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時,先學哪種字體進步得快?

彩音悟慧


個人認為先練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入門相對要容易些也稍快點!因為歐楷用筆變化較少,露鋒落筆和側鋒行筆都比較簡單,結字以求平穩為主,求險次之!所以,歐體容易上手,入門也快。顏體“多寶塔碑明”顯有歐體的用筆和結字的特點,再加顏真卿個人風格,其楷書較歐楷而言也就自然多了一分難度;柳公權的楷書“玄秘塔碑”結字略有歐楷特點,用筆兼有顏楷特點,另加個人風格其難度又多增加了兩分。因此寫歐體較顏體、柳體稍容易。看圖:











錦書絲語周輝明


談一下個人經歷吧!歐顏柳趙,我是學歐的,顏柳是大約知道一下,沒有深入的臨習,趙的楷書是帶有行書筆意。 臨習過單字




習歐
在此基礎上,兼習一點王羲之行書
與草書


近年在涉獵小楷,

初學《靈飛經》,漸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雖說都學點皮毛,但無日不臨池。


蘭水書藝院


毋庸置疑,越是技法簡單的字體越容易入門,進步也最快。

(題主的問題實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大的課題,我在這兒只能提綱攜領,點到為止。)

一般都認為學書法要從楷書練起,多年的書法基礎教學研究告訴我們,從用筆技法簡單的字體楷書學習是一條最舒服的一條學習之路。其學習順序應該是:

篆書——隸書——魏碑——唐楷——行書——草書。這是從用筆技法層面來理解,並按照書寫難度逐步提高的學習過程。請看:

篆書,只有橫、豎和彎曲,起收筆講究方與圓而已,剩下的就是線條粗細與結構造型問題(這個問題所是所有字體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

隸書,增加了波磔筆畫,方圓用筆更加明顯而嚴格,法度逐步走向成熟。在字型上相對於篆書更加的抽象化,不再像篆書那樣象形,字型已經和楷書很相近了。

魏碑更加方正,技法進一步複雜,逐步接近成熟的楷書。

往下就不用再一一列舉,大家也都懂得了。到唐楷,用筆技法完善、結構完美、法度極致,時至今日,今人不可逾越,惹得激進之士躍躍欲試,“學院派”、“流行書風”、“瘋癲書風(嗷嗷叫的那種)”等都是時日不長而銷聲匿跡。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也要遵循有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規律。靜下心來,潛心研究,不要貪圖捷徑,不搞速成,只要每天有研究,就有提高,即使是手頭上不能表現書寫的能力,眼力也在提高,總有一天我們會站在自己應有的高度看待一切!

朋友們,加油!


郭伯一書法課堂,期待您的關注。握手!


郭伯一書法課堂


學書法,選啥字體進步快?

自己的體會,初學階段,還是開始學楷字,入帖後筆畫略有進步,間架結構也有掌握,之後,亦不可不習練行楷,因為窠臼於一字一板的正楷,會有拘束力,影響興趣,但此階段還是分主次,行楷的習練過程,應該為了寫好楷字而服務,唐楷嚴謹,是否寫趙孟頫楷書,都是可以嘗試,這個話題好,寫字用心良苦,選字體也不可小覷,當然現在學書,很多習練隸楷,也是很好的選擇。

有的直接寫行書,要是有興趣,也未嘗不可,但必須向楷字靠攏,掌握好度,不能草率入行草。古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峻,既能險峻,後歸平正。

辯證關係,很好理解,學哪種字體,皆是提高字的美觀順眼。所以極端楷體,極端行草體都是降低書寫興致引力,轉化交替,一條很關鍵,初學階段務求平正,中規中矩。沒有模式,根據自己的基礎與天賦選擇適合的字體而習練。



狂喜淡墨a


想基礎紮實點,應該是從楷書學起。然後再學行書和草書,四大楷書,歐顏柳趙,相對來說,寫歐體的人最多,學歐體相對來說比學顏體和柳體入門難度相對小些。學歐體一般都從《九成宮》入手,因為《九成宮》的碑帖比較完善,筆劃清淅。如果直接學《九成宮》比較費勁,不妨先練清代黃自元、近代姚孟起或當代田英章、盧中南或田蘊章的歐楷,先借鑑下成名書家的學習經驗,而後再學習《九成宮》會覺得更得心應手些。

想走些捷徑,或者有些楷書基礎,就根據個人興趣直接從行書、草書或魏碑、隸書學起。行書建議初學米芾,比較容易上手找到成就感。草書建議先學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書譜》、韓道亨《草訣百詢歌》而後再王羲之草書手扎、再後面學張旭懷素。

書協展覽中,提出“一家一帖”。專攻一家,總會有所專長。最後是否學有所長,因人而異。


香江閣主


如是初學者,先學自己喜歡的;而且應遵守先易後難的原則,進行學習訓練。我個人主張先學隸書:其優勢有:

1⃣️筆劃簡單。一般來說基本筆畫只有五筆一一一一即點、橫、豎、撇、捺。

2⃣️可從中鋒用筆開始訓練:控筆能力,養成沉著起筆、行筆、收筆的良好習慣。

3⃣️可以透過刀鋒看筆鋒。學習古法用筆,體驗如何產生廟堂氣之效果的過程。這是進步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4⃣️隸書字體一般可分為:1:撲拙渾厚、方整勁健的有:張遷碑、衡方碑、鮮于璜碑;2:嚴謹端莊的有:乙瑛碑、華山碑、史晨前後碑。3:秀逸遒麗的曹全碑、瘦硬而靈動的禮器碑,奇縱舒展的石門頌等,是一碑一風貌。 4:簡牘、帛書的發掘出現,是隸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此字體俗稱為古隸,為隸書學習和研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 這麼多的字帖總有三、四種可滿足習者的需求吧!

5⃣️由於從易開始,筆畫簡單加個人喜歡,估計進步應該是快的,是快樂的學習、紮實的訓練,為其下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6⃣️如果是習書三年或者三年以上者,要想進步快一些,那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解決了。


福新6


要說還是楷書比較快,我看還是因人而益,自己喜歡哪種就哪種好學,而且進步快。



景波145974430


那種學體進步得快?本人確實不知道。

但是,那種字體對線條的穩定性要求最高,以及可以代表“書畫同源”之說的字體,我可以明確的指出,那就是”石鼓文” 。

也只有 “石鼓文” 才能敘述《書畫同源》的故事!

以下,是我今天教授孩子們的內容~(供參考)

寫竹……是寫竹……不是畫竹……你們只要用書寫石鼓文時的線條寫竹,基本上就有了……

我拼了老命跟孩子們示範並解釋,這就是書寫《石鼓文》才特有的‘書畫同源’之說了
……✍ 🍹 🍷


呂永亮


一般情況下,我建議從隸書開始

原因如下

1.從書法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隸書是同時向楷書,行書,草書轉換。從隸書開始學習,相當於從書法的源頭開始學習。

2.隸書的筆畫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有利於學生建立成就感,取得進步。

3.隸書的結構與楷書最為相似,把隸書寫好了,楷書再學起來就不那麼難!

4.其實從篆書學習也是可以的,因為篆書其實並不難,但是因為篆書不實用,並且很多篆字大家都不認識。


硬筆行書佳順書法網校


主流觀點是先真(楷),後其他。但是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楷書較隸篆形成都晚,所以強行排序並不科學。

我自己的觀點是,從書寫實用性角度來看,先學行書,或者趙楷(趙楷無真字,想必大家都聽過)。因為書道基本尊二王為典範,趙孟頫是非常典型地取法二王又自成一派,結合現在書寫大家基本都是行書為主,所以先學行書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有人說,楷書學好了,學其他體水到渠成。這句話改成“一體通,他體通”亦可。

最後,學字都是看眼緣,中國古今書家特別多,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並不難,靜下心來精學,堅持學即可。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文無第一。

附:我自己楷書就喜歡歐趙虞(一個也沒通,但不影響自己喜愛)。書家裡還喜歡王鐸、索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