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隊”消失的時間比存在的時間長的多,為什麼有些農民還常常說“大隊”這個詞?

隨風隨意3068


當時的村莊都被稱為大隊,比方說,保定地區XX縣XX區XX公社XX大隊,每一個大隊設有一名支書,一名大隊長《就是村長》,一名會計,一名公安員,幾名大隊委員,稱為XX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其主要使命就是傳達指行上級的工作安排,以及村內的治安、民調、生產等。

大隊的村裡面設有一個供銷社,公社的駐地設有派出所、郵電局、稅務局、醫院、服務處等為人民服務的機構。

大隊下面分為幾個小隊,每個小隊有幾十戶人家,設有一個小隊長,一個會計,每個小隊有每個小隊的責任田,小隊長敲鐘集合本小隊的社員出工生產勞動,由本小隊會計計工,每季按每戶的工分多少分糧。

那時候,小隊集體出工去地裡勞作,上百人在藍藍的天空下說笑著生產,田邊的水渠常年流動著清清的河水,渴了雙手捧著喝幾口,能甜到心裡頭,雖然種地生產是體力活,但是眾人一起又說又笑又鬧也不覺得累,當時的人們窮富都差不多,沒有任何壓力,有福集體享,有苦集體吃,熱熱鬧鬧,其樂無窮,這樣的日子怎能不讓人想念,美好的時代己成為美好的回憶,公社、大隊,集體的象徵,毛主席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永放光芒。





保定農村走一走


胡說八道,我今七十多歲,經歷人民公社時代,那的只有十一歲。但在六九年我去農村插隊,在鄉下蹲了十年,從沒有聽說大隊長,是國家幹部。如果大隊長是國家幹部,那麼大隊書記更是幹部的幹部了。毛澤東時代真正國家幹部是少之又少,就拿公社來講:公社真正屬於幹部編制就那麼幾個人,黨委書記,社長,另一個管民政,一位管婦聯、一位農技,再有其它屬於工作人員不屬於幹部編制。公社化時代,一到農忙不管你大隊書記,大隊長,甚至公社黨委書,社長都要去生產隊參加勞動。大隊一級幹部都靠工分養活自己的,但不過他的工分是全大隊最高的,我們這兒沒有這個說法大隊長是國家幹部,希望寫這個問題的人要調查一下再發表這樣的言論。


用戶7434298811324


大隊,我就是一名大隊幹部,民兵營長。毛澤東時代,從互助組到生產隊,集體經濟,是毛澤東主席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社會藍圖。革命就是改造小資產階級(小生產者)。生產隊集體灌輸社會主義思想的組織形式,用社會主義思想佔領農村陣地。毛澤東的說:“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不去佔領,資本主義就必然佔領。”毛澤東利用社會主義集體的力量戰天鬥地,在改造自然環境中改造自己。在一窮二白的國土上裝點江山。大隊是重要的指揮部。毛澤東對農業的研究,“八字憲法“深入民心,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有收沒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利用集體力量,興修水利。這是農業里程碑的建設。生產隊的資金和勞力都投入水利建設。水利為農民看到了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雖然當時生活改善不大,都願意緊著褲帶修水利。有了水利為農業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子孫後代造福。養育了我的家鄉徐聞縣分田單幹後,解決了水,保證了糧食豐收,為農民家庭抽出勞力外出打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次是修路。發展經濟要修路。大隊歸劃修路,靠集體的力量,群眾肩扛,鋤挖,手提。沒有機械靠人力。現在的許多硬底路都是當年修的土公路。然後田園化建設。這是經歷了那個時代的深深烙印,忘不了。


九天130884916


解放前,國民黨執政時,縣以下設為鄉、村,保、甲,任職的均是有錢有勢的地主老財或者地痞流氓,行使的職權;管理老百姓,摧租納稅,拉壯丁,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共產黨,為人民,領導窮苦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工農政權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將縣以下的建制改為人民公社、大隊、小隊,以公為主,以民為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方受難,八方支援,突出了一個平等,沒有特權階層,沒有村霸,人人覺得平安,遇事找大隊,一律平等對待,年年搞四清,誰也不敢貪,雖然生活艱苦,但人人臉上有笑容,喊共產黨萬歲!後來事就不說了,人人知曉,人人會對照,好壞自有公道。今天,那個時代出身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大隊這一稱謂,它必將寫入歷史,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


頑皮的小老頭


在大隊存續的時代生活過的人,永遠忘不了那個美好時代!那時雖然剛建國不久,日子還很艱苦,但那個時代人人爭先,人人上進,先公後私,社會公平,真正的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沒有剝削,沒有腐敗,沒有黃賭毒,沒有黑社會,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美好時代,只可惜時間太短了!懷念偉人,懷念美好時代!所以大隊雖然存續時間短,但刻骨銘心,永難忘懷,以至於現在的中年以上的人,一說村,就說大隊。


山海經易讀


人民公社、大隊、小隊,那個時代給人們一個美好的回憶!在當時人民公社是基層大小隊第一層組織,第二層組織是大隊,小隊是最級層的了。這是毛澤東時代的象徵,是集體主義的象徵,是民主集中制的展現!那個時代,人民群眾敢説真話,敢跟大小隊幹部提意見,大小隊幹部不敢給人民群眾穿小鞋,是公平、民主、公正。那個時代大隊就一個治保主任,人民公社就一名公安助理,百姓休養生息,治安一派大好!人民群眾敢想、敢説、敢幹。大小隊幹部真正想為他人想,急為他人所急的幹群関系,幹部密切聯係群眾,龢群眾打成一遍,那個時代有感召力,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人心齊,泰山移,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戰天鬦地,熱火朝天,幹勁十足,精神換發,昂揚向上的毛澤東的時代!讓人羨慕!讓人記憶優新!好!好!就是好!



遠方星閃爍


十分懷念那時的時光!同工同酬,夜不閉戶,途不拾遺,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團結一心力爭上游。想當年:十萬大軍修水庫,千人冬閒打柴火……水庫大壩分段修、柴火打來按人分。看如今:一年到頭麻將聲,農田四季沒有人,輸了錢財打砸搶,荒草萋萋齊腰深。


幽窗野竹


大隊一詞雖僅用二十年,可他的發展指數勝過前三千年,更勝過後四十年。不信你精心細意地從一點一滴地核查,大隊時代勞力僅二億。培育十億新生力量,從水利到雜交,從渠道到公路,從學校到各地醫院,從改山為田,炸山造林,修鐵路,架大橋,從農村抽出二千萬青年做合同工,開礦二萬多,棉糧在開放前以有餘存,無外債無內債,各大隊都辦起工廠企業,沒有當


用戶6057005243824


單幹好比獨木橋,

走一步來搖三搖。

合作社是石板橋,

風吹雨打不動搖。

人民公社是金橋,

通向共產主義路一條!


乒乓球804


想起生產隊,感覺分外親。本人是六十年代初生人,從一記事起,就是一個村就是一個生產大隊。村裡的公章是XX縣XX公社XX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我們村根據居住的地段又劃分為五個生產隊,每個生產隊大約四十戶,二百口人左右。每個生產隊有隊長,副隊長,會計,保管,但都不脫產,必須幹農話。那個時候,每到天不亮,隊長就吹哨子,農民們就出來等著隊長安排幹農話。那時幹農活實行工分制,男勞力出一天工十分,女工七分,十五歲左右的按半勞力,出一天工五分。記的當時的順口溜是,惹著隊長幹孬活,惹著會記用筆戳,惹著保管挨稱跎。那時,土地由生產隊統一耕種,(當時的農民叫社員)社員們一起出工,一起幹活,說說笑笑,非常熱鬧。莊稼收穫後,統一運到社場裡,脫粒涼幹,交上公糧,留下種子和喂牛馬的飼料後,按人七勞三的比例分給社員。也就是說小孩只要是剛一生下來有了戶口,就能分七十斤糧食,從而沒有一家捱餓的。而一名青壯勞力,一天十分工,一年幹了365天,也只分一百斤糧食,僅多分三十斤。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戶,生產大隊取消,從而有了一句革命革了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說法。現在一晃四十年過去了,吃的也好了,生活也幸福了,但好象缺少了什麼。總感覺不如在生產隊時代生活的愉快,經歷過生產隊的人,你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