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樂清人把企業搬進深山裡,建起30000平米廠房!

“當時出門做買賣光榮,擱家種地連媳婦也娶不上。”操著一口東北話的樂清人林仁平回憶當初離開家時的情狀,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 正是這種樸實的初心,激勵他創業三十多年來不斷求新求變。如今,幾萬平方米的廠區有條不紊地生產電氣產品,“1000缸白酒計劃”也在持續推進……林仁平已在吉林市成就了自己的一番產業,且仍在不斷探索。 草根創業者走的路,大都有些相似性——出發時的方向並不一定能準確指向終點。1983年,17歲的林仁平就是這樣。離開樂清老家,跟別人學做傢俱,成為他打開社會的第一扇窗。 但很快他就棄了原來的方向,1985年,他跟著哥哥遠赴東北吉林,推銷家鄉的電氣產品。改革**伊始,正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推銷員林仁平很快就獲得他的“第一桶金”。 三年後,他開始嘗試租店面做電氣生意。有了自己的“廟”,他這位外來的“和尚”,就開始想法子念好手裡的經。怎樣才能在吉林這片市場站穩腳跟? 林仁平想,就是要保證自己銷售產品的質量。因此,那個時候,他就給自己定下目標,從老家樂清挑選的產品必須要有國家證書,符合國家標準,這樣他才放心把產品銷售給客戶。 在吉林市,林仁平主要代理樂清柳市的正泰電氣的產品,一開始利潤率還很高,支出也相對較少,但隨著產品價格透明,利潤率開始逐年降低。當毛利潤只有30%時,林仁平發現自己的純利潤已經所剩無幾,因此他決定自己建廠。

这个乐清人把企业搬进深山里,建起30000平米厂房!

1999年,林仁平把廠房建起來,並註冊了吉林市正泰電氣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吉林市歐泰電氣科技有限公司”)。企業雖然經歷一些波折,但一直生產經營到今天。“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三至五年,我的企業到今天已經快二十年了。”林仁平告訴記者。 2004年,林仁平把廠房搬到朱雀山,當時他的廠房面積只有4000平方米左右。 2006年,林仁平瞅準時機,很快把廠區周邊的地都收入囊中,“不抓住時機把地收過來,等別人把房子建起來,我的企業就不能擴大生產,可能就持續不到今天了。”擁有敏銳嗅覺和長遠眼光的林仁平,十幾年前就已經預測到企業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如今,在吉林市豐滿區的朱雀山腳下,林仁平的企業廠區佔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廠區前依松花江而建的吉豐東路,給企業帶來極佳的交通條件。 “俗話說:靠山吃山。朱雀山成了林仁平的“大本營”後,他對這座山也展開了想象。” 朱雀山位於吉林市豐滿區,距吉林市南10公里,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地殼岩層受構造應力的作用,形成了連綿起伏的褶皺狀山體地表面貌,造就了朱雀山獨特的奇石風光。2001年,朱雀山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走在林仁平的廠區,車間內的工人都在緊張忙碌著,車間外專門劃出的一片區域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陸地上成群的雞、鴨、鵝,發出接二連三的叫聲;幾頭重達幾百斤的大肥豬慵懶地睡著午覺;水底遊動的魚群,不時輕觸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這一切讓人彷彿置身動物農場。 據林仁平介紹,他平時會僱人專門養些牲畜,這些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相較於從外面購買,自己養不僅節省了成本,還讓人吃著安全又放心。目前養的這些牲畜,完全供得上廠區上百人的需求。

这个乐清人把企业搬进深山里,建起30000平米厂房!

在自給自足這件事上,林仁平的想法還不止於此。因為背靠朱雀山,他還在廠區內發展農業種植,在山上種了很多稀有的果樹。等到收穫季節,這些水果不僅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還能吸引別人來採摘。 和記者面對面,林仁平談的最多的還是關於酒的計劃——他要在十年時間裡囤夠1000缸白酒,每缸2000斤。 這是心血來潮嗎?林仁平用釀酒的匠心做出了回應。目前,林仁平在釀酒上已經花了七年時間,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喝過他釀的酒。 在釀酒的方法上,林仁平深諳其道。首先,在原材料上,他選擇吉林市最好的大米。在酒麴製作上,他專門請溫州老家的釀酒師傅,運用溫州古法制作,光是酒麴發酵一次的過程就需要60天。“我們釀酒用的水是朱雀山的天然泉水,所以釀出來的酒,喝完不會上頭,也不會感覺口渴。”林仁平極力推薦他精心釀出來的酒。 他已經把做好的60噸酒囤在朱雀山的洞穴裡。他說,十年後這些囤起來的酒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回報。 來源:溫州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