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發行完股票還要再增發?

手機用戶26105148942


這怎麼叫坑人呢?你這個覺悟有點低。

IPO 英文是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是首次公開募集資金,意味著還有下一次,下下一次。而且一般首次募集的資金數量也不多,只夠一次擴張級別的使用。如果企業的發展還需要資金,還可以繼續增發股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公司一共有100股,上市首次IPO 20股,募集了100萬資金,總數就變成了120股,然後再次增發20股,就變成了140股。

有人覺得,這不是稀釋了公司的股票麼?當然不是,這些新股都是實打實的資金進來的,而且一般來說價格會比上一次募集資金的價格要更高。在A股市場上,一般被允許增發的企業反而業績比較好,未來有潛力上漲,所以增發往往還成為利好消息。

但是,增發有時候也是大股東利益輸送,稀釋中小股東的股權,所以主要還是看增發的真是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不純,往往也是大利空。


以股易金


你是在說360嗎?

近期,360發佈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近108億元。這家公司剛剛更名2個多月,實現借殼上市,就要獅子大開口,融資上百億!不得不說,這很周鴻禕。

這次募資的用途,包括:360網絡空間安全研發中心項目、360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研發中心項目、360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360智能搜索及商業化項目、360互動娛樂平臺項目、360流量反欺詐平臺項目、360智能兒童生態圈項目、360智能IoT項目和360新型智慧城市項目。

360自2月28日更名以來,股價已經腰斬,市值也從4000多億降至2000億出頭。周鴻禕身價也縮水了300多億。

2月28日更名當天,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其中周鴻禕以755億元的財富躍居至第126名,比去年上升了666位。

360公司曾承諾,重組實施完畢後的2017至2019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2億元、29億元和38億元。即便按照2018年29億淨利潤算,目前360的市盈率也超過70倍了。

在這麼高估值的時候增發,我想說,這就是割韭菜啊。

公司真的缺錢嗎?4月26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將以閒置資金委託銀行、券商、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理財,投資額度不超過30億元。而三六零及其子公司連續十二個月累計委託理財已達42.2億元。截止一季報,公司賬上還有100多億現金。看起來並不缺啊。

那為啥不拿這些錢去投資新項目呢?

似乎公司對這些項目也沒什麼信心吧,於是決定拿投資者的錢去玩,失敗了也沒事,反正不影響自己。

而在美國上市4年,360也不過融資11億元,剛來A股,一出手就是100多億!呵呵。騰訊在香港這麼多年都沒進行過股權融資,阿里也很久沒有過,港股,美股看來韭菜不太好割吧。


趙冰峰財經


增發是為了繼續募集更多資金呀。

我們經常說某某企業成功IPO,意味著該企業上市了。不過可能很多人忽略了IPO的意思,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縮寫,意思是“首次公開募股”,既然有“首次”就意味著有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N次。



對企業而言,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上市,為的絕不僅僅是首次募資。IPO的過程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所以第一次會比較複雜,耗時比較長,審核比較嚴。當IPO完成之後,企業再次向市場募資顯然不能再被叫作IPO了,所以已上市公司再次向市場募資是通過增發的形式,增發這種募資手續顯然比IPO省事很多了,因為剛才已經說過,在企業IPO過程中已經完成資產證券化的過程。

企業IPO是因為想募集更多資金用於企業發展,增發就是企業想再次募集資金了。至於募集到資金做什麼用途,企業肯定會包裝的高大上一些,要不然怎麼圈錢呢?但是真是假,就要靠股民們自己判斷了。

有網友把企業增發和大股東減持混成一體了,認為大股東可以通過股權激勵無成本拿到股票,再以減持的方式套現,這種掙錢方式很快了,為什麼還要增發呢?



上面所說的股權激勵後減持是股東從股市圈錢的方式,增加是企業從股市圈錢的方式,雖然都是圈錢,但主體不同,所以不能混為一談。上市公司股東數不能少於200人,所以大股東持股再多也不能完全等同於企業本身。

企業通過IPO和增發拿到的錢是股民給的,股民買了股票以後就成為該公司的股東,拿股東的錢理論上是不需要支付成本的。所以企業都願意IPO和增發,可以拿到大量成本很低的錢,並且即使虧了,也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這可要比經營企業贏利容易的多。

所以你說,上市企業能不愛增發麼?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公司上市,需要進行IPO, 即首次公司募股,是指公司在原有股本基礎上,向不特定對象公開一部分股票,並籌集到一些資金。這時候公司就變成了上市公司,原有股東的股份經過鎖定期後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上市等於獲得了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資格

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給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公司上市的最初目的也是為了獲得資金以及融資渠道。公司發展過程中,經常會有用錢的時候,上市打通了公司和股民之間的通道,所以有的公司上市時並沒有大量增發,獲得上市公司的身份,就意味著可以源源不斷的融資了。也正是上市公司擁有這種資質,炒殼才變得有意義。

增發會攤薄原有股東的股本

增發會攤薄原有股東的股本,因此多數人是不喜歡公司增發的。京東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公司發展一直需要大量資金,只能不停的增發融資,最後業績雖然大漲,但是由於股本增加,每股收益並沒有什麼變化,最後股價也沒什麼變化。

增發不可怕,大股東減持才真正可怕

增發其實還好,畢竟很多公司增發確實是為了拓展經營,只要不是融資亂花買泡沫資產,對公司發展是有好處的。

真正坑人的是大股東減持,這些人持股成本非常低,公司上市以後資產翻很多倍,有的無心經營,直接清倉式減持,增加了市場的拋壓,圈走了市場的資金,最後留下一個公司不管不顧,一堆散戶套牢。

比如賈躍亭,減持套現100億,說要無償借給上市公司,結果全拿到美國去了。留下散戶在風中凌亂。


首席投資官


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擴大股本,假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現在打算增發股票,想買的人絕對都擠破頭了(現在他們公司股價為323000美元/股,截至北京時間1月31日),其實主要還是看公司的發展能力,如果公司未來有著良好的前景,相信增發股票一定是很受歡迎的,而一旦公司已經陷入危機的話,增發股票肯定是不易被接受的。

增發一定程度上也有著稀釋股權的成分存在,可以避免一家獨大,但這個效果一般達不到,因為大股東的股權再稀釋依然是大股東,反而是一些中等程度的股東和小股東,他們的控制權會越來越弱。

另外如果是回報投資者的話,一般而言,回購股票是對投資者來說更為有利的方式,這一點,在各類經典的財務管理或者公司理財教材上都有提到,但在中國的股市,卻是增發盛行,而回購寥寥無幾。

假如公司賺錢後打算回報投資者,可以採取現金分紅或者回購股票的形式,而現金分紅是需要交稅的,回購股票卻是不需要交稅的,並且如果公司不打算分利給投資者的話,有很大的可能會將利潤亂投資或腐敗或利益輸送消耗掉,所以,股票回購便是一般來說最有利於投資者的方式了。美國的上市公司中選擇回購股票的一般較多,而這對公司股票來說也是一個利好,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策略,但為何中國股市卻鮮有回購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在中國,債務融資的成本相對股權融資沒有優勢。一方面,由於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貸款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各項監管和處罰等規章制度不夠健全,使得股權融資的成本較低,所以企業選擇融資方式的時候一般會更傾向於股權融資而不是債務融資。

二是中國對股票回購的規定較嚴,限制較多。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夠完善,制度不夠健全,進一步增加了中國的股票回購成本,通俗地來說,就是本來就沒有動力、沒有意願去進行股票回購,而做這件事又很麻煩,所以乾脆就不做了。

成本又高,限制還多,這麼不划算的事情,自然在中國就鮮有企業願意進行股票回購了。


財經早餐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以我十幾年的操盤經驗來看,增發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一、發行股票後增發的利大於弊。能夠增發的股票說明他自身的經營很好,不然證監會也不會允許增發,增發的用途就另說了。增發後錢,股票公司可以用來發展自身的優勢,讓公司變的越來越好。



二、增發的股票適合買入嗎。我們要看清楚增發的用途,和增發的價格,如果增發價小於股價,那麼肯定是不能買,因為增發的購買方覺得股價本身過高,所以增發價就低。而我們就沒必要去買。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MAX超人


您的問題可以拆分來理解和回答您

發行完股票:即首次IPO,新股

還要再增發:主要包括定向增發,配股和可轉債

不論是首次發新股,還是定向增發或者配股,可轉債,都是為了融資

重點解釋下為什麼還要增發

企業對於資金都是渴望的,非常渴望

而企業融資的途徑主要有:

銀行借貸:需要支付利息,且需要抵押

民間借貸:成本高

發行債券:需要支付利息,且到期還本

定向增發或者配股:成本低,無需支付 利息

從這幾個融資方式對比就可以看出增發股票的優點了,由於股票是不需要支付利息且不需要還本,因此,融資額度高,成本小,當然成為上市公司融資首選

至於是否是坑人,那就要因具體情況而看了

所以,發了股票還要再增發,目的就是為了融資

謝謝


股乙己


因為人的金錢慾望永無止境,就是越多越好。如果你是一家準備上市公司的“法人”,也可能,公司也不太缺錢。但是,一旦你費勁千辛萬苦的弄到了一張可以成為“上市公司”的奇缺門票。那,作為一個“正常人”的你?一定會被中國股市裡新股發行上市後,連續的漲停板,嚇得“目瞪口呆”!“⊙∀⊙!哇”,原來變成了上市公司,錢就可以“從天而降”啊!然後就是在等待減持中,通過“增發新股”,再一次,或者若干次的享受從別人的錢包裡拿錢的快樂!這就是中國股市裡的“錢規則”。新股發行,增發新股,套現減持,然後……?



帥氣光光


收盤:兩市今日跌停140餘家,上證指數日線死叉但K線依然處於強弱線上方,15分鐘上證今日做出雙金底背離形態,預計明日上午有回升力量,但由於60分鐘明日雙線下0軸,本次的15分鐘雙金底背離預計還有一個回調動作才能形成60分鐘的止跌形態。今日沒有利用15分鐘雙金參與進場的朋友可以等上證15分鐘的再度回落做真底背離B點時介入。如後期不給真底背離B點則等60分鐘金叉穩健介入也可,總之上證本輪迴落為60分鐘級別的正常節前回調,中長期頭部沒有出現不必恐慌。創業板今日跌幅較大,由於創業板公司年報的大多數不樂觀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劇增,今日跳空低開低走長陰出現,預計本輪調整底部形態不改,15分鐘明日創業板形成金叉明日收小紅星變盤概率較大,注意後期創業板15分鐘0軸下方的第二個金叉位為理想介入機會,1700點依然是止跌企穩強支撐點。創業板與上證的本輪60分鐘級別的回調堅持看法V型反轉不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幸福看大盤


首先要解釋一下增發融資問題。

大家很多人都聽過天使投資、VC/PE等等投資,其實這些都是一種增發新股融資,為什麼這個時候大家一般沒人跳出來說這些公司坑人呢?

1.這個時候這些公司都還沒IPO,所以不是公眾公司,是私有化公司,即使融資也不涉及到公眾利益。

2.增發的投資者大部分是專業機構,對投資有較清晰的判斷,即使最後失敗也願賭服輸。同時這些公司裡面,融資後有一部分發展的不錯,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回報。

題主所說的發行完股票指的應該是IPO,IPO也是一種增發新股融資,只不過IPO之後,公司從私有公司,變成公眾公司。這個時候,很多個人股東進入,公司的每個決定都與其利益息息相關。

後續的增發,也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這種增發基本是定向增發,針對特定機構進行融資。

解釋完這幾個概念,你明白了這些都只是融資工具或者手段,本身都是中性的,並無好壞之分。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想快速擴大規模,融資是必不可少的,債權、股權都是基本手段。

IPO後再增發,是否坑人,要看企業怎麼使用這筆錢?企業是都使用好了這筆錢?企業在增發的時候是會詳細披露錢的使用動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