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不打格子的話,如何保證字矩行矩一致?如何做到橫平豎直?

徐大順發


題主這其實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宣紙不畫格子,怎樣才能保證字距和行距的一致,第二個問題是怎樣做到橫平豎直?

先說第一個,2006年的冬天,也就是大概這個時候,我在外地一個全封閉式的書法學校裡全天制的練習書法,目的是為了參加第二年二月份的全國大學書法專業招生考試,當時的學校請來了一位書法家授課,當時任聊城大學書法系主任的向彬教授,他是歐陽中石的博士,也是當時最年輕的書法少碩士生導師。

再給我們做示範的時候,他的一招把我們全部學生都震驚了,他站著臨寫《張黑女墓誌》,一張四尺整張的宣紙,不折格子直接寫,一口氣寫完竟然寫的非常的整齊,字距行距保持一致,字體寫的也很漂亮,然後他又臨了顏體、歐體、隸書、篆書,都能夠做到這個水平,當時感嘆啊,我什麼時候才能做到這樣啊。

後來學習了十幾年的書法,也教了了幾年的學生,我發現這一招我也會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會的,並沒有故意練習。現在想想,其實你只要勤加練習,對於書法的章法和結構自然掌握能力就強了,熟能生巧,寫成這樣是自然的事情。

這個事情真的沒有必要去強求,剛開始可以疊格子、畫格子,寫的多了,有一天沒有格子了,一樣可以寫好的。這個和我們小時候用田字格練習書法一樣,現在寫字不用田字格了,想要想寫好,一樣可以在白紙上寫的很齊,沒有深刻神秘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怎樣寫的橫平豎直,雖然書法並不是橫平豎直的,但是如果你就想寫成橫平豎直,也沒有別的辦法,多練習是唯一的選擇。



不二齋


宣紙不打格子,如何保證字距行距一致?如何做到橫平豎直?

哈哈,你算是問對人了,因為我就是來自文房四寶之鄉,宣紙生產之地,大宣城的呀!

如果你是書法大家,且常用宣紙書、畫,你就知道,在宣紙上書寫,只要瞭解宣紙的特點,你是不需要畫格子,畫線條,自然做到字距、行距一致,且橫平豎直。為什麼?書法大家,在任何地方書寫都能做到這一點啊,因為他們有很深的功夫。呵呵,另外,宣紙上是有神秘的豎紋和橫紋的。你不知道?沒關係,去請教書法家,他們會教你這個中的秘密的。不過,如果他們保守秘密,不告訴你,我就沒辦法了呀。那只有一個辦法了,你親自來大宣城的涇縣宣紙廠參觀,那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大宣城歡迎你!


徐老師講高考英語


宣紙不打格孑很難保證字距行距一致,但用任何筆去畫都難以擦去。一直以來的方法是折格,但對於字數較多且紙張很大的,折格也很費事,弄不好滿紙折紋。這裡把我常用的一種方法介紹給大家,非常簡便易行,供大家參考。

這個方法就是用鈍刀子劃格。具體做法是:

一,根據字數多少和紙張大小計算出邊框和每個格孑長寬大小並在紙的背面用鉛筆做上記號。

二,按照做好的記號用一把長尺比著用鈍刀子劃格。劃完將紙翻過來,格孑就顯露出來。寫完字要想去掉格時,再在紙的背面熨一下就可以了,不然,等裝裱時會自然去掉。鈍刀子的做法是,買一把長一點的水果刀,將前半部分磨鈍,鈍的程度以不劃破紙為好。

這種劃格的方法既準,紙又平,而且痕跡不大,非常實用。但千萬記住,做記號和劃格都要在背面,劃上的是溝,翻過來就是槓,看得真切。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你是一個很細心的人,練習書法有一段時間了吧,希望下面的方法幫到你。

宣紙本身上面有水印暗紋,這個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就可以說是很好的輔助線,但是

我說但是,那位書法家也不會寫書法的時候臉貼到紙上去看看哪個暗紋平不平,所以這個方法基本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那麼還有什麼方法啊?

1、勤加練習,掌握書法的行間 行氣。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書法家。

2、聯繫需要時間,那麼怎麼在這之前就可以寫出像樣的字呢?

我告訴你個秘籍,你把宣紙,對摺,對摺,再對摺,再對摺。

展開,是不是看到上面已經有摺好的方格了?好了,這個就是輔助線了。

你會說,折了紙,不就不好了嗎?

說道這點,你就要掌握宣紙的特性了,宣紙延展力強,韌性高。所以在後期裝裱的是時候都是克以完全的展開的。

好了,就些吧,關於文房的知識,可以關注我,默默談文房。一起探討中國傳統文房四寶吧。

最後希望這個問題能幫到你,謝謝


默默談文房


寫毛筆字,甚或寫硬筆字,要想行列規整,唯有兩個辦法,一靠界格,二憑功夫。如果功底火候不足以駕馭整幅紙面的字體安排,那只有靠預定界格佈局,並無省力討巧的辦法以達目的。打格的方法,當然有具體情況決定的各類靈活運用。打實線格,摺疊,套影(把創作用紙覆在預做的實線格紙上書寫),等等方式,隨機而用。

筆者認為,界格方便,但是影響貫氣效果。而且容易形成依賴習慣,障礙整體佈局意識的培養訓練。因循拘泥,很多人終生跳不出界格束縛。匠作習氣一旦養成,糾正很難。

其實學書之初,就應該放棄依賴界格的心理。直截朝著連通貫氣的訓練目標出發。天下無難事,置之死地而後生。

即便是楷體正書,布如算子也不為美觀,因其呆板的格局,折掉了幾成靈動。一目瞭然,覽之無餘,嚼蠟之感。行整,真的沒必要列齊。儘管漢字以方形為主,但卻有無窮的結體變化,大小方圓長短,決不是整齊一律。古人有論,楷書應作行書寫,其實就是考慮不要把楷體的規整寫到過猶不及的"極致″,那樣反倒效果不好了。古人的碑版書也絕少字列如井田布算的,特別一些傳世的著名碑刻。

我注意到當今好多展賽作品,界格打得特別精緻講究,其效果性好象很突顯,豈不知,增強的是與書法作品無關的"工藝製作"性,欺騙了好多不用腦觀眾,誤導了不明真相的追隨者。

下列幾幅正書作品,皆是不依界格而放筆直書的。




真空妙有無量壽


賣油翁說:無它,唯手熟爾!不打格、不劃線寫不到橫平豎直就是功夫不到家。

在一張白紙上寫,上齊考的是眼力,要下五年功夫;下齊考的是經驗,要十年功力,這都是基本功,至於字本身寫的咋樣那是另一回事。

歷代法書,有橫平豎直規規整整的,也有率性而為不拘一格的,都是難得一見的神來之筆。關鍵的關鍵是: 字寫的是不是那回事!


翰墨小白


不能總打格孒呀。這過重於形式。古人云五年齊頭,十年齊腳,實際齊不齊在其次,主要得把字寫規矩。過於重形式,不重夲質,夲末倒置。什麼墨法,章法,分間,布白,……起碼你得把單字寫好吧,這才能論其它吧


他山之石8708


先把一張宣紙重重地打上格子,然後把要寫字的宣紙蒙在上面,這樣格子就透過來了。


清風輕步水雲間


哎呀,上來就看著激動呀 告訴你啊,盯著前一個字 就好 或者說盯著上一個字 自己筆拿著應該有感覺啊 橫平豎直這個嘛不要太講究 如果是初學,建議從筆畫,簡單字開始


冠絕群芳


很簡單,照帖排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