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有四十多個師,為什麼海灣戰爭中一直處於防禦態勢?

十分熟兒的牛排來一份


薩達姆從歷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當中,已經非常清楚,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貿然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薩達姆希望可以依靠防禦戰,堅固的大縱深工事,進行地面纏鬥,給予美軍5000人到10000人的殺傷,其實美軍也確實準備了1萬條收屍袋。從而導致美國內部出現大規模反戰情緒,最終雙方進行談判,美軍撤離,伊拉克永久擁有科威特。

發動進攻作戰,薩達姆沒有這個資本,為此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在伊拉克-科威特與沙特邊境地帶搞築壘防禦,搞蘇式多層複線式防禦體系,把裝甲部隊變成蹲坑防禦機動部隊。

其實實事求是說,如果不是美軍參戰。其他國家要想突破,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的防禦體系,是非常困難的。畢竟伊拉克陸軍有100萬人,還有5800多輛坦克,4600多輛裝甲車和步兵戰車,還有3萬門各種火炮。

防空導彈密集,還有800多枚彈道導彈,空軍更是有米格29,米格23,蘇24,幻影F-1和轟6轟炸機等等數百架,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和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按照常理,要想全殲或者重創在科威特處於防禦狀態下的伊拉克大軍,對手傷亡無論是1萬,還是10萬人,都是正常的。

1990年8月,薩達姆本人說,我非常瞭解美國人的空中優勢。但是空戰不能起決定作用,決定性戰鬥還是要依靠地面決戰,越南戰爭就是一個例子。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美國的空中打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的結果,震撼了全世界,也開始我國加速軍事現代化,發展進攻型高精尖空軍,電子戰系統等等的進程。


深度軍事


大家可以發現,在海灣戰爭中雖然聯軍投入了大量的作戰部隊。但是真實在前線進行作戰的只有不到17萬人左右,而薩達姆僅僅在邊境地區就部署了超過40多個師,而這時的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薩達姆不主動發動對聯軍的攻擊以求把聯軍直接趕下海呢,這樣也許還能在科威特的問題上面對西方時有更多的砝碼。

其實,縱觀整場戰爭。薩達姆無時無刻的都在想著反擊,但是薩達姆已經失去了最佳反擊的時機,這個時機也就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向沙特開始集結部隊的時候。假如薩達姆可以抓住個機遇對沙特發起進攻,憑著伊拉克已經在兩伊戰爭鏖戰8年的大量有經驗的部隊來說,打敗實力弱小的沙特陸軍簡直易如反掌。然而薩達姆在侵併科威特的時候就已經絕對了在外交上耍無賴,在陸地上按動不動的政策。因為薩達姆相信,伊拉克只要憑藉著數量眾多的部隊和地形優勢是絕對可以阻擋住聯軍的進攻的,美國也應該知道這點不會發起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所以在聯軍像海灣調集部隊時薩達姆也僅僅的把該行動理解成對伊拉克的震懾,所以就並沒有主動發動進攻。

然而事實卻總是不盡人意,當聯軍已經開始準備發起進攻時,薩達姆才開始意識到當初的錯誤已經不能挽回挽回了,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和聯軍進行正面作戰。然而聯軍先連續對伊拉克空襲了兩個月以達到削弱伊拉克地面裝甲部隊的力量,並且還突然發起了從西方發起的迂迴攻擊等等一系列迷惑性行動。這使得多疑的薩達姆並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薩達姆在整場戰爭中才一直是防禦態勢。


軍情解析


美國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也幾乎從來不會憑著一國己力去武裝干預某些國家。要不打著聯合國的名義集結聯合國軍,要不以自己為首聯合著北約多國部隊。當然,在越戰中...和朝鮮戰爭中……都已失敗而告終。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海灣戰爭中,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都是在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多國部隊在作戰。真正能夠做到有效的防禦,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尤其是在第二次海灣戰爭,在薩達姆已經銷燬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政府高層和軍方領導,不是被策反就是在外逃的情況下。其實連有效的防禦根本也做不起來。


最終在短短的幾十天內,薩達姆政權砰然坍塌。最後導致薩達姆從容的走向了絞刑架。


水煮老牛慢火燉



為什麼會發生海灣戰爭?

1980–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大打出手,主要是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美國人扶持的巴列維王朝被霍梅尼領導革命運動推翻從而產生政局動盪,伊拉克憑藉石油發家國富民強,想趁伊朗霍梅尼立足未穩,霸王硬上弓解決伊朗革命同時也解決兩國邊境糾紛,美國中央情報局和阿拉伯國家積極搖旗吶喊:幹掉那個異教徒,美國人民永遠與真主同在。

薩達姆一夜之間成為拯救阿拉伯世界的英雄,美國為首的北約和阿拉伯國家出錢支持,豪情萬丈光芒照耀世界。當然,感謝兩伊戰爭,讓物美價廉面臨破產的中國軍工集團得到了150億美元的訂單,中國用這筆資金升級改造了自己國防工業部門,出品了殲-20,國產航母,D55大型驅逐艦等等。


8年戰爭兩敗俱傷,打殘了伊朗也把伊拉克心傷,戰爭結束了該秋後算賬了,伊拉克欠了阿拉伯國家15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科威特佔債務比例比較大,薩達姆找到科威特商量,中東石油輸出組織成員國一起降低產量,然後我們開始漲價,等我狠賺美國佬一筆然後就有錢還你了。科威特有自己的算盤,等的就是你沒還錢的結果,那麼賭債肉嘗(科威特想得到與伊拉克邊境爭議的全部領土)。

薩達姆想老子是中東霸王,科威特屁大點兒的國家還想耍流氓,正在窩火時候得到了情報:美國人惦記上伊拉克石油了,跟科威特政府合作打算做掉老薩。老薩怎麼想,怎麼窩火,最後變成了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幹掉科威特,伊拉克可以重建巴比倫文明,也可以為阿拉伯做緩衝地帶抵擋伊朗革命輸出,應該是天時地利人和吧!所以利用了阿拉伯民族主義情緒和冷戰動盪政局,發動了對科威特入侵行動。


為什麼老薩海灣戰爭中不給力。

薩達姆兩伊戰爭後恢復重建24個師,讓伊拉克軍隊達到了77個師150萬人,其中科威特戰區部署了三道防線共計42個師52萬人,擁有坦克4280輛,火炮2800,裝甲運輸車2800輛。

美國為首的聯軍擁有69萬人,坦克3900輛,裝甲車5600輛,各種作戰飛機1740架,戰艦249艏,航母9艏。美國人召集了北約全部國家,阿拉伯大部分,與前蘇聯有仇的國家,讓無約束的反伊拉克同盟達到了40多個國家。

雙方亮了牌開打,美國將海灣戰爭作為自己即時全球打擊戰略的實驗場(陸軍在96小時內要把一個旅,120小時內把一個師,30天內把五個陸戰師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因為強大空中投送能力讓陸軍插上了翅膀)海灣戰爭中美國全球即時打擊戰略得到了很好發揮,科威特政府已經被趕到了紅海上,美國人開始自己戰術展開: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兩大作戰任務分四階段進行,首先實行空中制空權管理,海上巡航導彈讓伊拉克戰機成為了垃圾;其次,電磁作戰,讓伊拉克雷達變成標靶。

沒有了制空權和電磁環境通信權,老薩基本上指揮不了任何前線指揮部了,只能發揮步話機和信鴿及通訊員作用,但是阿拉伯盟友貢獻了鷹隼讓信鴿成為了獵物,空中美國戰機在藏不住人的沙漠中不斷練習射擊能力。

1990年8月2日,聯合國通過了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決議,薩達姆政權付出10萬人代價後接受了聯合國660號決議。(美國人海灣屠殺伊拉克時候,聯合國可是風平浪靜,壓倒性優勢後,才開始發揮作用。)

美國為海灣戰爭付出多少美元?

美國國會計算海灣戰爭投入了611億美元,按照秋後算帳盟國(阿拉伯和科威特承擔了60%,韓國和日本承擔20%),此外美國爭取下十幾個國家出於道義向美國捐款153億美元和3200萬元美元物質。

海灣戰爭後,美國更深入全面控制了中東石油輸出組織成員國,為美國帶來數十萬億美元的投資市場。


唐俊龍55398571


薩達姆又不傻,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入侵科威特,是為了賴賬,並取得更多的石油資源和出海口,讓海灣國家以及國際社會承認既成事實。雖然有很多分析認為薩達姆當時沒有乘勢入侵沙特是個失誤,讓美軍在沙特建立了前進基地。其實薩達姆當時清楚如果入侵沙特,不但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會全面孤立,而且自己的軍事實力也難以支撐入侵沙特所需,因為沙特的地盤遠遠超過科威特,僅靠陸軍兵力,即使入侵沙特,也難鞏固佔領區。如果要與美、蘇等超級大國相比,伊拉克的軍事實力根本不夠看。

正是基於對自己軍事實力比較清醒的判斷,所以薩達姆在入侵科威特之後才迅速轉入固守防禦,想慢慢消化佔領區。在薩達姆看來,自己龐大的陸軍兵力守住彈丸之地的科威特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當時的蘇聯已經風雨飄搖,無力在中東進行任何軍事幹涉;宿敵伊朗經過兩伊戰爭的消耗元氣大傷,在媾和之後也不可能有多大能力對伊拉克背後捅刀子;海灣國家的整體軍事實力無法和伊軍對抗。但是,薩達姆沒有料到美國的反應如此強烈而快速,美軍的戰略機動能力如此之強。在很短時間內,美國空軍、海軍先遣兵力就到達海灣,穩定了局勢,並且具備了對伊拉克、科威特兩地伊軍進行海空打擊的能力。不過,美軍的目的是徹底將伊軍趕出科威特,而不是打疼,所以用了近半年時間向海外派遣地面部隊,包括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直至形成強大的地面兵力之後,美國才與盟友發動對伊軍的軍事行動。(S)


聯合防務


首先,是因為多國部隊在波斯灣集結了大量的海軍部隊(光美國海軍就集結了六個航母戰鬥群),從而起到了威懾作用。要知道這些航母戰鬥群裡所攜帶的作戰飛機種類繁多~~~~F-18E/F“超級大黃蜂”、EA-8B“徘徊者”電子戰機、E-2C“鷹眼”預警機等,大部分航母護航艦艇都可以發射巡航導彈~巡洋艦、驅逐艦、甚至是核潛艇。此外,還有兩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密蘇里”號和“維特康星”號(兩艘戰列艦都經過了現代化改裝,但主炮沒有撤)。這些也許可以稱為對薩達姆的第一震懾作用吧。

其次,是因為多國部隊在波斯灣(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比較多有關吧。這些軍事基地裡有以打擊地面部隊為主的作戰飛機及其他重裝備~A-10“雷電”對地攻擊機、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F-117“夜鷹”等。這些也許可以對薩達姆起到第二震懾作用吧。

再有,就是薩達姆對科威特的入侵徹底激怒了其他海灣國家,從而使它們開放自己的領空、領土來許可多國部隊的作戰裝備通過。使得薩達姆無法對外用兵。這也許是對薩達姆的第三震懾了吧。

最後,美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也許會起到一定震懾作用~畢竟包括了B-1B“槍騎兵”和B-52“同溫層堡壘”。即便距離波斯灣很遠(基地在本土),但是航程遠,載彈量巨大。

綜上所述,薩達姆即便擁有再多的地面部隊也不敢輕易進攻。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縱橫捭闔2011


有必要聯繫那次戰爭發生地域的地形來思考這個問答題。作戰雙方的技術及其裝備不在同一層次上。那麼在這種開闊地帶,並且缺少濃密植被的情況下,在大規模開戰之前已經被聯軍基本摧毀了防空和指揮系統的情勢下,伊軍的空軍因與聯軍代差太大而無奈將飛機埋藏於沙漠。這樣,伊軍大批地面部隊,既無有效防空能力,又失去了空軍的掩護和配合,暴露於平原上。而面對的是對手全空域地域以及海上的立體打擊。再加上失去的制電磁權,已經成了聾子瞎子般。說它是防禦已經恭維了些,實際是挺著捱打等死而已。對照阿富汗戰場,可見地形,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戰略戰術,得到的結果差別之大。發人深思。


jhmh26


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想用政治來解決問題。戰爭不是他們想要的。對於美國來說也不想付出太多的生命代價來換取勝利。所以,他們前幾個回合都是動嘴大於動手。這個很容易造成麻痺大意。美國最宗怎麼就動手了呢,薩達姆還徹底的完蛋了?這就是CIA的功勞,CIA策反了前線和軍中高層多數軍官,拿了錢,還可以離開伊拉克。這也是伊拉克幾乎沒有什麼抵抗的原因。怎麼談的就他們自己知道了。反正美國要打都是死路一條。他們不想當炮灰,他們只要抵抗,美國沒這麼好得手,看看當時的一些地方,美軍遇到頑強抵抗,也花了不少精力。


尼古拉特斯拉達芬奇


雖然薩德姆有40多個師,但是在海灣戰爭之中,伊拉克軍隊卻處於防禦態勢,這是因為薩達姆我並不知道現在戰爭的真正威力在哪裡?對美國的戰略戰術和導彈襲擊心有餘悸,希望等待美軍的進駐,在群起而攻之。

然而美國擁有著非常先進的科技裝備,軍事實力尤為強悍,美國利用了中短程導彈功擊薩達姆的部隊,並順利的將薩達姆的部隊掀上了天。這是薩達姆所沒有能夠預防到的,也是沒有想到的。因為中東戰爭是新戰爭模式的開始,伊拉克變成新戰爭模式的試驗場,而沒有見到過試驗場的戰爭誰也不能夠預料的到呢?

它會發生什麼?將會出現什麼問題?這是一個新的模式戰,一個新的概念戰,所以薩達姆在這次的排兵佈陣之中,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導致的了自己的慘敗。這標誌著新概念戰爭的到來,也標誌著未來戰爭的開始,所以並薩達姆沒有見過,就只有等待的失敗的到來。


幸福地帶2


1它雖然有四十多個師主要是陸軍為主,他的一些衛星制導武器都被美國關閉了不能夠使用,這極大阻礙了伊軍的戰鬥力

2伊軍的空軍被美國為首的聯合空軍吊打完全喪失制空權,伊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想和美國打陸戰,但美國不上套~伊軍的重型武器基本上都被空襲消滅掉,還有一小部分是自己遺棄的,

在重武器完全喪失後,美軍的陸軍才正式的登場,來對付步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