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為何最終和兒子葬在了一起?

用戶65146089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薄姬這個人,薄姬被劉邦寵幸懷上了之後的漢文帝劉恆。如此便踏上了風雨之路。在勾心鬥角的朝堂之上,始終保持著潔身自好的初衷。



薄姬生了一個好兒子,漢文帝,薄姬成為皇太后之後,漢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對母親孝順如初。薄太后曾經生了一場重病,時間長達三年之久,三年中,文帝每天都要看望母親,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邊。凡是御醫送來的湯藥,劉恆都要親自嘗過才會給母親喂下。為此他也成為讓中國人傳頌至今的24孝中的第二孝。


薄姬崇尚道學,崇尚無為之境,順其自然的思想,一生與世無爭,凡事包容,為人忠厚,母儀具足,這也是薄姬後來能在呂后專政期間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呂后專政期間先後謀殺掉劉邦八個兒子中的六個,雖然薄姬遠在其子代王的封地。但其心性淡泊,是逃離這場劫難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於薄太后離開人世,他對於讓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不孝深為抱憾,為了彌補這一個遺憾,劉恆要求將自己的墓葬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放。漢景帝繼位後兩年,薄姬安然離世。大漢王朝舉國哀痛。漢景帝深知他這位祖母的心裡沒有把她和劉邦和葬,而是臨近漢文帝的陵寢旁邊安放!!薄姬的心裡全部都是漢文帝劉恆。死後與兒子合葬,也算是圓了薄姬薄太后生前的願望,我們可以看到薄姬滿滿的母愛!!!


瞭解歷史看這裡


“薄姬”二字,在歷史上特指“劉邦的小妾,漢文帝劉恆之母”。說薄姬和劉恆葬在一起,一定注意是“同地不同陵”。

西漢陵寢一般都是“同陵異穴,合葬不同合陵”,說白了,皇帝和皇后在同一個地方,分別擁有一座陵寢。比如長陵東西兩座陵,東是呂雉,西是劉邦。而後世則是“同陵同穴”。


薄姬在劉邦的後宮佳麗之中地位非常地尷尬,首先,她是叛軍首領魏王魏豹的小妾,在劉邦攻殺魏豹後,被拉進紡織廠打工,無論是背景還是地位,比不過其餘女人。

其次,她姿色不行。某一天,劉邦駕臨紡織廠,不經意瞥到薄姬,把她帶進宮,然後一年多沒想起她。要不是早年姐妹,苟富貴,勿相忘,估計她孤老一生。這點上,她比不過戚夫人。

第三,她不受寵,在姐妹舉薦下,薄姬被幸,但之後劉邦又把她忘了。

第四,她心計不行,比不上呂雉。

但她運氣不錯啊,一幸懷孕生劉恆,母貧子貴外加隱忍,最終後宮女人宮鬥,她薄姬成了最後贏家,兒子劉恆繼位,她如願成“薄太后”,但即便如此,她也是妾室出生。所以說,薄姬地位尷尬。

呂后乃正室,早已合葬長陵,因此,文帝不得不另起陵,但也要陪葬長陵。或許薄姬心裡思念兒子,所以她的陵寢位於霸陵之西南,所謂“南陵”,但又在長陵的西邊。


如此又成“東望夫,西望子”“背夫向子”之勢。

類似清東陵外的“昭西陵”,也就是清孝莊太后的陵寢。這又一樁爭論,孝莊曾遺囑“思兒念孫故不合葬皇太極。”加上,孝莊下嫁,所以議論紛紛。

如果問薄姬願和誰葬?她估計會選擇劉恆,畢竟陰冷而勾心鬥角的宮廷之中,僅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最深。

正是這個原因,正是南陵的位置,所以,當地人又將南陵稱作“望子冢”。


非常茴香豆


薄姬原本是戰國時期魏媼的私生女,長大之後被送入魏豹宮中,也就成了魏豹的姬妾。

相傳,神算子預言薄姬日後將成為世界第一貴婦,因為她會生下真龍天子。因此魏豹與劉邦決裂,夢想要做皇帝,結果劉邦惱羞成怒,發兵攻打魏豹,將魏豹斬殺,還將其宮中所有宮女妃子納入自己得後宮。


△薄姬劇照

而這個薄姬自然也身在其中,薄姬在劉邦的後宮一直沉默寡言,並沒有因為預言稱自己要生下龍子而興奮。

因為薄姬姿色算不上傾國傾城,劉邦轉眼就將她忽視,然而跟著薄姬一同進宮的另外兩個妃子看薄姬始終不得寵,三人早在魏豹宮中就曾發誓,如有一人得寵,便要幫助其他兩位,於是這兩個妃子就跟劉邦提起薄姬,劉邦這才想起來,當天晚上便來到薄姬寢宮,也正是這一次的臨幸,薄姬就懷下龍子。


△劉邦臨幸薄姬

這個龍子自然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當因為當時太子是劉盈,呂后執政,而深得劉邦寵愛的戚姬,欲將兒子劉如意推上太子之位,一場後宮爭鬥即將開始。

面對這樣的情景,薄姬和兒子劉恆退出幕後,安心過日子,並悉心教導兒子,最後呂后和太子劉盈勝出,其他妃子和皇子均遭到清算。唯獨薄姬和兒子劉恆倖免於難,呂后下詔將薄姬送到兒子劉恆代王的封地,母子兩在這裡度過了七年的歲月。



漢惠帝劉盈和呂后先後去世,此時因為傀儡小皇帝被廢,需要立新的皇帝,這時才想起了薄姬的兒子劉恆,劉恆上位,史稱漢文帝。

薄姬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后,薄姬的一生並沒有太多的磨難,用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最後成了人生太大的贏家,自己得兒子劉恆在自己的教育下也成了一代明君,開創了“文景之治”,不僅如此,漢文帝劉恆還是出了名的孝子。


薄姬也成了預言中的那樣,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去世,年僅45歲,之後葬在霸陵,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被國外漢學家稱為“東方金字塔”。

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享年61歲,而薄姬去世之後,要求與兒子漢文帝葬在一起。

因為薄姬從來沒有將自己當作是劉邦的配偶,薄姬最大的心願就是永遠和自己的愛子相依為命,死後她被葬在文帝霸陵的南塬。



漢文帝生前曾說要永遠揹負著母親,死後繼續對這個為了他奉獻一生的母親盡孝,而薄姬也如願以償的安葬在兒子劉恆的附近,並沒有葬在一起,因為自古以來帝王之家沒有母親和兒子葬在一處的道理。

薄太后陵因在漢文帝霸陵之南,故稱“南陵”。之所以沒有和劉邦葬在一起,按照《漢書·外戚傳》記載: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葬南陵”,主要理由就是“以呂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首先要說的是你問的這個問題太模糊,你所說的這個薄姬是否是漢高祖的姬妾,是不是漢文帝的母親。如果不是的話那你指的是哪一個朝代的薄姬,如果是的話我們再來答題。

再一個問題就是有什麼證據證明薄姬和自己的兒子漢文帝葬在一起呢?

自古英雄愛美人,雖然劉邦算不得曠世英雄,與項羽的豪氣差那麼一些,但是他能夠成為帝王就是不簡單的,這個我們得服氣,不管他以前有多麼無賴,多麼屌絲。

是男人都喜好女人,自然劉邦也不例外,不過劉邦跟別人貌似還不太一樣,就是特喜好寡婦這一口,如曹夫人,戚夫人,還有就是薄姬。

薄姬原來是魏王豹的老婆,作為王后她跟著魏豹享了幾天福,不過由於魏王豹在項羽和劉邦之間盪來盪去,最後靠向項羽,被劉邦所滅,魏王豹成為了俘虜,魏國國土也成為了劉邦管理的一個郡,薄姬被帶進宮中的工房成為了織布女郎。

可能在薄姬的心裡想,她這輩子自己就完了,終生將於這些布機為伴了。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上天眷顧了她,有一次劉邦閒來無事溜達到織布工房中,看見薄姬有些姿色,便把她納入後宮,皇帝就是這麼任性,想要誰那就是誰!

入到後宮中足足有一年多,她都沒有見過劉邦的面,更不用說能夠受到皇帝的臨幸了,劉邦做為一個帝王,後宮佳麗那麼多,自然早把薄姬給忘記了。

可是上天沒有忘記她。那還是在魏宮時候,與管夫人、趙子兒三人因年齡相當,關係十分要好,就以姐妹相稱,還相約“富貴莫相忘”。

有一次劉邦在花園中和管夫人、趙子兒賞花取樂。此時二位美人想到自己如此富貴,又想到當日她們三人的盟約,不禁將此事當作笑話講給劉邦聽。沒想到的是劉邦聽後反而對入宮一年多不曾被召幸的薄氏產生憐憫之情。於是當夜便臨幸了薄氏,也就是僅此一幸,薄姬在第二年生下漢文帝劉恆。

可能薄姬是幸運的,有的妃子整天跟皇帝在一起,也沒有給帝王生個一男半女的,人家薄姬就這麼一晚上居然就懷上了,還是個男孩子,你說這得羨煞後宮多少妃子們。

劉邦去世後,那些受寵幸的愛姬遭到呂后的仇視,把他們都幽禁起來,不能出宮,戚姬還被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因為極少被劉邦所喜愛,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成為了代地的太后。

母親是幸運的,兒子的運氣也不差的,上天不僅眷顧她,也同樣照顧她的兒子。

呂后去世後,呂家勢力被剪除,劉恆被劉邦的舊臣們擁立為皇帝,就是漢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稱為皇太后。

漢文帝去世後,薄姬的孫子、漢文帝之子漢景帝劉啟即位,尊薄姬為太皇太后。兩年後薄姬去世,葬於南陵。按照漢朝禮制,薄姬因是姬妾,無法追尊為皇后,就稱為文帝太后,史書上多稱薄姬或薄太后。

因呂后和漢高祖合葬在長陵,所以薄姬被特地的獨自起一陵墓,靠近漢文帝的霸陵,所以我認為薄姬並沒有跟他的兒子合葬。

再說了,哪裡有母親跟兒子合葬的,這也不符合古代的禮制,而與漢文帝劉恆合葬的是他的皇后竇漪房。


阿金大哥,一個愛好文史的油膩大叔。


阿金大哥


位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渭河北部的一片的黃土臺塬名叫咸陽原。現在,這裡是陝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所在地;歷史上,這裡不僅是大秦帝國都城所之處,更是整個西漢王朝的皇家墓葬區。西漢的11位皇帝,九位均安葬於咸陽塬上。而沒有葬於這個皇家墓葬區的就是那兩位繼位比較曲折、但成績很不錯的漢文帝劉恆以及漢宣帝劉洵。

劉恆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母親薄姬,初被封為代王。劉邦後宮那點事再次印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受寵的薄姬和不受重視的兒子,得以躲過殘酷的爭鬥而保全,終得富貴。

薄太后從來沒做過皇后,當時長陵已經建成,劉邦和呂后都以入葬。如果薄太后入葬長陵,勢必無法與呂后的後陵比肩。

薄姬生劉恆不過是與劉邦的“一夜情”罷了。而母子相依為命多年,劉恆是進入二十四孝故事的好兒子——薄姬病重,劉恆每次下朝都為母親親自嘗藥。想來,劉恆不希望母親在長陵裡受欺負,也不希望離母親太遠,所以,把薄太后葬於霸陵附近。

薄太后的陵寢因其在霸陵西南稱為南陵。又因南陵西隔渭水遙望漢高祖長陵,故史書有“東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說法,當地人稱為“望子冢”。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項羽分了十八路諸侯之後,就衣錦還鄉了。


他前腳走,諸侯後腳就起來造反。田榮在齊國首先反對項羽。項羽大怒,就去鎮壓。劉邦聯合了趙王和魏王等人合計五十二萬,趁項羽不及西顧,跑到彭城置酒高會。項羽暗中帶三萬人馬殺回彭城。痛殺聯軍。劉邦大敗。聯軍不聯,各自回家。魏王豹回去誤信"八婆"胡言,說他王宮薄小妹要生天子。絕無假的。魏豹驚奇,日夜寵幸這薄小妹。


劉邦又想重振旗鼓,去招呼魏王一塊兒幹,魏王不聽招呼。劉邦派韓信去教訓魏王。韓信一戰滅了魏國。劉邦就收了魏王后宮諸姬,創建紡織工廠。薄小妹就成了紡織女工。

某日,劉邦左抱管夫人,右攬衛少兒,笑薄姬痴Y頭,還在等大王去臨幸她,守了這麼多年,都變老了。劉邦一聽,先驚後愧,扔下兩女立馬去了紡織車間,當夜臨幸了一晚。那女人對劉邦說,昨夜夢見真龍趴在妾肚子上,不想今日大王來。劉邦大喜,說我一定讓你美夢成真。於是,薄小妹升為薄姬,因龍種在身,每天頭不梳,臉不洗,一身穿得破破爛爛,連呂后見了也搖頭嘆氣,可知漢王不是東西,這樣的女人也要睡。呂后就忽略了這女人存在。


呂后與戚夫人爭寵爭儲,把個後宮鬧待烏煙瘴氣。薄姬抱了兒子每日閉門不出。

不久,劉邦的哥劉仲,代王不當了,偷著跑了回來,氣得劉邦跺腳。劉仲種田可以,做王不行,就廢了他的王位。這代王位出缺,沒人想去那荒涼寒泠,靠近匈奴的代地做王。


薄姬梳洗一淨,穿戴整齊到未央宮朝見皇帝皇后。劉邦呂后接見她們母子。劉邦想起四兒子劉恆這麼大了。呂后也見薄姬端莊周正,也無話可說。劉邦就封劉恆為代王,薄姬馬上表示,願意跟隨兒子去代地,為皇帝為國家守邊。呂后立即贊成,並要求馬上動身。大家都明白這件事宜早不宜遲。於是劉恆母子和舅舅薄昭去了代地。遠離是非中心。

呂后在長安權傾一時,整治了劉邦好幾個兒子,惟獨劉恆,劉長逃過了劫難。這與薄姬有極大的關係。當然,劉長另說。


劉邦死後,葬長陵,呂后死後,合葬長陵。此後劉恆勝出為漢文帝,薄姬為皇太后。但畢竟是側室升為皇太后,與嫡後還是有區別的。於是,漢文帝"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這陵在霸陵靠南,又稱南陵。

南陵因其獨特的位置,薄太后有"東望吾子,西望吾夫"的最佳視角,想來是不會寂寞的。

然而,南陵僅僅是靠近霸陵,並非葬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