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金自殺是什麼原理?

另一個世紀的思念


在古代,古人一言不合就吞金自殺,而且還是秒死。按理說黃金作為貨幣也沒有劇毒,為何古人可以吞金自殺,在吞金自殺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其中的歷史真相。



根據現代研究,人們發現純金並沒有毒性,因此吞入純金物件是不是因為中毒而死的。那麼,在《紅樓夢》中,王熙鳳借刀殺人,尤二姐吞金自殺。無獨有偶在《延禧攻略》傅恆侍女青蓮吞金自盡。你可能會說這是影視劇中,純屬空穴來風。那麼,在《明史 列傳一 后妃》中清楚地記載了宦官張敏吞金自盡,這可是歷史,並非是小說,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實際上,李時珍他老人家在《本草綱目》中給出了答案:“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李時珍的意思就是說生金是有劇毒的,真的可以殺人。但冶煉過十次的黃金就沒有毒(即純金沒有毒性),這一點跟現在的科學研究的結論一致。

由此可知古代的吞金自殺是真的,並非是空虛來風。雖然當時的黃金製品經過了冶煉,但由於當時的冶煉技術不高,黃金的純度不高,並非是純金,因此在黃金上殘留了有毒成分。一旦當古人將含有有毒成分的黃金製品,吞入肚中後,就會中毒而死。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黃金經過冶煉沒有了毒性,但黃金進入消化道後,劃破了消化道,致使出血及發生其他併發症發生,最後導致人死亡。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歷史記載和文學作品中,吞金自殺的人非常多,但是大家有沒有細想過,吞金自殺的人,究竟是怎麼死的?



這種吞法……當然是不可能的,誰也沒有這麼好的牙口。真正的吞金自殺,吞的是這種金子——



紅樓夢裡的尤二姐吞金,是比較符合現實的,吞的是一個小金塊,或者金首飾之類的。

那麼吞下小金塊為什麼會死呢?

首先,黃金無毒,純黃金是沒有毒性的,而且性質非常穩定,不易產生化學作用,極難腐蝕,指望被黃金毒死是不可能的。

用民間的話說,吞金自殺的人,是“墜死”的。

正是因為黃金極難腐蝕,連硝酸硫酸都腐蝕不了的黃金,人類的胃酸更是無能為力。所以黃金塊會完完整整的在人的消化道里保持它的形狀。而且由於黃金是金屬塊,很難排出,所以金塊會在消化道里來回運動,很容易劃破消化道,一旦導致胃穿孔或者胃出血,都是可以致死的病症。就算沒有把消化道劃開,形成了腸梗阻對古人來說也是可以致死的疾病。

筆者曾經得過腸梗阻,深知其中的痛苦,如果古人到了金塊破壞消化道這一段,一定會痛不欲生的。

除了導致消化道疾病之外,還有一種可能。

黃金無毒,但以古代的工藝水平,“吞金自殺”並不一定是吞的真正的黃金。

古代的黃金提煉水平很低,黃金很難提純。而古代的文學習慣裡,凡是金燦燦的東西都喜歡稱作“金”,直到清朝都還愛把白銀稱作“金”。就算是長得像黃金的金屬塊,也很有可能是銅,或者含有大量的汞。過量的銅會導致人急性腎衰竭,而汞更是劇毒,少量即死。

所以其實“吞金自殺”遠沒有聽起來那麼高貴,富人的死法其實比普通的上吊還慘,因為痛苦的過程更漫長。其實人的眾多死法裡,只有槍斃才是真正的沒什麼痛苦……

最後只能說一句:吞金有風險,自殺需謹慎!(手動滑稽)


小約翰


“吞金自殺”之說,古已有之。在許多歷史文獻或者小說中屢見不鮮,但往往只是簡單提一句“吞金自殺”了,重在告知人物命運的結果,而省略吞金的醫學原理。

吞金自殺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一些例子。

最近火熱的清宮劇,乾隆得力大臣富察·傅恆的婢女青蓮,遭狠心手辣的爾晴嫉妒,送去娼妓館,被虐待得渾身是傷,後為傅恆所救,但因不堪忍受自己的“汙穢”而吞金自殺。青蓮吞金後,氣息奄奄,嘴角流出血跡,和傅恆表達心意,不捨告別,最後身子一動,便永遠閉上了眼睛。這個過程,青蓮氣息微弱,神情悲愴,非常痛苦。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覺大限吞生金自逝》中有兩句生動的描述:“這裡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勢,日無所養,反有所傷,料定必不能好。況胎已打下,無可懸心,何必受這些零氣,不如一死,倒還乾淨。常聽見人說,生金子可以墜死,豈不比上吊自刎又幹淨。’想畢,掙起來,打開箱子,找出一塊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淚便吞入口中,幾次狠命直脖,方嚥了下去。

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金石·金》篇中有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生金是從礦山或者河中掘取的未經熔化提煉的黃金,毒性很大,尤二姐不僅死於生金墜死,還加之中毒。

所以,若吞生金,是會被毒死的。

那麼,若吞熟金同樣能夠自殺成功嗎?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它的形態不拘泥於金塊、金錠、金條,還有用金子製成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金絲、金箔、金板等,根據用途不同,工藝水平不同,最後的黃金成品的成色也會有天壤之別。

《食貨志》中說“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注: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這裡將銀與銅也稱為金,不過是成色較低的金。唐朝初年的歷史學家顏師古也說:“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由此可見,金在古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遠遠超出了今人所認知的純金的範疇。而且,即使是現在,由於黃金中其他金屬含量的不同,黃金的成色波動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若吞了金飾品或純金,純金十分柔軟,純度越高越軟,但是很重,金子的化學特性十分穩定,與肚子裡的東西無法發生化學反應,就無法消化,而且大塊的金子,可能會摩擦、擠壓、滑坡消化道,造成消化道阻塞,停留在胃裡時間過長,還會引起胃粘膜損傷,嚴重可能引起出血。最後,也是死路一條。


除此之外,在古代,刀、劍、箭等兵器也被稱為金,但個人認為“吞金自殺”的“金”更多的是吞生金或者金飾品,比如金戒指,金首飾等。不管,無論多麼活著多麼艱難,活著才會有希望啊。


蔡駿


《紅樓夢》第六十九回:王熙鳳借刀殺人,尤二姐吞金自殺。《美人心計》中,被凌辱的莫雪鴛吞金而死。

在書中和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女性吞金自殺。很多人好奇,吞金致死的原理是什麼?有書君為大家解答。

01被毒死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純金無毒。

但是,在古代,金的冶煉技術不如現在先進,往往煉不出純金。

他們煉出來的金,會殘留有毒物質——提純過程中用到的氰化物或者汞。

金單質無毒,但氰化物和汞有劇毒,可以讓人內臟衰竭,中毒身亡。

上面提到的經過冶煉提純的金叫熟金,因過量殘留物致死。而未經冶煉的生金,則會讓人重金屬中毒,從而死去。

《本草綱目》記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

生金中含有較多汞、銻、砷等有毒有害物質,它們會破壞人體內的蛋白質酶,讓維持人身體運轉的各種反應不能進行,導致死亡。

所以,在古代,無論生金熟金,吞食後都可能讓人中毒而亡。

02被痛死

吞金自殺就是吞下金子或者金首飾自殺。

金的密度為19.3 g/cm3,幾乎是鐵的三倍。

如果吞入金子較多,就會嚴重壓迫腸道和胃,既不能消化又不能排出體外,造成腸梗阻,甚至撐破腸道。

有腸梗阻的人吃不下東西,還一直有撐的感覺,腸胃脹痛不已,且痛感逐漸加重,讓人慢慢疼死。

吞下金子讓人疼死,吞下金首飾亦如此。

金首飾有稜有角,很容易劃破人的消化道,造成消化道破裂、內出血和一些併發症。這些病症讓人疼痛不已,如萬蟻噬心,在沒有抗生素和手術的古代,消化道破裂的人無法緩解疼痛,只有活活痛死。

綜上所述,吞金真的可以致死。

但熟金毒死人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冶金的殘留物往往很少,不然貴族怎會推崇金盃金碗金筷子?

無論中毒還是劇痛,吞金自殺都是個艱難的過程,卻還是有些人為了體面地死去,選擇這種富貴死法。

有書君以為,來世一遭,僅此一次,無論風浪多大,絕境多慘,都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因為,堅持下來,明天會更好。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可能“金”是有毒的。

“金”這裡不一定是指金子,也有可能是其他金屬,甚至於包括水銀都是有可能的。

這些金屬在開採的時候由於古代技術條件落後,不一定把雜質處理乾淨了,所以含有一些重金屬元素在裡面。比如說紅樓夢裡面對吞金自殺的描述就是:

「這裡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勢,日無所養,反有所傷,料定必不能好......不如一死,倒還乾淨。常聽見人說,生金子可以墜死......』打開箱子,找出一塊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淚便吞入口中,幾次狠命直脖,方嚥了下去......

↑“生金”就是沒有經過融化提煉的黃金↑

這個裡面的生金,實際上就是剛剛開採出來的金礦,裡面的物質是不純的,可能會導致中毒。甚至於在藥典裡面,就認為這種東西有毒的。

↑藥典中對“生金”的描述↑

也有可能“金屬”劃破消化道或者堵住消化道而死。

另外就是金屬吞到肚子裡面去之後,有些金屬是帶有稜角的,而且不會被消化,隨著食物在體內運動的時候有可能會劃破消化道,造成出血,或者造成梗阻。

比如說網上就有人分享過自己想要“吞金自殺”的經過(當然,最後沒有成功):

第一開始是噎嗓子。真的很疼,噎的慌,感覺在喉嚨上印出來一個花樣印子,特別疼。
第二個是通過食道落到胃的過程。我充分感覺到它落下去的那種重量以及剛進入胃部的疼痛。很重,比一般的食物重上很多,甚至於都能感覺到在什麼位置,晃一晃身體又能到哪裡。
從小腸排出,這個過程大概有6小時左右。睡覺翻身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墜子在咚咚咚的滑過來滾過去,十分好玩。

可以看到這麼一個東西在肚子裡面跑來跑去還是很危險的。

也有可能是藝術的誇大。

雖然“金”這個東西可能有毒,並且也有可能會劃破消化道導致人死亡,但是無論是重金屬中毒還是劃破消化壁,死亡是不會那麼快的。像紅樓夢裡面描述的那樣:

ㄚ鬟聽了,急推房門進來看時,卻穿戴得整整齊齊,死在炕上.....

不過是推門的功夫就死了,應該還是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當然了,不排除是“生金”太大,導致的窒息而死。

總之,吞金自殺死的慢、死的痛苦,實在不值得,更何況生命誠可貴,什麼事情還是往好的地方想。。


SilentTurbine


吞金自殺主要要靠黃金的超高密度和尖銳形狀對內臟的損傷造成的!

我們知道黃金的密度可以達到19.2克/立方厘米。這個重量對人體的內臟在你吞金的時候,就可能會造成損傷。再加上如果你吞金的時候,又吞的是一個尖銳的金塊,那麼問題就會非常嚴重。因為,你的嗓子、食道、胃部、腸道等等都有可能會被劃傷。從而造成人體的內傷。而古代又沒有很好的手術等治療方法,因此很多人吞金以後就會死亡。

還有一種非常嚴重的事情就是,古代的鍊金術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因此極有可能會在黃金錶面混有很多重金屬雜質。這些雜質一般都是氧化物,可以在人體體內和胃酸等反應,最後就會產生非常大的毒素。這些毒素極有可能就會造成吞金者的死亡!

當然還有一種啼笑皆非的結果,就是這些人吞的也許根本不是黃金,而是黃銅。而黃銅從穩定性等方面要比黃金差的遠,所以很多人吞下去以後,就由於黃銅的雜質和人體胃酸等反應,而造成很多人的死亡!


地震博士


“吞金自殺”,不僅古代小說、文獻常有描寫,現代影視作品中也是常見的橋段。如《紅樓夢》中尤二姐吞金自殺、《明史》裡宦官張敏吞金自盡、還有《美人心計》的莫雪鳶吞金而死等等。

可能由於古代文獻和現代影視劇的演繹,大家對這樣“壕邁任性”的自殺方式感到非常好奇,甚至,在現實生活中時常也有人“親身實踐”。

如有網友提到自己的吞金(將近7克)經歷時描述到:第一開始是噎嗓子,特別疼;第二個是通過食道落到胃的過程,感覺到它落下去的那種重量以及剛進入胃部的疼痛,甚至於都能感覺到在什麼位置。好在最後這位網友沒出什麼事。那麼吞金是否真的會讓人斃命呢?讓人斃命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其實主要是個“量”和“性”的問題。

“量”指的就是多少的問題。如果量少,像上面提到的案例可能還能保全性命,但是大量吞入黃金(金的密度是鐵的三倍),一是會因為重量原因墜破肚腸引發大出血或者腹腔感染而死;二是會造成腸梗阻,吃的東西全堵在胃或者腸道里,引起肚子脹、腹痛,引起胃下垂的或胃拉傷之類的,這是有生命危險的。如果一下子吞太多還有可能會堵在咽喉處,造成窒息。。。

“性”的話可分為兩方面來理解,一是“物理形狀”,二是“化學性狀”。“物理形狀”指的是金的外在形狀,如果吞下去的是稜角分明的金塊(金質地軟容易用牙齒咬變形),金塊鋒利的稜角在重力和肌肉蠕動向下推進的過程中會劃破食道和胃腸,甚至周圍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而死。“

化學性狀”指的是金的成分問題。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純金並沒有毒性,吞入純金物件並不會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獻裡記載的有人喝了少量金箔酒斃命的案例,有人推測,是由於當時冶煉技術的限制,金製品純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雜質,如重金屬(汞、鉛等)。這些重金屬有的是以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存在的,和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強酸)反應就會成為遊離態(能被人體吸收),造成重金屬中毒,引起體內蛋白質結構不可逆改變,從而影響組織細胞功能,例如體內的酶就不能夠催化化學反應,細胞膜表面的載體就不能運入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進而影響人體健康。

此外,過去所說“金”也未必就是真金,有可能是銅、鐵、甚至銅錢等等。但是鎂客君覺得自殺的話很有可能還是用真金的。傳言,吞金是過去富戶人家自盡的首選辦法之一,因為:

1.金來的方便——有錢,毒藥也不好搞;

2.作案不易被發覺——割腕上吊可能被救;

3.外表沒損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太監入土還要搭上自己命根子呢。

只是這樣的死法很痛苦,畢竟不是一下子就能斃命的。這麼看來,有錢了還真不一定快樂幸福啊!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吞金自殺這裡說的“金”,在古代是泛指。

“吞金”指的是吞下有毒重金屬,不一定是黃金,大多指金屬、銅、鉛。

死亡原因除了上面說的有毒的重金屬造成內臟出血,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古代的工藝不夠先進,有可能在金屬中含有汞,從而造成中毒。

也有類似下面的情況: 中世紀西方有用金剛石粉進行暗殺。金剛石粉末無毒透明,混入紅酒中,喝下去後,無防備胃酸分解,附在胃粘膜上,經過長時間潛伏期,胃運動使金剛石粉末將胃磨穿孔。由於外力所致胃穿孔在古代很難治癒,加之沒有外科手術,只有受折磨至死。

現在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以上的情況在現代醫學手段下都是可以檢查出並治癒的。

而且金剛石粉下毒純不靠譜。從硬度來說確實很高,但砂子的硬度也遠遠超過身體組織,沒聽說吃到沙土會死。雖然鑽石很堅硬,但並不銳利,劃破皮膚或粘膜還是不太容易的。

再說這玩意比牙齒都硬很多,豈不是牙磣得厲害啊……嘗一口就噴出來了。

再按照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一·金記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所以,致死的原因是不純的金礦石含的雜質有毒,而不是金本身有毒。

說到這裡,總結下來就是說所謂的吞金,原理就是金屬的重量和不純的金礦石雜質毒素使人消化道出血,然後等待消化道流血而死,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且漫長,而且只要一經發現發現就及時送醫,所以基本上是不會有人選擇這樣的方式自殺,而且自殺也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


超級王登科


“金毒”這個說法主要見於古代的醫書。金作為藥指的是金屑,也就是生金。《本草經集註》裡面就有記載。金毒指的就是金屑的毒,在《備急千金藥方》裡面記載了治療金毒的辦法,那就是服用水銀數兩即出,然後是上鴨血、糞水等等。想想場面很是“壯觀”。

《本草經集註》裡說,金屑,味辛,有毒,主鎮精神,堅骨髓,除邪毒氣,服之成仙。

金可以分為沙金和山金,沙金產於水裡,山金分佈山中。在古人眼裡,這些沒有過火淬鍊的都是生金,也就是金屑。

對此,古人也有不同的觀點。比如,陳藏器在《本草拾遺》認為,生金其實是毒蛇屎。宋代人馬志實地探訪,推翻了陳藏器的說法。

還有,史料中有金屑作為成仙靈藥的說法,但其實都是吃燒煉之後的熟金。而且,用來服用的黃金有自然黃金和藥金之分。用蜂蜜、豬油和酒加工後的金屑,還是黃金,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但是藥金就是經過水銀等等來加工的了,是合金。

另外,宋以前,黃金入藥的記載並不多見,宋以後,金箔大量出現在藥方中,金箔是熟金,比較安全。

歷史上,還有金屑酒,算是毒酒。魏明帝公孫晃,用的就是金屑酒。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也是被金屑酒毒死的。劉禹錫在《馬嵬行》裡有一句:貴人飲金屑,說的是他認為楊貴妃是被毒酒毒死的。

最後要說到吞金而死。

生金有毒,主要是因為未經淬鍊的生金含有水銀等等雜質。經過燒煉之後,有毒的雜質消失,熟金也就沒有了毒性。

史料中沒有說金銀首飾等等熟金有毒的記載。醫書中把吞金看成是梗阻腸胃的病症。相反,史料中倒是有吞金首飾後被救活的例子。

當然,古代的所謂吞金,往往是吞金首飾,比如簪子,很尖銳,可能劃破肚腸,倒是真有可能出人命。

好了,古人常說的吞金自殺,那得是吞的未經淬鍊的生金,因為本身帶有毒的雜質,可能被毒死。如果吞的是金首飾,可能被劃破內臟,經歷過一個痛苦的過程後,看看失血而死,但這種情況不能說是被金子毒死的。


了不迪


在電視劇,小說當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信息,某某吞金自殺,吞金真的可以自殺嗎?是不是真的,這是什麼原理呢?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科普一下。

首先,我要說,吞金自殺是真的,是可以實現的。因為黃金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不會被胃酸所腐蝕,也不會被人體吸收,黃金進入到胃腸道以後,就有可能劃傷胃腸道,導致胃腸道穿孔,胃腸道穿孔以後,胃腸液以及食物殘渣就會進入到腹腔當中,因為人的胃腸道中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會導致繼發性腹膜炎,嚴重的可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如果是胃腸道的血管損傷,還可以出現大出血,患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在沒有發明麻藥和抗生素之前,無法開展手術,所以在古代,一個輕微的感染或者出血,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但是,吞金自殺不一定能100%實現,首先黃金的分量要夠大,形狀要不規則,有稜有角或者形狀不規則,比較鋒利,才有可能劃破胃腸道。如果是個規則的金球,吃進去之後,很可能就會隨著大便排洩出來,不會造成危害。

作為一名醫生,我們經常遇到消化道異物的患者,有些是無意吃進去,有些是故意的,例如刀子,牙刷,玻璃球,硬幣等等,特別是小孩子,父母們一定要時刻看著他們,不要讓他們把硬幣,鉛筆等東西往最裡面塞,這是非常危險的。下面這張圖是一位吞刀的患者,刀在胃裡面,非常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