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現如今的書壇醜書橫行已然不是什麼隱私秘密了,無論是幾十年光陰的中書協,還是民間的書法愛好者,還是書法培訓班,還是書法國展,無一不充斥著醜書的嘴臉,而這,似乎又已經慢慢的被書友們給接受了,也許是因為見多了吧,也就習慣了!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記得筆者剛開始學書的時候,或多或少的也聽說過一些傳統的書家,甚至羨慕他們的字能夠寫的那麼漂亮,後來慢慢的踏上了學書之路,才覺得能夠寫那麼一手好書法真的是不容易,背後的辛苦與付出自然是不言而喻,甚至廢紙成堆,枯筆成冢也是常有之事,但今天筆者想要講述的一位書家也是一位做到了“廢紙成堆,枯筆成冢”的傳統書家,而他,不是別人,正好是“海內榜書第一”的沙孟海老先生的得意弟子王冬齡老師。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模糊的記憶中,記得王冬齡老師也是走傳統的習書路線,而且貌似還頗得沙老的真傳,但那時候和老師請教關於王冬齡的書畫水準的時候,老師說他以前的確是一位傳統的書家,但可惜近年來搞創新搞多了,以至於他的字已經開始沾染了醜書的惡習,已經沒有古人的那種經典書作的耐看與品味了,但比起以前的小打小鬧,王冬齡都還不甘心這麼低調,於是就開始了自己的炒作,就在前兩天,王冬齡居然和書壇醜書桂冠的曾翔以及射書大師邵巖搞了一個三大師得意醜書共同展,而這次展覽,也是瞬間將他們的名氣與“聲望”推上了寒冬的高潮。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這次他們這位中書協新產生的“書壇三傑”舉辦的書法展真的是令眾多的書友們大跌眼睛,好多的書友們居然都沒意料到原來他們還留著這麼一手,就連時刻關注書壇動向的筆者也是忍不住差點兒跌了一個踉蹌的同時還會跟他們說一聲:厲害了,我的哥,沒想到你這一手“殺手鐧”還藏得這麼好,居然這麼多年來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近日書作一出,便令眾多的書友譁然,看來姜果然還是老的辣啊!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相信在眾多的書友眼裡,我們記憶中的曾翔,這位書壇醜書第一的翔叔也許就是一個只會穿著短袖,然後拿個大斗筆去蘸墨,然後往那桌子上的宣紙一甩,同時還狠狠的大叫一聲,網友取名為:“吼書”,同時,“吼書”吼累了的翔叔又忍不住想去學那些公園的書友們搞地書,然後扛個拖把去公園寫地書,最後累的氣喘吁吁,但為了博書友一笑,也就沒有什麼不值得了,所以我們翔叔就是這麼的“6”,不然書壇醜書桂冠的寶座為什麼就能讓他去坐了呢!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同時緊接著曾翔醜書的就是我們的射書大師邵巖,他那一手射書,真的是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彷彿把我們這些書友震撼的大跌眼睛之外還想我們感慨道“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過這一手熟練的針筒書法,真的是令書友特別的服。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不僅僅是那熟練的手法,更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那一致的步伐,整齊有規律,幾乎是連筆者都忍不住的想說:水土不服,我就服你邵大師,而且上次在他的射書流行後不久,他居然又獨創了一手稀奇古怪的“漁網書法”,哈哈,當時在表演的時候實在是想不出為什麼你在表演“漁網書法”的同時還要在宣紙兩邊擺兩隻雞呢,是不是想讓它們做你守門將軍的同時還想“在天上”看著您表演書壇界新出的“漁網書法”呢?嘿嘿,貌似這“漁網書法”還真是您邵巖大師獨家發明和首播出來的呢?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最後一個筆者想要講述的就是我們的王冬齡了,筆者在記憶中一直記得他是一位傳統的書法,而且也是一直堅持不懈的向古人取法,其取法也是長達數十年的資歷,但這次卻萬萬沒想到他居然和“射書”的邵巖還有“醜書桂冠”的曾翔一起去舉辦這樣的醜書展覽,真的是讓眾多的書友心寒。方才明白自己心中的書法大師居然也和曾翔,邵巖等書家是一路貨色,實在是讓人義憤填膺,而且他那一手已經練到“熟能生巧”的亂書也和邵巖的射書一樣堪稱是跨時代的傑作,所謂亂書,簡而言之就是“字和字的交叉與重疊”,而這,又恰恰是傳統書法的大忌,因此我們這些肉眼凡胎的學書之人怕是著實欣賞不來了。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最後關於這次鬧得沸沸揚揚的新“書壇三傑”,分別是“醜書桂冠”的曾翔,以及開創了“射書大師”的邵巖與“創新的走火入魔”的王冬齡這三位時代書壇舉足輕重的書法展覽,筆者就簡單的敘述到這兒了。

醜書曾翔和射書邵巖聯合舉辦書法展,書友:果然是18年最牛書法展

同時估計書友你們多多少少的也從別處聽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吧,那麼關於這次“醜書”與“射書”相結合,再有“亂書”助陣的“三大書法醜書展”,不知書友您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