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簡介

慈利縣

慈利縣,隸屬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東部,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游。慈利縣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是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 [1]

慈利縣現轄15個鎮、10個鄉,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佔湖南省總面積的1.7%,其中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65.37萬畝,總人口705792人。 [2]

2016年,慈利縣地區生產總值167.08億元,比2015年增長8.1%。 [3]

慈利縣自古素有“銀澧金慈”之稱, [4] 是“中國杜仲之鄉” [5] 、“中國大理石之鄉”、 [6] “中國溫泉之鄉”、 [7] “中國小水電之鄉”、 [8] “中國大鯢之鄉”、 [9] “中國富硒食品產業化基地縣”、 [10] “中國最美休閒旅遊度假名縣”、 [11] 及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試點示範縣, [12] 是“湖南省旅遊強縣”及“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 [13] 、“湖南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 [14] 2017年,慈利縣正式啟動撤縣設市(慈利市)工作。 [15]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據《慈利縣誌》:“山孕五礦,民以銅、鉛、鐵、錐之利相擅,地利饒給”,方物頗著,素有“銀澧金慈”之譽,加以“土俗仁慈”,“尚義好文”,隋朝乃改名慈利。

歷史沿革

慈利縣簡介

慈利縣

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縣治官塔坪,今慈利縣蔣家坪鄉太坪村),是澧水流域最早的行政區劃,轄今慈利、安鄉、澧縣、津市、臨澧、石門、桑植各縣及永定區、武陵源區、湖北省公安、鶴峰縣、湖南省桃源縣一部分。 [16]

西漢,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將慈姑縣分置為零陽(縣治在白公城)、充、孱陵縣三縣。

三國時期,吳國吳景帝永安六年(263),置天門郡,郡治在充縣(今永定區),析零陽、充縣地設漊中縣(縣治在今慈利三官寺鄉),轄零陽、充、漊中三縣。 [17]

西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析零陽縣設澧陽縣(今石門、澧縣一帶),析漊中縣設臨澧縣(今桑植、永定一帶)。天門郡轄零陽、充、臨澧、漊中、澧陽五縣。

南北朝,梁敬帝紹太元年(555),廢天門郡設石門郡,郡治零陽縣。

隋朝,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煬帝大業三年(607),廢崇州,改隸澧陽郡。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改澧陽郡為澧州。高宗麟德元年(664),廢充縣,並崇義縣入慈利縣。

宋朝,太祖乾德元年(963),改澧州為澧陽軍州,屬荊湖北路。

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升澧陽軍州為澧州路。

至元十四年(1277),改澧州路總管府,領慈利、澧陽、石門、安鄉四縣。

元貞元年(1295),升慈利縣為慈姑州,旋複名慈利州,轄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區縣。 [16]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為大庸縣,旋複名慈利縣。 [18]

洪武九年(公元1376),慈利縣隸常德府。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劃常德府所屬慈利、石門、澧州、安鄉改隸嶽州府。 [19]

洪武二十三年(1396),設九溪衛(衛治在今慈利縣江埡),領前、後、左、右、中五所及添平、麻寮、安福諸所。 [16]

清朝,雍正八年(1730),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隸州,改隸澧州。割麻寮所(慈利十七都部分地及十八都)入容美司,置鶴峰州;割安福所(慈利十六都)入桑植司置桑植縣。

雍正十三年(1735),撥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縣(今永定區)。 [16]

中華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規辰沅道。

中華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裁撤“道”的建制,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1月24日,賀龍、任弼時、蕭克、關嚮應等,領導紅軍二、六軍團解放大庸縣,建立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紅軍長征,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等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

1958年,慈利縣官地坪、竹葉坪、氽湖等地劃至桑植縣。 [20]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1988年,慈利縣索溪峪鎮劃至武陵源區。 [16]

1996年,慈利縣轄12個鎮、4個民族鄉:零陽鎮、東嶽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零溪鎮、巖泊渡鎮、溪口鎮、高橋鎮、龍潭河鎮、三官寺土家族鄉、高峰土家族鄉、許家坊土家族鄉、金岩土家族鄉。縣政府駐零陽鎮。

2000年,慈利縣轄零陽鎮、巖泊渡鎮、溪口鎮、東嶽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零溪鎮、高橋鎮、龍潭河鎮、廣福橋鎮、南山坪鄉、宜衝橋鄉、洞溪鄉、金坪鄉、景龍橋鄉、二坊坪鄉、三合口鄉、國太橋鄉、莊塌鄉、楊柳鋪鄉、朝陽鄉、三官寺土家族鄉、高峰土家族鄉、許家坊土家族鄉、金岩土家族鄉、趙家崗土家族鄉、甘堰土家族鄉、陽和土家族鄉共31個鄉鎮,675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4年,慈利縣轄13個鎮、18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零陽鎮、巖泊渡鎮、溪口鎮、東嶽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零溪鎮、高橋鎮、龍潭河鎮、廣福橋鎮、南山坪鄉、宜衝橋鄉、洞溪鄉、金坪鄉、景龍橋鄉、二坊坪鄉、三合口鄉、國太橋鄉、莊塌鄉、楊柳鋪鄉、朝陽鄉、三官寺土家族鄉、高峰土家族鄉、許家坊土家族鄉、金岩土家族鄉、趙家崗土家族鄉、甘堰土家族鄉、陽和土家族鄉。

2015年09月,慈利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1]

2015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105號)批覆同意:國太橋、莊塌、三合口3個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合鎮。朝陽鄉、零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零溪鎮。景龍橋鄉、二坊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二坊坪鎮。撤銷金坪鄉、龍潭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龍潭河鎮。撤銷宜衝橋鄉,調整巖泊渡鎮、甘堰土家族鄉的部分行政區域。 [22]

行政區劃

慈利縣簡介

截至2017年12月,慈利縣轄15個鎮、10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零陽鎮、巖泊渡鎮、溪口鎮、東嶽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高橋鎮、廣福橋鎮、三合鎮、零溪鎮、二坊坪鎮、龍潭河鎮、南山坪鄉、洞溪鄉、楊柳鋪鄉、三官寺土家族鄉、高峰土家族鄉、許家坊土家族鄉、金岩土家族鄉、趙家崗土家族鄉、甘堰土家族鄉、陽和土家族鄉。 [23]

縣政府駐零陽鎮筆架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慈利縣簡介

鄉村風光(11張)

慈利縣隸屬湖南省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東部,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游,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地處東經110°27′-111°20′,北緯29°04′-29°41′。慈利縣境東西最大距離72.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9公里,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 [24]

地質地貌

慈利縣地處澧水中游,屬湘西山區向濱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武陵山餘脈在境內分為3支東西走向的山脈,澧、漊兩水縱貫全境,蜿蜒於縣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為縣境最高峰。中支的寶峰山、馬兒嶺,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向東北流貫縣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處苗市鎮界溪河邊海拔75米,山河相間,構成三山兩谷。慈利縣境內巖性組成主要是碳酸鹽巖類,佔總面積的54%;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山原為主,佔總面積的64%。 [24]

氣候特徵

慈利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6.8℃,年活動積溫5200℃,年日照1563.3小時,年均太陽光輻射總量102千卡/平方釐米,年降雨日143.2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無霜期年均267.6天。慈利縣境內的五雷山氣溫晝高夜低,冬寒夏涼,最高溫度為32℃,平均溫度11.6℃。 [25]

水文條件

慈利縣境內地表水系發育,除澧水乾流外,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6條。現已建成上型水庫109座,調水工程1處,提水工程84處,農村集中供水水廠32個,山塘9262口,河壩512處,農村水電站46處。 [26] 其中一級支流27條,二級支流36條,三級支流27條,四級支流6條,分屬澧水和沅水兩大水系,以澧水水系為主,流入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83.3%,澧水乾流及其最大的一級支流漊水縱貫全境。慈利縣境內修築多個大開型水庫,有江埡水庫、趙家埡水庫。 [1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慈利縣簡介

水利資源

截至2016年,境內除漊水、澧水兩大幹流外,還有流域面積在10k㎡以上的溪河87條,年均降水量54億立方米,年均水能理論蘊藏量86KW,可開發量68萬KW,現有湘慈AES、江埡、關門巖、長潭河、茶林河等水電站42座,年發電量達53萬KW。 [12]

生物資源

慈利縣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省級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縣”。2016年慈利縣森林覆蓋率達66.53%,森林資源蓄積量達722.82萬立方米,完成營造林面積15.7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04萬畝、低產林改造1.8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中幼林撫育6萬畝。 [2] 杜仲產量居全國首位,被譽為“杜仲之鄉”;烏桕產量居全省首位 [27] ,桐油產量居全省前列,還盛產油茶、茶葉、柑桔、菸草、苧麻等。境內崇山峻嶺是名貴中藥材的寶庫,植物品種2377種,其中珍貴樹木427種,尤其是名貴中藥材杜仲面積達40萬畝,是全國最大、世界著名的杜仲基地縣。慈利縣生長著銀杏、珙桐等427種珍貴樹木,種植名貴藥材40萬畝,其中以江埡鎮最為突出的慈利縣被譽為“中國杜仲之鄉”;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慈利縣還盛產茶油;洞溪七姊妹辣椒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另外還集聚了雲豹、大鯢等472種野生動物。 [28]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資源有煤、大理石、鉀、鎳、鉬、雄黃、黃鐵、赤鐵等。 [29]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慈利縣總戶數245771戶,戶籍總人口705792人,其中男性361723人,女性344069人,男女性別比約為105:100,人口性別比例基本正常。城鎮人口119754人。從人口年齡段的分佈看,0-17歲119218人,佔總人口16.89%,18-34歲146740人,佔總人口20.79%,35-59歲280213人,佔總人口39.7%,60歲及以上159621人,佔總人口22.62%。

2016年末常住人口61.39萬人,城鎮人口26.81萬人,城鎮化率43.7%。人口出生率為10.09‰,死亡率為5.87‰,人口自然增長率4.22‰。 [2]

民族

慈利縣是一個多民族縣,有漢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17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61%。 [30]

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邱初開 [31]

縣委副書記、縣長:高靖生 [32]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群策 [33]

縣政協主席:吳淑元 [34] (截至2018年3月)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慈利縣地區生產總值167.08億元,比2015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7億

慈利縣簡介

縣城風光(3張)

元,比2015年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51.66億元,增長6.2%;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44.87億元,比2015年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88.23億元,比2015年增長10.8%。全縣人均生產總值27301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按2016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110美元。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0:32.4:50.6優化為16.3:30.9:52.8。[2]

2016年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87.9%,比2015年提高2.8%。 [2]

第一產業

慈利縣簡介

農業

2016年,慈利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5億元,增加值27.59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3.7%、3.8%。其中:種植業產值23.47億元,實現增加值17.46億元,增長3.6%;林業產值3.7億元,增加值2.95億元,增長5.4%;畜牧業產值13.27億元,增加值5.9億元,增長2.6%;漁業產值1.43億元,增加值8992萬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385萬元,增長7.8%。 [2]

2016年,慈利縣耕地面積65.37萬畝,糧食種植面積92.37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9.57萬噸,比2015年減產1.6%;油料種植面積34.14萬畝,油料產量3.89萬噸,增長3.7%;蔬菜種植面積15.95萬畝,增長6.5%,蔬菜產量26.67萬噸,增長8.5%,其中商品蔬菜基地面積達到7.81萬畝;菸葉種植面積4.05萬畝,菸葉產量0.5萬噸。年末茶園面積2.12萬畝,茶葉產量1828噸,增長3.1%,果園面積21.1萬畝,水果產量18.83萬噸,增長2.9%。全年出欄肉豬49.27萬頭,下降2.5%;出籠家禽239萬羽,增長4.8%;肉類總產量4.6萬噸,下降6.6%;禽蛋產量1.01萬噸,增長2.0%;水產品養殖面積3.3萬畝,總產量0.67萬噸。 [2]

2016年,慈利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88家,其中擁有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41家,實現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36億元,銷售收入28.4億元,利潤1.97億元,上交稅金3200萬元。新增省級綠色認證農產品3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個、綠色認證基地和地方標準各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365個。

2016年,慈利縣落實農機購置補貼500萬元,共補貼農機具1500臺套,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57萬千瓦,增長3.6%;農機化作業水平明顯提高,綜合機械化水平達25.5%,同比提高2個%。農村用電量6377萬千瓦時,化肥施用實物量8.86萬噸。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507處,完成水利工程投資2.36億元,完成土石方569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77平方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64千公頃,人均水資源422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867毫米,人均用水量297立方米,新增農村飲水受益人口1.97萬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比率100%。 [2]

第二產業

2016年,慈利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4.87億元,比2015年增長6.7%。全縣8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2.05億元,比2015年增長5.8%,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1.6億元,比2015年增長6.7%,上繳稅收0.77億元,下降18.9%。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總產值2.72億元,增長1.7%,非國有企業完成產值59.33億元,增長5.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銷售產值60.99億元,增長5.8%,產銷率為98.18%,其中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3.45億元。全縣規模工業實現利稅總額3.37億元,比2015年增長0.5%;利潤總額1.93億元,比2015年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7家,虧損面16.7%。

2016年,慈利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89億元,增長2.7%。 [2]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慈利縣簡介

慈利縣

2016年,慈利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06億元,比2015年增長16%,不含農戶投資71.16億元,增長24.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5.89億元,下降36.9%。年內房屋竣工面積10.71萬平方米,增長3.5%。商品房銷售面積10.1萬平方米,增長60.8%;商品房銷售額3.49億元,增長55.7%。全年銷售商品房830套,同比增加263套,增長46.4%。 [2]

房地產業

2016年,慈利縣10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91億元,增長60.5%,已開工項目78個,竣工項目38個,其中省市重點項目33個,完成投資30.32億元。 [2]

國內貿易

2016年,慈利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4億元,比2015年增長11.6 %。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5.35億元,增長11.3 %;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59億元,增長12.7 %。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4.25億元,增長8.7%,零售業41.80億元,增長12.0%;住宿業2.14億元,增長15.4%,餐飲收入7.73億元,增長10.1%。按限額類別分,限額以上8.47億元,增長10.1%,限額以下47.46億元,增長11.9 %。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業商品分類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2.11億元,比2015年增長5.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6755萬元,增長4.8%,日用品類2316萬元,下降0.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8755萬元,增長14.4%,化妝品類1060萬元,增長3.1%,金銀珠寶類3670萬元,增長23.6%,汽車類3.06億元,增長8.4%。 [2]

2016年共簽約重點招商項目17個,實際利用內資13.45億元,增長18.0%,實際利用外資1727萬美元,增長87.7%,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262萬美元,下降16.7%。 [2]

財政

2016年,慈利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03億元,增長10.2%。完成地方財政預算收入7.28億元,比2015年增長6.4%,稅收收入完成7.4億元,增長6%,上劃中央兩稅1.71億元,增長8.9%,上劃中央所得稅1.14億元,增長31%,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76億元,增長6.6%,其中醫療衛生支出4.14億元,增長5.1%,農林水事務支出7.15億元,下降1.2%,教育支出7.65億元,增長23.8%,社會保障支出6.7億元,增長8%,住房保障支出2.01億元,增長19.5%。 [2]

金融

2016年,慈利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為197.92億元,比2015年增長18.8%,儲蓄存款餘額146.09億元,比2015年增長12%,佔各項存款的73.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100.87億元,比2015年增長16%。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52.19億元,增長21%,短期貸款3.26億元,比2015年增長28.8%。全年發放涉農貸款11.59億元,全金融機構盈利3.35億元,增長23.2%,年末銀行業主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2.01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99%。 [2]

社會事業

文化

慈利縣簡介

民生廣場

2016年,慈利縣擁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公共圖書館1座,藏書量達13萬冊,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8個,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3%和99%,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延伸,廣播電視和農家書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7789場次,觀眾90萬人次。各類藝術團體全年表演383場次,觀眾2.1萬人次。 [2]

教育

2016年,慈利縣擁有普通高中4所,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普通小學37所,村小及教學點200個,幼兒園73所,在園幼兒1.72萬人。全縣擁有小學專任教師1438人,初中專任教師1720人,普高專任教師643人。本學年全縣小學在校學生36787人,初中在校學生17333人,高中在校學生9432人。四中與六中完成合並,一中與雅禮開始合作。

2016年,慈利縣高考,參考2887人,本科上線1612人,專科上線2755人,純文理科考生一本上線首次突破500人大關,北大錄取3人。中考成績位居張家界市前列,三年毛鞏固率、合格率、總評分分別超市平均線2.2、9.3、4.9%。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26397人次,發放金額1459萬元;資助普高國家助學金5498人次550萬元;資助中職國家助學金4687人次468萬元;資助中職免學費學生6172人次740萬元;發放助學貸款726人561萬元。 [2]

科技

2016年,慈利縣擁有高技術企業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19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22億元,比2015年增長33.2%,增加值2.89億元,比2015年增長17.9%,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9.87億元,比2015年增長50.7%,高新技術產品利潤總額2257萬元,增長30.8%,稅金總額2891萬元,增長78.3%。全年申請專利153件,授權專利88件。 [2]

衛生

2016年,慈利縣擁有衛生機構464個,其中醫院11個、婦幼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32個,診所、醫務室70個,村衛生室348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2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1017人,註冊護士1133人,實有床位3040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9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43‰,嬰兒死亡率4.38‰。

2016年末全縣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547456人,參合率為95%。 [2]

體育

2016年,慈利縣擁有各類體育場館74個,游泳池8個,體育運動場55個,各種訓練房11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110萬平方米。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25萬人。擁有農民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84個。競技體育成果豐碩,我縣組隊參加全省單項錦標賽共獲4金5銀3銅,女子籃球在此次錦標賽上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 [2]

社保

2016年,慈利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億元,比2015增長9.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2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0元,比2015年增長10.9%。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6.9平方米。人均家庭消費支出10208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6%。

2016年,慈利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3.8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7.7萬人,失業保險職工2.58萬人,工傷保險職工2.3萬人,生育保險職工1.8萬人,全年發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待遇共57558萬元。全縣有城市低保8143人,農村低保40114人,確保城鄉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月420元和220元,五保分散供養標準每人年達到3200元。全年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2398萬元。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對象3501人,覆蓋率71.3%。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34個,床位1466張,收養人數1042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5660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699萬元。 [35]

2016年,慈利縣完成棚戶區改造2812戶,農村危房改造2610戶。

2016年,慈利縣城鎮建成區綠化面積1195.7公頃,綠化覆蓋率30.5%。城鎮汙水處理率74.4%,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60%,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88.8%。 [2]

交通運輸

2016年,慈利縣公路里程3690公里,較“十一五”增長25%。改造農村公路204.5公里,危橋22座,安保工程完成272公里,零龍、楊通、清江公路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完成交通固定投資8億元。建成農村客運站2個,農村招呼站32個。全縣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95%。

2016年,慈利縣火車旅客發送量35萬人次,公路旅客運輸量1335萬人次,公路貨物運輸量895萬噸,水路旅客運輸量14萬人次,水路貨物運輸量26萬噸。

2016年,慈利縣民用汽車保有量3.75萬輛,比2015年增長27.1%;私人汽車保有量3.6萬輛,比2015年增長24.1%;私人轎車保有量1.73萬輛,比2015年增長20.1%。 [2]

歷史文化

慈利春節

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年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餵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25]

跳喪舞

慈利縣簡介

跳喪舞

跳喪舞又稱“跳喪鼓”,土家語叫“撒爾嗬”,是巴人後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喪葬儀式舞蹈,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流行於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區,與擺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對應,故有“南擺手北跳喪”之說。 [36]

篩茶蛋

慈利土家族新娘過門的第一個春節要給婆家長輩及親友篩茶蛋,夫婦倆背上煮熟的雞蛋、糖、碗、匙,提著開水去各親朋好友家篩茶蛋,每人1碗,每碗3個蛋加糖開水用茶盤送上,用茶人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即茶錢放人茶盤作為禮金。此外,逢年過節,公婆生日,媳婦都要給老人篩茶蛋。並且,土家人篩茶蛋必須是3個,千萬不能是2個,否則會被誤認為罵人。 [37]

闆闆龍

闆闆龍燈起源於宋朝,發源於張家界市慈利縣龍潭河鎮,是土家族農民喜聞樂見的一項傳統舞蹈,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38]

風景名勝

2016年,慈利縣開發紅巖嶺、黃花溪、四十八寨等15條戶外精品旅遊線路,建成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江埡溫泉、萬福溫泉4A級景區和五雷山、一線天等精品景區,建成大水泉、龍峰山莊等生態農莊10個,創建省級旅遊名村6個,134個村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67.34萬人次,增長39.0%,接待過夜遊客306.08萬人次,增長25.6%。實現旅遊總收入30.81億元,增長26.9%。完成旅遊投資8.1億元。 [2]

張家界大峽谷

張家界大峽谷(國家4A級景區) [39] 位於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大峽谷(2張)

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大峽谷是一個新近開發建設的旅遊景區,2011年成功創建AAAA級景區,2016年躋身全市第三大景區,2017年張家界大峽谷正式啟動AAAAA級景區創建工作。 [40] 張家界大峽谷原來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做爛船峽;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亂泉峽。其中,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是世界最高最長玻璃橋。 [41]

江埡溫泉度假村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江埡溫泉(2張)

江埡溫泉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 [39] 是張家界第一家溫泉度假村,也是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埡溫泉。建有20餘種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標準露天江埡溫泉池和室內江埡溫泉池。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54℃左右,據專家檢測,江埡溫泉水中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

五雷山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五雷山(2張)

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確定的重點宗教場所,張家界東線旅遊核心風景名勝區,它位於慈利縣城東,距常張高速慈利東出口20公里處,北臨石門,東依臨澧,南接桃源,是東入張家界市的必經之地。五雷(仙)山,原名雷嶽,海拔一千米,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 [42]

張家界龍王洞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龍王洞(2張)

張家界龍王洞(國家4A級景區)位於江埡鎮的巖板村,距江埡鎮10 公里,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區向東10公里與慈利縣之間主幹公路53.8公里南側10米處,交通極為便利,屬張家界旅遊核心景點之一,被溶洞專家稱讚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旅遊開發的價值。現已探知:龍王洞總長約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寬80米,有58個廳臺,28條石走廊,15處珍珠瀑布,3條地下陰河,湖泊2個,水花池45處,洞中石筍、石鐘乳、石幔、石花遍佈,琳琅滿目。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稱的龍王寶柱,頂天立地、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 [43]

張家界萬福溫泉

張家界萬福溫泉(國家4A級景區) [44] 位於常張高速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萬福溫泉(2張)

慈利東入口處,毗鄰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核心景區武陵源,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融中華福文化與溫泉沐浴養生文化於一體,精心建造的休閒、度假旅遊風景區。張家界萬福溫泉屬天然自湧溫泉,泉水清澈碧透,常年恆溫53℃,富含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景區建有具神奇魅力的48個動、靜露天溫泉池等,掩映在天然綠色植被之中。 [45]

張家界朝陽地縫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朝陽地縫(2張)

張家界朝陽地縫景區地處慈利縣朝陽境內,是世界上最長的“一線天”奇觀,全長5公里,垂直深度近200米。朝陽地縫為趙家埡庫區流水經幾億年沖刷而形成的100多米深的崖縫,兩崖i僅一米多寬,景色集奇、秀、險、野、幽於一體。景區內溪水清澈,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是旅遊觀光、避暑休閒、考察探險的好去處。 [46]

張家界茶馬古道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茶馬古道(2張)

張家界茶馬古道風景區,位於慈利縣三合鎮,總長50公里,境內群山起伏、風景秀美,常年雲霧繚繞。其中,牧羊衝是歷史上無數茶馬古道支線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條,現存有騾馬客、揹簍兒客歇腳飲水的官財井,有最大的驛站——范家大院,有方便茶商記賬磨墨的墨硯池,有見證茶馬古道的千年茶王等。 [47]

張家界四十八寨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四十八寨(2張)

張家界四十八寨,位於慈利縣廣福橋鎮,與五雷山、星德山遙相呼應,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境內有120多座形態各異的奇秀山峰,傳說闖王李自成在此建立聯明抗清根據地時,依山就勢建了48座雄偉山寨,並在山寨周圍攔關設卡造36宮、72殿,劈山移土建造近萬畝軍糧梯田。 [48]

江埡森林公園

慈利縣簡介

江埡森林公園(2張)

江埡森林公園,於2006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總面積2652公頃,位於張家界市慈利縣西北部,距縣城約50公里,與歷史名鎮江埡鎮隔河相望,處於張家界東線旅遊核心區。 [49]

2017年,由慈利縣江埡森林公園管理處申報的江埡森林公園康養基地成為第二批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 [50]

慈利縣博物館

慈利縣博物館,展區總面積為5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餘件,分三個

慈利縣簡介

慈利縣博物館(2張)

主題展廳,是張家界首家縣級歷史博物館,收藏文物1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15件,二級文物114件,三級文物575件,在全省縣級單位居首位。全縣有文物保護單位153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10處,為張家界東線文化旅遊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 [51]

其它景點

慈利縣簡介

其它景點(31張)

慈利縣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騎龍崗古墓群 [52]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溪衛城(九溪古城)及江埡古建築群、梅花殿、紅二六軍團指揮部及紅軍醫院舊址、蘇維埃溪口區政府舊址、孫開華故居、唐犧支故居、慈利縣縣委、人民公社和大隊部舊址 [53] 。此外,還有江埡水庫 [54] 、趙家埡水庫 [55] 、張家界紅巖嶺 [56] 、張家界冰雪世界 [57] 、禾田居山谷、長潭河大峽谷溼地森林公園 [58] 、漁浦書院 [59] 、杜心五故居 [60] 、陳能寬故居 [61] 、袁任遠故居、臺灣風情小鎮、半島國際旅遊度假區、雲朝山寺 [62] 、南洋書院、石器時代的金臺村遺址、璞榔崗遺址、周朝的白公城遺址。 [63]

地方特產

“硒有慈利”農特產品

硒是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之一,有著眾多的生物學功能,對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有重要作用。 [64] 慈利縣是湖南富硒農產品優勢產區,縣域內多數地方土壤達到富硒標準, [65] 農產品硒含量均超過國內認可標準。慈利縣是“中國富硒食品產業化基地縣”,2017年正式啟用縣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從此慈利農特產品有了“硒有慈利”這張新名片。 [66] 規劃創建富硒農業產業園區30個,面積300萬畝,現已啟動建設富硒產業園區16個。 [65]

慈利金香柚

慈利縣簡介

慈利金香柚

慈利金香柚分佈廣、產量高,外形呈長圓形,每個重約500~800克,大的可達1500克以上,果皮金黃、光滑、香氣濃郁、果肉白色或米黃色,清脆柔軟,汁液豐滿,品質極佳,為上等的果中精品。一般國慶上市,比普通的柚子上市要早近一個月。金香柚果實在八月成熟時整個果實開裂,而又名"八月炸",其果形似香蕉,富含豐富的糖、維生素C和12種氨基酸,以及人體所不能合成的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等等。其果香味甜,為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67]

慈利茶葉

慈利縣簡介

慈利茶葉

慈利茶葉香高、味純、耐泡、無汙染,有效成份含量獨步三湘四水。 [68-69]

慈利杜仲

慈利縣簡介

慈利杜仲

慈利杜仲,杜仲俗稱“絲棉樹”,為多年生闊葉喬木,有的高達數丈,其葉是倒卵形,樹皮可作藥,花實苦澀,亦可入藥。慈利杜仲的皮、果、葉均含有豐富的馬來樹膠,可提煉熱塑性高、耐水性強、絕緣性好、黏著性足的優質硬膠,是電器、化工、電訊器材等工業的重要原料。它的皮可作藥用,能“益精氣,堅筋骨”,對醫治腰膝痠痛具有奇效。慈利杜仲木質沉重,木質結構細膩美觀,是建築、傢俱、工藝、美術等行業的理想材料。 [70] 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 [71-72]

慈利洞溪辣椒

慈利縣簡介

慈利辣椒

慈利洞溪辣椒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慈利縣洞溪鄉等6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其味灼辣,皮薄籽多,顏色深紅,呈長圓錐形,具有獨特的生產技術規範和產品標準。[73]

慈利縣洞溪鄉地處高海拔山區,晝夜溫差大,土質肥沃,所產七姊妹辣椒滋味濃厚,辣味厚重持久,素有“辣口不辣心,上汗不上火”的美譽,“洞溪七姊妹辣椒”因此而得名。 [74]

張家界大鯢

慈利縣簡介

張家界大鯢

張家界大鯢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我國第一個水生野生動物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產地範圍為:慈利縣、桑植縣、永定區和武陵源區,慈利縣是“張家界大鯢”產地之一。大鯢俗稱“娃娃魚”,是珍稀的兩棲動物,它和恐龍同時繁盛於3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盤紀時期,被譽為“遊動的活化石”和“地球紀念物”。 [75]

大鯢肉質細嫩、鮮美、風味獨特。肉組織柔軟,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性。 [76]

糯米打餈粑

糯米打餈粑是渾南張家界的特色美食,在土寨苗鄉,普遍流行著一種過年“打粑粑”的習俗。粑粑,有純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包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 [77]

湘西板栗

湘西板栗是湖南張家界的特產,素有木本糧食、鐵桿莊稼、乾果之王的美稱,其產量約佔湖南總產量的一半。其栗子營養豐富,甜美可口,有益氣健胃、健脾補腎、活血之功效。湘西傳統產品油板栗,果大、色豔、質優,單果重達十一克以上,其胡蘿蔔素含量比一般品種重三到五倍,蛋白質含量比江浙板栗高30%到53%。 [78]

著名人物

莫儔,狀元,澧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宋朝吏部尚書。 [79]

張兌,進士,元朝翰林、辰州路總管。 [80-81]

覃垕,元末明初茅崗土司,土家族義軍首領。 [81-82]

周敘,進士,明朝遼東巡撫、工部尚書,誥封資政大夫。 [83]

唐仁,明朝抗倭民族英雄,誥封“鎮國將軍”。 [81]

杜世壽,明朝監元宰相,因割股奉母而聞名。 [84]

李師靖,明朝貴州總兵,誥封“龍虎將軍”。 [83]

李應祥,明朝貴州、四川總兵贈左都督。 [83]

安長太,清朝永州總兵,誥封“膘騎大將軍”。 [83]

孫開華,清朝抗法民族英雄,福建提督,被評為中國近代史100個民族英雄之一。 [17]

胡俊德,武進士,清朝抗法民族英雄,壯烈殉國。 [85]

孫道元,清朝抗日保臺民族英雄,臺灣義軍首領,孫開華長子,壯烈殉國。 [17]

李炳寰、田邦璇,清末革命志士。 [86]

孫道仁,福建都督,曾帶領福建起義,孫開華次子,民國上將。 [17]

唐犧支,全國首先響應武昌起義,領導了宜昌起義及攻佔荊州之役,民國中將。 [17]

王正雅,全國率先出兵支援武昌起義,民國中將。 [87]

於兆龍,烈士,黃埔軍校畢業,中共湘鄂贛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紅16軍政委等。

張一鳴,中共湘鄂西前委常委會委員、紅4軍第一路指揮部黨代表等,不幸犧牲。 [88]

佘惠,烈士,參加過南昌起義、百色起義,紅7軍政治部秘書長等。 [17]

王育瑛,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軍長,陸軍中將。 [17]

王育根,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國民黨空軍第一大隊大隊長,空軍中將。 [17]

朱宜之,國民黨第十四軍副軍長。 [89]

陳能寬,核物理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7]

卓炯,經濟學家,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開拓者之一。 [17]

杜心武,武術家,“自然門”一代宗師,愛國曆史人物。 [17]

張沈川,中共第一位無線電報務員,是中共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90]

袁任遠,吉林省副主席、湖南省副主席、青海省長、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等。 [17]

蹇先任,中央紀委委員、水利部副部長等。 [17]

蹇先佛,中央紀委委員,電力工業部副部長等。 [17]

黃炳秀,湖南省委原書記。 [17]

汪嘯風,中共中央委員,湖南省副省長、海南省省長、書記等。 [91]

卓康寧,湖南省副省長。 [92]

卓新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93]

譚本宏,陸軍中將,駐港部隊總司令,曾任海南省委常委等。 [94-95]

王興寧,中央紀委委員 [96] ,最高檢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最高檢紀檢組組長,曾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等。 [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