則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

1.風熱襲肺證

證候:初起發熱微惡寒,咳嗽痰黃帶血,或咯吐少量鮮血,咽痛喉癢,口乾鼻燥,胸悶氣急,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治法:清宣肺熱,涼血止血。

方藥:銀翹散加減。

方中銀花、連翹、竹葉清熱透邪,牛蒡子、薄荷、枇杷葉疏風宣肺,蘆根清熱生津,炒山梔、側柏葉、仙鶴草涼血止血。諸藥使用,有疏風清熱宣肺之效。若風寒未淨,惡寒鼻塞者,加荊芥、前胡、金沸草溫散宣肺;痰熱壅肺而見發熱,痰多,咳痰黃稠,加黃芩、魚腥草清熱肅肺,或合千金葦莖湯既能清肺熱,又可化瘀滯;表邪已解,津傷較甚,乾咳痰少帶血,舌紅少津,去薄荷之辛散,加天冬、天花粉、玄參養陰生津;燥熱犯肺,身熱痰少,口鼻咽喉乾燥,心煩,脈浮數,加桑葉、杏仁、南沙參、石膏潤肺生津。

2.痰熱蘊肺證

證候:咳嗽頻劇,咳痰色黃量多,質黏,或咳吐膿血腥臭痰,痰中帶血,甚則咯血鮮紅,身熱口乾,胸悶而痛,便秘,小溲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排膿止血。

方藥:清肺飲合千金葦莖湯加減。

方中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冬瓜子、生苡仁、敗醬草、桔梗化痰排膿,黃芩、生甘草清肺瀉熱,枳殼寬胸理氣,蘆根清熱生津、排膿解毒。合用則有清肺化痰排膿之效。若痰熱較甚,胸悶,咳痰黃稠量多,加魚腥草、大貝母加強清肺化痰;瘀熱相結,痰黏稠臭,或咳膿血痰,量較多,加金蕎麥、黃連、葶藶子、桃仁解毒瀉肺排膿;熱傷肺絡,出血較多,去桔梗之升散,加三七、血餘炭、花蕊石活血止血。

3.肝火犯肺證

證候:咳嗽陣作,氣逆而嗆,痰黏量少,咳吐不利,痰中帶血或咳吐鮮血,胸脅脹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乾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降氣止血。

方藥: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

方中桑皮、地骨皮清肺瀉熱,丹皮、山梔、白芍清瀉肝火,青黛、海蛤殼清肺而止咳,生地、仙鶴草、白及涼血收斂。合用有清瀉肝肺,涼血止血之效。若肝氣上逆,心煩咳嗆,面部升火,加代赭石、降香瀉降肝氣;肝絡不和,脅痛胸悶,加川楝子、絲瓜絡可疏肝和絡;腑實熱結,大便秘結,舌苔黃燥,加大黃、瓜蔞瀉火通腑;肝火動血,血熱妄行,咯血量多勢急,加水牛角片、赤芍、參三七、白茅根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4.陰虛火旺證

證候:病程較久,乾咳,痰少難出,痰中帶血或反覆咯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顴紅盜汗,或見午後潮熱,腰膝痠軟,舌紅而幹,苔少或見剝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清肺止血。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

方中生地、熟地、麥冬、白及滋養肺腎之陰,百合、玄參養陰潤肺清熱,南沙參、貝母、生甘草潤肺止咳,當歸養血活血,仙鶴草、白芍止血。諸藥共起滋陰降火止血之效。若火旺較甚,身熱明顯,顴紅,加胡黃連、黃芩以苦寒堅陰清熱;痰熱蘊肺,咳嗽痰黏色黃,胸悶,加天花粉、知母、馬兜鈴清熱化痰;咯血量多,虛火灼絡者,加紫珠草、酒制大黃、花蕊石、血餘炭等意在涼血活血,止血而不留瘀。

5.肺脾氣虛證

證候:咳而氣短息促,痰中帶血,或咳吐純血,或兼鼻齒衄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面色少華,食少便溏,舌淡,脈細弱。

治法:益氣攝血,健脾化痰。

方藥:拯陽理勞湯加減。

方中黃芪、黨參補氣攝血,茯苓、白朮、甘草健脾補氣,當歸、阿膠養血止血,陳皮理氣和中,仙鶴草、白及、大棗養血止血化瘀。諸藥合用,補益肺脾之氣,有益氣攝血之效。若痰溼內蘊,胸悶,痰多質黏,苔膩,加半夏、枳殼、萊菔子化痰燥溼;脾虛運化失健,脘痞,納少,乏力,加砂仁、麥芽、炙雞金健脾助運。

6.氣陰兩虛證

證候:咳嗽時作,痰黏量少,色黃,咯血反覆發作,但血量不多,或痰中夾血,乏力氣短,神疲納少,口渴咽乾,舌紅少津,或舌有齒印,苔少而剝,脈弦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化痰止血。

方藥:沙參麥冬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

方中白朮、茯苓、山藥益氣補肺,沙參、麥冬、玉竹養陰清熱,天花粉、蘆根清熱生津排痰,仙鶴草、白芍、阿膠珠養血止血,大貝母清肺化痰。合用則能養陰益氣,化痰止血。若肝腎陰虛,腰膝痠軟,足心發熱,加女貞子、旱蓮草滋養肝腎;痰熱未清,咳嗽痰黃,胸悶苔膩加陳皮、枇杷葉、瓜蔞皮、魚腥草清熱解毒排痰;咯血較多,頭暈心慌,加訶子、花蕊石、五味子意在斂肺寧絡止血。

一、常用食療方

1.清熱化痰飲料

蘆根30g,江剪刀草30g,全瓜蔞30g。以上任選一種,洗淨剪碎,放入熱水瓶中,用沸水衝滿,泡半小時,即可隨意飲用,每天至少飲用500~800ml,每週交換一種,可長期服用。蘆根清肺胃熱、生津止渴,雖然性寒,但其味甘淡而力薄,生津而不戀溼;江剪刀草性涼味辛,入肺經,有止咳祛痰之功;全瓜蔞甘寒清潤,有清肺化痰之效,且可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2.萊菔杏仁飲

萊菔子20g,杏仁20g。萊菔子炒熟,杏仁除去兩端及表皮,加兩杯水於鍋中,煮至半杯的濃度,取出汁液,即可飲用。杏仁性溫味甘、苦,止咳定喘,潤腸通便,一般用苦杏仁,如果長期治療,宜選甜杏仁;萊菔子性平,味甘,消食化積,祛痰下氣。

3.桃杏仁飲

桃仁5g,甜杏仁12g,蜂蜜15g。將上述三味放入蒸鍋中蒸煮,食用前加入少量老薑汁,每日2次,連服20~30天,即能對咳嗽的治療發揮很大作用。桃仁性平,味苦,能活血祛瘀、潤腸止咳;杏仁性溫,味甘、苦,止咳,祛痰,定喘;蜂蜜性平,味甘,補中益氣,安五臟,和百藥,解百毒,有緩解疼痛及潤腸之功,並有較強殺菌力。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蜂蜜具有營養心肌、保護肝臟、潤腸護胃、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

4.百合飲

百合120g,冰糖12g。百合、冰糖同煎成濃湯代茶,早、晚飲服。功效:百合性微寒,味甘,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冰糖性平,味甜,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祛痰,適用於肺陰不足者。具有清肺通便功效。

5.白蘿蜂蜜飲

白蘿蔔50g,蜂蜜30g。白蘿蔔煮汁,加入蜂蜜30g,代茶飲用。早晚各1次。白蘿蔔性平,味甘,清熱生津,消食化痰。蜂蜜潤肺益氣,適用於痰熱戀肺。

6.貝母湯

川貝母12g,蜜糖30g。川貝母碾碎,加蜜糖用水燉服,每日3次,連服20~30天。川貝母性寒,味甘,苦,止咳化痰,清熱散結,兼有潤肺之功。適用於痰熱戀肺,肺陰不足之證。

7.靈芝湯

靈芝20g,桔梗10g。第一天將兩藥稍煎片刻,取汁50ml;另用粳米50g,大棗15枚煮稀粥。先服靈芝湯,後進大棗粥。靈芝和桔梗1劑可連煎3天,每次均取汁50ml,大棗粥則每天煮1次同服。可間斷反覆服用。靈芝有顯著的排痰、抗過敏和調節免疫功能,桔梗有止咳、排痰、解毒作用,大棗粥有益氣健脾的作用,適用於以咳嗽、吐膿痰為主者。

8.雪羹湯

海蜇30g,鮮荸薺15g。將海蜇用溫水泡發,洗淨,切碎;將鮮荸薺洗淨去皮。把切碎的海蜇和荸薺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1小時。煮好後,將湯倒入碗內,可分次服用。功效: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於陰虛內熱的咳嗽,痰黃而黏稠,口燥咽乾等症。

9.豬肺炒大蒜

豬肺250g,大蒜120g。將豬肺洗淨後切成小方塊,待油鍋熱後倒入,再加大蒜煸炒,豬肺炒熟後,放少許鹽、味精,即可食用。豬肺性平,味甜,有止咳、止血、清肺潤肺之功。

10.豬肺蘿蔔湯

豬肺500g,蘿蔔500g,杏仁15g。把豬肺洗淨後切成小方塊,蘿蔔切塊成5cm厚大小,與杏仁一起加水煮熟,放少許鹽即可食用。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11.雞蛋田七湯

雞蛋1個,田七末32g,藕汁1小杯。打開雞蛋,加田七末、陳酒半杯共打勻,倒入藕汁1小杯隔水燉食之,每日1次。功效:涼血止血。

12.百合糯米粥

百合25g,冰糖25g,糯米60g。將百合洗淨用冰糖、糯米煮粥,供早餐或當點心食用。百合性微寒,味甘,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糯米性平,味甘,補中益氣。

13.麥門冬粥

麥門冬30g,糯米30g,冰糖適量。將麥門冬煎湯汁待用,糯米煮粥,待粥半熟,加入麥門冬汁和冰糖,同煮成粥,可供早點服用。功效:麥門冬性寒,味甘,清心潤肺,養胃生津。藥理研究證明,麥門冬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及傷寒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14.山藥糊

山藥50~100g(或鮮山藥150~200g),糯米50g。將山藥洗淨切片,同糯米煮粥。可作四季早餐,溫熱服。功效:山藥性平,味甘,補脾腎,含黏液質、膽鹼、尿囊素,可化痰涎、潤皮毛。

15.藕粥

帶節藕100g,糯米60g。帶節藕切成小片,加糯米,文火煮粥,每日2次。功效:藕節性平,味澀,收澀止血。藥理研究證明,藕節能縮短出血時間,適用於支氣管擴張咯血。

二、 內病外治法

(1)針刺:咯血者可針刺尺澤、孔最、魚際、肺俞、足三里、太溪。每次選用3~4個穴,施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出血量多者,加灸湧泉。咳嗽痰多,取豐隆、公孫,針用瀉法。

(2)穴位注射:魚腥草注射液,2~4ml(1~2mg),注射雙側孔最穴位,每日2次,每次每穴用藥液2ml,三天為一療程。咯血止後,改為每日1次,劑量同上,雙側穴位注射,或左右穴位隔日交替注射,鞏固治療2~3天。

(1)預防感冒:可取穴肺俞、膻中、天突、太溪、三陰交,留針15分鐘,隔日1次。

(2)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取穴大椎、足三里、血海、肺俞、命門、三陰交,留針15分鐘,隔日1次。

(3)術後創口久不癒合:取穴關元、肺俞、氣海、足三里、命門,留針15分鐘,隔日1次。

【轉歸及預後】

轉歸及預後與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有關。病程較短,正氣不虛,咯血量不甚多,一般恢復後尚好,通過清化痰熱等祛邪之法,即可控制病情,逐漸向愈。如反覆發作或經久不愈,咳嗽咯血不止,證屬瘀血阻滯、肺脾腎虧虛、氣陰不足或氣不攝血,病情較重,治療較為困難,甚則久病氣虛陽衰,肺脾腎俱虧,可以轉入虛勞之途。如火盛傷絡,出現咯血量多勢急,則屬危證,於短時間內出現氣隨血脫,陰竭陽亡。或血塊阻塞氣道,肺氣閉絕,陰陽之氣離決可暴厥而亡。

【預防與調護】

一、防治原則

1.急性發作期,必須適當休息至症狀改善,遵照醫囑應用抗生素或中藥,促進膿痰引流和控制繼發感染。如果病變侷限而反覆感染或反覆咯血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慢性期給予化痰止咳和體位引流。根據病人體質情況和病變部位,早晚各作體位引流一次。作體位引流時,可拍患者背部,或囑其做深呼吸以促進排痰。病變位於肺部上葉者,取坐位或健側臥位;病變位於中葉者,取仰臥位稍向左側臥,並將床腳抬高30~50cm;病變位於左葉者,取仰臥位,稍向右側臥,並將床腳抬高30~50cm;病變位於下葉尖段者,取俯臥位,床腳抬高30~50cm;病變位於下葉各底段者,床腳抬高30~50cm。

3.飲食調理在預防復發、增強免疫方面同樣起重要作用。飲食一般以清淡質涼、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忌菸酒、慎食或禁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保持大便通暢,對防治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平常服些潤腸通便的主食及中藥配製的飲料代茶,既可通便,又可化痰。對慢性支氣管擴張病人,可加用潤肺補腎之品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支氣管擴張病人痰量較多,易耗津液,故應多喝水,可補充體內消耗的津液。多吃營養食品,如含有維生素C的食品,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強化肺的功能。在發病期忌食溫性食品,如羊肉、狗肉、海腥、油膩之品。在支氣管擴張緩解期可多食黃豆、鮮橘子、紅果、蘑菇、木耳、銀耳及豬牛羊的肺臟。在支氣管擴張術後傷口久不癒合者宜常食核桃仁、魚類、海帶、大棗。

二、未病先防

預防支氣管擴張的發生,重點在於積極防治支氣管-肺臟的感染。要積極治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及急慢性支氣管炎,防止經常反覆感染造成支氣管管壁損害,同時也要防止異物吸入及有害氣體吸入,造成支氣管損害,應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慎起居,適寒溫,防止外邪犯肺。因咳嗽而引起咯血者,飲食方面應少食或不食辛辣炙煿及生痰動火之物。吸菸及飲酒易使咳嗽發作,故宜戒除。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可免氣鬱化火動血。過度疲勞也是誘使支氣管擴張發病的原因之一,宜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三、既病防變

支氣管擴張進一步發展引起周圍肺組織炎症和纖維化,可併發代償性及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常有氣急及紫紺。化膿性支氣管炎的局部蔓延,可能引起胸膜炎、膿胸或心包炎等併發症。感染也可經血循環到達遠處器官,其中較常見的是腦膿腫。所以支氣管擴張病人急性發作期應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清除痰液,以免進一步發展引起周圍組織化膿性炎症等。慢性遷延期以增強機體防禦能力,根除滯留的痰液和防止誘發刺激為主,避免經常反覆發病引起肺纖維化及阻塞性肺氣腫。

支氣管擴張發病時,實證根據風熱、肺熱、肝火之不同,分別採用清疏、清化、瀉火等法,虛證則分別採用滋陰降火、益氣補血等法。注意由表入裡及由實轉虛的病機演變,及時採用相應治法。痰熱、肝火、陰虛三證要注意防止火盛動血,迫血妄行,引起大量咯血,可用苦寒直折,或用滋水降火,寧絡止血。氣虛不攝亦可引起咯血量多,應及時採取益氣攝血之法。大量咯血既要防止氣隨血脫而出現亡陰亡陽,又要防止血塊阻塞,氣道不通,正氣閉絕,發生突然死亡。

【臨證經驗】

一、學術淵源

由於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反覆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有反覆或長期應用多種抗生素的經歷,然而臨床上並不能完全控制症狀,咳吐黃膿痰、綠痰、分層痰就是長期肺部反覆感染的表現,還伴有發熱、口渴口臭、大便乾結的症狀。辨其原因,由痰熱壅遏於肺所致,更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腑氣不通,胃腸之熱燻蒸於上,加重了痰熱壅肺不解,肺失宣肅而致痰咳不止。先生採用民間治療肺熱咯血的鹿銜草合大劑量黃芩清肺涼血,再配蚤休、魚腥草、敗醬草以增強清肺熱、化膿痰作用,加桃仁、生大黃潤腸通腑,達到清肺化痰抗感染的效果。

對於咯血患者,先生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除了疲勞、用力過度引發外,還與患者情緒抑鬱或性情急躁有關。肝脈上注於肺,肝失疏洩,肝火偏旺,木火刑金,灼傷肺絡,而出現肝火肺熱之咯血癥狀。支氣管擴張的急性發作,常咯血如湧,患者的肝火熾盛和邪火迫肺見症非常突出,治療應平肝清火為先,以阻止病情發展,火降則血寧靜,氣順血自歸經。對於少量咯血而長期不愈的患者,常有瘀血存在,治療要在平肝清火的基礎上加用活血祛瘀藥,如川芎、桃仁等。這是久病必瘀,行血和止血的辯證關係,常常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根據西醫痰病理細胞學、痰生化學和痰細菌學等綜合分析,細菌性炎症是主要的,從而為清熱解毒、祛痰為主的治療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咯血也為本病常見的臨床表現,感染的存在又是造成咯血的根本原因,這與先生主張用清肺化痰抗感染、平肝清火療咯血的治療是一致的。

支氣管擴張患者常常咳痰不盡,尤其早上起來老痰不盡,口淡乏味,食慾不振,有時感到胸悶背重、如負重擔、疲憊無力、舌苔白膩等,此為脾氣虛弱,痰溼阻肺之證。痰溼阻肺常可使支氣管擴張纏綿難愈,此時用一般的清肺化痰藥療效平平,而以健脾祛溼排痰的方法常可獲效,此乃治療支氣管擴張的關鍵。脾乃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溼,久則聚而為痰,痰溼互結,上阻於肺,使患者咳痰不已。治病必求其本,健脾才能使之運化功能恢復。臨床常用二陳平胃散健脾化溼,配用陳葫蘆、防己、車前草加強利溼之功;合黃芪益氣補脾,以促進培土生金的作用,使元氣恢復。有的患者咳痰稠黏,且量多,咯之不暢,此乃老痰也。因為宿痰伏肺,氣機鬱滯,升降失常,常可影響血脈運行,出現痰瘀膠結不解,常用自擬的三海湯,即海浮石、海藻、海蛤殼。其中海浮石、海蛤殼入肺經,具有軟堅化痰清肺之功。《本草衍義補遺》稱此藥具有“消積塊,化老痰”之效。排痰化溼是一個緩慢過程,用藥宜漸消緩化。如果猛劑急攻,則痰未消而正氣已傷,必須權衡邪正虛實,緩急輕重,必要時用攻補兼施的方法,可酌加功勞葉、仙鶴草以益氣補虛,提高機體免疫力。

支氣管擴張患者常伴有副鼻竇炎,見鼻塞、流黃膿涕,中醫稱為鼻淵。慢性副鼻竇炎經久不愈,膿涕沿著咽喉、氣管壁向下流,沉積於小支氣管,使其反覆感染,久而久之是造成支氣管擴張的重要原因,以右下肺多見。而支氣管擴張又常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復發,尤其是合併副鼻竇炎者,往往是引起本病復發和加重的主要原因,從而使支氣管擴張的防治更為複雜。臨床中常將兩病同治,用千金葦莖湯加鹿銜草、黃芩、佛耳草、山海螺、魚腥草等藥清熱解毒,促排膿痰。對鼻塞嚴重者,還在處方中配伍辛夷、蒼耳子、路路通、牛蒡子等以開竅通鼻,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診治特色

發熱、痰溼、瘀血是支氣管擴張的常見致病因素,也是呼吸系統較為難治的疾病。支氣管擴張的形成常與幼年肺部受邪侵襲有關,其病雖愈而正氣受傷,痰溼深伏於肺。若遇外邪侵入,或肝火刑金灼肺,或嗜食辛辣厚味之品而化熱上燻於肺,外邪引動內伏之痰溼,導致肺氣上逆,每見咳嗽、吐膿痰等證候;火熱灼傷肺絡,血溢脈外則咯血或痰中帶血;久病入絡,加之離經之血留滯不散,每易形成瘀血,成為繼發性致病因素;火熱易傷陰液,反覆咯血則必傷陰血,故本病常伴有氣血陰液不足之候。正虛邪戀,反覆發病,使本病難以治癒。

1.肺熱型

臨床特徵:咳嗽痰多,痰色黃、綠,或分層痰,反覆咯血,伴有發熱、口渴、口臭、大便乾結,常發生在肺部感染時,舌苔黃膩,脈滑數。證屬肺熱壅盛,胃腸熱結,熱傷肺絡。治以清肺通腑法。

方藥:鹿銜草18g,黃芩18g,側柏葉18g,魚腥草30g,野蕎麥根30g,敗醬草30g,白茅根30g,連翹9g,蚤休9g,炒藕節9g,枳殼9g,枳實9g,生大黃9g,桔梗6g。

在這個基本方中特別重視野蕎麥根及鹿銜草這兩味中藥。野蕎麥根,又名開金鎖,性涼,味苦澀,入肺、肝經,除有清熱解毒外,還有活血散瘀、祛風除溼等功效,能減輕咳嗽症狀。在肺熱型多用,用量在30g左右,隨症情輕重、藥量可靈活加減。鹿銜草,甘苦辛平,清肺化痰,兼有止血、祛風溼及補腎強骨的作用,攻補兼施,民間常用於肺癆咯血。處方時常將鹿銜草配伍黃芩、連翹,為治療支擴的老三品草藥。

2.肝旺型

臨床特徵:咳嗽氣促、痰黏、咯吐鮮血量多,每因情緒抑鬱不舒或發怒激動而發病;伴胸脅脹痛,口乾口苦,大便偏幹,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數。證屬肝火犯肺,血逆妄行。治以平肝清肺,涼血止血法。

方藥:柴胡9g,前胡9g,青黛9g,丹皮9g,炒蒲黃9g,六月雪9g,茜草根9g,平地木30g,海蛤殼12g,野菊花12g。

胸脅脹痛明顯者,加瓜蔞皮12g,徐長卿12g,廣鬱金12g,以疏肝通絡解鬱。

3.氣虛型

臨床特徵:反覆咳嗽咳痰,痰中夾血,血色時而暗紅、時而淡紅,動輒氣促,易患感冒,少氣懶言,面色少華,睡眠欠安,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弱無力。證屬氣不攝血,痰熱內戀。以益氣攝血,兼清痰熱為治。

方藥:生黃芪12g,太子參12g ,蒼白朮(各)12g,姜半夏12g,豬茯苓(各)12g,功勞葉12g,防風9g,陳皮9g,生甘草9g,蚤休9g,炒藕節9g,仙鶴草30g,蒲公英30g,江剪刀草30g,野蕎麥根30g。

4.痰溼型

臨床特徵:咳嗽痰多,每日痰量200~400ml,痰清稀色白,或白泡沫狀;伴胸悶納少,口淡乏味,大便易溏,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膩,脈細滑。證屬脾氣虛弱,痰溼內戀。以健脾益氣,化溼排痰為治。

方藥:陳皮12g,川樸9g,防己9g,姜半夏12g,蒼白朮(各)12g,豬茯苓(各)12g,黃芪12g,車前草12g,薏苡仁30g,陳葫蘆30g。

如痰黏稠難咯,加海藻9g,海浮石15g,海蛤殼15g,以軟堅化痰。

5.陰虛型

臨床特徵:咳嗽痰少,痰黏稠難咯,痰中帶血,血色鮮紅;伴氣短,胸部不適,口唇鮮紅,午後低熱,盜汗,口渴喜飲,大便偏幹,舌紅苔薄少津,脈細滑數。證屬痰熱鬱肺,熱傷氣陰。治以益氣養陰,清化痰熱。

方藥:南沙參12g,太子參12g,桑白皮12g,麥冬12g,枸杞子12g,女貞子12g,黃芩18g,佛耳草18g,野蕎麥根30g,白茅根30g,冬瓜仁9g,五味子9g,炒藕節9g。

三、驗醫舉例

例1:張某,男,37歲。

初診:1997年6月22日。

主訴:痰多咯血20年,加重一年。

病史:20年來經常痰多咯血,一年前患病毒性肝炎後,咯血頻頻,且量多達200~500ml,住院用垂體後葉素、止血敏及青黴素等治療後咯血即止。但是近日受寒感冒,咳嗽咯血又作。症見面色萎黃,吐痰黃膿,咯血色鮮,動則汗多,氣促,無發熱,口淡納少,二便尚調。

舌脈:舌苔薄膩,脈弦細滑。

檢查:胸片和肺部CT確診為左下支氣管擴張。

辨證:肝火犯肺,痰熱壅遏,灼傷肺絡。

診斷:中醫:咯血(肝火犯肺型);西醫:支氣管擴張。

治則:平肝清肺,涼血止血。

處方: 柴胡9g,前胡9g,平地木30g,丹皮9g,炒蒲黃9g,川芎9g,茜草根15g,野菊花9g,夏枯草9g,鹿銜草18g,黃芩18g,野蕎麥根30g,連翹9g。7帖

醫囑: 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二診:1997年6月29 日。

藥後咯血漸止,咳嗽痰多,夾有血絲,每日100~200ml,舌苔薄膩,脈弦滑。擬原法再進,原方加炒藕節9g,7劑。

三診:1997年7月6日。

痰血止,咳減痰多,色黃黏稠,鼻塞黃涕,身重胸悶,胃納不馨,口淡,二便尚調,舌苔薄膩,脈細滑。再擬清肺健脾,祛痰通竅。

處方: 鹿銜草18g,連翹9g,黃芩15g,佛耳草9g,蒼朮12g,白朮12g,陳皮9g,姜半夏9g,豬苓12g,茯苓12g,生甘草9g,海蛤殼15g,海藻15g,海浮石12g,辛夷9g,蒼耳子9g,路路通9g。14帖

四診:1997年7月20日。

咳嗽咳痰、黃涕基本消除。乃益氣固表,健脾培本。擬原方去鹿銜草、連翹,加黃芪12g,黨參9g,防風9g,14帖。

五診:1997年8月3日。

咳嗽咳痰、黃涕基本消除,續以益氣固表,健脾培本調治,病情趨向穩定。

調治三個月後不久,因感冒咯血又起,但咯血量已明顯減少,用上述方法復治一個月,未用西藥,即控制了病情。這是疾病轉歸過程中常有的現象。繼續調治半年,症情穩定,咯血未作。

按:肝脈上行於肺,肝失疏洩,肝火偏旺,木火刑金,灼傷肺絡而咯血。此患者原有支氣管擴張史,但因患肝炎後咯血次數較頻,與肝火肺熱有關。用平肝清肺,涼血止血法治療,火降氣順,血自歸經,咯血控制後則以健脾益肺治療為主,固本健運可以促使排痰,這是治療支氣管擴張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2:陳某,男 ,52歲。

初診:1997年9月17日。

主訴:反覆咳嗽咳痰二十餘年。

病史:支氣管擴張史二十餘年,每於氣候變化時發病,咳嗽,咯吐黃膿痰,有時綠痰,痰量多,常因伴發熱而多次住院治療。近因氣候轉涼引發,咳嗽氣促,咳痰黃膿,伴發熱達38℃,胸脅不舒,口乾口苦,頭昏目糊,大便乾結。

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檢體:兩肺呼吸音降低,聞及溼性囉音及胸膜摩擦音。

檢查:胸片示兩側肺紋理粗亂,尤以右下肺為甚,伴網狀陰影。

辨證:痰熱壅肺,肝氣失疏。

診斷:中醫:肺癰(肺熱肝旺型);西醫:支氣管擴張。

治則:清肺疏肝化痰。

處方:鹿銜草18g,黃芩18g,赤白芍(各)18g,茅蘆根(各)30g,半邊蓮30g,野蕎麥根30g,柴胡9g,前胡9g,苡仁9g,佛耳草12g,陳皮9g,姜半夏9g,川楝子9g ,廣鬱金9g,生大黃9g。7帖

醫囑: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二診:1997年9月24日。

服上方後,咳嗽氣促明顯減少,熱退,但黃痰仍多,苔薄黃膩,脈細滑。繼用原方加魚腥草12g,蒲公英12g,六月雪15g,蚤休9g,敗醬草9g,14帖。

三診:1997年10月8日。

咳嗽咳痰大減,胸脅也舒,精神欠爽,苔薄膩,脈細滑。原方去半邊蓮、茅根、蘆根、川楝子、廣鬱金,加蒼朮12g,白朮12g,薏苡仁12g,28帖。

藥後諸症告愈,繼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調理半年,隨訪一年未發。

按: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反覆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有長期應用多種抗生素的經歷,但臨床上並不能控制症狀,咳吐黃膿痰、綠痰、分層痰就是肺部慢性感染所致,辨其原因,是由於痰熱壅遏於肺,且肺與大腸相表裡,腑氣不通,胃腸之熱壅蒸於上,使肺失宣肅而致咳痰不止。鹿銜草為清肺涼血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入大劑量黃芩,配以蚤休、魚腥草、敗醬草可增強清肺洩熱作用,再加桃仁、生大黃通腑,從而達到祛痰抗感染的效果。

例3:方某,男,52歲。

初診:1997年9月12日。

主訴:反覆咳嗽、痰黃、咯血近30年。

病史:反覆咳嗽、痰黃、咯血近30年。近年來症情逐年加重,咳嗽、咯黃痰連續不斷,每年大發作兩次,伴咯血,平時鼻塞流膿涕。西醫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合併慢性副鼻竇炎。刻下:咳嗽痰黃,氣急胸悶,頭昏面紅,鼻塞流膿涕。

舌脈:苔薄黃,質紅而幹,脈弦。

檢體:左下呼吸音低。

檢查:胸片示兩肺支氣管擴張。

辨證:肝陽上亢,肺熱痰壅。

診斷:中醫:咯血(肺熱肝旺型)。西醫:支氣管擴張。

治則:平肝清肺,通竅化痰。

處方:鹿銜草18g,連翹12g,黃芩18g,細辛4.5g,路路通9g,柴前胡(各)9g,平地木30g,赤白芍(各)18g,茅蘆根(各)18g,桃仁9g,冬瓜仁18g,青陳皮(各)9g,半夏9g,佛耳草18g,半邊蓮30g。7帖

醫囑: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二診:1997年9月19日。

藥後咳嗽減少,痰色轉白,鼻塞流膿涕明顯減輕。原方去半邊蓮,14帖。

三診:1997年10月3日。

近感風邪,怕冷而喘。前方加荊芥9g,防風9g,杜衡5g,桂枝6g,野蕎麥根30g,六月雪30g,14帖。

四診:1997年10月17日。

諸症緩解,痰稠黏。前方去荊芥、杜衡。加海浮石15g,海蛤殼15g,海藻9g ,28帖。

四診後症情緩解,用玉屏風散及健脾補腎藥守法加減治療一年,症情穩定。一年後隨訪,支氣管擴張未大發作,未咯血,鼻炎未發。

按:支氣管擴張患者常合併副鼻竇炎。由於副鼻竇炎經久不愈,膿涕沿著咽喉、氣管壁往下流,沉積於小支氣管,使其反覆感染,本病的防治更趨複雜。故對支氣管擴張合併副鼻竇炎者,強調兩病同治方能獲得良效。即使是在緩解期也要注意副鼻竇炎的治療,才能控制感染源,有效防止支氣管擴張的反覆感染。本例用鼻竇炎專方加千金葦莖湯治療,旨在化膿通竅,合用清肺平肝之品以控制支氣管擴張的感染。緩解期固本不忘治副鼻竇炎,全面整體的治療終使該患者得到長期的緩解。

【各家經驗】

一、洪廣祥診治經驗

支擴的主要病理是痰瘀阻肺,鬱而化熱。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氣道壅塞為逆,只受納清氣(清新空氣與水谷之氣),而受不得濁氣(風寒燥熱、煙塵與痰飲等),濁氣犯肺,痰液黏稠難出,鬱而化熱,可導致支擴反覆發作,痰、熱、瘀是本病的病機重心。外感六淫之邪及內因七情所鬱,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也是致病因素之一。病程遷延,鬱熱傷陰,又可出現肺熱陰虛。由於肝脈上注於肺,部分患者可因素體肝旺,易氣鬱化火,肝火上炎,上逆犯肺,而出現肝火、肺熱證。治療本病的原則,在急性發作階段,以清熱、排痰、止血為主;緩解期以益氣陰,行瘀滯為主。

1.痰熱瘀阻證

多見於支擴的急性發作階段。症見咳嗽,氣息粗促,痰黃黏稠,咳吐不爽,胸部隱痛,或痰中帶血,血色鮮紅,紫暗相兼,或發熱,舌質紅暗,苔黃膩,脈弦滑數。治療重在洩熱祛痰。常用藥:葶藶子、虎杖、浙貝母、金蕎麥、天葵子、功勞葉、七葉一枝花、冬瓜仁、桃仁、生大黃。本方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如痰及呼吸有臭味,痰培養有綠膿桿菌或厭氧菌感染時,可加用敗醬草。本方組合意在直挫病勢,但藥性偏於寒涼,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必要時減量,或稍佐健脾和胃之品,如雞內金、炒麥芽、法半夏、陳皮等。有氣陰兩虛見證者,可適當加用孩兒參、北沙參、麥門冬、百合等益氣養陰的藥物。

2.肝火犯肺證

症見嗆咳陣作,咳時面赤,咽乾,情緒急躁易怒,胸脅脹痛,或痰中帶血,血色鮮紅,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此證主要表現火象突出,如果不及時控制,火熱之邪傷及氣陰,可致氣陰兩虛或肺熱陰虛。治療重在清肝瀉肺,以阻止病情發展。常用藥:青黛、海蛤殼、丹皮、山梔子、枇杷葉、黃芩、白頭翁、秦皮、桃仁。胸脅脹痛明顯者加瓜蔞皮、鬱金;大便乾結者加生大黃,既可通便,又可使火、熱之邪下行。

3.熱傷血絡證

以咯血為主症。症見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出血量多,舌紅,苔黃,脈弦數。此證常伴痰熱壅肺或肝火犯肺的本經證候。治療重在清熱瀉火,涼血化瘀止血。治療重點應放在清肝瀉肺而達到止血之目的,所謂“治火即是治血”。常用藥:黃芩、青黛、生地、白茅根、桑白皮、藕節炭、茜草、生大黃、參三七。

4.肺熱陰虛證

多見於支氣管擴張症狀緩解的階段,此時感染控制,咯血停止。僅有咳嗽,氣短乏力,胸部不舒,口舌乾燥,或者低熱,舌質偏紅暗,苔薄少或乏津,脈象細數。治宜益氣養陰,化瘀通絡。常用藥:孩兒參、北沙參、麥門冬、百合、玉竹、川貝、懷山藥、十大功勞葉、丹皮、赤芍、桃仁。如脾胃虛弱,運化不及,食慾差者,加雞內金、谷麥芽、白蔻仁,以健脾助運;有明顯低熱者,可用金蕎麥、七葉一枝花、天葵子、魚腥草之類以控制感染;若低熱為陰虛所致,可加用清虛熱藥,如銀柴胡、白薇、地骨皮等。

二、林琳診治經驗

支氣管擴張的發生與人的體質因素關係密切。發生支氣管擴張的患者多為素體熱盛(陽勝)或陰虛之體。正如《景嶽全書》指出: “水虧則火盛,火盛則刑金,金病則肺燥,肺燥則絡傷而咯血。”其治療要點如下:

1.從痰熱入手

痰熱為標,急則治其標,多用葦莖湯加桑白皮之屬清熱化痰。若痰熱重者,以礞石滾痰湯加減(酒大黃、黃芩、礞石、貝母、膽星、瓜蔞等)。

2.重視瀉肝火

即治療內因,內源之熱。相火源於陰虛,陰虛之人,肝木失養,相火易妄動,用黛蛤散加味(青黛、海蛤殼、白芍、柴胡、黃芩等),清肝瀉肺,治療肝火肺熱之證。

3.兼清肺絡瘀熱

熱傷肺絡,煎熬血液成瘀,並可灼津傷陰。針對瘀熱、陰傷,可選用生地、丹皮、仙鶴草等清熱涼血之品,並可加玄參、桑葉、絲瓜絡等以清絡中之熱,諸藥合用可達養陰清熱和絡之功。

4.注重顧護氣陰

久咳耗陰傷氣,在後期應注重益氣養陰,常用北芪加生脈散,北芪可托里排膿生肌,並可補肺氣、益衛氣以扶正助驅邪氣;黨參益氣生津以補肺氣,肺氣旺則四髒之氣皆旺;麥冬養陰清餘熱之邪,並可潤肺生津;五味子酸斂,可斂咳久肺氣之耗散。

此外,在治療時,將病分為早、晚期。早期即急性發作期,以標為主,以咯血為主症,伴發熱、咳嗽等表現,以痰熱、瘀熱為主。治療以涼血活血,清熱祛痰為法,常用《千金》葦莖湯、《濟生》桔梗湯等方,藥如葦莖、桃仁、冬瓜仁、桔梗、桑白皮、浙貝、瓜蔞仁、丹皮、薏苡仁、赤芍等。晚期即緩解期、遷延期,此期氣陰兩虛、瘀熱留戀,症見咳嗽、咯黃白痰或泡沫痰;兼肺陰虧虛之面色萎黃、胃納差、大便溏爛等。治療宜標本兼顧,以清熱化痰、滋陰潤肺為法。處方以北芪生脈散加薏苡仁、敗醬草等以清餘邪。陰虛重者,可予百合固金湯加減(百合、熟地、生地、當歸、白芍、川貝、桔梗、瓜蔞、麥冬、敗醬草等)。氣陰兩虛明顯者,則北芪生脈散合百合固金湯再加清痰熱之品,如浙貝、魚腥草、海蛤殼等。

三、 曹世宏診治經驗

1.痰熱瘀阻型

治擬洩熱化痰祛瘀。處方:全瓜蔞、桑白皮、薏苡仁、冬瓜仁、黛蛤散(包)、桔梗、蘆根、廣鬱金、百合、乾地龍,川芎、金蕎麥。7劑,水煎。痰熱瘀阻,氣血逆亂,多見於嗜好菸酒辛辣之人。因肺胃積溼蘊熱,痰熱壅肺,熱灼血絡,故易出現咳痰咯血等症狀。治療當以清化痰熱為主,兼以活血化瘀止血。臨床選方以葦莖湯、桔梗湯、通竅活血湯化裁治療,收效良好。

2.陰虛火旺型

治擬養陰清肺。處方:南北沙參、川百合、金蕎麥、蒲公英、杏仁、全瓜蔞、生苡仁、麥冬、鬱金、花粉、太子參、白及粉。此型見於疾病遷延期,傷陰耗氣,肺陰虧虛,久而及腎,可致腎陰不足。臨床可見低熱、咯血絲痰等陰虧之象。治療上多選用益氣養陰之品,如南北沙參、川百合、麥冬等;並酌加清肺解毒之品,如蒲公英、金蕎麥等,以達攻補兼施、標本兼顧之效。

3.肝火犯肺型

治擬平肝瀉肺。處方:梔子炭、黛蛤散(包)、金蕎麥、知母、蒲公英、桑白皮、苦杏仁、瓜蔞皮、桃仁、南沙參、生苡仁、甘草。肝主疏洩,性喜升發;肺主肅降,調暢氣機。二者相協調,共主一身氣機之調達。從經絡來看,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另貫膈,上注肺”,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循經上犯肺絡,木火刑金,故易致咳嗽咯血。本證的治療重點在平肝瀉肺,故在清肺化痰的同時,配合青黛、海蛤殼、梔子炭等清肝平肝,以獲佳效。

4.脾胃氣虛型

治療益氣攝血,兼以清肺止咳。處方:太子參、炒白朮、南北沙參、百合、杏仁、知母、麥冬、桃仁、黛蛤散(包)、生苡仁、陳皮、金蕎麥。支氣管擴張病程久者,往往累及脾臟,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一方面水溼停聚生痰,加重肺部病情;另一方面脾氣虛,血失統攝,致咯血不止。故治療應在清肺化痰的基礎上加用益氣健脾之品,達到益氣止血、清肺化痰之效。

四、王會仍診治經驗

1.治病求本重陰虛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支氣管擴張多由於感受外邪日久不愈,邪氣留於肺中,鬱久化熱,煎熬肺中津液,致津虧液耗,陰虛火旺,灼傷肺絡,迫血外溢而致。因此,陰虛為本,補陰之不足是治療本病的關鍵,確定滋補肺腎之陰的治本之法。藥用:南沙參、北沙參、炙桑白皮、炙枇杷葉、太子參、麥冬。

2.標本同治祛痰毒

感染是導致支氣管擴張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感染是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主要方法,應貫穿於治療的整個過程。患者常表現為咳吐大量膿痰,或黃或白,或伴有發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臨證時要重視清熱解毒藥及祛痰藥在支氣管擴張中的運用,如選用魚腥草、野蕎麥根、白花蛇舌草、重樓、佛耳草、浙貝母、姜半夏、黃芩、桔梗、甘草。本方有清熱解毒、排痰化瘀之功,諸藥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均有很好的抑菌、消炎、抗感染的作用。選用上藥5~6味與滋陰藥配伍應用,標本兼治,其養陰清熱、化痰排膿功效倍增。

3 .隨症加減藥靈活

治療遷延期支氣管擴張在養陰清熱、解毒祛痰的治療基礎上,根據患者的體質、臨床表現等隨症選藥,靈活加減。遷延期支氣管擴張患者因反覆發作,病情遷延,且體質多虛,防禦外邪能力降低,故常易反覆感染,纏綿不愈。臨證中,對體弱易感風寒者,加用黃芪、防風、白朮、絞股藍以益氣固表,提高機體免疫力。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失於運化水溼,溼聚則痰生,痰溼互結,上阻於肺則咳痰不已,用姜半夏、陳皮、茯苓、白朮健脾燥溼化痰,並加薏苡仁健脾祛溼以絕生痰之源。另外,患者如有鼻咽癢,為風邪所致,加蟬蛻、蒼耳子、地膚子、辛夷等祛風止癢,清利鼻咽;口燥咽乾,舌紅少津加鮮石斛、鮮蘆根清虛熱,養陰生津;痰多難咳加竹瀝、半夏(或姜半夏)、天竺黃、竹茹、浙貝母清熱化痰;咳甚加前胡、苦杏仁、炙冬花、姜半夏宣肺止咳;食慾不振,舌苔厚膩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清熱祛溼、醒脾開胃;咳痰帶血加白茅根、茜草根、仙鶴草、黃芩、凌霄花清熱涼血;如咯血量多,根據“血見黑則止”的理論,可用一些炭類藥,如蒲黃炭、貫眾炭、地榆炭、茜草炭等,增強收斂止血功效。

【現代研究進展】

支氣管擴張是內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在急症咯血病人中支氣管擴張居第二位,近年來各地運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概述如下。

一、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仍然是目前治療支擴的主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臨床醫生多依據自己的經驗遣方用藥,各地分型頗不一致,較常見的有如下幾型。

1.王敏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主要原因為火熱之邪灼傷肺之脈絡,故治療常宜清熱瀉火、宣降肺氣,配涼血止血之法。分為:①痰熱壅肺:方用清氣化痰丸加減,藥用瓜蔞仁、黃芩、茯苓、枳實、杏仁、陳皮、膽南星、法半夏、生藕節、側柏葉、花蕊石;②肝火犯肺:方用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藥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青黛、蛤殼、黃芩、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花蕊石、生藕節;③陰虛火旺:方用百合固金湯加減,藥用百合、麥冬、生地黃、熟地黃、玄參、當歸、赤芍、白芍、貝母、甘草、藕節、白茅根、側柏葉、旱蓮草;④氣虛血瘀: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藥用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黨參、白朮、五味子、桑白皮、紫菀、酒制大黃,療效顯著。

2.周慶偉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主要病理是“裡熱內盛,迫血上行”,故在常規應用止血敏針劑靜滴基礎上,加用以“下法”為主的中藥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60例。分為:①肺熱壅盛:治以通腑瀉熱、化痰止咳、寧絡止血,方用清金化痰湯加減;②肝火犯肺:治以攻下除熱、清肝瀉肺、涼血止血,方用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③陰虛肺熱:治以潤下養陰、寧絡止血,方用百合固金湯加減。與單純常規應用止血敏針劑靜滴相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8.3%,對照組86.7%;兩組平均止血時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石克華等辨證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45例,分為燥熱傷肺型、痰熱鬱肺型、肝火犯肺型、陰虛肺熱型,藥用:黃芩、梔子、生地、白茅根、三七粉。辨證加味:燥熱傷肺型,酌加桑葉、金銀花、沙參、麥門冬、杏仁;痰熱鬱肺型,酌加桑白皮、生大黃、魚腥草、川貝、瓜蔞;肝火犯肺型,酌加柴胡、龍膽草、鬱金、丹皮;陰虛肺熱型,酌加沙參、麥門冬、玄參、阿膠、黃芪、當歸。結果:總有效率91.11%,療效滿意。

二、古方驗證

1.吳隆興以涼膈散加減治療本病咯血30例,止血時間最短2天,最長2周,平均7天,總有效率93.3%。

2.任達然等以瀉白散合張錫純的止血丹(花蕊石、三七粉、血餘炭)為主治療本病53例,其中51例有效,服藥最少5劑,最多18劑血止,且隨訪1~3年療效滿意。

3.張良裕以《千金翼方》生地大黃湯加味治療咯血,亦收效滿意。

4.龐曉鍾等運用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補絡補管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63例。若見低熱,痰多,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加黃芩10~15g,魚腥草15~20g,前胡10g;咳嗽氣逆,脅痛善怒,脈弦,加鬱金15g,柴胡10g,白芍藥12g,或加海浮石12g;伴乾咳咽燥,舌紅少津,加百合20g,玉竹20g,生地黃15g;氣短胸悶,易出汗,加黃芪10g,山藥15g。結果:總有效率96.8%。

5.徐傑等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以火熱痰三者為劇,尤以火熱二者為多,確立肺熱、肝火為病因病機的中心,故採用清肺瀉肝、止咳化痰的方法。運用黛蛤散加味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必要時加用支持療法,與常規使用止血敏、止血芳酸靜滴,口服安絡血,大咯血加用垂體後葉素等相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7.2%,對照組91.7%。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癒率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

6.王小平等運用當歸補血湯合補絡補管湯加味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23例,結果:咯血癥狀消失者20例,咯血量減少者1例,效不顯者2例,隨訪一年,效果滿意。

7.陳青認為該病為肺絡受損所致,當內外之邪干擾及肺,肺氣上逆則為咳,損傷肺絡導致咯血,故運用止嗽散加減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36例,與單用西藥常規治療相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4.4%,對照組65.2%,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0.05)。

8.陳茹琴等運用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加味治療支氣管擴張35例,與靜滴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30例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4.3%,對照組63.3%,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

1.吳禧興自擬“咯血止血湯”(代赭石、生地、太子參、百合、白芍、桑白皮、阿膠、側柏葉、藕節) 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54例,一般服5~7劑。咯血止血湯藥方改作丸劑,蜜丸每粒10g,每次1丸,每日2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結果:咯血均停止,咳嗽減輕,痰量減少,觀察1~4年未見覆發。

2.曹世宏教授根據多年臨床實踐創立“支擴寧合劑”(黃芩10g,桑白皮10g,全瓜蔞15g,杏仁10g,薏苡仁15g,冬瓜仁15g,枳殼10g,鬱金10g,丹參15g,白茅根30g,黛蛤散15g,南沙參10g,麥冬10g)治療支氣管擴張30例,與靜滴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相對照。總有效率:治療組93.33%,對照組80%,療效顯著。

3.唐雲忠等認為本病病程較長,濁痰熱毒蘊結於肺,氣道不利,肺絡損傷,而常反覆感染和出血,故運用自擬涼肺止血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25例。藥用:紫草30g,大青葉15g,生地30g,丹皮、赤芍(各)10g,知母、麥冬、南北沙參、桑白皮(各)15g,側柏炭、制大黃(各)10g。結果:臨床治癒18例,顯效5例,有效2例,上述病例經1周治療後,繼續以上方加減15~30天,除3例在半年內有復發外,其餘病例均未見覆發,療效可。

4.崔悅認為本病臨床證候以痰熱或兼氣陰不足為常見,故用自擬清肺湯治療本病39例。藥用:黃芩、金銀花、連翹、梔子、桑白皮、膽南星、半夏、川貝母、沙參、麥冬(各)15g,魚腥草、太子參(各)30g。乾咳咯血、舌紅加牡丹皮、白及、白茅根各15g;痰多黃稠加瓜蔞皮15g,葶藶子10g,天竺黃15g;合併哮喘加炙麻黃10g,地龍15g;氣短、易感冒加黃芪30g。結果:總有效率100%,療效理想。

5.胡碩龍等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的發病原因主要為外邪犯肺、肝火上炎、陰虛火旺所致肺絡損傷,血液妄行,溢入氣道而成,故採用土家族醫藥結合中醫辨證方法,自擬“四白血蜈蚣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48例。藥用:百部15g,百合15g,桑白皮15g,白及20g,血蜈蚣10g(研粉沖服),四塊瓦15g,馬尾松嫩芽8g(後下),馬兜鈴15g,生牛膝10g,代赭石25g(先煎),黃芩10g,麥冬15g,仙鶴草15g等。與採用西藥常規對症治療34例相對照。總有效率:治療組91.67%,對照組85.3%,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1.周佐濤等採用穴位注射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98例,其中分為魚腥草穴注組(選用魚腥草注射液4ml穴位注射雙側孔最穴)和止血敏穴注組(選用止血敏8ml穴位注射雙側孔最穴)。結果:魚腥草穴注組總有效率93.88%,臨床治癒率77.55%;止血敏穴注組總有效率95.92%,臨床治癒率73.47%。兩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提示兩組療效相當。

2.陳軍紅予以常規止血藥(用止血敏及根據有無高血壓、血管疾病選擇垂體後葉素或酚妥拉明)聯合孔最穴注射魚腥草液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53例,與常規止血治療52例相對照。結果:①總咯血量(ml):常規治療組941.3±132.6,穴位注射組863.5±120.8;②咯血的總天數(d):常規治療組8.3±2.1,針灸治療組6.1±3.7;③住院總天數(d):常規治療組12.3±3.2,穴位注射組9.3±2.1。臨床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四、實驗研究

迄至目前,對支氣管擴張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僅侷限於臨床療效觀察上,實驗研究方面的報道尚不多見。曾經有學者通過支氣管灌注綠膿桿菌成功建立支擴症動物模型,從氣道淋巴細胞凋亡方面探討了中藥治療支氣管擴張的機理,提示中藥清熱化痰、涼血行瘀、養陰潤肺的功效可能是通過促進淋巴細胞凋亡,改善氣道炎症實現的。同時從支擴病人血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痰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痰白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液流變學、丙二醛治療前後的變化等,提出中藥煎劑(黃芩、桑白皮、全瓜蔞、杏仁、苡仁、冬瓜仁、枳殼、鬱金、丹參、白茅根、黛蛤散、南沙參、麥冬)治療支擴可能是通過抑制支擴病人氣道痰白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活性,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實現的;而且中藥可能通過改善支擴病變氣道微循環的血液黏度與聚集性而促進炎症組織修復;而參與自由基反應的調節,可能是中藥改善支擴氣道炎症的又一途徑。另外,清熱化痰藥與養陰潤肺藥配伍,可能參與IgA對細菌及代謝產物的免疫調整,有利於其被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吞噬。

【小結】

支氣管擴張在中醫學中無相應病名,但與“肺絡張”相類似,按其發展的不同程度和階段,根據臨床表現,可納入中醫“咳嗽”、“咯血”、“肺癰”等病證範疇。清代唐容川的《血證論》認為咯血與咳嗽密切相關,“蓋咳嗽周不背失血,而失血未有不咳嗽者”。至於本病以經常咳吐泡沫膿痰為主要表現者,又可與“肺癰”病證合參。《金匱要略》指出: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後世治療肺癰的名方如桔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莖湯等,在支氣管擴張治療中亦常應用。目前運用中醫咳嗽、咯血、肺癰的有關理法方藥治療支氣管擴張及合併咯血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本病應當重視早期治療,防止或積極控制肺部感染,對於本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中醫藥治療本病有較大優勢。急性期以清肺化痰、涼血止血為原則,根據臨床辨證,分別採用清宣肺熱、化痰排膿、清肝降氣等治法,選銀翹散、清肺飲、葦莖湯、瀉白散、黛蛤散等方藥加減,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化痰止咳止血。慢性遷延期,因病久纏綿,正氣受損,表現虛多實少,治療原則為益氣養陰、健脾化痰,根據陰虛火旺、肺脾氣虛和氣陰兩虛的不同,分別採用滋陰降火、補益肺肝和益氣養陰等方法,以百合固金湯、拯陽理勞湯、沙參麥冬湯、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扶正祛邪,有利於恢復肺脾腎三髒功能,消除繼發之痰、火等病理因素,減少發作。尤其是通過補益肺脾之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防禦能力,防止外邪入侵。先生認為本病在早期或病變輕而侷限者,可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重症或合併感染則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國醫藥養生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疾患。臨床特點是長期反覆咳嗷、咯痰、咯血,病

理為支氣管管壁破壞和管腔擴張。往往伴有支氣管粘膜慢性炎症和分泌物過多,支氣管清除

分泌物的功能障礙。因此常併發化膿性感染。常因急性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等。


患者坐位,術者以雙手或單手拇指與食指對合著力於夾脊提拿之,再點按大椎、肺俞、風門等穴數次。

術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另-手循手太陰肺經揉按數次,點按列缺、尺澤池數次。


再囑患者仰臥位,術者以雙手五指略分開,形似梳狀,從胸正中向脅側分梳,雙手對稱,著力和緩,往返梳理20次,再點按天突、中府、期門中脘等穴數次。

以上是推拿療法,如果感覺無效可前往醫院就診。


中醫推拿與養生


(治療方案)1,促進排痰:排痰可減輕繼發感染,採用體位引流及祛痰劑。2,控制感染:按痰培養及藥敏結果選用敏感的抗菌素,厭氧菌感染時,可選用大靜量青黴素,克林黴素)加滅滴靈。3,控制出血:大咯血時即時使用止血劑。4,手術治療:侷限在一個肺葉,或病變範圍不大,內科止血療效不佳者,選用此法。


仁濟仁愛888


老家有治療肺氣腫哮喘的方子,包好,就是不能除根,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