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西!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 綜合:中國新聞社(ID:CNS1952)作者:劉小紅

在中國版圖的心臟位置,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的名字就叫山西

山西位於黃河中游東岸,東以太行山與河北為鄰;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毗連。

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正如歌中所唱“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不僅唱出了山西人的情懷,也讓世人對山西有了不一樣的瞭解。

這,就是山西!

提起山西,很多人對山西的第一印象就是——煤、煤老闆,甚至認為山西就是黑色的。

眾所周知,山西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煤海”之稱,是世界第一產煤大省。中國作為世界上煤炭生產和銷售最多的國家,產量和銷量佔全球的一半,其中1/4來自山西。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累計產煤160多億噸,產量位居全國之首,用滿載煤炭的火車一列接著一列可繞地球四圈。

這,就是山西!

有一句話這樣講-——“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這句常被用來形容心憂蒼生、公而忘私精神的詩句,所描寫的原型其實正是煤。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同樣是讚美煤的詩句,形容它溫暖與照亮了別人。

山西煤炭產量的70%以上用於對外輸出,全國甚至海外,民眾所需的溫暖與光明均有來自山西煤炭的奉獻。

這,就是山西!

圖為用煤精雕刻的工藝品。煤精十分珍貴,目前,在全世界已發現煤炭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4個國家有煤精,分別是:中國、英國、智利和德國。隨著人類不斷大量開採,煤精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已日漸枯竭,煤精工藝品被視為“即將絕世之寶”,其價值日漸提高。

鑑於山西煤炭在全世界無可比擬的特殊地位,於1989年9月30日建成開館的中國煤炭博物館建在了山西。中國煤炭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是全國煤炭行業歷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被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

煤炭博物館內有亞洲最大的模擬礦井,通過實物原型或1:1比例複製品營造了一個神秘的煤炭遊樂宮。目前,中國煤炭博物館已經成為山西重要的景點之一。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圖為中國煤炭博物館內模擬礦井

其實,山西不僅是煤炭大省,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更是擁有五千年豐厚文化積澱的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

有句話這樣說:

20年中國看深圳

100年中國看上海

3000年中國看陝西

5000年中國看山西

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山西,看看5000年山西,究竟有多美?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有人說“最早的中國在這裡,最早的首都在這裡”。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炎帝以及堯、舜、禹長期在山西活動;距今183萬年前迄今為止全世界最早的用火遺址——西侯度遺址在山西;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建立在晉南……

距今4300年前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陶寺遺址在山西,在發掘中發現了規模空前的城址、與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區等。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夠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誌,陶寺遺址已經進入文明階段。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陶寺遺址


攀爬到歷史的制高點極目遠眺,他們都是山西人:

長刀所向晉文公

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

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

雁門道上的昭君姑娘

一代女皇武則天

千古名相狄仁傑

詩人王昌齡、白居易

地圖學家裴秀

治黃專家賈魯

中國古代美女楊玉環、貂蟬

……

這,就是山西!

此外,還有一個人,是你來到山西必須去拜見的,那就是關二爺——山西武聖人。

關羽出生于山西運城,是東漢末年蜀國名將。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其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而享譽華夏,揚名海外,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

這,就是山西!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到過山西,才知華夏。

在山西:中國在世界上兩個非常著名的文化符號都與山西有著深厚的淵源,一個是著名的萬里長城,從山西北部蜿蜒穿過,另一個是著名的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環繞山西西部和南部。

山西有累計總長3500公里、多達4276處的長城遺址。從戰國延續至明代,幾乎涵蓋了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所有時代,有戰國趙國長城、漢長城,有北魏長城、東魏長城、北齊長城、隋長城、宋長城、明長城。

雁門關是最具硝煙氣息的古戰場,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半部宋史寫在雁門關,無論歷史之古老,還是戰事之頻繁,皆為九塞之首。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殺虎口,一個歷經千年風雨仍舊巍然的關隘,它真實記錄了漢伐匈奴、唐戰突厥、宋驅契丹、明御內蒙古等數千年的金戈鐵馬、烽火狼煙,展現了戰爭與和平的變遷,留下了令人歎為觀止的遺蹟。

“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演繹著多元文化的歷史,孕育著晉商誠實守信、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

這,就是山西!

圖為西口古道


廣武明長城,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修築,屬內長城。觸摸著斑駁的長城土牆,再沒有比此時更能接近歷史了。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在山西:黃河文明讓我們在這片祖先曾經辛勤耕耘的黃土地上重溫母親河的澎湃與溫情。


黃河入晉第一灣——偏關老牛灣

老牛灣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清晨,走進老牛灣景區,站在長城上俯視著腳下流淌著的黃河,古堡、長城、黃河、村落錯落有致,讓人陶醉。

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這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這,就是山西!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在水量大的夏季,壺口瀑布氣勢恢宏;而到了冬季,整個水面全部冰凍,結出罕見的巨大冰瀑。

這,就是山西!


汾河,又稱汾水,黃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在山西的政治、歷史、文化、經濟地位舉足重輕,對山西省的歷史文化有深遠的影響,被山西人稱為母親河。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汾河源頭


“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古鎮

,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成為北方商貿重鎮,是晉商發祥地之一。磧口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

由於古鎮至今還是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態,所以又有“活著的古鎮”之稱。

這,就是山西!

在山西:這裡是數以億計的古槐後裔守望鄉愁之地。


洪洞大槐樹——“天下故鄉、華人老家”,洪洞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官方大移民起源地,因此,有一句話是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目前,洪洞大槐樹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這,就是山西!

在山西:這裡全境遺存有不可移動文物53800餘處,位居全中國第一。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


雲岡石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這,就是山西!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臺之稱。

這,就是山西!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漢族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這,就是山西!


懸空寺,因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而得名,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這,就是山西!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應縣木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這,就是山西!


顯通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寺內銅殿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圖為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廣勝寺飛虹塔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這,就是山西!


蒙山大佛

是一尊摩崖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是中國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佛高約60多米,略低於四川樂山大佛,但開鑿時間比其早162年,該佛像樣式融合了南北兩朝的藝術風格,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圖為烏龍洞,建於明萬曆二年


在山西:這裡的古代彩塑、古代壁畫數量之多、品質之高,是中國之最,享有“東方藝術博物館”的美譽。

崇福寺創建於唐代麟德二年,寺內金代建築、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

這,就是山西!

圖為崇福寺“西方三聖”塑像,皆為金代原作。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

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面形豐滿,體態秀美,合掌微笑,婉麗動人,是遼代彩塑藝術的珍品。這尊雕像被郭沫若稱讚為東方維納斯。

這,就是山西!

圖為華嚴寺


這,就是山西!

圖為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


淨土寺距今已有860多年的歷史。全寺主殿大雄寶殿為金代原物,殿內的藻井四面金龍盤繞,造型美觀,構圖精細,是研究金代建築學的實物資料。

藻井是中國古代建築中室內天花的一種裝飾性處理手法。

這,就是山西!

在山西:不能不提到晉商。晉商於明清兩代盛極一時,雄霸一方,對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寫下了中國經濟史上輝煌的一頁。

五百年的晉商傳奇,留下了豐富的別具特色的民居建築,讓你我見證喬家、王家、常家、渠家、曹家等各大晉商巨族的艱辛創業歷程。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存尚有近1300處。


喬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總佔地10642平方米。

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喬家大院成為晉商大院的代表;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再一次勾起人們對這座清代民宅的回憶。

這,就是山西!


王家大院——華夏民居第一宅,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這,就是山西!


常家莊園,是被稱為“儒商世家”的榆次東陽鎮車輞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始建於乾嘉年間,佔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小園林13處,建築佔原車輞村的一半。

這,就是山西!


在山西:它的景色,遠比你想象中更加絢爛,正如歌中所唱“人說山西好風光”

萬年冰洞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冰洞,形成於距今約三百萬年的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故名萬年冰洞。

這,就是山西!


這,就是山西!

圖為蒼頭河,展示山西邊塞風情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石膏山


這,就是山西!

圖為龍泉湖


這,就是山西!

圖為蘆芽山


在山西:讓你驚歎的自然景觀太多太多。而山西的民間文化更讓你眼花繚亂:

旺火

麵塑

跑旱船

絳州鼓樂

漁翁戲海蚌

沈老爺坐轎

山西民間剪紙

山西民間木版畫

……

山西琉璃製品、刺繡、煤雕、核桃工藝品、太原玉雕、仿古鐵器等手工藝品也是享譽全國。



地肥水美五穀香,不可錯過的山西面食

美食對人的誘惑不可抵擋。當你來到山西,平遙牛肉、柳林碗禿、過油肉、定襄蒸肉、羊雜燴、豬血灌腸等一眾美味讓你垂涎欲滴,但絕對不能錯過山西面食。

因為這裡是“麵食之鄉”、“世界面食之根”所在地,山西面食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這,就是山西!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有山西面食研究者統計,山西面食種類多達1800多種,通過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方法制作的麵食,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雜糧麵食品,堪稱山西面食一絕。

當你來到山西,你知道選擇哪一種麵食來品味山西飲食情懷麼?

刀削麵,又叫刀砍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刀削麵

剔尖面,又稱撥魚、剔撥股,是山西地方傳統經典麵食,簡單說就是“用筷子撥出的麵條”。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剔尖面

擦尖又稱擦蝌蚪,是山西省久負盛名的地方傳統麵食。紅面擦尖色澤深紅,口感筋斗,利口,配滷十分美味。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紅面擦尖

抿尖是山西眾多面食中的一種,比較傳統的抿尖用豆麵製成,叫豆麵抿尖。

這,就是山西!

剪刀面是山西省的漢族麵食小吃。因製作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麵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其製法起源於隋末。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剪刀面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莜麵栲栳栳,莜麵有降三高之功效。


這,就是山西!

圖為山西泡泡油糕



山西人離不開老陳醋

山西釀醋歷史悠久,釀造工藝獨特,口感酸香甜綿鮮,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極高。

山西老陳醋與四川寶寧醋、福建紅曲醋、鎮江香醋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醋。其中,山西老陳醋位居中國四大名醋之首。

這,就是山西!

山西是中國最大的食醋生產和消費省份。最鼎盛時期,全省約有1100家醋廠,幾乎縣縣都有醋廠。山西醋年產量8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國之首。

山西人愛吃醋的風習,早已聞名天下。對於大多數山西人來講,“有醋可吃糠,無醋肉不香”“一里香油十里醋”,可以說,嗜醋如命。

這,就是山西!

一組數據告訴你,山西人有多愛醋:

山西人的平均壽命為74歲,一個山西人一生大概有70年左右的時間在食醋。山西人一年吃醋的量在15斤左右,一個山西人一生消耗的醋量就是1000斤左右,為全國之最。

這,就是山西!

5000年的風風雨雨,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如黃土高坡般千溝萬壑的印記…

這裡歷經繁華滄桑,讓你有與古人祖先回首對望的機會;

這裡有尋根祭祖的千年追憶,還有晉商文化的百年傳承;

這裡有三晉風光的血性純粹,還有黃河文明的豪情澎湃;

……

當你走進這座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您都會不由得感慨:原來山西真的很美

這,就是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