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不殺岳飛,全力支持他抗金,金國會被滅掉嗎?

經典回味百科


如果趙構是真的從心裡而不是單純嘴上說說的來支持岳飛全力抗金,那宋朝還真有可能成為又一個漢唐盛世,為什麼這麼說呢。

岳飛劇照

首先如果趙構全力真心抗金,那麼那些投降派求和派的生存土壤必然不復存在,跟風觀望意志不堅定的朝臣也會成為新的堅定主戰派,而原本被打壓的主戰派勢力將進一步得到增強,一增一減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

其次,不要以為宋朝一直被欺負就下意識地認為宋軍戰鬥力不堪一擊,其實宋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裝備精良還有不少火器,個人體力體魄也是不錯的,之所以讓人覺得宋軍戰鬥力不行,還是上面政策的原因,打贏了打輸了都是納貢求和,或者打一半快贏了結果非得退兵,被敵人再一次追著打,哪有不失敗的。

第三,岳飛在北伐的時候一度打到開封,逼得金人不得不北遁而逃,這還是不受全力支持,處處受制時的情況,而在岳飛手上還有一隻規模不大的騎兵,若是有全力支持,一隻成建制的強大騎兵是很有可能組建起來的,而且主戰派,北伐能人可不止岳飛一個,還有不少其他人,這些人聯合起來對付金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第四,強大的國力,後勤能力支持,宋朝可以說別的沒有,就是錢多,糧多,打得起,耗得起,而金人就不一樣了,一場風雪可能就能讓他們大傷元氣,這也是我說的可能實現漢唐盛世的基礎保障。

最後,宋人不是沒有血性只知道投降的,從後來崖山海戰可以看出來宋人也還是有一定的血性和骨氣的,只不過受於上面的不作為,壓制罷了,如果這種壓制轉變成了支持,那宋人也不止是會吟詩作詞,書生手中的三尺青峰也是會殺人的。

只不過是,唉,實在是太可惜了。


Y一花一世界YB


如果趙構支持岳飛,是可以收復失地,滅掉金國的。

我們對宋朝的評價是積貧積弱,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宋朝官吏太多,嚴重滋生了貪汙腐敗。軍隊人數眾多,但缺乏訓練,精銳部隊都調往東京,地方盡是些老弱殘兵,加上各地守將盡是一些不懂兵法的文官。

本來宋朝都無險可守,四周又是一些強敵,在這樣的環境中艱難生存,偏偏又遇到,一些昏庸無道的皇帝,重用奸臣。童貫,高俅,蔡京,楊戩之流,任何一個都足以惑亂朝綱,好嘛,一下子出現了四個,童貫,高俅更是掌管了軍隊,換成任何一個朝代,都得滅亡呀。

可咋們宋朝卻不一樣,擁有世界第一的GDP被周圍各個國家揍來揍去,愣是好好活著,不僅如此,還差點發展資本主義。

此時,北方一夥遊牧民族,窮得揭不開鍋了,又受到鄰居欺負,千山萬水來到大宋,和大宋一拍即合,滅掉了遼國。此時,大宋官員開始坑爹了,在面對金國使臣的時候,大肆顯擺,穿金戴銀就算了,連吃飯喝酒的器具也是金的。後來金國滅掉遼國之後就開始翻臉了,金人的鐵蹄長驅直入,將皇帝,貴妃,宮女,大臣都虜走了。

好嘛,這下該亡國了吧?不,還有一位皇子,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就是——趙構。按理說他不應該當皇帝的,可是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將就一點。

趙構雖然被追得東奔西跑,但手下的馬仔非常給力,首先有個宗澤,不過掛得太早了,後來又有兩個更厲害的馬仔:韓世忠,岳飛。

岳飛這個馬仔可不簡單,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首先,收復了建康,接著又收復襄陽六郡,再攻下伊,洛,商等州,後來又收復洛陽等地,金兵被打怕了,提出議和。

趙構這個皇位來的不正,害怕岳飛去把他老爹和哥哥接回來於是就同意了。

如果,趙構支持北伐,那麼拼命的就不止岳飛一人了,韓世忠,張俊等人也會紛紛加入岳飛的北伐隊伍。本來自己就佔盡優勢,加上其他兩支軍隊,滅掉金國不成問題。

有許多人說,岳飛無法滅掉金國 ,這點我完全不同意。戰爭,需要的是經濟,裝備,士兵,和能指揮戰鬥的將領。

宋朝,不用說,當時的世界首富,而且各方面都比金國先進,經過戰爭,不能作戰的士兵已被淘汰,剩下的都是精銳,岳飛,韓世忠等人都是名將。而金國,剛剛建立國家,稅收之類的幾乎沒有,人口最多也就幾百萬人,怎麼和上億人的大宋相比?武器裝備上也好不到哪兒去,他怎麼抵擋宋軍?




幻影沐風


當然能滅掉金國!一點問題沒有。

岳飛第四次北伐,是南宋對金國最大的一次戰略反擊勝利。如果此時南宋朝廷全力以赴支持岳飛北伐,兩年之內金國必亡!

我們先分析一下當時宋金雙方的戰略態勢和實力對比:

從總體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來,直到岳飛遇害之前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在逐步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轉變。宋軍由弱變強,金軍由盛轉衰。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三月到四月,宋將韓世忠率八千水軍在黃天蕩地區攔擊10萬金軍。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四月到五月,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江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建康,將金軍全部逐出江南。

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十月中旬,川陝戰區的宋將吳玠依託和尚原一帶有利的險峻地形,大敗金兵統帥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金軍主力。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三月,宋將吳玠率軍在仙人關一帶再次大敗完顏宗弼(兀朮)10萬金軍。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五月至七月,宋將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等廣大地區。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冬,金軍主力部隊進犯淮南失敗。

公元1136年(南宋紹興六年)七月至八月,岳飛再次率軍北伐,出奇制勝,兵進伊洛,一直打到洛陽附近,繳獲了大量戰利品,還先後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五月底至六月上旬,宋將劉錡在順昌府(即潁州,今安徽阜陽),以逸待勞、以少擊眾,大敗金國10萬精銳,取得順昌大捷。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岳家軍以寡擊眾,先後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擊敗金軍主力,乘勝進軍至距離東京開封府僅四十里的朱仙鎮。

宋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標誌著金強宋弱的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點連向來畏敵如虎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清楚楚。

紹興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時,宋高宗趙構就認為:“中外議論紛然,以敵逼江為憂,殊不知今日之勢與建炎不同。建炎之間,我軍皆退保江南。杜充書生,遣偏將輕與敵戰,故敵得乘間猖撅。今韓世忠屯淮東,劉錡屯淮西,岳飛屯上流,張俊方自建康進兵,前渡江窺敵,則我兵皆乘其後。今虛鎮江一路,以檄呼敵渡江,亦不敢來

此時的宋軍總兵力達40多萬人。

宋軍經歷了由潰散到整編的過程﹐逐漸形成五支屯駐大軍。紹興五年(公元1135),宋廷頒佈行營護軍的番號﹐川陝的吳玠軍稱右護軍﹑長江中游的岳飛軍稱後護軍﹐長江下游的韓世忠稱前護軍﹑劉光世稱左護軍和張俊稱為中護軍。

40萬軍中,以岳飛軍(10萬)、吳玠軍(7萬)、韓世忠軍(8萬)戰鬥力最強。單純從兵力上來看,南宋已經超過金兵

金國屢次南侵,每次兵力都在10萬。只有1140年金兵南侵,兵力最多,是進攻最猖狂的一次,也是失敗最慘的一次。

這一年,金兵撕毀合約、兵分四路,再次南侵,迅速佔領山西、河南,然後金兀朮率主力10多萬進攻順昌,企圖再下江南,一舉消滅南宋。川陝戰場5萬多人嚴防死守。與川陝宋軍對峙。此時金兵總兵力在20萬左右。

金兵主力先敗於順昌,再敗於郾城、潁昌,主力騎兵損失殆盡。只能靠強徵漢人來支撐場面,完全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金兵後方也極為空虛。後院已經燃起熊熊烈火。

為了對抗岳飛,金兀朮從各地抽調人馬,如河北路的主籤軍完顏賽裡就被招至前線,各路鎮守的兵力更加薄弱

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形成燎原之勢。在河東路,忠義軍收復了十一州軍;在河北路,眾多州縣的民眾起義,慶源府、大名府已經被忠義軍攻佔。大名府已成為北方第一大城,金兵的重要後勤基地。連這樣的基地都丟了,

充分說明金兵喪失對佔領區的控制金國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河北忠義四十餘萬,皆以嶽字號旗幟,願公早渡河。”

宋軍兵力強大,正面戰場節節勝利、敵後戰場風起雲湧;金兵屢戰屢敗、主力損失殆盡。加上民眾心繫大宋。

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南宋朝廷能全力以赴支持岳飛北伐。像岳飛要求的那樣,組建精兵二十萬,由岳飛統一指揮,一兩年間,必然直搗黃龍、剿滅金國


上將噯福斯


我個人認為,就算是收復失地的機會都很渺茫,更別說是把金國滅掉了!

平心而論,岳家軍的確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而岳飛也是我國史上最為出眾的軍事統帥之一。但是,緊靠這些其實並不足以讓岳飛收復失地,甚至將金國消滅掉!

的確,岳家軍的北伐過程中,確實取得了不少勝利,比如郾城大捷、潁昌大捷等。但是,他們的戰果其實十分有限,遠沒達到重創金軍的地步。金軍可以說只是在局部戰役上受挫而已。

而事實上,經一些專家學者的考證,有關岳飛和岳家軍的許多典故和戰役故事,很多都是由其孫子岳珂杜撰或是誇大而成的,當中對岳家軍戰績的描述,有許多是被過度放大的。

所以,當時岳家軍並不具備完全戰勝金軍的能力,北伐初期的勝利,除了岳家軍戰力確實勇猛之外,還離不開北方地區民間抗金力量的輔助。早在挺進中原之前,岳飛就已實施“連結河朔”策略達十年之久。因此,在北伐過程中得到了北方抗擊武裝的支持和配合,從而使金軍難以全力與岳家軍作戰。

但即便如此,岳家軍也並沒有真的取得決定兩國勝負的關鍵性戰役的勝利。隨著岳家軍繼續往北,戰線就會拖得越長,而金軍又陸續彈壓各抗擊武裝,屆時金軍的反攻也將更有效、更可怕。到時候等待岳家軍的,很可能就不是又一次大捷,而是慘敗,甚至全軍覆沒......


這些歷史要讀



宋朝如果不殺岳飛,全力支持他抗金。金國很可能受重創,很難滅亡。

如果趙構像宋孝宗一樣,堅定的支持岳飛北伐。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收復中原和燕雲十六州。甚至收復遼東和西域。金國可能會一蹶不振,向大宋稱臣。

金國為何很難滅亡?

其一、女真人確實曉勇。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天下無敵,此言非虛。

其二、女真人發源之地,乃苦寒之地。中原人不習慣環境氣候。很難久居。

最終,大宋的版圖會與漢宣帝時大致一致。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可能會重修長城。大宋最終能抵擋住蒙古帝國的進攻。避免華夏文明的浩劫。


楊朱學派


要說到宋朝軍隊戰鬥力最強的時候,應該就是在趙匡胤時代,這個時候宋朝剛剛建立,也是大宋禁軍最強悍的時代,南征北戰,統一全國。當時蜀軍十萬人沒打就被宋軍嚇的投降了,但是及時到這個時候宋軍也是很難打贏北方的遊牧民族的,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北宋最頂峰的時候,領土也就在河北一帶,西北一般也是陝西一帶,對於古代大一統的王朝來說,宋朝的疆域算是很小的了。一千年多年前的大漢就已經統治到西域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宋朝卻沒有能力統治西北,東北等等地區。趙匡胤的幾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和北漢作戰,當然這個時候的北漢和遼國是盟國,契丹人也是多次馳援過北漢的。不過多次基本上就是看見契丹人就跑了。但是在這個時代北漢還是沒被滅。

到了趙光義的時候,北宋一舉滅了北漢,之後又北伐想奪取燕雲十六州,但是兩次打下來結果都是宋軍打敗。此後基本上宋軍就不敢和遼國作戰了。

到了北宋末年,這個時候的宋軍怎麼能和建國之初的宋軍相比,朝廷內貪腐橫行,禁軍戰鬥力也是根本不行,不然怎麼會有靖康之恥。所以說從戰鬥力來說這個時候的禁軍總體來說肯定是不會有機會滅了金人的。

再說岳家軍。這個時候其實真正願意北伐的基本上除了岳飛就沒有第二個了,不是一個趙構一個秦檜不想岳飛北伐,當時整個宋廷,加上老百姓都不想岳飛北伐,岳飛又怎麼能夠成功呢?

而且就靠岳家軍想要滅掉一個國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當時金國也是最巔峰的時候,滅了遼國,北方就是金國了。就算是整個宋廷全力支持岳飛北伐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何況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支持岳飛,岳飛北伐只能是岳家軍孤軍深入最後全軍覆沒的結局。

再說當時以岳家軍的實力來說也很難北伐,岳家軍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數萬人。北宋數十萬的禁軍都被人破城了。岳飛即使再能打,但是以數萬人想要滅掉一個比自己國家還強大的政權有多少成功的概率呢?

而且就以整個宋朝時代來看,統治階層是不會完全相信武將的。宋朝一直都是重文輕武這個也是為什麼宋朝幾百年一直被北方政權暴打的原因。特別是趙構在經過苗劉之變之後就更加的不相信武將了,所以一直都是打壓武將,特別是岳飛,岳飛一直都是打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旗號,這個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趙構來說就是最大的威脅,當時宋廷又怎麼會全力支持岳飛呢?不光是趙構不支持,老百姓,百官都是一樣的想法,偏安一隅就可以了。只要是金人不打過長江的話那麼就多好說。可以看到後來南宋向金人稱臣納貢都接受了。

所以說當時的宋朝不是一個岳飛能夠改變的,要想改變整個宋廷的國策才能徹底的有機會北伐成功,但是這個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


小伍講歷史


金國之所以強就強在騎兵上,他們的騎兵可是連契丹鐵騎都擋不住的。要知道在金國強大起來之前,和北宋經常開戰的是契丹族,北宋幾次和契丹開戰,總是敗多勝少。北宋總是抵不過契丹的原因,也正是他們的鐵騎太厲害了。

後來到了宋徽宗執政期間,是金國的女真族,把契丹鐵騎給打散了,契丹帝國一度到了被金國滅亡的地步,這時候投降金國的契丹人活了下來,沒有投降的就一直跑到了西邊去。

女真族滅了契丹後,緊接著就來滅宋了。那時候的北宋可是連契丹都打不過的,讓這樣的大宋來抵擋比契丹更加強勁的女真族,後果可想而知。

最後,北宋都城開封被女真族攻下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帝王被俘虜了。

因為陰差陽錯,宋徽宗的一個兒子,沒有變為俘虜,他成了宋徽宗兒女中唯一一個逃亡的人,這個人就是康王趙構。

趙構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

南宋之所以能夠保住半壁江山,這和國家湧現出來的幾位主戰派有關,大致有這麼幾個人,宗澤、岳飛、吳階、張俊、韓世忠等人。

因為這個些阻擋住了金國的鐵騎,南宋在風雨飄搖之中也漸漸的穩固了下來。

這幾個能征善戰,保家衛國的人,每個人都守護著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

宗澤是岳飛的上級,他們守護的地方主要是中原一代,吳階主要是西北陝西、四川一代,韓世忠主要是在長江的一代。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將領,共同捍衛著祖國的領土。

這幾個軍隊都曾經打敗過金國第一名將金兀朮,金兀朮和岳飛交戰是最頻繁的,當然岳家軍的威風,金軍也是領教過的。

所謂的撼山容易,撼岳家軍難,這支口號就是金軍喊給岳家軍的,可見岳家軍沒少讓金軍吃敗仗。

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所有的這一時期,發生的戰爭,全部是發生在宋國的領土上,而且大宋的一半以上的國土都被金軍給佔領了。

岳飛等人的使命是儘快的收復失地,收拾舊山河。而不是去跑到東北把金國給滅掉。

這時候若是大宋皇帝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收復失地,岳飛還真有可能成氣候,畢竟這些被金軍佔領的地方,老百姓的心是嚮往宋朝的。

但是,若是讓岳飛開足馬力,跑到金國的領土上和金國決一死戰,那還是有得一拼的,因為金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鐵騎尤其適合在北方的平原上作戰。

岳飛想徹底的把金國吃掉,這是需要時間的,再加上北方尤其是西北地盤太大了,他們若是抵擋不住的話,可以逃向任何地方,等到宋軍疲憊的時候,再給宋軍致命的一擊。

也就是說兩國很有可能會打起持久戰來,但是,想徹底打敗金國還是有點難的。


漢史趣聞


不能,但是收復故土,恢復燕雲十六州還是大有希望的。

①經濟實力:宋朝在紹興十年已經稅收達五千萬貫,北宋中期也僅僅是六千萬左右。北方流民南下補充大量勞動力。川閩廣未經戰亂,實力未損。

金國在議和歸還河南陝西之後只有遼地,山東,陝西,幽雲。

山東,京西等地,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切不可得,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食。

-《雞肋編》

宋朝淪陷區如此,就更不要指望生產能力落後的北方遊牧地區了。

②後方穩定與後備兵員:宋朝在1130-1140年之間大規模清剿叛軍,楊么,曹成等人相繼失敗,湖廣再次穩定。人口多達四千萬以上,而且大量流民自北方湧入南方,常備軍四十萬人。

金國的戶口有多少?

金滅宋三十年後,華北東北僅僅有三百萬戶。

-王育民《金代戶口問題析疑》

而且自岳飛北伐以來,淪陷區人民人心向宋,義軍風起雲湧,岳家軍旗幟插遍太行山河北。

金人後方是一鍋粥。金兀朮帶軍攻打順昌時已經軍事實力捉襟見肘,有地方官員稱河北除了百姓,已經沒有可以徵用的兵丁了。岳飛北伐後,自太行以南,金號令不行。

③軍事指揮

完顏宗弼此時連敗於吳階劉琦岳飛手下,打點行李打算北逃。精銳在穎昌郾城順昌盡失。女真本身這個民族就沒有多少人,阿骨打起兵伐遼時也是兩千多人,加上其餘女真部落後期加入嫡系部隊不超過三萬。光在穎昌郾城就葬送了萬人,已經是崩潰邊緣。

綜上,我認為宋高宗如果支持各路軍隊,光復燕雲十六州不是問題,直搗黃龍有待商榷。十二道金牌毀於一旦,可惜。




手持赫魯曉夫的玉米


他能不能滅掉金國不好說,但他一定會滅掉南宋,至少會取趙構而代之,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朝著這個終極目標而努力。

雖然我們所有人對岳家軍的功績都已耳熟能詳,但說實話他的所有的輝煌戰績中並沒有能真正影響戰局成敗的經典之作,(所以說他的滔天功績)至少在當時是少為人知的。

我們也一直感佩岳飛的忠君報國,但遺憾的是當時的統治者並沒有感受到,也無法感受到,相反在當局的眼裡他只是個擁兵自重,不聽指揮的軍閥,一個企圖影響國家政局(干涉立嗣)的不安份的人,所以,在趙秦體制眼裡他是最可怕的軍閥,是一個比金國更能威脅到南宋存亡的人。

無疑,岳飛是個愛國將領,也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但愛國並不能保證他就一定沒有待兵強馬壯後城頭換旗的想法(這幾乎是歷史上所有擁有實力的軍人的遠大理想),而這一點他肯定比韓世忠等人表現的更為明顯……而他似乎並不具備滅掉金國的能力,他的幾個大捷對大局來講無關痛癢,而事實上有幾次關鍵戰役他都避而不戰,有抗命保存實力之嫌……

所以說,讓趙宋不防著他是不可能的,說他能滅掉金國是不切實際的。


湘中明珠Zxp


如果南宋皇帝支持岳飛抗金。要看支持的力度有多大,南宋皇帝趙構也算是個聰明的皇帝。自己能到杭州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權不能說他沒有能力。而且南宋當時的經濟很發達百姓過的也很富裕。加上南方魚米之鄉物產豐富。

因為戰爭是要消耗大量組織的。南宋建立初期是要修養生息增強國力才是最重要的。當時南宋的海上國際貿易也很發達。但是宋朝從建國以來都是比較重文輕武。治理國家發展經濟建設都是有利,面對強大的敵國的進攻就顯出出自己的不足。一個國家要想有自己的主權,強大的軍隊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宋朝宋徽宗是琴棋書畫都很精通的一個人,尤其是書法瘦金體至今流傳可見他的書法造詣很深。本來宋徽宗應該是個才子可偏偏讓他做了皇帝。

宋徽宗也算是個明君到時就有奸臣當道。使國力衰退最後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都被金人抓為俘虜了。北宋就此宣佈結束。

大金國的興起。朝代的變換更替都有這他的歷史原因。金國由完顏阿骨打治理國家逐漸昌盛起來了!本來金人就是遊牧民族。 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戰鬥力都是比較強大的。尤其是金人的騎兵更是驍勇善戰。平原作戰他們優勢很大,農耕民族所無法比擬的。

大家都知道岳飛是個民族英雄,對抗大金國立下的赫赫戰功。要想岳飛徹底消滅金國路隊是不可能的。岳家軍的隊伍雖然是強大但是人數不多。要是真的擺開陣勢在金人的鐵騎面前也未必有什麼優勢。岳家軍就好比現在的特種部隊。戰鬥是強大但是冷兵器時代的。還是人多佔有優勢。

南宋即使招兵也是南方兵,南方比較富裕人都不願意打仗。戰鬥力也不會很強大。

岳飛要是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可能使南宋有一席之地,和金國抗衡。要想強大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需要很長時間的練兵。例外武器也是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發展先進的武器。培養精兵才是強國之路。

所以要扭轉朝代的更替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決定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岳飛要想徹底消滅金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延緩朝代的滅亡。即使能對抗金人,後來的蒙古大軍的到來也難以抵擋。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是單靠主將的戰鬥力。好多因素在裡面。我很敬重岳飛。有現代話來說高級軍事指揮家。沒有發揮自己能力而被自己人害死感到惋惜。有好多人都把害岳飛轉嫁到秦檜身上。在杭州嶽王廟還寫著深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其實害是岳飛是當時的皇帝。他有兩怕,第一怕岳飛打贏了把自己哥哥和父親救回來,自己的皇帝做不成了!第二怕岳飛打輸了又激怒了金人加速朝代的滅亡。所以他想討好金人害死岳飛向金人示好。南宋皇帝想通過外交給金人足夠的好處來求得一房安居之地!有這樣的思想的皇帝岳飛能不死麼!可嘆岳飛可謂生不逢時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