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該怎麼提高成績?

百里故名


初三,然後在頭條提問題,估計後續也沒時間回來看回答吧。

初中數學尤其是函數部分,對日後整個數學的學習至關重要,一定要重視。哪怕不重視幾何,都一定要重視函數。

咱們理一理思路:為啥初二,初三才給你引入函數,而不是初一就講函數呢?因為初一講的是數軸,實數,方程,這幾個講完了,才能給你講函數,不然沒有基本理論作為支撐,函數就好像從天而降一樣,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是引入函數的一條途徑,另一個途徑是從集合開始,講映射,最後引出函數,這是高中的,先不管了!)

那麼,這第一條途徑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函數的幾何性質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重視學生對函數圖像的把控!首先,第一個特點是連續性!這個連續性不像數學分析講的那麼深刻,這只是字面意思的連續性,也就是要你在畫圖像的時候,一定要光滑,雖然你只是描了幾個點而已,但你要做到光滑地去連接它們,並發現圖像的趨勢:是越來越陡,還是越來越平緩,還是一直不變。

第二個特點是建立在第一個特點基礎上的,強調不同函數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依然是通過幾何圖形去刻畫的,比如:直線與拋物線的關係題目,都配圖,如果不配圖,那麼你做題就一定要畫圖,而不配圖的題目往往一題多解,這就需要你平時多留意做過的這類題,什麼時候一題多解,一題多解的發現過程是怎麼來的,為啥你作圖就思維固化只作出一種情況呢?

印象初中的函數也就這麼些東西,做題是必須的,做完題以後要形成經驗,回想一下解題過程是怎麼入手的,進而怎麼展開的。回想這個動作在學習任何學科的時候都很重要!


大蟲147867188


看到你能主動求教,說明孩子還是很上進的。只要想學,一定能學會。

第一,無論什麼時候都堅持學習,要有信心,絕不放棄。

第二,數學說難,是因為你覺得沒聽課,很多知識都不會。看你的成績,不聽課能考60-70也不錯了。下一步就要上課認真跟住老師。不會的下課就去問老師,一直弄會為止。

第三,同時可以制定個計劃,每天把以前的知識補一補,每天如果能弄會一個知識點,還有一百多天呢,你想想,一定會有突破性進步。

第四,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不要一做題就做太難的,考試題基礎所佔比例還是很大的。

第五,建議你同一個題型反覆聽,做到第三遍時,你一定會了。

最後,希望你永不放棄,加油!


中考政治劉老師


是叫百里故名的“孩子”提的問題吧?

初三的孩子手裡捧著手機,沒去玩王者和吃雞,而是泡在頭條求學,這是難能可貴的,也說明你的心智要比別的孩子相對成熟。

學習數學是需要靈性的,如果沒有,只能靠勤奮來補。雖然你的成績不盡理想,但是內心的火焰沒有熄滅就還有希望。

初三數學的學習重點主要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以及相似三角形的證明應用和三角函數的學習。

幾何相對好一點,就把重點放在代數上,其實新課標改革後代數的整體要求已經下降。只要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不懂的切實搞懂。多思考,多做題,一定會有變化的。

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孩子,此時已經開始針對中考大量複習了,如果想追上他們,就得付出比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是辛苦的,要想對未來負責,先要對得起今天。

我在牛蛙島,這裡不定期會向大家提供各種學習資料、教育動向和國內國際的教育趨勢。




牛蛙島


對於你的當初深表同情,同時也對於你不甘寂寞,不甘於現狀而依然想著進取,依然想著奮鬥,依然想著改變自己,而送去我由衷的敬佩。

在此送去我不成熟的一點看法,但願能給你帶來丁點啟示,不當之處,也請諒解。

作為數學確實需要一定的基礎,但作為眼下的你,也絕不要因為自己的基礎不好而自暴自棄,不要總覺得自己基礎不好,而太不相信了自己。要相信自己會進步,會提高,為此我覺得你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切實抓好課堂,利用好課堂。課堂上一定要認真聽講,絕不能絲毫開小差,並及時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筆記,切實通過課堂,盡最大可能的把當堂老師所講的內容學會,學懂。只有課堂抓好了,才能讓你儘可能多的學到知識,學到本領,學到技能,併為你課下贏得更多的機動時間。

二,課下及時複習,鞏固,提高。對於不太明白,不太懂的地方,一定要通過老師或同學徹底弄懂,弄明白,絕不能有知識上的任何夾生。同時每節課過後,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要及時的去做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題目,通過做題去鞏固所學的知識,並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斷提高解題技能。

三,每天都要給數學一定的學習時間。可以在每天的午飯後,或一些自習課上,再不然就是晚上,去做一些數學題目,這時不要操之過急,不要攤多,要慢慢來,此舉重在培養自己漸漸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旦興趣有了,提高數學成績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四,不懂,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問。可以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最好是問老師,要知道,老師都是喜歡同學問問題的。老師能給你最好的點撥,最好的回答,同時還能給你鼓勵和鞭策。

五,要學會記一些比較典型,比較有代表性的題目,並不時的看看。對這些比較典型,比較有代表性的題目,自己要不止一遍的去分析,去思考,去整理。這既能培養自己的思維,又能鍛鍊自己的能力,同時還能鍛鍊自己分析問題,組織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高自身解題技能。

總之,只要自己不放棄,併為之永遠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提高數學成績,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一點看法,不當之處,也請諒解。





圖手畫圓


孩子,看你情況應該是基礎落下太多造成的。

上課能聽懂,這個是最基礎的層面。拿100分作為評分標準,我們一起分析下,學好數學的幾種境界和對應分數。

第一,上課能聽懂(20-30分)。能聽懂不代表自己能獨立完成做題,聽懂聽的都是老師的思路。就跟走迷宮一樣,是老師帶著走的。

第二,自己會做題(50-60)。能自己獨立完成一些複雜的題目,說明你自己會推理,分析問題。但為啥只能是個及格分?因為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規定時間內要想拿到高分,就要做到下一個境界。

第三,練熟(80分)。剛才我們說過了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要想考的高分。卷子上一大半的題都要,一看就下筆計算,沒有那麼多時間思考。每道題都自己再推理一遍,考試哪有那麼多時間。所以,平時就要把常考題型,解題方法總結好。考試大部分題型也是類似的,看到題目稍微調整一下就下筆計算了。不熟,就會緊張,像哪些平時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一考試就考不好。主要原因就是這個。(當然,有些是因為做題習慣不好)

第四,學巧,能講(90-100)畢竟考試要拉開分數,一定會有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做到巧妙解決,而且會用不同的方法講出來,把數學學活。壓軸題,更是需要有耐心,心細。才能看出一場好成績。

所以,孩子當我們看到別人能考好,說明人家付出了努力了。我們想把成績提上去,也要對應付出努力。加油吧,只要方法得當,堅持一段時間,一定會提成績的。


李老師說


每個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都不同,數學是連續性的學科,因此對所學知識點一定要通,通就是理解透徹、融匯貫通,如果有知識點不通,不僅僅是該類型的題不會做,還會影響與該點有關聯的知識點的學習。所以想提高成績,首先保證新學的課程一定要通,其次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之前基礎沒學好的,沒有通的點,一定要回去打通吃透。知識點通了後面就是溫故知新、熟能生巧了,刷題是除了天才之外的人取得穩定好成績的唯一保證。下面說說個人的數學學習方法:比別人提前一節課,我會用自習課認真預習下節課的內容,知識點儘量去理解,所有例題抄下來,解出來,靠前的習題做一部分(這些基本都是例題的翻版,鞏固這類型的題目),有自己吃不透或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老師講課時專門聽這部分內容,其他時間可以把課本剩餘的習題做完。這樣在自習課其他人做習題(作業)時,就又開始下節課的預習了。學習時間差不多(應該會少一些),但是效果非常好。課本知識及例題、習題都掌握好了,再加上單元複習題、月考、課外題(有精力刷幾套),成績能穩定在90~100範圍內(滿分100)。


飛天舞999


我也是江蘇的,其實數學不難,當然,很多人肯定不這麼認為,我也是,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好,看你想不想學,初中以後大部分考試內容看都沒看國,怎麼辦?主要是定理,打個比方,函數有很多定理,必須去背!其實背熟了考試時自然見到題目就會了,這招特別適合低分的同學,還有就是成績不好的同學儘量把前面的題作對,後面的可以不管,若前面的題得分都對,7080還是可以的。

有人可能不信,我現在讀初中,成績就不好,之前老不及格,後來想了想,照著這樣做,正在衝80。

態度很重要,平時作業認真寫!改背的背熟了,該練的練好了,考試自然很輕鬆。不要說不適合我,我之前也就4050,現在上升得很快。

總之,自己要想學好才能學好,不努力是不可能學好的。


水晶城堡carry


和我初三時的情形有點類似,我一直覺得語文學起來非常輕鬆,但是數學總是拖了後腿。

初三時我分析了一下,我數學學得不好,主要是初一基礎差了點,初二的幾何證明類的題目我還挺有興趣的。於是我初三複習時自己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重新把初一初二的數學又自學了一遍,因為有了初三的基礎,再複習初一和初二的知識發現其實也不難,複習的時候我重點梳理了有關的定律和定理,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自己自學得來的知識,覺得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初三也常常涉及到前面的公式或定理,在應用過程中我覺得又有了新的認識,得心應手多了。

已經到了初三了,像你這樣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制定一個有效的計劃,相信你會取得好成績的,加油哦!



每日數學十分鐘


數學該怎麼提高成績

提高成績應該是學好數學的副產品。如果僅僅是想著提高成績,那是捨本逐末。治病治根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關於怎麼樣學好數學,當代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在央視的一次訪談節目中談了三點:

一是要有興趣

二是要堅持

三是要有寬廣的視野

在那段視頻中,丘成桐教授只是綱領性地談了這三點,並沒有就這三點具體展開來講。

就筆記的理解,第一點,前人早就說過第一點,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是在說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怎樣培養興趣呢?多看教材多看相關課外書,還要多看看一些數學家的相關文章、演講或傳記,多瞭解一些相關數學文化方面的知識,尤其要多思考,多問為什麼,儘量搞清楚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相互聯繫,適當做習題並思索相關應用。久而久之,必會“日久生情”,慢慢地就會培養出興趣愛好來的。歷史上業餘數學家完全是憑興趣愛好做出數學貢獻來的,知笛卡爾、費馬等,我國當代也出現過一個研究多階幻方的農民數學教授。

對於第二點,道理也很簡單。“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水滴石穿,繩鉅木斷”,“天才就是持續的關注”。這些都是講持之以恆的重要。陳景潤證明以他自己姓氏命名的“陳氏定理”時,運算推理草稿紙就裝了幾麻袋;萊布尼茨、牛頓等,好些數學家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而終身未婚。

對於第三點,筆記以為,不僅要研讀教材,還相閱讀相關數學課外書,甚至還多看數學這門學科之外的書,文學的書,物理的書,化學的書,不僅努力學數學,其它各科也要努力學,這樣會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數學的圈子,也許還容易看到數學的真面目。


天外人外


先要恭喜你,因為在即將面臨中考這個關鍵階段你沒有選擇繼續自暴自棄。心中只要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首先數學也是需要記憶的,公式、定理一個都不能少。

其次要了解數學的方程思想。例如初一時就比較系統地學習瞭解一元一次方程,並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如果學會並掌握了這五個步驟,任何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順利地解出來。在初二和初三我們學習瞭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簡單的三角方程。所以你一定要先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弄懂,才能為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打好基礎。

鑑於你的基礎不太好,先不要過多的做課外練習,就以課本上的基礎題為主,要多做多練。不會的要多詢問老師,直到搞明白為止!

這位同學,上天會垂憐每一位偷偷用功的人。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