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開江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地處四川省東部,大巴山南麓,位於渠江支流明月江的兩大源頭白巖河、新寧河流經之地。開江縣域介於東經107°42′至108°05′、北緯30°47′至31°15′之間,東西寬36.5千米,南北長51.5千米。開江縣全境幅員面積1032.55平方千米。

2017年,開江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59.03萬人。 [1]

開江歷史悠久,舊名新寧縣,有1450多年曆史,於南北朝時期(公元553年)置縣。開江物產豐富,境內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盛產多種農作物。境內已探明礦產有20多種,其中天然氣、煤、石灰石儲藏量大,尤其是正在開發的享譽世界的沙罐坪氣田、溫杜黃氣田遍佈縣境內,天然氣總儲量在2600億立方米以上。

開江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始建於唐朝的古剎寶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保健醫療功用的雙飛溫泉,有寶石湖水庫。


歷史沿革

公元553年(南北朝西魏廢帝二年),設置新寧、蛇龍2縣,屬東關郡、隸開州(郡、州駐地在今開江縣境)。

583年(隋開皇三年),廢新寧、蛇龍,入石城縣(後更名通川縣,今達縣境)隸屬通州;619年(唐武德二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山南西道通州。

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1371年(明洪武四年),新寧縣併入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隸屬夔州府;1381年(十四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夔州府。

1668年(清康熙七年),新寧縣再次併入梁山縣,仍屬夔州府;1729年(雍正七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川東道夔州府;1734年(十二年)改屬川東道直隸達州;1802年(嘉慶七年),直隸達州升為綏定府,府轄新寧。

民國二年(1913年),廢綏定府,新寧縣直隸川東道;民國三年(1914年8月),新寧縣(與湖南省新寧縣同名)更名為開江縣,隸屬東川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直屬四川省政;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區管轄。

1949年12月10日,開江解放,隸屬川北區達縣分區;

1952年10月,隸屬四川省達縣專區;

1968年9月,隸屬達縣地區;

1993年7月,隸屬達川地區;

1999年12月,隸屬達州市。 [2]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開江縣轄10鎮10鄉,194個行政村,21個社區居委會、1512個村民組。 [3]

11個鎮:新寧鎮、普安鎮、任市鎮、回龍鎮、天師鎮、永興鎮、講治鎮、甘棠鎮、廣福鎮、長嶺鎮、沙壩場鎮。

9個鄉:騎龍鄉、長田鄉、新太鄉、靈巖鄉、梅家鄉、新街鄉、靖安鄉、寶石鄉、拔妙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江縣地處四川省東部,大巴山南麓,位於渠江支流明月江的兩大源頭白巖河、新寧河流經之地。西接達川區,北依宣漢縣,東、南與重慶市開州區、梁平區相連。 [4] 開江縣域介於東經107°42′至108°05′、北緯30°47′至31°15′之間。東西寬36.5千米,南北長51.5千米,全境幅員面積1032.55平方千米。 [5]

地形地貌

開江全境屬大巴山脈向南延伸的丘陵與盆地小平原。地勢為略高於毗鄰縣的小臺地,平均海拔600米,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境內地貌屬於川東褶皺剝蝕-浸蝕低山丘陵嶺谷地貌區。背斜低山,緊密狹窄;向斜為丘,平緩開闊,中間常有平壩展開。[5]

氣候

開江縣境屬於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充足,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季風氣候明顯,立體氣候突出。開江縣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年均溫16.6℃,年降水1259.2毫米,年日照1386.6小時,無霜期長達282.6天。 [5]

水系

開江縣河流共有105條,總長360公里,主要河流4條即新寧河、白巖河、任市河和拔妙河,屬長江主要支流渠江流域片區。[5]

土壤

開江縣土壤面積有103300公頃,非適宜農業土壤面積56868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55.05%,農業土壤面積46432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44.95%。農業土壤又分為3個土類、6個亞類、13個土屬、53個土種、67個變種。3個土類分別為沖積土277.78公頃、紫色土16304.09公頃、黃壤土769.09公頃。 [5]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開江縣境內共發現礦種16個,主要有能源礦產煤、天然氣,其次為非金屬原材料礦產石灰岩

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砂岩、頁岩、河砂石、石膏,黑色金屬有菱鐵礦,非金屬礦產有磷灰石、鹽、土硝、耐火粘土、泡砂石,水汽礦產有地熱礦泉水。能源礦產資源總量豐富,全縣已查明煤、天然氣儲量佔礦藏總量的90%以上。境內建築用的灰巖、砂岩、頁岩、石膏等非金屬建築材料,分佈廣,但研究程度低,開採規模小,零星分佈於境內各鄉鎮。金屬礦產中的菱鐵礦,是和煤相伴而生,規模小,品位低。 [6]

生物資源

開江縣境內有喬木、灌木、藤木、草木等各種植物700多種以及蕨苔、苔蘚、地衣等植物。竹木

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植物有慈竹、楠竹、白甲竹和松柏杉等50多個品種。觀賞植物有君子蘭、夜來香、黃桷蘭等72個品種。藥用植物有野生藥材500餘種。稀有植物有銀杏、紅豆、香樟、楠木、香樁、水杉、桂花、山茶花等。

境內獸類只有黃羊、獐子、麂、狐狸、野兔等20餘種。鳥類有野雞、野鴨、畫眉等30餘種。蛇蟲類有烏梢蛇、菜花蛇。還有密蜂 、蜻蜒等。水生動物有魚、蝦、蚌、鱉、蟹、龜、蛙、螺等。 [6]

(以上數據截至2010年)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開江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59.03萬人,城鎮人口21.42萬人,鄉村人口37.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45.3萬人,常住城鎮人口17.68萬人,城鎮化率39.02%。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6160人,死亡3584人。人口出生率為10.45‰,死亡率為6.08‰,自然增長率為4.37‰。 [1] [7]

民族

開江縣屬散雜居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總人口520人,380戶,全縣有藏族、滿族、回族、土家族等26個族別。 [8]

經濟

綜述

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2017年,開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5.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3.9%、28.9%、57.2%,分別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2.2個百分點、4.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的28.1:35:36.9調整為27.0:28.8:44.2。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014元,增長7.2%。

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7.1億元,增長7.7%,比GDP增速快0.1個百分點,佔GDP比重為6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7%,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總體保持平穩。其中食品菸酒類下降1.2%,衣著類增長4.7%,居住類增長1.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增長1.7%,交通和通信類增長0.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增長4.2%,醫療保健類增長4%。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21.5%。 [1]

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4億元,增長14.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128.3億元,增長15.4%。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投資7.5億元,下降15.9%;第二產業投資33.3億元,下降13.8%,其中工業投資33.1元,下降13.8%;第三產業投資90.6億元,增長35.1%,其中交通運輸投資37.6億元,增長86.1%。 [1]

第一產業

2017年,開江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6億元,增長4.2%。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9603公頃,比上年增加434公頃,增長0.9%。其中水稻14698公頃,增加103公頃,增長0.7%;玉米8952公頃,增加146公頃,增長1.7%;薯類17089公頃,增加694公頃,增長4.2%;油料種植面積13740公頃,增加77公頃,增長0.6%;蔬菜種植面積10365公頃,增加229公頃,增長2.3%。

全年糧食產量268227噸,比上年增產4726噸,增長1.8%。其中小春糧食產量增長1.0%;大春糧食產量增長1.9%。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39330噸,增長2.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03615噸,增長2.5%;茶葉產量325噸,增長4.5%;園林水果產量11333噸,增長4.5%;中草藥材產量1138噸,增長2.3%。

全年畜牧業總產值21.2億元,增長1.5%;畜牧業增加值10.2億元,增長1.4%。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業增加值的30.4%。

全年肉豬出欄36.89萬頭,比上年下降4.1%;牛出欄1.25萬頭,下降0.5%;羊出欄12.1萬隻,增長1.3%;家禽出欄1038.9萬隻,下降2.0%。全年肉類總產量46178噸,下降2.2%。其中豬肉產量26415噸,下降2.7%;牛肉產量1547噸,增長0.4%;羊肉產量1836噸,增長1.4%;家禽肉類產量15884噸,下降2.0%;禽蛋產量14132噸,下降1.5%。 [1]

第二產業

開江縣簡介

開江縣

2017年,開江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2.26億元,增長7.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8.5%。

全縣5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74.5億元,增長1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5%。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2%,重工業增加值下降4.4%,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1:1.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3.7%,非公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0.1%,股份制企業增長15.1%。

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23個主要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三個行業增速超過50%以上,增速分別達52.6%、58.7%、62.7%。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服裝、人造板、化肥、塑料製品、鮮、冷藏肉分別增長6.8%、31.4%、12.8%、33.3%、33.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73.8億元,增長12.2%,產銷率99.1%。

從效益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5.9億元,比上年增長5.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1億元,增長3.6%。

全年建築業總產值40.2億元,增長7.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5.3億元,增長5.7%;安裝工程產值4.0億元,下降3.7%。建築業增加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8%。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2家,比去年增加5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54萬平方米,下降3.4%,其中住宅建築施工面積15.6萬平方米,下降6.3%。 [1]

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990萬元,下降66.9%。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12.27萬平方米,增長13.5%。

全年建成投產項目273個,較去年增長44.4%,新增固定資產110.5億元,增長42.2%。 [1]

第三產業

2017年,開江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0.73億元,增長118.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5億元,增長11.8%。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收入12.4億元,增長15.9%;零售業收入40.8億元,增長12.5%;住宿業收入3.1億元,增長12.0%;餐飲業收入8.1億元,增長8.4%。

全年進出口總額543萬美元,同比下降62.8%。全年我縣共招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個,到位資金78.1億元,同比增長18.7%。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達2.2億元,下降1.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不包括分機)41839戶,下降1.6%;移動電話用戶數273671戶,增長7.4%;國際互聯網用戶54476戶,增長9.4%;網絡電視用戶50858戶,增長27.3%。

全年接待縣內外遊客295.2萬人次,增長23%;旅遊總收入22.8億元,增長23%。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9億元,增長9.6%,其中稅收收入為2.48億元,增長5.0%;地方公共財政支出28.0億元,增長0.7%,對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等的投入加大,增幅分別達21.36%、7.08%、22.63%、9.06%。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85.8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0.4億元,同比增長13.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9.5億元,同比增長16.9%。 [1]

社會事業

教育

開江縣簡介

截至2017年,開江縣共有各類學校174所。其中小學146所、普通中學2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縣共有專任教師3974人、其中小學教師2116人、普通中學教師174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師112人;全年各類學校招生15198人、在校生63556人、畢業生15070人。其中小學招生5286人、在校生35023人、畢業生6060人;普通中學招生8799人、在校生26148人、畢業生847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1113人、在校生2385人、畢業生532人。年末幼兒園77所,在園兒童1711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9]

科技

截至2017年,開江縣科學技術支出115萬元,比上年下降79.5%。2017年全年專利申請數186件,其中發明專利18件。 [9]

文化

截至2017年,開江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2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50千冊;劇場、影劇院數2個,其中電影院1個;廣播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74%和98.74%,有線電視入戶率17.63%。年末全縣共有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2839卷,開放資料9448冊,接待查閱3143人次,查閱6012卷次。 [9]

衛生

截至2017年,開江縣共有衛生機構26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執法監督所(局)1個。全縣共有衛生機構人員243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482人,註冊護師、護士552人,衛生防疫人員65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385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292張。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100%。嬰兒死亡率3.6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2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478434人,參合率99.99%。 [9]

體育

截至2017年,開江縣體育場館1個,全民健身路徑15條,其中當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徑2條。年末全縣體育彩票收入0.07億元。 [9]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96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4822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75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1732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2728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139人;居民醫療保險人數53.3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47.8萬人。

年末全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8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3718張。社區服務設施31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81%。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達到11889人和47671 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62人。 [9]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開江縣完成改(擴)建公路111.8公里,100%的鄉鎮實現通油路、水泥路。年末全縣境內公路里程1728.5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一、二、三、四級等級公路)通車裡程1522.45公里,高速公路32.00公里,鐵路運營里程17.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週轉量15381萬噸公里、客運週轉量17000萬人公里。全縣年末營運車輛1434輛,出租汽車72輛,公交車營運車輛49輛,年末公交車路數13路,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687.7萬人次。 [1]

達萬高速公路於2009年開工建設,起於達州市魏興鎮,經羅江、開江,止於川渝界,全長63.9公里,開江段總里程33.7公里,途經長田鄉、回龍鎮、普安鎮、新寧鎮、講治鎮和寶石鄉,採用雙向4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於2012年內建成通車。

達萬鐵路西起達州市,東至重慶市萬州區,全長156.8公里,開江段17公里,途經靖安鄉、任市鎮和新街鄉,於2010年進行電氣化改造和擴能升級,線路設計時速為80公里。 [9]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開江拗棒是產生並流傳於開江縣新寧鎮和普安鎮的獨具特色的一種民間表演。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開江新寧鎮和普安鎮,幾乎每年春節都有拗棒上街表演。“文革”期間,拗棒被封禁,八十年代初,在普安鎮的一次表演後,日益豐富的現代娛樂方式使拗棒銷聲匿跡20年。2005年,為了搶救高度瀕危的拗棒,縣文化館和新寧鎮政府共同努力,再次讓它上街面世。2007年3月1日,開江拗棒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名優特產

開江豆筍

開江特產豆筍又名豆筋,是以黃豆為原料經過十幾到工序提煉而成。

據《開江縣誌》記載,開江豆筍工藝技藝源於清朝初年,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2008年被達州市文化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11]

風景名勝

開江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始建於唐朝的古剎寶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保健醫療功用的雙飛溫泉,有寶石湖水庫等。境內有金山寺、飛雲溫泉、任市陶牌坊、寶塔泉、寶石湖、白巖洞、峨城山等20多處旅遊景點。

開江文筆塔

開江文筆塔在四川盆地東部,大巴山南麓的開江縣境內。開江“八景”之一的筆塔,位於縣

開江縣簡介

開江金山寺(12張)

城南6公里的文山美女峰頂。 [12]

開江任市陶牌坊

任市陶牌坊位於開江縣城南35公里的任市鎮街口,始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誥援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張九封為其妻妾所建。牌坊坐南進北,四柱三門牌樓式建築。 [13]

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開江縣縣城8公里普安鎮玉皇觀村金山山腰,背倚金峰,面臨撫河,因所坐落的山丘貌似“金”字而得名。

據文獻及寺存碑刻記載:金山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古名伽蘭寺。明正德六年(1496年)毀於兵亂,清康熙、乾隆年間,德岸法師募資重修擴建,其弟子普濟曾募鐫經版刻印佛經,遂成禪林寶剎。 [14]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開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