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用戶71039834630


有一種心境叫做“哀莫大於心死”。什麼意思呢?心像死灰一樣,指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心已經麻木了。

痛過了頭就不痛了——麻木了,餓過了頭就不餓了——昏迷了。劉備此時的心境就是如此。傷心過度也就不傷心了,傷心有什麼用,該幹嘛幹嘛去吧!



▲關羽

我們都知道,劉、關、張哥仨桃園三結義時,一個頭磕在地上,歃血為盟,上拜蒼天,下拜厚土。異口同聲的發出“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的誓言。

可是世事弄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在敗逃走麥城時,被孫權的手下大將潘璋生擒活捉,關羽誓死不降被殺害,享年60歲。此時劉備正在成都籌備稱帝工作,關羽之死對他打擊很大,所以劉備聽到消息後痛哭流涕,可以說是嚎啕大哭。

劉備之所以哭關羽,首先是兄弟情深的表現,畢竟相處多年。另一個原因是劉備痛惜失去了荊州,荊州位置重要,是北伐的最佳路線,荊州一丟,劉備心中明白,克復中原的希望渺茫。他能不傷心嗎?



▲劉備

另一個原因是,結拜時的誓言猶在耳,關羽之死為劉備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暫且不說同日死,單就報仇雪恨這事丞相都不同意,丞相諸葛亮奉行的是“聯吳抗曹”的路線,而關羽又被東吳所害,劉備心亂如麻,故而痛哭流涕。

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爭論不休,劉備暫時只好稱帝后再為關羽報仇。過了一年半後,就在誓師伐吳之際,就在厲兵秣馬之時,由於張飛喝醉酒鞭打手下,也是出於為關羽報仇心切的原因,張飛命手下三天製作白衣白褲孝服,讓部隊穿白戴孝,手下由於時間倉促,不能完成任務,張飛著急才鞭打手下。

張飛鞭打手下後,心情鬱悶喝酒睡著了,被鞭打的手下範強和張達心中惱恨張飛,於是二人殺害了張飛。



▲張飛

劉備聽到消息後,怔怔地說“夷,飛死矣”。其實這符合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人崩潰的心境。關羽的事還沒擺平,張飛又出事了,劉備心情可想而知的多麼絕望。可以說是欲哭無淚。

張飛的死讓劉備不覺的奇怪,張飛經常喝醉酒鞭打手下,劉備知道他早晚要出事,關羽則不同了,要武功有武功,要謀略有謀略,是個完美無缺的聖人,他的死讓劉備大出意料。這是劉備痛哭流涕的地方。

張飛被手下害死,劉備想報仇都找不到對手,範強和張達早跑了。劉備只好無奈的說了這四個字。

簡單的四個字,反應出了劉備絕望的心情。都死了,我也離死不遠了,我總不能食言吧!“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伐吳“夷陵之戰”失敗歸來,劉備白帝城託孤後,也追隨關、張兄弟而去了。這一年劉備死時62歲,張飛卒年55歲。




秉燭讀春秋


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結為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和下安黎庶,成為了傳頌千古的美談,三個情同手足,但是當時張飛死後劉備只僅僅難受了一小會,像個沒事人一樣,而關羽被殺卻讓劉備傷心不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聽我慢慢道來。

當年關羽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一時名聲大噪,威震八方,可是後來被孫權和曹操聯前後夾擊而戰敗,只得敗走麥城,最後被東吳的馬忠所擒,關羽又是一個寧願站著死,不願坐著生的人,說什麼也不降於對方,最後被一刀殺了,不料一世英名的關二爺竟死於一個小將手裡,現在想想也是挺惋惜的。



關羽平常是個能打仗,為人謙虛,待人和善,尤其對待自己的部下和士兵更是好的沒話說,在蜀國也是很有威望的人物,劉備很是珍惜他,可惜最後還是死了,死後劉備痛苦不堪,難受至極,有文獻記載哭的眼睛都睜不開了,很是傷心,後面東征伐吳個人感覺有一些給關羽報仇的因素在裡面。



張飛這個人面貌凶神惡煞,打仗帶兵也有能力,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脾氣不好,與水滸裡面的李逵有幾分相似,和部下士兵的關係不好,經常鞭撻和辱罵手下,劉備也勸誡他很多次不要這樣對待士兵,可張飛的暴脾氣哪裡能聽的進去,劉備考慮張飛與自己的關係,就沒再繼續說他,張飛每次吃點小敗仗就拿部下出氣,時間久了士兵就忍不下去了趁著半夜張飛睡著以後將其給殺了,這死因是不是有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歷史就是這樣寫的。


為何都是自己的兄弟,而劉備對待的方式卻大有不同呢,原因如下



1:關羽死是因為寧死不屈,不為苟且偷生而丟失蜀將的威嚴,令人心生敬畏和佩服,而張飛死是因為性格爆烈而被自己人所殺,傳出去難免有點失於面子,儘量草草了事。

2:劉備知道張飛對士兵的方式,雖是多次勸告卻沒有用,最後死於忍無可忍的士兵手中劉備覺得起碼是能想的通,


3:關羽的屍首異處,屍在東吳,首在曹魏,而且無法落葉歸根,在古代可是很讓人難受的事情,張飛的屍首還是全的


隨時看精彩


關羽死了,劉備最擔心的便是三弟張飛了。之前,劉備便提醒過張飛,因為他對這個兄弟太瞭解了。《三國志》記載:“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喜歡喝個酒,脾氣又暴躁,酗酒後又愛鞭打士卒,打了士卒還讓捱打的士卒在一邊服侍你,難保被打之人不動殺機啊。這是劉備最擔心的事,一再提醒張飛。但張飛就是不聽,最後果然惹惱了範強、張達,二人趁張飛睡覺,暗殺了他。

劉備是整日整夜心疼關羽,擔憂張飛的,他對這兩個兄弟的感情實在太深了。所以當張飛的部下來送信時,他不由自主地說出了四個字:“噫!飛死矣”。啊,難道是張飛是死了嗎?看完表章,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說這句話時,他還是以懷疑的態度說的,但事情真的發生之後,劉備的感情,估計崩潰了。三國志雖然沒有記載,但羅貫中發揮了他的想象。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放聲大哭,昏絕於地”。

陳壽評價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張飛取禍之道,不思悔改,死在了劉備的意料之中。實際上三國演義還有一段記載,說張飛遇害,劉備看到了有一顆流星落地,諸葛亮預言合損一上將,而張飛部將吳班送信,劉備已猜測到損的這員上將是張飛了。


春秋史社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千古美談~ 後來後來走麥城,被馬忠殺害,頭顱交給曹操,劉備知道關羽之死 痛苦流淚~

據《三國志》記載,“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陰溝裡翻船,真是英雄末路,可惜!可惜!

說白了 就是張飛對待下屬非打即罵 ,過於苛刻,劉備也不止一次說過張飛 ,但是張不聽呢 ,有一天張飛無緣無故就打了兩個手下,就是要出氣,兩個手下心懷不滿,半夜來行刺張飛,看到張飛睜著眼睛,嚇得跪地求饒,後來發現張飛是睜著眼睛睡覺,也就不害怕了。隨後,殺了張飛。 劉備得知消息 當時說:“噫!飛死矣”。到最後桃園三結義 ,走了一對,剩下劉備老哥一個孤苦伶仃~

一代大英雄死的如此狗血,如此窩囊,後人不能不警醒。。。


37建康長久


因為關羽對劉備忠心無二,而且對他恩德不淺,所以劉備為他嚎啕大哭。張飛則不同了,因此飛死,劉皇叔只說四個字以表悲哀。


難忘歷史的改變


首先關羽死了,當時諸葛亮是建議劉備先國後己的,以正統之血脈號召天下伐曹。但是劉備被仇恨衝昏了,選擇了幫二弟報仇,這也造成了張飛的死,這無疑又刺激到了他。再想到軍師的話,雙重打擊。他不是沒有反應,而是打擊過大已經快崩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