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的寶寶不願吃母乳怎麼辦?

ww的媽媽


純母乳餵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應堅持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

3個月左右寶寶可能會第一次出現“厭奶”,厭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寶寶3月齡左右的寶寶生活豐富起來,各方面感官逐漸發育成熟,運動能力也越來越強,對周圍世界非常感興趣,想去感受、觸摸、挑戰周身的事物,轉移了了寶寶吃奶的注意力,出現了厭奶的情況。

不管是何種原因的厭奶,處理的方式就是放鬆心態,耐心等候。當寶寶表現出厭奶時,建議按需哺餵,選擇安靜、無人打擾的熟悉環境,拉上窗簾,只有寶寶和媽媽/照護者兩個人,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寶寶吃奶的干擾。媽媽可以通過語言、撫摸等適度地安撫寶寶,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寶寶思維的理解,或許有一定的幫助。

家長大可放心,健康的寶寶是知道飢渴的,如果寶寶由於“厭奶”出現了脫水、甚至影響生長髮育,則要警惕寶寶有無疾病問題,需緊急就醫。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想應該就是厭奶期了,有的寶寶早一點,有的寶寶晚一點,我家寶寶也是,這一個月根本就沒長,不過我家寶寶本來就胖,無所謂。

 寶寶在4~6個月大時,喝奶量開始減少,胃口不佳,這是寶寶常有的“厭奶”現象。 它的特徵是寶寶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一個月左右就會自然恢復食慾。

厭奶有原因

  正常新生兒,在剛出生的前2個月,吃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但是,到了3個月之後,大部分寶寶開始不再一鼓作氣地吃奶,而是吃吃停停,有時還唧唧咕咕發出聲音。醫學上稱四五個月寶寶的這種暫時的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它的特徵是孩子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1個月左右就會自然恢復食慾。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吃得少,大多仍能維持應有的生長髮育,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智能發展。所以,媽媽們不必擔心。

  究其緣由,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另外,4個月之後開始為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下面將教媽媽們6個幫助寶寶脫離厭奶的方法:

  1、找到適合的奶瓶奶嘴

  市場上那麼多的奶嘴,形狀、型號、材質不同就是為了適合不同寶寶的需要,一定要找到最適合的那種。

  2、更換不同品牌的奶粉

  對於不寶寶不喜歡的奶味,可以試著換換奶粉品牌,不過千萬要注意一點:要逐步逐步換,即新牌子奶粉與老牌子奶粉先交替吃,然後逐漸減少老牌子奶粉的量,不能一下子就換品牌。

  3、掃除來自外界環境的干擾

  有條件的情況下,餵奶時房間裡最好只有媽媽和寶寶;

  餵奶的小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干擾;

  對於個別超級敏感的寶寶,吃奶的時候可以暫時拔去電話線,關掉手機;

  適時調整寶寶的吃奶情緒:在餵奶前一段時間,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對於按照時間表餵養的寶寶,最好在每次吃奶前的半個小時,讓瘋玩的寶寶慢慢地安靜下來,這樣寶寶到了吃奶時,比較能進入狀態。

  玩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的小花招:如用歌聲吸引他,久而久之就會摸索出規律——哪些歌對哄吃奶有效果,哪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些小道具:一塊小方巾、一箇舊奶嘴或者一箇舊奶瓶!彷彿是進行一個儀式般,發現幾個能讓寶寶握著就能安心吃奶的道具,到吃奶時就拿出來,讓寶寶安心進食。

  選擇讓寶寶舒適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餵奶姿勢:舒適而受限制的姿勢能讓寶寶具有安全感。

  媽媽的情緒要放鬆,如果媽媽緊張、焦慮,寶寶會有所感應,從而也感到緊張,影響吃奶!如果在吃奶的時候,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寶寶會更專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