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腦應該買大主板還是小主板?逼格到底重不重要?

草雞實驗室


對於這個問題,以下是個人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前言:

草雞曾經有個朋友的室友(電腦小白)自己一個人跑去買了個筆記本電腦,開開心心的抱著電腦回宿舍,到宿舍後下了個娛樂大師檢測一下卻快哭了出來。結果就是因為,他買了一臺樣機(樣機就是實體店臺子上面展示的機子)!

草雞為了安撫他親自去走一趟。詳細問了一下購買經過,機器也看了下沒啥毛病,就是展樣時間有三個月之久,不說以全新還偏高的價格購買了一個展樣三個月的“二手”機器,其購買過程時售賣小哥說了一句話,讓我影響深刻,甚至開始佩服他起來。

小哥:“我看你是真心要買,我實話告訴你,這款型號的主板是低電壓“縮水版”,只能發揮顯卡50%的性能,推薦你拿這一款,雖然貴了一點,但是比那一款強的多…”

草雞一直以為這種“縮水板”主板只會影響到CPU和內存,沒想到還能影響到顯卡!差點就信了!

為此,草雞今天就跟大家講一講,高端主板和低端主板究竟對主機整體性能的影響究竟為如何,以後要如何選擇主板。

(Ps.此文以Intel平臺為例,只說家用民級,不參討X系列土豪玩具。)

正文:

簡單的說一下主板版型。主板版型分別為ATX標準版型,俗稱大板,需要大機箱搭配,擴展接口豐富,但價位略貴;M-ATX緊湊版型,俗稱小板,大小機箱都能駕馭,是如今裝機主流版型;Mini-ITX迷你版型,主要戰場為小鋼炮機箱。

主板型號從Intel四代處理器開始,開頭分為H81入門型號;B85主流型號;Z87、Z97高端型號,到現在八代的H310、B360、Z370的主板,H開頭系列的為入門低端型號,B開頭系列的為玩家主流中端型號以及Z開頭系列的高端旗艦型號。

既然有這個層次定義,那他們真的會影響到主機整體性能的發揮嗎?

草雞嚴肅的告訴你,一般家庭及日常使用的影響是微乎其微,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是感覺不到影響的,說沒有影響也完全不過分。

再者,需要超頻啊,顯卡交火之類的發燒友也只能選Z系列的高端大板,因為只有這個系列的主板才支持這些操作。

另外除了價格最明顯的差別就是,接口布局和外觀樣式。像H系列入門的廉價主板,雖然本身是面對給非重度使用人群而出的一款主板,但一般需求的接口也基本都有。

而Z系列高端主板你要、不要的接口他都有,而且還有幾個,再就有各種花哨的RGB燈,帥氣的裝甲等等,基本上也是越好看,接口越多,價格就越高。

即使你要用H系列入門型號搭上I7高端型號CPU同樣也能完全發揮其性能。若是上帶K的超頻處理器…

H:“不好意思,我H定義為入門低端板子,並沒有搭載超頻這個高級的功能,只能發揮其默認頻率的性能,如果要超頻的話請出門右拐移步Z系列的高端主板處,謝謝。”

對比CPU的說完了現在再說一下顯卡。

主板插顯卡的主槽位為PCIE-X16,不管是H系列入門還是Z系列高端,槽子都是這個規格,Z能上1080那麼H也能上1080!至於性能降低….

性能被降低的依據是什麼?主板供電相少了不穩定顯卡正常發揮?那碩大的顯卡上面8+8pin的供電口難道是供給三兩個小風扇的麼?(笑)

硬盤和內存也是同樣的理,主板芯片接口規格都是一樣的,完全不存在影響性能發揮,即使有影響,排除非主板本身質量問題後,那就是硬盤或者內存本身的問題。

(Ps.內存的頻率同CPU帶不帶K一樣,高頻率內存在H系列板上也只能發揮其支持的最高頻率)

至於B系列中端主板,它在接口上比H系列更豐滿一些但不及Z系列那樣膨脹,各種接口不一,價格也不一,也有Z系列炫酷外觀做到B系列身上的板子,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購買,可以說是當下裝機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款系列了。

最後,前面提到的,大板接口豐富,擴展性強做工用料也稍好所以價格昂貴;而小板版型空間小,接口插槽數量有限,所以價格低廉。但主板芯片均為一樣,根本沒有性能上的差別之分。

所以總結一句就是,高低端主板的差異就明為價格上差異,這些差異也僅僅主要在於各個主板上的接口,外觀上的差異,並不會影響到整體上的性能差異。

後語:

在電腦實體店購買電腦的時候,銷售員他們會先問你幾個選擇性的問題和規格型號上的問題,來斷定你對電腦硬件的瞭解程度,然後開始下手坑你。當然,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了,而且,這終究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店家,大部分實體店的店員都是很熱情的~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電腦方面的困惑或是其他想知道的小技巧,可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給草雞私信,草雞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覺得不錯的可以點一波關注不迷路,蟹蟹滋呲!


草雞實驗室


配電腦是選擇大板還是小板?相信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電腦新手玩家,今天給大家來講講小板和大板的那些事兒。

在以前的話,其實是有大板,中板,小板之分的,現在基本上只有大板和小板之分,其中小板包含了中板和小板,這兩個現在都是叫小板的。

接下來我經微星B360這個型號來給大家講一下大板,中板,小板的一些知識。

上圖就是微星的B360大板,大板外觀上看就是大一些,真是如此哦!一般大板比較長,支持雙顯卡,四根內存插口以及M2接口或雙M2,支持更多的擴展口,而且支持更高頻率的內存,對超頻也支持要好些,所以一般高級玩家都會選擇大板的。現在的大板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一點現在比較流行,就是光效,散熱片,設計等這些也是區別。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板主要是體現在擴展上,外加外觀,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逼格,好看。


我們再來看下中板,如下圖所示,這也是微星的B360主板,不過這個是一箇中板,中板和大板比,主要是短了一點。中板的擴展性差一些,但內存接口一樣是四根,這也是它和小板最大的區別。然後中板的接口也很多,如M2接口都是有的,但只支持一個顯卡,這就是它和大小板的區別。一般其實中板是最適合我們的,因為它是在大板的基本上去掉了我們日常用不到的擴展接口,但常用的都有,而且支持也不錯,價格也比大板便宜多了。如雙顯卡插口,我們不需要,雙M2我們也不需要,還有就是超頻的支持,我們也不需要等等。所以如果你預算有限或不是玩機高手,中板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我們來說下小板,小板不管是寬度還是長度都比大板小,和中板對比,小板只是寬度小了些,長度一樣。小板接口少,也只有兩根內存插口,一般也沒有M2接口,但有些是有的,如上圖就是帶有M2接口的小板。小板最主要就是節省成本,走的是經濟型路線,只要你夠用就行了,如兩根內存插口一般也是夠用的,有很多人也不需要M2接口,有些顯示器也不需要VGA或DVI接口等等,少了這些,廠家的成本就降低了,我們的主板也就更便宜一些。

總結:不管是大板,中板,小板,對於一般用戶來講,性能和質量上不會有太大區別,當然這指的是大部分。所以大家不要進入誤區,大板中板小板性能差很多,這是錯誤的。一分錢一分貨,這個從主板上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你的做工,用料,接口,這些都是用錢加起來的,少一個接口,成本就降低一些,價格自然就便宜一些了,當然這是指同品牌同規格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玩電腦,教你玩電腦,配電腦,解決你身邊的電腦相關問題。


玩電腦


就經驗來說,看CPU,1500以上的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大板。

1500以下的用小板最好。

具體原則就是:

如果你這臺電腦準備一步到位,7年不換,還是大板ok。

如果只是先用著,覺得能跑當下主流遊戲,比如吃雞,就小板好了。

小板的好處就是未來可以換個小機箱做二奶機,用來做影音服務器,或者私有云,或者軟ap。所以建議不是一步到位的機子都儘量帶較為靠譜的核顯。因為小機箱一般不適合放顯卡,能放顯卡的小機箱噪音太大影響影音感受。AMD的a10系列不錯~

一臺電腦7年以後拿去賣也賣不了幾個錢,而且電源顯卡機箱硬盤什麼的都還能用,換個板和CPU就行


親面獸


大板功能齊全,接口多,就跟手機一樣由於空間夠大,比較好設計,也容易堆料,例如12相供電什麼的,如果要超頻或者希望比較好的性能和耐久性,就選大板。小板很多就300多400的價格,同樣芯片組的情況下你別想它能有什麼性能,很多都只能發揮芯片組90%左右的性能,只能說有性價比,供電肯定也是夠用而已,這時候就要買品牌主板了,例如華碩技嘉,他們在設計上會好一點,用料如果跟上,小板性能不會損失太多,耐久度也不錯,如果只有一個內存插槽就直接上一根16G的,很多沒有M2接口,顯卡也不能交火,家用不玩大型遊戲,顯卡預算不超過1000,小板就夠了


黑山老妖37625003


這個主要看自己需求,現在不是775時代大小板有性能差異。自己不需要小機箱或者itx機箱能大板還是大板吧!畢竟供電和擴展性都要好得多,如果由於預算問題沒法大板小板又不是垃圾一樣香噴噴。不過中塔機箱配個小板很難看就對了



孤獨的我逐被冷漠


看你裝什麼級別電腦(以後想不想升一升級好一點),你要玩1050以上顯卡又搞水冷等裝B配件,還是大板大機箱吧,因為中板小板放不下大顯卡(是能插上使用就像大胖子穿小衣服一樣)。特別是1080顯卡大塊頭你試一試中板,你就知道為什麼要買大板大機箱了。那些說大板中板小板都一樣的,你裝過980與1080類顯卡沒有。


用戶631641454100


土豪不用說 直接買最貴的

正常人買任何東西都要考慮性價比 所以在你想的內容裡 買最合適的即可 比如是否要超頻 有無M2接口 內存插幾根 根據這些來買即可

最後一點小建議 本人之前一直很喜歡小板 因為便宜 最近忽然開始厭煩了 因為小板的空間設置過於緊湊 再安裝和更換硬件的時候就有些麻煩了 比如X雙內存 再加一個大的CPU風扇 安裝難度大大增加


棗謝


大的好吧,後續擴張性好!


Fate劉軍


大板子還是好很多的。


虎城911


喜歡DIY升級用大板接口豐富,什麼不懂就是懂上網,小版和中板都可以。中板4條槽方便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